•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X加Y

    X加Y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英国2014

    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拉菲·斯波,莎莉·霍金斯,埃迪·马森,马丁·麦凯恩,埃里克斯·劳瑟,亚历克萨·戴维斯,焦阳 

    导演:Morgan Matthews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百万火急

    • HD

      笑八仙

    • 更新HD

      新来的李老师

    • HD

      猛鬼食人胎

    • HD

      僵尸再翻生

    • 我的PS搭档

    • HD中字

      死亡直播

    • HD

      二龙湖往事之黄金劫

     剧照

    X加Y 剧照 NO.1X加Y 剧照 NO.2X加Y 剧照 NO.3X加Y 剧照 NO.4X加Y 剧照 NO.5X加Y 剧照 NO.6X加Y 剧照 NO.16X加Y 剧照 NO.17X加Y 剧照 NO.18X加Y 剧照 NO.19X加Y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Nathan(阿沙·巴特菲尔德饰演)因数学天赋而到中国参加一个奥林匹克竞赛,并与一位中国姑娘Zhang Mei(焦阳饰演)产生爱情的故事。  男主角Nathan是一个有见解的大男孩,但也不必要的与其母亲(莎莉·霍金斯饰演)产生了矛盾。来到中国后,纠结于学业以及爱情之中,讲述了青年人的成长与蜕变。

     长篇影评

     1 ) 个人成长/爱,特殊天才/普通人

    最开始知道是特殊天才的时候,我以为会写主角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打破限制取得桂冠。 但是这个故事说,特殊天才也是普通人,会焦虑“平凡”、焦虑能力、父母的压力和自我认同。(电影里卢克说怪胎如果没有天赋能还有什么呢,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中国的小孩压力也很大,女主角部分据原型说和女方原型不一样,剧情不真实,但示意小孩主动倒茶,炫耀侄女时她低下头,表达却不隐晦还很真实,他们认为你是掌上明珠,但对你来说你根本不是,你被动地需要时刻反思是不是做的不好。 但是后面的剧情比如张梅的离开在我看来可能是有一点潦草,我觉得可以再铺垫一下。和舅舅吵架那部分口音有点出戏,台词也可以详细一点,比如这部分就可以更好地解释一下张梅的离开?

    妈妈不擅长数学,却尽力用尼敦可以理解的方式,用数学为他解释去爱。我很喜欢这部分。也喜欢主角“最喜欢的就是数学”的态度,即使没有考试,他以后也会有很丰富的生活,也希望数学依旧是他最享受的。

     2 ) 数造天才

    一般来说,《X加Y X+Y》(又译《数造天才》2014)这样的片子,注定是枯燥的,可此片看下来,倒津津有味。尼敦从小就有自闭症,看似什么都让父母操心,可医生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的确,尼敦从小就喜欢构造图形,尤其对数学天然地感兴趣。不幸的是尼敦小时,父亲就因车祸去世了。母亲茱莉含辛茹苦带他长大。

    尼敦有幸遇到了数学老师洪马田。身残的洪马田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行走多有不便,且给他带来人生的多重苦恼。数学奥林匹克这几十年向来是中国孩子的天下,尼敦作为英国学生的一员,要与中国学生作最后一搏。

    训练营就设在台湾。与中国女学生张梅的朝夕相处,得益于她的鼓励,让尼敦性情改变不少,以至于最终让他放弃考试,在母亲的鼓励下,前往机场向张梅表白自己的爱,这也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吧。

    电影并不在于输赢,着墨更多在于尼敦、洪老师、母亲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刻画。让电影有了潺潺清流的可能,否则,一味地强调成败,总会乏味而死。同来的女生利碧嘉特立独行,有空总是弹钢琴,她与尼敦同弹钢琴的画面,也挺不错。给电影注入生命的神韵,这是一个导演所有倾注的。从这点上看,此片已算成功。

    2015、9、14

     3 ) 既然大家这么好奇,在这po一下《x+y》电影的男主原型丹尼尔Daniel Lightwing的近况

    大家通过《x+y》电影,都知道了电影原型丹尼尔参加了国际数学奥赛。也是通过这个电影,大家对电影主角原型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丹尼尔参加完奥赛后,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丹尼为什么说中文这么好,精通中国历史?丹尼尔为什么17岁的年纪就和前女友结婚了?丹尼和现女友怎么样,为什么她的现女友这么低调?为什么网上有人吐槽丹尼颜值低,明明看了他的照片和本人觉得他很帅很萌?据说丹尼尔从剑桥毕业,去了谷歌,现在自己开公司,同时又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遍布足迹,在世界到处旅行,他是怎么分身的?丹尼尔有阿斯伯格症,这个和高功能自闭症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对阿斯伯格症的了解这么少?

    好了,问题很多,这里都有答案。

    丹尼尔参加完国际奥赛后,得了银牌,被英国剑桥三一学院直接录取。这时候他未满18,所以需要gap year一年才能入学。丹尼尔选择去中国旅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说中文。

    而从剑桥毕业后,丹尼尔去了谷歌工作,定居伦敦。计算机语言精通Java,C++,Python,Go等等。现在自己和朋友开公司,做高频交易。与此之外,丹尼尔精通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宇宙史、世界语言史,对社会学、国际发展等等略有涉猎。数学就不用说了,毕竟是人家的专业,现在有空他会给世界各地的奥赛新生讲解数学题目。

    关于颜值,丹尼尔小时候和朋友们在湖区玩。不小心被船桨打中,牙齿掉了几颗好可怜。所以丹尼尔在BBC纪录片里颜值是史上最低时刻。后来牙齿修补好了,颜值恢复。丹尼尔本人的近照: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丹尼尔从小是三国迷。有空的时候常到中国旅游。他很喜欢寻找三国遗址、古战场、古墓、古栈道。有时候为了找一个三国古迹,要跑到人烟罕至的不毛之地。丹尼尔也喜欢爬山,中国名山已经去了近50个。前两年去西西里环岛旅行,爬了三个活火山。旅途间经常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或事。

    丹尼尔生活中的很多故事更有戏剧性。譬如在中国某国企就职了一段时间,经历的人际关系和办公室政治,真的可以拍电影续集了。不过现在丹尼尔自己和朋友组了公司,人际画风从复杂转为温馨。

    附上丹尼尔在中国旅游路线集合,以及他几年前自己制作的三国人物关系图:

    <图片5>

    <图片9>

    网上有爆料丹尼尔离婚。是的,他17岁左右的时候就结婚了。在大家要偷偷摸摸早恋不要被老师抓到的时候,大牛结婚去了。。。当时丹尼尔在中国认识了前女友,于是把这位初恋带回了英国。 ex没有签证不方便留英国,所以结婚了这样有个身份留英国比较方便。后来散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只需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现在还和初恋在一起就理解了。至于在吐槽离婚这个梗的,人家大牛结婚的时候,你可能还没开始早恋;人家大牛离婚的时候,你可能还是单身汪过年时候整天被催婚。人家王菲要结婚离婚,你是不是又要冒出来刷存在感。

    关于丹尼尔感情情况,这个我在豆瓣电影短评里有提起过:
    “男主原型丹尼尔17岁时结婚。当时女主原型ZY需签证,所以俩人结婚了,当然也是相爱过的。俩人分开后,丹尼尔低迷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认识了爆料的. Hypnos . 手机社交app上认识的,当时各种手机社交软件好像很流行。后来丹尼尔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现女友Le,追了Le蛮久。从英国追到西班牙再追到中国,后来在一起了。现在蛮好的 ”。

    (好吧,评论里有人发现了我就是丹尼尔现女友Le(ej)。。。本来我还打算隐藏起来的。既然被大家发现了,我就再过来说几句吧。一开始知道丹尼尔ex的事情,我是介意的。不是介意他有ex,是担心他对感情不负责。后来接触了解之后,发现他是个很重情重义的人。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丹尼尔手机里ex发来的消息,大致意思是“谢谢你们一家人的照顾,很抱歉伤害了你们,希望你们能原谅我”。看到了不是丹尼尔辜负别人,我心里就放心了,我这才放心下来跟他交往。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说,在这里就先打住话头。)

    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误会丹尼尔是自闭症。我这里解释一下,丹尼尔是阿斯伯格症。可能也就是传说中的天才症。有阿斯伯格的名人有很多,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很多人不了解自闭症,我在这稍稍科普一下。自闭症分低功能自闭症和高功能自闭症,这两者的智商水平差距还是蛮大的。大多数人对自闭症的印象和偏见可能来自低功能自闭症。

    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症很相像,但有一些区别。简单举个例子吧:高功能自闭人士不会主动和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阿斯伯格们经常会跟人分享想法和发现(特别是孩童时期)。但是讲的内容特别细节而且滔滔不绝,导致交际出现不和谐。

    通常阿斯伯格们在儿童时期就会显示出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一般会过早喜欢历史、天文、地理、数学、航空、军事方面的东西,而不是过家家或者滑滑梯。还有一点区别是,普通人对感兴趣的事物的热度大概是几天或几礼拜,而阿斯伯格通常会超长时间痴迷于某事物,剖析原理和构造。譬如玩游戏,阿斯伯格除了打通关和找出各个英雄的所有技巧,还会找到游戏里的各种bug或者专注一些普通人不会关注的事物。丹尼尔小时候玩游戏,各种破解游戏程序,后来甚至拆了电脑和游戏机(ps什么的?记不清了),研究每个零件的功能。好像还破解了学校的电脑(具体过程也记不清了,蛮早前跟我讲的孩童时期的故事)。

    很多阿斯伯格们在小时候会受到同龄人的欺负和排挤,因为很明显他们异于同类人。但是,阿斯伯格在逐渐长大后都会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毕竟高功能的智商会拉高他们的情商,所以他们随着年纪和生活经验的增长会慢慢自主学会一些交际技巧,把自己伪装成普罗大众的样子,隐藏在人群中。希望了解阿斯伯格症的朋友可以搜知乎,可以找到比较全面的答案。

    如果大家感兴趣丹尼尔的近况,可以来问我。只要是方便回答,我都会告诉大家的。因为不会有人比我知道得更多了哈哈哈。在这里,谢谢大家对电影的关注,以及对丹尼尔的关心。

    ---------
    这里有个链接,关于一些我俩的故事://www.zhihu.com/question/39087458/answer/80843789?group_id=671335682303619072


    ------分割线-----

    丹尼尔开微信公众号啦,ID:Lightwing

    欢迎大家关注哦,感谢,笔芯^^/

     4 ) 有裂缝的地方,那是光照进来的路径。

    好的电影总是会让人思考很多,给你不一样的思维角度。

    每个人出生时,就是一座孤岛,什么时候都是。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美的自我平衡系统,如果系统与系统需要接触,那就需要裂缝。

    从很多的电影里,我看到了被困在身体里的灵魂,被污染了的灵魂,美好的灵魂,还有阿斯伯格症候群,一个感知情感、表达情感与普通人稍显不同的灵魂。

    有人说他们是天才,例如很多“星星的孩子”被称为富有天赋的孩子一样;有人说他们是奇怪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讲出来的话总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一样的。电影里的 Nathan 头脑里一直有小时候父亲陪伴的影像、车祸的影像。不断闪回不断重复,我想他不是不难过,只是他不懂那是难过,他不懂如何表达他的难过。当他懂得了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痛。

    因为无法轻易感知普通人的感知,所以他们可以专注的做事情,他们可以执着地重复做一件事,他们可以单纯的表达想法,他们可以更容易的到达天才的神坛。

    看了电影后看了其他人的影评,然后看到了原型现女友的影评,了解了更真实的他们,知道了高智商可以拉高情商(有点像AI可以用数据的模式与人无障碍沟通一般),看到了一个更加活生生会思考,有自己事业感情,懂得学习做菜旅游爱考古的忠诚的有血有肉的人,很奇妙的感觉,好像身边人一样。谁能说一般人的表达方式就一定是对的,而他们的表达方式就一定是“错”的呢?(看了love deach robots里面有一集就描写了机器人们认为人类的表达等等的低等与无趣)

    找到了网上的自测题,做了下,证明自己的确是凡人,哈哈哈哈哈。其实也是想看看如何评判为阿斯伯格,一般是是否难以与其他人建立流畅的表达沟通、行为举止是不是不会让人有异,与他人相处有否共情的能力,是否不会觉得难受,对于声音和图像是不是没有特别的感觉等等。我想到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前的我内向、不懂表达、不会沟通,遇到了问题喜欢逃避,也喜欢逃避人群。不懂别人的话外之音,不懂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会不一样。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学习的技巧,虽然费了很多功夫,但随着经历的丰富,自然而然就变得“合群”又普通了。看了电影,突然觉得,除了天才和奇怪之外的第三种就是“普通”,普通把你淹没在人海里,变得谁也看不到你了。也许专注在某一方面,如今普通的自己会变得更加闪闪发光了吧,这到底是浪费了时间还是成熟了呢?

    数学的美,和音乐、绘画、哲学等等是一样的。数学的简洁、工整、变化万千又可找到规律,其实它是很可爱的、纯真的。美丽是共通的,追寻美丽是很正常的。不同的是,金字塔尖的位置,总是少的可怜。《证人》里可以把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完美背诵计数的善良女孩,《X+Y》里那些数学界的神童们,同样应该得到欣赏。

    那些说可惜没拿金牌的,也许这正是我们中国教育下的思维模式。人生远比金牌重要的事有很多很多,更何况,天才不会因为没拿到金牌就变成凡人的。

    演绎过《水形物语》的 莎莉·霍金斯 ,演绎起母亲也是如此的演技满满,母爱的光彩闪闪发光。ASA的演技依然很好,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年纪演绎了那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很会挑剧本,很有灵性的演员。

    很多人说张梅很绿茶,这是别人的故事,匆匆几笔,你又怎么能了解她的所思所想呢?我只庆幸Nathan在如此有爱的环境中长大,真好。

    X+Y,可以是男和女,可以是数学代码,可以是一种未知加上另一种未知,谁知道呢。

    PS:1.说到“中国”和“台湾”字眼,我想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2.谢谢Nathan那么喜欢中国~

     5 ) 电影没有纪录片好看

    我既看了b站上的纪录片,也看了《x+y》的电影,感觉虽然纪录片略显混乱,但更真实更有冲击力更好看。

    对于电影,故事还ok,但拍太烂了。特别是结局,没有什么逻辑,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张梅会放弃参赛,感觉她的理由很牵强,虽然被舅舅骂了但是也不能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而纳森就更无语了,我更加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弃赛,虽然小女友可能会离开,但是不太影响参赛。

    他数学老师和他妈妈就更加无语了,为什么他数学老师一边追赶他一边把领队老师锁在赛场,为什么他妈妈会高兴他弃赛,真的无语。

    非常好的一个故事,可以用很细腻的笔触描写这些天才儿童,但是电影给浪费了。相比而言,纪录片就非常真实,哪怕很乱。电影的话,我感觉有些分镜不好看,我毕竟是外行说不出道理,但看着很别扭。

    要不是Asa的蓝眼睛,我是完全看不下去的,后面就全在快进了。

    完全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刷刷别的电影。真心不推荐,别看。

     6 ) 天才 or 怪胎

      自闭症,似乎,已成为一个被曲解和被神化了的疾病,被用滥在文学影视中,往往和高智商/各种天才特长配合,如同一个隐喻,迎合了那些中二症(“我遭人嫌只是因为太special”)或阿Q(“智商太高了一定会悲剧”)的心理。
      
      不过,我不是自闭症家属,对这种美化没神马怨念。
      
      
      故事前半段,很有点天朝励志片的味道。核心对话有:
      
      男主妈妈:不要有压力,(考试)结果不重要;
      男主:结果当然重要。
      
      男主老师:无论(结果)怎样,你都是enjoy数学的,不是吗?
      男主:(然后)就像你吗?(该教师很落魄)
      
      
      很难想象一个自闭症患者有如此清晰功利的成败观,我默默想:这个英剧,到底要走向天朝的屌丝翻身记套路(只不过置换成自闭症)(流行模式 I),还是要走向米国“是坨屎都可以温暖我心”的煽情派大结局(流行模式 II)呢?
      
    ——————————————
      
      在男主毫无悬念地挤出第一道龙门后,故事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导演设置了一个做为男主人格补充、扩展和对比的形象——一个自负的、炫耀的、令人极度讨厌的自闭症二号Luke。一方面,男主这个单线条脑回路开始领悟到一些非功利价值观(譬如音乐,“美”、友情和爱情),对男主即将到来的三观突变进行了一定铺垫;另一方面,在男主以极微弱优势险胜晋级之后,Luke痛苦地袒露心声道:自己并不热爱数学,只是——
      
      “If you are not gifted,you are just weird. ”

      这应该就是本片的点题句了。
            因为这其实暗示了对男主之前价值观的审视,和带着同情的否定。
      
      只见男主面容抽动着,想必一定在内心默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吧~ 只是庆幸因为种种因素,他走上了另一条“温暖”大道罢了。

      (不想被当怪胎就必须做“天才”;无能成“天才”就只能被抨击为怪胎。生活在非多元文化和压制个人主义的社会里的各种“小众”们,对这句话大概更有切齿之痛吧)
      
      

      总之既然如此,导演大概就不会再往凤凰男翻身记的路上走了。可到底要怎样逆转情势呢?不禁好奇。
      
      
      可惜,在第三部分,这个逆转,处理地非常草率而太过戏剧化。不过,总还是比天朝模式(I)要段数高些。加上上文所述的欲抑先扬的处理,也比那种一头到底普大喜奔的“爱情让我从此自我悦纳/摆脱自卑/停止奇葩/从此世界一片光明”等等桥段(II)来得多少含蓄些。
      
    ——————————
      
      
      本片戳中我泪点的,其实是男主的妈妈。
      
      特别是影片最后,男主说,爸爸做的一切都可以make sense,妈妈再也忍不住地脱口而出:”why?!“——为什么他可以,而我就不可以?!
      
      此时我忍不住泪花闪闪鲁冰花了。不是觉得她可敬,而是觉得她既可怜,又可悲。
      
      
      ”为人父母“,或者说”生育“,在我的价值观里,是一个贬义词。看着电影中这个丧偶母亲百般用心、百般讨好地照顾这个儿子,而儿子又丝毫不领情的种种细节,与其说是夸张,不如说是某种写实;与其说是儿子冷血,不如说是母亲“咎由自取”。”为人父母“是一个投入多而收益少的职业,尤其是那些只有生活保姆责任,而无精神导师能力的”父母们“,费劲一生心血,也只能“造出”一个与自己无干、甚至彼此隔绝的精神实体,既像一个悲剧,又像一个讽刺。在个人价值的实现方面,”父母“这个职业,顶多可以作为一种兼职来调剂生活;但又有几个人能够不加班加点地来做呢?——毕竟,工作可以辞职,而造人却不可以回炉。到时候,也只能用“天伦之乐”来合理化一切牺牲了吧!
      

      很欣慰地,虽然影片最后还是采取了媚俗的手段,给出了一个儿子开始不再把母亲拒之门外的happy ending,但毕竟,这主要是靠了爱情的力量(虽然这也很媚俗),而不是亲情的力量,所以,起码没有明确地传达出那种:子女=个人成就的洗脑价值观。 (毕竟不是天朝剧啊~)
      

      (ps:男主对女主的好感不难理解:老爸的理解力+老妈的nice。可见人再nice智商不够或三观不合也还是没用的,入眼不入心。高冷逼格是不会对保姆或奶妈们有深刻回应的。)
      
      ——————————
      
      不过,我承认上文里我有点过度解读的嫌疑。毕竟,影片中的单亲妈妈在育儿方面还是基本无可指摘的,不像天朝父老们那么极品。
      (关于如何处理天朝国情可参见:http://book.douban.com/review/7415188/
      
      
      因此这里我要对电影吐槽的反而是,为了凸显母子不合, 不惜运用另一大kitschy元素即“伊甸园情结”:男主爸爸的猝然离世成就了男主对完美父亲的执念。单亲催泪瓦弹+完美童年+不幸人生这个组合的配套设施一定还有:某天另一“天使”款款而降,主人公就此不再怨恋旧的守护神的骤然离去,而从此幸福嗨森一家人,一切心理顽疾也随之不治而愈。
      


      虽然如此,“瑕不掩瑜”,我对这部电影还是很满意的。——否则,大家知道的,在电影院看到烂片最痛苦的,因为没法快进。

             Cheers!
      
      
      
      
      
      
      
      
      
      
      

     7 ) X+Y是染色体么?

    因为学校将会是2016年IMO的举办地,所以就在Facebook上面关注了个主页。看到老板和校长的推荐,所以就一个人跑去看。

    自闭症,以前在上教育心理学和危机干预的时候都有了解,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却很可怕的心理疾病。不知道导演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还是特地要用这种戏剧的手法。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类似电影中男主的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不应该是少数吧),加上自己也算是学Math的,所以很多情景真的挺感同身受的。据说导演为了拍的更真实,找了很多“数学工作者”谈心。= =|||||||

    一开始有个场景就是医生给男主玩恐龙模型,男主对此却很冷漠,冷不丁的冒出一句XX是食草动物。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偏执的理性看待问题,总是会有“这个有什么大不了”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性的想法,只是逻辑思维居高临下。

    对数字敏感和执着,男主执着于47号餐和7个虾丸,因为这两个数字都是质数。似乎这种事情也特别合理。我总和人说我181cm,79kg(虽然现在好像也不到这个体重了,下次可以考虑73了),因为这俩都是质数。很多人看到21第一反应是三七二十一什么的,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对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已经变成了C(7,2)这个组合数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要找的话能找一箩筐。

    在电影里面,男主把那种对数学的偏执还带到了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一句你不够聪明,看似轻松愉快,但是却如此伤人。生活中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和爸妈、朋友有各种争论,但有时候想想,有些话不说更好。

    男主的那位自残的roommate说的一句话,几乎概括了大半个电影,就是“If you are not gifted,you are just weird.”是的,这个社会很残酷。高中的时候性格有点独,入学成绩也差,老师就感觉你是个怪胎,当你成绩好了,再怎么怪和过分的行为在他眼里也变得合理。

    BBC电影为了表现腐国著名科学家霍金,还特地设置了那个和霍金同样病的数学老师,那个因为病痛错过IMO比赛的数学老师。所以,当男主出现的时候,老师简直就是重现找到人生目标一样,希望男主能了了他心中遗憾。当大家都认为剧情就这样走向一个腐国自闭症男孩逆袭的故事时,突然出现了个妹子。somehow这个妹子通过各种努力卖萌“治好”了男孩的自闭症。结局就是男主从考场摘下了参赛证,为爱放弃比赛。数学老师居然帮助他从考场跑了出来。这都是因为爱情?老师为了男主他妈,男主为了泡我大天朝IMO 队的妹子~真是无力吐槽这种剧情~

    关于这种为了爱的故事,确实挺多的。比如当年搞ICPC的时候听到的八卦,有IOI金牌选手因为同队参赛的妹子故意没做俩题,为了能让妹子拿金牌的故事。以及一好哥们,带着妹子组队参加ICPC拿牌的“感人”故事。这俩故事最后都没有happy ending,但是充分验证戏剧源自生活。

    虽然男主为爱放弃IMO,不过故事最后还是happy ending。当男主在车上坐上副驾驶座,用手握住他妈妈的手的时候,真的很感人。

    P.S. 好多人和我说看这个电影为了看帅气无敌的男主。够了,你们这些看颜的人类。

    P.S.+欧洲电影有时候可以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P.S.++好想去做IMO的志愿者哈~

    P.S.+++里面有些他们在台北集训的场景,导演的镜头捕捉的特别好,虽然还顺带黑了我大天朝。感觉我大天朝主旋律是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的思想,说完这个总是让我想到牛顿-莱布尼茨(剑桥里面出现了牛顿的雕像)。腐国各种英式建筑的镜头也处理的特别棒。

     短评

    原型的现女友在影评第一篇 知乎链接也是看得醉醉的 这女的还在电影条目问题里占坑自问自答。。。。

    3分钟前
    • cat
    • 推荐

    我侄儿也是自闭症,但他不是天才,他的家庭充满了挣扎与痛苦。所以我比较庆幸这部电影没有拍成励志成功学美化神化自闭症的烂电影。片中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是:If you are not gifted,you are just weird.

    4分钟前
    • kusicat
    • 推荐

    爱就是实数集.你的有理.无理.我全部包容.

    5分钟前
    • 些晕
    • 推荐

    作为电影原型人,得发表一下意见。电影故事和原来草稿差得很远。把大陆换成台湾属于政治问题。 另外还有30%左右的虚假内容;比如女主角。不过导演还是保留了大部分台词和真实感觉,所以自己无论看多少遍都很有感触。X+Y的中国因素有些做得不到位不精致,这一点我也早就发现了,所以也觉得惭愧。

    9分钟前
    • Lightwing
    • 推荐

    #伦敦电影节 青春片就是要有青春味儿,中国人也不都是数学大牛。这个由数学引发的故事最后还是被情感征服,不管是对父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理解,对质数的热爱,对世界的恐惧,又或是对初恋的朦胧,都被导演溶解在闪烁模糊的变幻交通灯画面里了。另,Asa的演绎深入浅出,非常动人!

    10分钟前
    • FRUITYBURSTS
    • 还行

    我就纳闷你们这些说中国妹子是绿茶婊的人的人生是多么酸爽?难道喜欢上一个人主动就错了吗,就因为是女生的原因,主动一次就成了婊了吗,现在还是封建社会还是怎么的,是男生就是霸道总裁,是女生就是绿茶婊吗?女生表白权都没有了吗。

    15分钟前
    • 詞窮不是我的錯
    • 力荐

    Asa看到妈妈把薯条塞进鼻子的一刻表情变化太赞了,那种心结彻底打开后的澄亮,就不吐槽女主的演技和口音了,毕竟我是Asa的颜饭。

    17分钟前
    • 傲娇小青龙
    • 还行

    为了个(婊气的)中国妹子连奥数金牌都不要了吗?出过牛顿霍金图灵的大不列颠连节操都懒得捡了。Asa Butterfield发育得好快啊,绝对根正苗红的文艺范少年~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asa真是天生的演员 跟sally hawkins一起加一星 剧本材料太多大杂烩扣一星 男老师的演员在tiff现场对sally阿姨各种疯狂表白。。。。

    24分钟前
    • koala676
    • 推荐

    继《星际穿越》物理学家用引力解释爱以后,数学家们也不甘人后,用最简单的加减法就把事办了。

    27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我是男主就肯定喜欢那个英国女生。

    29分钟前
    • vivi
    • 较差

    因为最强大脑来看的,节目中表现的好可爱!中文说的很棒,虽然最后输了,还是很喜欢他。就电影来说,非常讨厌女主,做作又婊,大半夜跑到男主房间,主动也不是这么个主动法吧。为什么男主不喜欢那个英国女生呢,不过他确实成长了。Asa好帅!演的好好,演出了自闭症天才的感觉。还很喜欢Sally和Alex!

    31分钟前
    • Hi Friday
    • 还行

    Asa咱能别老接这么奇葩的爱情片儿不。男女主完全木有火花不说那段床戏各种迷之尴尬都要溢出屏幕了。把女主全部台词脑内替换成【哔——】才能看下去。哪位好心人做一个Asa cut吧……

    35分钟前
    • ANNA
    • 还行

    薯条塞鼻子治愈系。嬉皮/精英两老师,辛酸老妈,奥数边缘人群,描写得都很好,只可惜华人演员段落彻底崩坏,拉低了整体观感

    38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美丽的蓝眼睛真是人类世界的财富。不过Asa什么时候多了那么多脑残粉……

    40分钟前
    • Captain Zoey
    • 还行

    浪费了Asa的颜

    45分钟前
    • 素手浣豆
    • 还行

    在Asa成年之际观看此片。配乐美妙得过分!Asa真男神,首讲中文,献银幕初吻令我忍俊不禁(我看还是他的初吻),各种少年姿态帅得我口水狂流,但他样子实在和女主擦不出火花。片中女主可谓有点不知羞耻般主动。不知为何就是很喜欢这种暧昧朦胧温甜的校园青春爱情片,因为和我实在太有共鸣了。[4.4看的]

    4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想讲的太多,乱而不深入,不过少年是美的,说中文略萌。不喜欢华裔妹纸,替英伦眼镜妹可惜。

    53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没有asa可能就是烂片了

    57分钟前
    • 榴莲王子
    • 还行

    《雨果》的小孩长好看了~男女主互动有种细腻的甜。影片关于奥数的角度也不是太深刻,重点在刻画那些生了天才小孩的父母,那些混杂着骄傲和自卑的情感,还有被捧着长大,后来发现这世上许多人都强过你时信心的重塑或崩塌。另外感叹下今年中国丢掉的奥数冠军,这一代的小孩连传统优势都守护不了…

    1小时前
    • 轻风羽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