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地狱尖兵

    地狱尖兵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俄罗斯2022

    主演: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Georgiy,Bolonev,Sergey,Garusov,Dmitriy,Murashev,Georgiy,Marishin,Anton,Bagmet,Sergey,Bespalov,Aleksandr,Bessmertnyy,米哈伊尔·波格丹诺夫,Zakhar,Cherezov,Evgeniy,Chmerenko,Sergey,Danilov,Vladislav,Dem 

    导演:安德烈·巴托夫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万湖会议

    • HD

      铁皮鼓

    • HD

      深入敌后:危险营救

    • DVD

      男人们的大和

    • HD中字

      列宁格勒

    • HD中字

      卓娅

    • 跨过鸭绿江

    • HD

      永生战士

     剧照

    地狱尖兵 剧照 NO.1地狱尖兵 剧照 NO.2地狱尖兵 剧照 NO.3地狱尖兵 剧照 NO.4地狱尖兵 剧照 NO.5地狱尖兵 剧照 NO.6地狱尖兵 剧照 NO.16地狱尖兵 剧照 NO.17地狱尖兵 剧照 NO.18地狱尖兵 剧照 NO.19地狱尖兵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一名呼啸山庄战士的带领下,冲锋队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控制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本应让任务变得轻松,但被大型迫击炮和无人机所掩盖的激烈抵抗却削弱了攻击的优势。战斗水平不断上升,远程炮兵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任务一步一步地解决了。除了越来越少的人在靶场,当敌人决定摧毁高楼大厦时,任务似乎根本不可能完成。

     长篇影评

     1 ) 地狱尖兵

    简单粗暴,没有剧情,没有人物背景,甚至没有一句废话,只有一堆装备精良的士兵,双方突突突轰轰轰嘣嘣嘣互搞两小时,展示了什么叫做硬核专业的战争电影,大概,从来没人这么拍过吧,看得很爽。但也能看出战争的残酷,为了任务,无谓人命,生命的消逝,也就一瞬间只是军事专题节目,作为电影来说也太奇怪了,还有解说员,不过把怎么打讲出来了,为了追求写实和专业,也放弃了人物和故事,大部分时间士兵只是棋子,对话只是装饰

     2 ) 佣兵集团也有煤老板的坦率

    几个表态: 🇷🇺入侵了🇺🇦,没得洗。 🇨🇳🇷🇺🇮🇷🇰🇵等国家将从对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结成事实盟友,不谈对错,但至少合适。

    下面开始对电影本身进行评价:

    一、电影好在哪里

    伪纪录片形式做得比其他同类型电影强,剧情铺展相对来说简单直接,不做太多情感渲染。还加入了总部指挥官化身解说员的小花样,有点新意;

    武器基本上直接上真家伙,一开场的榴弹发射器爆炸效果教迈克尔贝什么是真💥,没有那么多火光冲天,甚至勾起你想要更多大装药更大口径的弹药;

    双方士兵战术动作写实且作战基本功扎实,不是说像爱狗狂魔基努里维斯那样酷炫,而是打出了欧陆战争应有的单兵素质。举例子一开始黄队支援小队被榴弹发射器轰,狙击手反应迅速趴地上利用队友尸体掩护还击,机枪手趴下斜侧伸出武器火力压制。这些细节很难在好莱坞电影里面看到; 不矫情,不迁就艺术效果,大胆表现正式战斗前的火力侦察,一反大片导演们喜欢的全军出击。为了避免大伙不知道哪段是火力侦查,说明一开始胡子大叔一队搁那开枪吸引黄队暴风雪小队疯狂还击直到坦克出动那段就是。可能有的观众觉得这是添油战术,无妨,真实战场上一股脑冲锋才傻。拍火力侦查真的太难得了。我一时间想不起来哪部电影的主角们进攻前会想先勾出对方火力点的。

    逐个房间争夺战的拍摄极其招好感。注意这不是反恐行动,双方都是正规军,一边是五常军队,一边是前五常军队且长期接受另一支五常军队训练的军队。啥叫惨烈,就是强手之间硬碰硬。不需要停留在死亡场景上搞情感渲染。一个个房间里各种不同的死亡已经足够

    哦对,炮兵互抓那条线,很有意思,贡献很多漂亮镜头,好看。当然对比中美两军的炮兵,黄白两队都是勇武有余,技能拉胯。中美炮兵单炮都能执行TOT,这里一轮又一轮互相让对方跑走的炮战好似猫捉老鼠般拖沓,大概也是基于🇷🇺🇺🇦实际能力来的吧😰。

    别的优点都是一部6分电影应该有的,就不啰嗦了。

    二、电影差在哪里

    白队进攻第一栋建筑物时,只会正面进攻绝对是导演和编剧的重大失误,还有为什么黄队的支援小队一开始走大路支援强行挨炸?生硬地制造伤亡导致我一开始就纠结这电影咋打分,是不是制片方金主绑架了导演智商😂

    太多不明不白的运镜,让观众在本来就快节奏的剧情中迷路,那晃来晃去的镜头浪费了炮兵阵位和cqb的好场景。

    时间上白队卡着点炸毁目标大炮,苏25用的还是火箭弹,我以为是要白队地面人员用激光引导炸弹或者导弹呢,没想到是口头报坐标😅。死了这么多人,为了苏25射火箭弹哎哟,超视距打击手段匮乏。没制空权就连空中侦察都不做了让地面部队填命是嘛,这不比其他阴阳怪气的段位高多了,你菜俄空天军侦察不力找不到目标,我瓦格纳雇佣兵铁血丹心拼死拿高楼。高级黑嘿嘿嘿🤣,菜俄真完犊子,佣兵集团一部电影把自己拍体面了还顺便嘲讽了空天军作战不力。制片方目的到了,但是作为观众觉得被耍了,整的啥破结局也就看看场面了行了。

    下次用导弹

     3 ) 地狱上的舞蹈

    正值俄军前几天拿下巴赫穆特,又是自己标记的第900部影片,就把这部一直想看的佳作补完了,整部片子看下来,真实感与专业性爆棚,像是看一部一三人称视角切换的纪录片,近乎真实的战斗场面,没有所谓的英雄主义,这才是真实的战场,冷酷无情,人间炼狱,我本身作为一个轻度军迷,本着中立去看这部片子,很舒服,至少不会像两边的二级管粉丝一样无能狂怒。其实俄乌打到现在,很多事情舆论发酵太快,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清楚的,战争,必定是双方共同的原因,而且也有许多外因内因加持,总而言之,我们看完这部片应该庆幸自己正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也要居安思危,毕竟没有国防其余就是空谈,要时刻警钟长鸣,提升我们自身实力,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4 ) 看不见希望的现实才是真正的地狱

    此片带给我的只有震撼。无论是残酷的CQB巷战,士兵们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争夺,厮杀;还是炮火覆盖时榴弹炮、迫击炮的怒吼,飞扬的泥土和步兵的残肢断臂…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从一开始字幕中电影工作人员名字上套的方框就让人想到,这一切正在8000多公里外的乌克兰的平原、村庄和城市里上演!

    此片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不仅白方的人物塑造非常到位,胖胖的机枪手、D30炮兵部队的大胡子卡车兵还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三个小队长之一的威斯克(当他运用娴熟的技巧和经验,在一次次的CQB近战肉搏中都能击倒对手,但终究在最后的大楼里倒下了的时刻,我体会到了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片中对于黄方(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都知道那代表着乌军)个体士兵的描写也非常到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代号“科学”的迫击炮指挥官,他死战不退的勇气同样令人敬佩。这在战争仍在继续的情况下真实反映出来尤为难得。

    请忽略机翻字幕,个人认为应该是“战斗到最后一分钟”之类的

    片子的节奏把握也很好,特别是指挥官的画外解说,让观众对于这场局部的战役有了更好的了解,在肾上腺素飙升的枪战场面过后能冷静下来,复盘一下,而不只是看个热闹。同样,慢镜头的运用效果也非常好,特别是那一段白方士兵肩上扛着一个负伤的战友,又拖着另一个战友,在枪林弹雨中却不肯放手的场景,非常令人动容!

    震撼度不亚于美军硫磺岛插旗的名场面

    道具无论是轻武器、场景、t72坦克和bmp1战车、迫击炮和火箭弹,还是无人机(看到上面赫然dji的logo五味杂陈),还原度写实度都非常高(非专业军迷的角度)。

    这部片子的反战性是很明显的。当“大黄蜂”最终完成了目标,达成了这一个半小时观众们深刻体会到的如地狱般的战场之后,没有感到欣慰,没有感到激动,有的只是怅然若失和空虚。我想导演要传达的也是这种感觉。这么多人命的逝去,最后对于战局来说却是无关紧要!最后一幕,两边都又补充了一批新兵,就像一个弹夹用光了换一个那样。但我不禁想,那些人又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爸爸?!

    联想到最近的部分动员,非常残酷

    这场战争已持续了大半年,近期又有炸桥等事,冤冤相报何时了?看不到尽头真让人绝望。双方只能是把一批批鲜活的生命投入这地狱,让火越烧越旺!

     5 ) 逐帧解析地【地狱尖兵】(5)1h-1h10min

    接://movie.douban.com/review/14853439/


    第六阶段

    72.白方的·无人机手柄,之前我有介绍过,白方使用的无人机是大疆(dji)的御3无人机,控制手柄那当然也就是御3的手柄。

    73就在白方突击小队因为黄方120迫击炮的封锁而停滞时,刚好因为天气变化使得黄方迫击炮暂时无法射击,刚好留出3分钟的空窗期。这里属于是电影艺术了。下一个镜头就开始介绍炮兵会受到天气影响。


    炮兵标准气象条件

    炮兵标准气象条件,为计算炮兵气象诸元而规定的一种标准大气。 亦称“表定气象条件”,又称“标准弹道大气” 。 (百度百科)

    中国使用的地面(海拔高度0米)标准条件是:气压1000毫巴(750毫米水银柱高),气温15℃,相对湿度50%,空气密度1.206千克/米3,无风无垂直气流。 ( 《军事大辞海·下》:长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2265页 )

    炮兵标准气象条件一般包括:地面标准气象条件和气象要素随高度的标准分布。地面标准气象条件,一般指海平面高度上的气象条件。即:气压1000百帕,气温15℃,空气相对湿度50%,虚温(见弹道气象学)15.9℃,空气密度1.206千克/米3,静风,无垂直气流。气象要素随高度的标准分布是:各高度上的气压分布符合压高公式;空气虚温在9300米高度以下按线性规律递减(递减率为0.6328℃/100米),在9300~12000米高度按抛物线规律递减至-51.5℃,在12000~31000米高度保持-51.5℃的等温;空气密度根据各高度上的虚温和气压的标准值按公式算出;空气相对湿度与地面标准值相同,也为50%;静风,无垂直气流。(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炮兵、防空兵射击前,气象分队将探测得到的气象数据与标准气象条件进行比较,求出气象要素偏差量,编制气象通报,供射击分队进行气象修正使用。

    为了更好地辅助炮兵射击,很多国家的炮兵部队都有属于自己的炮兵气象分队,同时设立野战气象台辅助作战。由此也发展出了—— 炮兵气象学

    炮兵气象学:是军事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炮兵技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密度、风向、暴雨、尘沙等气象条件对炮兵声测侦察和射击精度等的影响,以及对炮兵实施气象保障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等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现代军事学科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06)

    从炮兵气象学又产生了一个新特殊兵种—— 气象观测兵

    上图是波兰陆军装备的MW-32炮兵弹道气象自动探测系统。这套系统由主机、无线电经纬仪、自动气象站、探空仪和天线等部件组成。图中外形像雷达的设备是无线电经纬仪,一旁气象观测兵正准备放飞的气球将搭载无线电探空仪。无线电经纬仪可追踪、测量气球升空后所在的精确方位等,无线电探空仪用于监测


    74.而前面也提到过,白方某一小队(忘了)缴获了黄方的一部手持无线电,而黄方根本没发现,所以暴露了很多行动,这一次的停止射击当然也被白方接收到了,布列翁队队长立马下令利用这3分钟空窗期突击。

    白方进攻路线

    75.行动之前投掷烟雾弹扰乱敌方视线,为己方移动创造条件。同时利用火箭筒(rpg-26)清扫楼内的敌人,压制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到达3号楼,也就是仓库的位置。

    仓库是黄方的临时弹药库,守卫森严,此前黄方指挥官也下令要在仓库阻挡白方,所以此处驻守着超过15名黄方士兵,而白方两个小队也成功进入,所以仓库一战是本片最为激烈血腥的战斗,双方绝大多数士兵都报销在了这里。这里没太多战术细节可以讲,就是混战,建议看原片,特别激烈。

    76.股动脉大出血。 股动脉是较大的动脉,血流猛急,呈喷射状 , 在几分钟内甚至时间更短就可以由于失血过多导致死亡,这在激烈的战场中几乎就是必死无疑了。

    77.布列翁小队也在此时迅速转移至仓库。这里机枪手以点射的方式压制对面楼里的黄方,掩护队友进行转移。但黄方提前部署了狙击手,这是白方没有预料到的,当即就报销了一名队员。这也打乱了白方的行动,黄方也趁此火力全开,反制白方。

    结扎止血带时,要将止血带沿着肢体困绕三圈,系成一个半结。但不可系全节,在半结上放一个轻便的短棍,再把它捆成双节。必须把止血带捆紧一些,直到出血停止。


    训练专用C-A-T旋压止血带

    C-A-T旋压止血带的结构相当简单,由魔术贴固定的可调整周长的止血带环、手柄以及卡扣组成。需要说明的是,止血带仅针对四肢受伤时使用,且是针对相应受伤四肢的大臂或大腿处进行绑扎,并非在伤口处。如伤员左小臂受伤,要将止血带绑扎在左大臂近心(脏)端尽量高的位置;如伤员右小腿受伤,要将止血带绑扎在右大腿近心(脏)端尽量高的位置。
    美国陆军士兵正在人体假肢上训练使用C-A-T旋压止血带
    绑扎止血带的方法也十分简捷:先将止血带环调整至比负伤四肢直径略大,方便将其套在四肢伤口近心(脏)端尽量高的位置,再旋转手柄收紧止血带环,并将手柄固定在“C”形卡扣中即可。C-A-T旋压止血带适用于四肢伤严重出血或肢体离断的伤员,且方便单手操作,便于伤员自救。将止血带隔衣袖或裤腿在伤口处绑扎好即可,不必刻意追求绑扎止血带位置的精准。
    C-A-T旋压止血带卡扣固定处有一块带有“Time”字样的白色标签,其作用是记录绑扎止血带的具体时间,必须精确到分钟。例如:在12月5日下午15时08分为伤员绑扎上止血带,操作者就要在标签上使用24小时制标准军用计时格式记录下“12051508”。这是因为,虽然止血带的止血效果较好,但是去除止血带的方法倘若不得当,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美军通过战场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是:必须在第一时间准确记录绑扎止血带的时间点,并且绑扎止血带的时间通常不超过2个小时,也就是说,在2个小时之内必须将伤员转运至有进一步医治条件的机构,此后可尝试改用止血敷料加绷带包扎止血。


    78.黄方狙击手击伤了白军士兵,这让白军行动被阻滞,吸引了两名白军士兵前去救助战友,这就是经典围点打援了,黄方机枪手直接架着伤兵点,等白方移动时候射击,成功杀伤另一名白军士兵。这一下子的拖延使得剩余白军失去了3分钟窗口期,黄方的120迫击炮立刻重新发动进攻,而这三名白兵也消失在了迫击炮弹的火花中。

    炮兵指挥官心理素质很强,无视哑弹,继续射击,已完成目标为重

    79.第一轮炮击没能摧毁黄方的120mm迫击炮阵地,白军指挥部立刻下达了再次射击。这一次炮击直接摧毁了黄方迫击炮阵地,炮兵指挥官也阵亡。黄方120迫击炮部队彻底领盒饭了。

    这一段镜头很有毛子战争艺术美学,用大炮载着牺牲的战士回家

    80.黄方的152mm炮阵地也被白方的火箭炮摧毁,152炮部队也领了盒饭。

     6 ) 《地狱尖兵》

    这才叫真正的战争片,1h49min的电影,全程都在激战,这是白方与黄方的一场,可以说阵地争夺战。白方想要占领城市最高的建筑,在此之前,他们需要从黄方手中夺取附近的几座建筑的所有权。 我预感白方会胜利,却不会赢得那么容易。是的,全程都是我预判你的预判,你预判我预判你的预判,白方进攻,黄方积极防守,各有牺牲。“两分钟前他还活着”,战场上多的是上一秒还活着的战士。 这部片子真实到什么程度呢?完全可以当纪录片看。片中的演员都是士兵,是真的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他们不过是再现了他们的真实战场罢了,屏幕外的我,好似见证了21世纪正在发生的战争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战斗每天都会发生,即便白方付出巨大代价占领阵地,黄方付出巨大代价坚守阵地,双方失去了太多优秀战士,可是,这只是一场很小的战斗,是对于战局没有很大影响的那种。看着在战场上鲜血如注的鲜活生命,看着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坚韧士兵,我太难过了。上级一声令下,他们登上坦克奔赴战场,那样从容,可是我们都知道,他们当中很多人,再也回不来了。 影片最后的一幕,是动员,明天是我们可以预见的像今天一样激烈甚至说惨烈的战斗。我很难过,愿世界早日没有战争。

     7 ) 现代城市攻防战

    现代战争信息化,班排为主,发现并消灭,一物降一物,科技很重要。以往大规模集结推进已经不再适用,当年伊拉克几十万共和国卫队就是在集结过程中被空袭击溃。双方打的都很勇敢,二话不说就去支援,才露个面就牺牲了,相当真实。简直就是俄乌战争的纪录片,哦,其中一名导演还是编剧在2022年9月牺牲在了乌克兰,确实拍的很真实。

     8 ) 基本等于演习加自嗨

    给大家提个醒,这就是个俄罗斯军队内部教学用的的大楼争夺战演习教学片,所有的武器装备和战法估计都是俄罗斯军队自己的标准战法,虽然来了一堆T-72, bmp-1, rpg,d-30,无人机,反炮兵雷达,打着热闹,还有血肉横飞,但基本就是战棋推演,毫无意外的白军胜利,黄军完蛋。看似前面说几句黄军也很牛,但打起来白军所向披靡,自损100, 杀敌一万,万分无聊。话说如果战争真是这个样子,俄罗斯早就打下基辅了。。。

     短评

    作为从部队出来的人,我觉得,俄罗斯人定义了另一种战争片,和美国人那种反战说教的完全不一样的战争美学。不论是战术,装备,和士兵的刻画,我觉得无与伦比。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专业!!(中国军事电影能否能认真学习一下呢,而不是没事谈个恋爱。或是把敌人刻画的跟笨猪一样…)

    8分钟前
    • 一曲镇魂歌
    • 力荐

    不谈政治,不谈立场,只是两股力量的暴力对轰,平铺直叙的讲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任务,战术安排,装备和战斗细节,吊打目前主流的美式战争片。有一幕很有趣,上帝画像掉下来了,双方都把它捡起来放好做了阿门,然后互相厮杀。

    9分钟前
    • 落日如初
    • 力荐

    重要看点:1.战术过硬:步炮、步坦、空地协同,炮火层次,无人机反炮反坦,巷战CQB;2.战争残酷:人是消耗品,发挥作用—暴露—被干掉是常态;3.政治悲剧:敌对双方,面对同一幅圣像,做出相同的举动。

    12分钟前
    • 地瓜
    • 推荐

    为了毁灭一个炮,双方痛苦死伤50人以上,造这个炮才用多少人

    14分钟前
    • 托腮
    • 还行

    一部史诗级震撼体验但让人看后高兴不起来且无比沉重的电影。双方都勇猛刚毅,黄队机枪手军衔迫击炮的科学,暴风雪小队,白队威斯克 树妖 和一拖二的场面都给人深刻印象,电影中敌我双方都正面立体,并没有刻意丑化一方,给予了双方足够的尊严和各自忠于职守的形象,战场无政治,更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有的只是服从命令和拼尽全力以及钢铁的冰冷与残酷。这应该是一部无限接近目前真实俄乌惨烈战争状况的电影。昨天和明天我们上班时,电影中的惨烈战争场面就正在几千公里外的俄乌之间重复循环。军事专业化的东西我不太懂,但已经有很内行的评述参考了。

    19分钟前
    • 豆友144185429A
    • 力荐

    说人家是教学片不是电影的,注意40分钟两个对立的士兵先后摆正同一幅天主像的细节,这不比那些反战意识形态电影里逼逼赖赖的说教和残酷镜头扎心一万倍?

    20分钟前
    • MADAO
    • 推荐

    仓鼠!豚鼠!你个白痴,是花栗鼠!(它明明是只龙猫)

    23分钟前
    • 读书的屠狗辈
    • 力荐

    制作看得出是下了本了。但很多表现形式很奇怪,这算是主旋律商业片还是俄罗斯军教片?

    28分钟前
    • Reise, Reise
    • 还行

    这个不给五星那真是瞎了眼了,瓦格纳对亚速营,简直就是教学片

    30分钟前
    • 西血鬼
    • 力荐

    有人拍战争片反战,有人拍战争片耍酷,有人拍战争片赚钱,这个战争片教打仗

    33分钟前
    • 憨书生
    • 力荐

    军迷的盛宴,巷战的教科书!解说展示作战体系和部署,充分体现步坦炮协同推进,建筑物的进攻与防御,无人机侦察与反炮兵作战的战术细节。真实还原血肉横飞的残酷战场,没有丑化敌人也值得尊敬,与国内一众神剧相比高下立判!但说实话,瓦格纳要是真有电影里2个小时打下4栋楼的巷战能力,至于开战8个月缓慢推进至今未拿下重镇巴赫穆特吗?

    34分钟前
    • 女武神的骑行
    • 力荐

    导演都在9月20日阵亡了...

    36分钟前
    • 帕米尔
    • 推荐

    damtoys素材来了,卖爆

    37分钟前
    • 真的好严格™
    • 力荐

    从头打到尾,没有废话,没有女主角。炮兵、坦克在后面的支援也是一物降一物。可惜空中力量有些差劲,无人机还是DJI。#20221030

    40分钟前
    • huyouyou
    • 力荐

    真实到像是实战纪录片。电影讲的是“白军”进攻,“黄军”驻守,争夺几栋建筑的故事。没有铺垫,开场就打;没有主要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跑龙套”的,因为战争带来的死亡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没有个人英雄主义,谁都可能战死,没有刀枪不入的战神;没有情绪升华,节奏很快,没有为任何一个战士的死亡减慢节奏,这个死了,其他人继续冲;没有多余的台词,战斗打起来,没有时间给弥留的战士说遗言。看完就能理解为什么战争是机器,是磨盘。几栋楼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何况一城一国。而且,今日之事明日再来,所有的死亡显得毫无意义。很真实的巷战,只不过武器配置并不太先进,所以胜利是靠人堆出来的。

    43分钟前
    • 蒙奇D
    • 推荐

    依然硬核

    46分钟前
    • raku
    • 力荐

    纯粹拍给军迷的“礼物”(声明不支持战争),没有一丝废话,全片只有战术和战斗,很爽。这是今年最好的战争电影,不得不说,硬核还得看毛子。还得吐槽下毛子的信息化也太低了,无非一次引导任务罢了,还得用最精锐的准特种部队去强推,士兵人命不值钱是吧,离谱。放在我军,固定翼无人机、“北斗”系统直接就上了。毛子还是缺钱啊。最后致敬这一支瓦格纳雇佣兵,电影中了了几个镜头,却是他们真实的死亡,这场战斗现实中俄军打的十分优秀,他们没有愧对祖国,相信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们。

    51分钟前
    • 骑狗去你家
    • 力荐

    今年最好的电影

    55分钟前
    • 如你所愿
    • 力荐

    年度战争电影

    60分钟前
    • 小朋友不说话
    • 力荐

    剪辑比较乱,战争很残酷,如果看个战争场面可以一看比其他电影真实不做作。

    1小时前
    • 海边的曼彻斯特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