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真探第一季

    真探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4

    主演:马修·麦康纳,伍迪·哈里森,米歇尔·莫纳汉,托利·基特尔斯,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迈克尔·波茨,麦迪逊·沃尔夫,J·D·埃弗摩尔,丹娜·格瑞尔 

    导演:凯瑞·福永 

    猜你喜欢

    • 全8集

      性爱自修室第四季

    • 全6集

      黑鸟第一季

    • 完结

      美国众神第一季

    • 完结

      越南战争

    • 全10集

      地狱之轮第二季

    • 已完结

      末世黑天使第一季

    • 全13集

      汉尼拔第三季

    • 完结

      古宅老友记第五季

     剧照

    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2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3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4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5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6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6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7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8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19真探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马蒂(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拉斯特(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饰)是一对合作多年的搭档,马蒂为人开朗圆滑,在警局的同事里很吃得开,而拉斯特则恰恰相反,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然而,令马蒂感到十分钦佩的是,拉斯特拥有极为敏锐强大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许多疑难杂案一经他手,便能够被轻松化解。   尽管马蒂是唯一一个能够受得了拉斯特的人,但两人的合作和友谊却依然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缝,其原因要归结到1995年所发生的一起神秘古怪的宗教杀人案件之中。如今已经是2012年了,当早已不再联系的两人因为这起案件又重新走到一起之时,会有怎样的真相在等待着他们呢?

     长篇影评

     1 ) 《真探》——临渊者与荷光者

    前几天给<南都娱乐周刊>写的《真探》长评,今天重新梳理之后,加入了关于最终集的一些感想。一些导语性的啰嗦套话,和没有节操的八卦花絮,由于顾及文章的完整性,就不删去了,照发出来。另请神夏粉不要把我扫成马蜂窝⋯⋯


    文/匡匡

    HBO开年力作《真探》,伴随着主演马修.麦康纳先后在金球与奥斯卡称帝而收视可喜,除去首播集创下的小高潮外,初次口碑爆棚,是因第四集末尾处一段展现暴力街区的长镜头,被剧迷们奉为“足以载入美剧青史,使肾上腺素失火的六分钟。”

    这部号称“逼格过于高冷”的小众佳作,原本定位虽有些“挑人”,显得不甚亲民(连编剧Nic Pizzolatto也亲自出面奉劝:若看完三集你还没High起来,那它就不是你的菜),却意外将《神探夏洛克》因植入过多萌腐元素而丧失的观众尽数吸纳过来。它摒除了一切花哨的噱头,回归本格悬疑剧的朴素初衷——专注推理本身。多重悬念的布置,给观者带来了亲身投入其中玩味细节、搜寻线索、拆解谜团的快感。同时又由悬疑渐次展开为人物志,将两个风格与秉性迥异的硬汉“真探”,塑造得血肉丰盈;将虚构剧打磨出了纪实的质感。

    其剧迷部落大致收容了如下人士:一批快餐剧无法满足胃口的神夏黑,一帮因季终闹剧荒而嗷嗷待哺的毒师粉,外加一茬飞速新生的马修控和十几年如一日的芬奇粉。

    【影像风格】

    《真探》的主打海报,是两位主角的一幅黑白影像,说明文字寥寥一语,然而蕴有深意:Touch darkness, and darkness touches you back。细思来,倒像是尼采那句著名格言的变体:当你凝望深渊太久时,深渊也会回望向你(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looks into you)。

    《真探》就散发出一种深渊气质——阴郁清冷的调性;微微昏黄泛绿的影像;连环凶杀的题材与宗教符号的运用;延宕辗转、推进缓慢的案情;包括观剧时虚无以至绝望的心理体验;都像足了大卫.芬奇的《十二宫》,给人如临深渊的感受。

    执导筒者,是新生代导演凯瑞.福永,科班出身,擅玩结构,叙事有章法(不是听凭直觉不谙布局的玩票型,这在青壮派里其实有些难得,尤其相较于目下演而优则导的几位。当然,有些人或会诟病这种工于谋篇的路数太过匠气,大家见仁见智),出道后作品不多,但水平并不参差,从编剧、摄影,到剪辑、配乐、美术,几乎部部具有高完成度,显示出技术层面硬桥硬马的基本功。从上一部作品《简爱》,就可以窥见他对探索叙事结构的热衷,改编古典名著吃力难讨好虽说想必是不成文的默识,但他依然敢于打破原著的时间线,以倒叙手法将整个故事分割成前后两部来讲述。

    《真探》虽为一部收费台的迷你剧,在摄影运镜方面,凯瑞.福永却悉心赋予了它电影的规格。作为故事背景的美国南方景观——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破旧厂房与耸峙的烟囱,迷离疯草,空寂的旷野、农田与水泽,低垂的天际线,歪斜民屋与废弃的教堂,以及那种荒颓之地的潮湿窒闷腐败之感,都在冷静沉郁的画面当中有诗意且细腻的呈现,构筑出一种暗黑的哥特氛围。

    【叙事风格】

    《真探》叙事虽平缓,却暗潮汹涌,保证了细节的密度。在《神夏》当中,这种密度是通过大量缭乱眼目的嵌入式字幕效果来实现的。许多必要信息无法交由台词与画面,都被安排为文字形式充塞于屏幕,让人三分钟一按暂停键,怀疑在读电子书或长篇PPT。

    《真探》的案情细节则交给观众自己去烧脑。叙事分作双线,在两个空间与时间点上展开,且相互穿插缠绕,通过两名涉案警探Rust与marty访谈形式及回忆性质的口述而串起。因两条线间相隔年代久远,剪辑上频繁闪回切换,又因回忆本身所具有的暧昧不确定性,而使情节显得分散无序,并不以传统方式,按照一个清晰的历时性线索有先有后、有首尾地给予交待。

    在此基础上,导演又玩了些漂亮的小技巧,例如:一方面让当事人面对问审时刻意模糊焦距,对某些案情要点隐瞒甚至涂抹,同时在画面信息中,又给出过往实际发生的情形,藉由文本与画面的错位,激起剧迷抽丝剥茧探究真相的好奇。这种叙述法,虽虚虚实实、扑朔迷离,但在心理感受层面上却极为逼真,因为它正是现实当中人们交谈或面对质询时应该会有的面貌。观众只能在涉案人貌似随机的话语和关联画面中耐心捡起关键性的碎片,缓缓地、星星点点地拼凑出剧情全貌。

    再如:当涉事者其中一人说话,陈述案情相关信息时,镜头往往给的却是另一人,交待他的细微活动及表情。这种剪辑手法虽并不鲜见,但在本片中使用得尤为频繁。导演有意地制造出画外音与画中人的间离,不止加大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张力,也将信息更致密地压缩于场景之内,使叙事更显紧凑,给了观者更稠密堪可玩味的细节,和需要屏气凝神、脑力全开同时处理交叉信息的饱足感。

    因此《真探》节奏虽缓,却并不慢热;镜头语言的丰富使每个场景信息分配都达到满格,又不显冗余和拖沓,观者分分钟忙于接招拆招,无暇分神,只需一集便能迅速坠入情境。

    【人物解析——临渊者与荷光者】

    《神夏》中的福尔摩斯,在第三季已经进化成近乎神(棍)一般的存在,他可在瞬息间将一切尽收眼底,高能到无需艰难繁琐的调查过程,仅凭玄之又玄的“记忆宫殿”便可使案件神奇破解。而《真探》里的Rust,虽同样具有高智商低情商的反社会人格特征,满口聊哲学,爱谈形而上,然而归根结底却仍属于逡于困境之中的人;他的故事,也是一个背负痛苦的人寻求救赎与解脱的故事。他的心灵,因女儿的意外夭折而烙印着伤痕,仿佛为偿清这“为父的罪疚”,他甘于自我流放,显露出“不习惯幸福”的自毁倾向,常常将己身置于危险的绝境。他一生只做一事,便是不惜代价追查一件连环凶案的真相,频频碰触黑暗,也被黑暗所碰触,其遗世独立的生存姿态,就像一枚凛然竖给凡俗人间的中指。

    与Rust搭档破案的小马,却是典型的入世俗人。这世界再操蛋,小马基本都看得开,或者说压根不做深想——生与死的真相、存在的本质与意义、宗教信仰、神秘主义……那些乱七八糟、虚头巴脑的形而上思考,对他来说尽是沉重无解的东西,只会令他心烦不耐,一律采取关我鸟事的态度(很多次被Rust冲击到三观,都会摆出一副嫌弃脸)。他不是“沉思者”,也从不愿做“追问者”,关于事物的答案,仅满足于现有的那些,简单不超出他理解范围的那些,不需要痛苦求证而是直接被告知的那些。只要老婆漂亮不闹人,孩子听话不惹事,上司搞得定,同事罩得住,就是好人生。

    Rust分裂、傲娇、深邃、敏锐、颓唐、暴烈、不逊,同时身上又有荒野草根的粗砺感,一种哏劲儿、寸劲儿和无所凭依的神经质,几乎可将一大堆看似无关联,甚至互为矛盾的形容词囊括于一身。小马则粗线条,直接浅显,处事中庸,原则模糊,喜交际也讲义气,时而同情心泛滥,时而做事混蛋,冲动不虑后果。

    然而,正是这样体质完全相异甚至相抵的两个人,却因为一桩迷案,而调校着各自的频率,在共同进退的侦破过程中,渐渐磨合出义气与默契。小马对Rust的理解基础,在于Rust爱女的夭折,那一刻他接受到了Rust的痛苦,因为只有这痛苦他能get到,能够推己,从而了然。其他则太虚无,属于太深奥的范畴,脱离了他实际的人生体悟和意义体系。

    而Rust对小马的接纳和把握,也建立在“孩子”这个关键词上。他深知小马对恶事物的容忍底线,那不允许踩踏的最后一道边界也是“孩子”。因此,尽管两人之间有冲撞、有嫌隙、有分崩、也经历过漫长的隔绝与互不相闻,但这种最基础的同调,始终存在。

    他们之间虽说理还乱,却怎么也剪不断的拍档关系,是两种世界观、价值观的相遇,碰撞,交往与合作,也是两股能量的徐徐中和。在任务的最终,Rust升华了小马,使他开始懂得聆听,用心思考,主动尝试理解Rust的意义体系;小马也温暖了Rust,给他人生的虚无底色上添加一抹亮彩,给他无所凭依的背后一个不离不弃的依托;两人身上,都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质变。

    Rust这名“临渊者”,一直独自行走在人世的渊面之上,洞彻宇宙原理的“无情”与“大荒”,以及世相的黯淡萧索。但同时,他也是一位“荷光者”,能够以自身的光源照亮前路,并孤胆前行。且最终在濒死之际,因为感受到与女儿爱的联结,感到身处于“所有深爱过的人之中”,而被比黑暗触角更强大的力量牵引回来。

    本剧最末,一袭白衣的Rust在小马的搀扶下蹒跚举步,并对小马释怀地道出:“你知道,关于星空,你弄错了。以前,这个世界只有黑暗。要我说,是光明占了上风(You know, you’re looking at it wrong , the sky thing. Once there was only dark, If you ask me, the light is winning.)”。从这个画面中,我看到了基督下十字架的意象——Rust不止为世人受难,且多年来,以一个心结而自锁于十字架上,将己身放逐于深渊之侧、人世边缘。此刻,他终于得到了救赎,原谅了这个世界,与之和解,同时也开释了自己,撒手过往,步下架来。基督死去了,而Rust获得了重生,犹如基督的复活和再临人间。

    《真探》讲述的故事,没错正如Rust举目星空时所言,是创世纪以来,人类最古老的故事——“黑暗与光明的交战”。但我记得,曾经有句话说得极好:能把故事上升到意境,才是高手。这一点,导演凯瑞.福永无疑做到了。

    【关于表演】

    在角色塑造方面,担纲的马修.麦康纳与伍迪.哈里森两位戏精,表演该放时则放,情绪、能量喷薄而出;该收时能收,配合全剧冷峻的叙事基调,表现得沉敛且凝重。

    例如:最初时为呈现拍档关系的冷漠疏离,二人在多幕交谈戏中,始终保持着侧身、扭头、或转过身去脊背相向的姿态,目光几乎从无正面交集,只是双眼放空,若有所思地投往无所谓的方向,从身体语言的微妙细节交待出两人回避交流,亦对彼此没有了解意愿的心态。尽管随剧情发展,人物之间默契渐生,但这种交流方式却贯穿和延续下来,成为了本剧的一个固定特色。

    【花絮与看点】

    1. 马修近来频繁出席各大颁奖礼,尤其是在独立精神奖与奥斯卡奖致感言时的表现,那举手投足、那神情、那语气、那态度,都让剧迷们大呼“Rust上身”,也不知是马修入戏太深,还是剧迷们早已人戏不分。

    2. 《真探》中“最虐最疼”的一场戏,却是马修美臀出镜的一场大尺度激情戏。虽说此叔早年饱经B级片洗礼,管他露臀还是露丁丁,大家早已看得面不改色。但《真探》中这场戏仍激起了广大女粉丝的怜意与母爱,纷纷感到“不能忍”。具体原因不剧透,自己看。

    3. 尽管《真探》从头到尾都有一种直直的气息,不卖任何腐点,但近日马修在戏外头靠伍迪肩膀,两人相偎缱绻的“亲密照”流出,仍旧使他们携手登上了好基友排行榜,被外网评选为“最基情四射的25对男星”之一。

    4. 《真探》里, Rust赴狱中审犯,套取口供时的一句台词,在奥斯卡颁奖礼后成为亮点,仿佛是马修对落败对手小李的无情嘲弄与隔空喊话——“你演得再好,我们也不会给你发奖的”。马修凭此台词获封真相帝、预言帝。

    2014年3月6日

    原载《南都娱乐周刊》,转载请联络作者

    图片:【rust,下架的基督】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748120/discussion/56963134/

    图片解说版:http://www.douban.com/note/335722261/

     2 ) 《真探》剧情脉络梳理

    说实话,不喜欢这电视剧,因为喜欢悬疑推理类的故事片搜到这电视剧的,看豆瓣评分超过9就下载下来看了,带着倦容睡意看完的,完全不像以前的看的侦探片节奏紧凑明快。这完全是个话痨片,不停的说话。。。。所以看完也没太记住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查案的逻辑过程,到豆瓣来看看高手的脉络梳理吧,没找到,发现很多豆友评价电视剧怎么怎么好的方面都不是我在意的,我最在意的是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在其他网站看到一个脉络梳理,好像豆瓣没有,就转过来吧,作者不详,原始作者有意见的话发站内信我吧,分割线以下是转载类容:
    ----------------------------------------------------------------------------------
    建议大家看讨论区的图文版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748120/discussion/57251968/
      
      前提:看完第一遍后,大概懂了,但对出现的众多人名,家族名完全记不住,逻辑也不太顺,翻遍豆瓣影评也没找到有内容全梳理的文章,于是趁着清明节(我会告诉你有个晚上做笔记到夜里三点战战兢兢爬上床嘛)看了第二遍,边看边记,记了有十几页纸(顿时觉得剧组真的是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的笔记该有多厚啊),总算把剧情理通了,也遗留一些问题,会写在最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
      
      
      一. 坏Boss团-三大家族
      1, 塔特尔家族:山姆.塔特尔(人渣一号拥有众多儿子孙子还乱伦)、其儿子比利.李. 塔特尔(牧师,市内公益活动负责人,思源计划倡导者,就是拉斯特从他家搜出恐怖录影带)、比利.李. 塔特尔的堂兄弟埃德温. 塔特尔(州长,州参议员)
      
      2, 勒杜家族:雷吉.勒杜(被马蒂一枪爆头的那个恋童癖);其表亲德沃尔.勒杜(手榴弹炸死的那个胖子);他们除了参与邪教之外,还与摩托车黑帮团体合作制毒品,这也导致他们被警官拉斯特找上门来。
      
      3, 柴尔德里斯家族:泰德.柴尔德里斯(90年失踪的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失踪时母亲上报,泰德是治安官);比利. 柴尔德里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主要负责整个沿海地区学校、教区装修,就是最后一集被疤脸男绑在小屋里那个老头);
      最后一位,疤脸男-威廉. 柴尔德里斯,比利的儿子,塔特尔家族中山姆.塔特尔的外孙,他的脸是小时候被父亲烧的,有恋童癖,心狠手辣,就是拉斯特所说的一种“非典型神经病-将身体上的肉欲依附在社会所不容的幻想和实践中(恋童杀戮强奸)”,一个“十足的疯子。
      总结:这些家族生活在路易斯安那州伊拉斯附近,他们信仰的教义是桑泰里厄教(非洲一宗教)和伏都教(百度百科伏都教,又译“巫毒教”,源于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的融合。他们崇尚沼泽文化,崇拜恶魔,拿女人和儿童献祭,同时他们大部分还都是恋童癖。
      
      塔特尔家族就是成立塔特尔教会,成立基金会,建造宗教学校。把装修学校教堂的活给柴尔德里斯家族做,然后他们一起在晚上带着动物面具(老人们都带了,三个年轻人威廉,德沃尔,雷吉就没带),拍照、猥亵教堂学校里的小孩(一宗罪),抓女人,小孩到树林石头阵里来杀害祭奠(二宗罪),再凭借家族势力来掩盖丑恶行径,如成特警队、特别小组把案子控制(三宗罪),也有可能那些残害动物,亵渎坟墓的事也是他们干的,因为他们崇尚恶魔呀。
      
      能叫上名字的坏人有这几个,当然肯定家族里还有别人参与,比如马蒂找到的山姆.塔特尔的黑人女佣,人老了脑子糊涂了,但她还是说“你也知道卡寇莎?庆祝!死亡不是终点!”这句话明显是邪教聚合杀戮时说的口号,说明女佣也参与了。总之,很多人参与,poor kids。
      
      
      二. 正义英雄
      1. 拉斯特:在阿拉斯加州长大,1989年前在休斯敦劫案组。后来女儿出了事,调到扫毒组。拉斯特看到一个罪犯对女儿注射冰毒,忍不住射杀了他,免于牢狱,但被要求做卧底,1993年射杀三个贩毒的,自己也身中三枪,被送到精神病院呆了4个月。当局为了补偿他,于1994年调他到路易斯安那州(本故事发生所在地)成为一名州属刑事调查员。
      有睡不着,做噩梦,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可怜的人儿。
      1995年破了朵拉.兰案之后,2002年帮忙审问抢劫杀人犯盖伊.伦纳德.弗朗西斯时,犯人说真凶仍逍遥法外,还在杀人。犯人被邪教威胁后自杀,拉斯特觉得不对头,开始重新办案。因为马蒂老婆和他的事(咳咳)与马蒂关系破裂,回到阿拉斯加钓了8年鱼。查尔湖案发生,拉斯特想要回来“彻底解决这件事”,就于2010年回到路易斯安那州,自己偷偷调查,后来被州警怀疑,也觉得自己调查资源不够,重新联系马蒂,两人一起办案。
      有志有谋有勇有情,堪称“四有中年典范”
      
      2. 马蒂:会做事,会做人,有强大的怜悯心,但也有缺点(花心不忠撒谎忽视家庭等等。。)
      出轨两次,第一次被原谅,2002年离婚。然后遇到一个案子,一个混蛋想把孩子放进微波炉烤干,决定再也不想看到这种丧尽天良之事,于是辞职,开了10年私家侦探所。于2012年和拉斯特接上头,和好如初,继续办案。
      
      
      三. 受害者(按时间顺序)
      1.特里.古德瑞(对拉斯特警官说再不走我就要伤害你的潦倒老人)的儿子桑尼在一所塔特尔学校读书,失踪;1985年罗伯特.杜曼的儿子失踪;88年牧羊人之家(塔特尔学校开办的幼儿园)里的小男孩托比.伯莱尔,其长大后成了一名男妓,“我把那些想成一场梦”
      
      2.玛丽.方特诺特,女,1990年10岁时失踪。是拉斯特和马蒂调查朵拉兰案件时寻访社区时得到的一个信息。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玛丽就在那里呆过,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玛丽又成为其中的学生。玛丽经常在叔叔家玩,被邪教某个人渣看上,拐走(证据是叔叔家玩具房有树枝王冠),生祭(恐怖录像里就是她)。玛丽的母亲发现女儿失踪后,提出报告,但当地治安官泰德.柴尔德里斯(邪教一员)说女孩的妈妈卖淫吸毒,说他认识女孩爸爸,知道女孩跟爸爸走了,女孩妈妈就没再管和男人私奔了,其他人也没再管。
      
      同年12月,一个小姑娘被绿耳朵面怪追到树林里,幸运逃脱,那个绿耳朵怪就是戴着面具的疤脸男。
      
      3.莉安.奥利弗。女,1992年22岁被杀害。学校-光明之路,男朋友是雷吉.勒杜,91年离家出走与雷吉私奔,进入邪教,被杀害祭奠恶魔。拉斯特也是查本州以往大量的死亡照片发现莉安的死亡样子同朵拉的很像,进而查出其男朋友雷吉。州警当时办理时说其是溺水身亡,将此案糊弄过去。
      
      4.朵拉.兰,女,1995年28岁死亡,死亡地点伊拉斯附近的甘蔗田。就是这个带着鹿角,蒙着眼睛,背后有撒旦标志的尸体带着我们进入故事。父亲出车祸死了,朵拉在西班牙湖附近的妓院做妓女,人不错,平常会去一个步道团体-基督之友教会,听奋兴牧师的宣讲。朵拉的前夫查理.兰因为伪造支票进入监狱,查理的室友是疯子雷吉.勒杜(因为制造冰毒摇头丸入狱,以前还因强奸12岁小女孩但因为证词不足被释放(个人渣))。在监狱里查理就给雷吉看朵拉的照片,雷吉假释后,就让疤脸男威廉去基督之友教会找到了朵拉,被教会的一些人看到。朵拉加入了邪教,被洗脑。跟朋友们说起自己加入了一个教堂,要当修女,并在日记本上写下“我闭上眼睛,看到身穿黄袍的国王正穿越森林“。最后自己成为祭品,先吃下冰毒、致幻剂,接着被捆绑,用刀折磨,强奸,勒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朵拉妈妈家有一张朵拉小时候被一群带着动物面具骑着马的人围着的照片,所谓“惭愧星期二”的狂欢节现场照片,说明朵拉小时候就可能受到了这方面的熏陶,所以长大更容易被拉入邪教。
      
      5.凯里.瑞德(被拉斯特和马蒂从森林里救出的小女孩)和已经死亡的小男孩(95年1月被劫走)。凯里.瑞德虽然长大了,精神也崩溃了,但还是对拉斯特警官说出了“带疤的男人最可怕,大块头“这一重要线索。
      
      6.斯蒂芬妮.L.科迪士,女,2010年18岁死亡,查尔湖案。正是此案将拉斯特和马蒂重新聚集。
      
      总结:受害者很多(1)拉斯特说州里失踪人员,沿河区域是其它地区的两倍,而沿河区域正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拥有大量工作合同的地方。(2)最后一集,疤脸男家附近土地里挖出大量人类骨骼(3)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之后,肯纳艺术家一直看到各种棍子达成的东西即王冠,并拍了照片,拉斯特警官推测飓风使很多人要么失踪要么离开,警察也不在,邪教因此快活了好一阵。
      
      
      四. 关于邪教:
      卡寇莎:就是最后那个石头阵“在这里飞升“
      王冠-恶魔网:由玫瑰刺、嫩藤条,柳条编制的,非洲土著习俗,
      螺旋符号
      光明之路学校: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男妓托比.伯莱尔和失踪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就在那里呆过。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莉安.奥利弗是其中学生
      
      我的问题:
      
      1.悬赏广告牌上的“who killed me“里的14岁的stacy gerhart.
      是怎么回事?我查了百度,没有这个案例。难道她也是邪教的受害者,那拉斯特警官应该把她案卷翻出查受害的样子等之类的呀,若是失踪,那就还不能确定是“killed”呀,总之,这个广告牌的意义是什么?
      
      2.关于铝、灰和精神病之间的联系?
      
      3.这个邪教到底谁是头?大人物们根本不愿意疤脸男把尸体放到甘蔗田里让大家知晓,疤脸男还放了两次,造成两次公众轰动,意义在哪里?威慑?自己想死了?还是像拉斯特推测的炫耀?按辈分,疤脸男是大人物们的孙子,侄子,儿子,一词概之-就是大人物的晚辈,可以做邪教头吗?还是不看辈分,看修为?
      
      4.火烧毁的教堂上有画的恶魔像,朵拉尸体后也有用蓝色树脂画的螺旋符号,作为一个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lz表示完全可以测出成分来源,进而对比找出厂商等呀,不过95年是有点早(lz说话不腰疼忽略忽略)
      
      5.细心的豆友发现杀害三个亲生孩子的母亲“沼泽地的美狄亚“夏尔曼.布德罗也是光明之路的学生,我查了百度,没发现事件缘由,并且杀害自己孩子同光明之路邪教杀害别人孩子又如何联系,请高人解释这一情况。
      
      6.疤脸男最后一集对姐姐(不知怎么称呼先暂定啊)说“自从我留下印记已好几个星期了,他们去看了吗“什么印记,查尔湖案是2010年的事,此时已到2012年。
      
      7. 我看马修•麦康瑞在奥斯卡最佳影帝获奖词中说第一个感谢的就是上帝,他是个基督徒。此片中他却饰演一个完全不相信耶稣的虚无主义者,完全同内心抵触,却演的那么棒!赞
      
      未完待续,有空可将两位伟大警官的破按顺序梳理一下。
      欢迎大家指教讨论!
      感谢这部伟大的作品!

     3 ) 【翻译】《True Detective》开播前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翻译】《True Detective》开播前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在《True Detective》首季开播前和播完后,美国娱乐新闻网站HitFix分别两次对主创Nic Pizzolatto进行了采访,本篇是1月份开播前的访谈,3月份播完后的访谈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85199/
    水平有限,欢迎挑错。下面所有方括号中的内容,都是我的补充说明。——译者dormant】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hitfix.com/whats-alan-watching/true-detective-creator-nic-pizzolatto-on-matthew-mcconaughey-woody-harrelson-his-gripping-new-hbo-series


    《True Detective》主创Nic Pizzolatto谈Matthew McConaughey、Woody Harrelson以及他扣人心弦的 HBO新剧

    ——一个只写过两集电视剧剧本的小说家是怎样得到掌控如此雄心勃勃剧集的机会的?

    By Alan Sepinwall 2014年1月7日


    在创作HBO的新悬疑剧《True Detective》之前,Nic Pizzolatto只是为《The Killing》的第一季写过两集剧本。这样的履历竟然能让有线收费电视台的标杆HBO把一个耗资庞大、雄心勃勃的剧集让他来掌控,而且由Matthew McConaughey和Woody Harrelson这两个电影明星主演,第一季全部8集的剧本也都是由他独立完成。

    《True Detective》不是一个普通的剧集,它出色的品质——我明天要重看一遍,它是这几年来我看过的剧里最扣人心弦的剧之一——无需旁证。和《American Horror Story》一样,它是一个选集剧【每季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路易斯安那州警察Rustin Cohle(简称Rust ,McConaughey饰演)和Marty Hart(Harrelson饰演)调查一个连环杀手案件,最终跨越了从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时间。Cohle像一个备受折磨的哲人,但却对处理这种案子很有天分,Pizzolatto和McConaughey创造了一个迷人的新角色,而Harrelson饰演的直肠子Hart相比他的老朋友也毫不逊色。Pizzolatto不仅写了全部8集的剧本,而且都是由Cary Fukunaga【凯瑞•福永,新晋美国电影导演,代表作2011年版的《简爱》】导演的,让该剧有了一种前后统一的悲伤美感。

    我和Pizzolatto进行了谈话——这个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小说家,话题涉及剧的起源,他从《The Killing》这个剧中学到了什么(包括不喜欢什么),《True Detective》的第二季会怎样,等等。


    问:你只有这么浅的电视界资历,到底是怎样获得制作这个剧的机会的?

    Nic Pizzolatto:我觉得这是因为这个剧是我写的,而且我还拥有版权,如果电视台想要拍,就必须让我拍。等到我们出来寻找拍摄意向时,我已经到西部【搬到洛杉矶】一年半多了,我明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也知道我能胜任。推销这个项目时我的任务就让别人相信我的能力,说实话,汇集了这么多明星、这么多钱的项目,如果我干的不好,我想他们肯定会把我拿下。这只能说你每天的努力表现决定了你的成就。


    问:在此之前,你是怎样获得制作一个选集剧的灵感的?

    Nic Pizzolatto:有多个因素。在2010年的夏天我写了《True Detective》的一个版本,我觉得可以做我的下一部小说,就是通过两个人的第一视角来讲述故事,Cohle和Hart的视角。按照章节交替,他们轮流讲述17年间合作的故事,和现在的版本区别很大,而且将是一本厚书。但当我打算把它搬到电视上时,我开始考虑如何改成电视剧本,而且可能拍成电视剧会更好,故事的时间跨度和大量线索可以提供给观众一个很好的视觉影像。2010年7月,我写了6个剧本,其中之一就是《True Detective》的首播集,我等了一阵,直到我了解的足够多,等到我们可以拿出来推销时已经能确保按照我们的想法制作了。

    选集剧的想法来自于几个方面。我喜欢有第三幕、有结局的故事,对于连载的故事让我不爽的地方就是许多电视剧没有第三幕,只有没完没了的第二幕,当剧集拍到最后一年不得不仓促地进入第三幕,但这并不是一开始就深思熟虑好的。 我想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端、有过程、有结尾。许多从前电视剧黄金年代的选集剧给我的启示是,只要剧本足够好,我们可以吸引到电影界的人才。多数电视剧都需要演员签4到6年的长约,但是选集剧最多只需要5、6个月,我认为这对严肃的演员是有吸引力的。在电影界,饰演优秀严肃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如果他们对扮演超级英雄没兴趣,在我这儿他们可以来演自己真正感兴趣又能提高演技的剧。电影演员很少能得到演这种长篇叙事的机会,而且又不需要被电视界通常需要的多年长约所束缚。


    问:我听说一开始是打算让McConnaughey演Hart,然后他说:“不,我想演Cohle,你应该去找Woody去演Hart。” 是这样么?

    Nic Pizzolatto:差不多。我希望他演Cohle,我也很高兴Matthew能演Cohle。但事实是,Woody已经是我们想要签的少数几个演员之一了。他刚演完电影《Rampart》和《Game Change》,贡献了两个非常棒、非常不同的表演。Woody一直是我们想签下的演员,而当Matthew让我们考虑他时,我们就说:“是啊,当然,也许你还能帮我们,毕竟你俩是朋友。”


    问:看到他们俩演得这么棒,而且在他们的演绎生涯中演过形形色色的角色,我有点儿想看第二季让两个人换一下角色再来一遍,我觉得他们能演好。

    Nic Pizzolatto:哦,是啊,那会很棒。我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合作,我们也在寻找今后继续合作的机会。对于电影演员来说(演这个剧)是很累的,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有这个时间他们都能演两部电影了,或者演一部后和家人一起休假。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我都持绝对开放的态度。人们也在问他们会不会回归,我必须说这完全取决于演员,只要他们愿意我立马就同意。我喜欢看他们一起表演,让我不经去想:“为什么之前没人把他俩放到过同一个严肃电影里?”他们彼此的互动太美妙了,我能给出的最高评价就是——看过他们的表演之后,你会觉得换成任何其他演员都不合适。


    问:Woody有过演电视剧的经历,但那是20年前,演的是多镜头的情景喜剧【我记得是在《Will and Grace》里演过女主角Grace的男朋友,幽默感强、性欲十足】,比起这个剧应该轻松多了,在拍摄的过程中,你是否觉得他比Matthew 更驾轻就熟,还是说两个人都是新手上路?

    Nic Pizzolatto: 倒也没有,我觉得这对他俩都是新鲜事物。他们都是专业人士,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天啊,他们一定累坏了”,但他们会继续坚持演下去。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不同的表演经历,但结果很出色,他们确实做得很到位。如果你能发现他们有任何懈怠的地方,就说出来,我是没发现。
     
    问:你只是在《The Killing》编剧剧组里的短暂地待过,那儿的经历是怎样的,有多大用处,那时有没有开始准备这个剧呢?

    Nic Pizzolatto: 我在为《The Killing》写剧本之前,就已经写完了《True Detective》的首集剧本,这也是我得到编剧机会的展示作品之一,为了那个工作我举家搬到了洛杉矶。最好的一点就是Veena Sud【《The Killing》的主创】)允许编剧们随意进入拍摄场地,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电视剧制作速成班,教会你谁是做什么的、一个剧的掌舵人需要做什么等等。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这就是我从那次经历中主要学到的事情。可能一开始是源于(我作为)小说家的生活体验,但在播出之后,我对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结果感觉很复杂。我意识到如果我想署名上去,就必须自己来制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成品。在第二季开始时我就辞职了,但我必须承认这是很棒的经历,四个月前我还在大学教文学,突然间我就到了电视剧组,这很宝贵。等到我推销这个剧并开始制作时,我已经驾轻就熟了,我觉得“是的,我能做到。”


    问:你在拍这个剧之前有没有特别的风格参照,或者有以前看过并且喜欢的一类电视剧、电影,让你想说:“我也想借鉴一下”?

    Nic Pizzolatto: 很奇怪,当我仔细去想,很多作品都对我有影响,像《Playhouse 90》、《The Twilight Zone》、《The Untouchables》所有这些黑白电视剧。但说到确定叙述风格,绝不是草率就定下的。也许Errol Morris【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代表作《细细的蓝线》、《战争迷雾》】对我的影响比任何人都大,Errol Morris和Mike Leigh【英国著名电影导演,代表作《秘密与谎言》、《维拉•德雷克》、《赤裸裸》】能够用一部电影完成最高水准的角色塑造。对我来说角色就是一切,这也是相比电影我更喜欢电视剧的原因,你要和角色共生。Errol Morris的伟大之处以及他完美塑造角色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去尽情述说。当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每个人都极力解释自己的故事,解释他们做出的决定,为了更契合现在而粉饰过去。这都让我很感兴趣——回忆以及关于客观事实的想法,这就是让我着魔的地方。我也很乐于把一个好的角色交给一个好演员,然后就让他尽情演。不需要任何特效,表演本身就是特效。这也许源于我对剧场的热爱,就是对话。如果你富有创新精神,就可以把戏剧式的对话融入到电视剧中。我喜欢让角色自由发挥。


    问:在前几集中,Cohle这个角色很熟悉连环杀手的想法。他有许多理论,也说了很多让Marty发疯的话。让我们回到Thomas Harris【美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沉默的羔羊》、《汉尼拔》】,依据他在流行文化中对连环杀手的描述,你是如何处理的,以避免被称作又是一个复制品?
     
    Nic Pizzolatto: 评论都还没有出来,所以没准也会被抨击为复制品。对我来说不同之处就源于我的个人坚持,我想要探寻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与连环杀手没有任何关系。我对连环杀手不感兴趣,我对通过描述血案来吓唬、恶心观众完全不感兴趣,在流行文化中塑造连环杀手的方式或多或少都是幻想。对我来说,在第一集中你看到的这些熟悉的桥段——从发现尸体开始,两个关系并不融洽的警察,他们不得不在一个车里交流——这些都是常用的桥段。然而每次我们用到熟悉的桥段,本剧都希望能颠覆它,事情从没向着我们通常以为的方向发展。但并不是凭空的颠覆,事情没按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的原因是角色的行动,角色的行动又源于他们的性格。我用了一些观众熟悉的元素,希望用类型片中常用的故事桥段把观众留住,作为一个所谓的“procedural”【每集剧情独立的系列剧】我也能做一些完全不同的处理。

    本剧的节奏在第3集之后其实变化很大,你能在前几集中看出来,这个剧在何处发力,和系列剧通常发力的地方并不一样。通常仅仅是在他们两个角色之间爆发冲突,或者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个意义上,我对连环杀手没兴趣,而且我也不想陷入——谁能想出最恶心的连环杀手——这种创意比赛。无论那种题材——科幻小说、爱情小说、严肃文学——我最关心的都是在场景中角色的人性。这个系列剧的案件和剧情满足了所有这一类型的基本元素,确实有悬疑,确实有真正的危险,调查的过程就是层层解开谜团的过程,而且我相信结尾也是合理的、令人满意的;但是这都是为了让剧情更有张力,利用这种叙事结构来达到本剧真正的主旨——对这两个男人、两个角色的探索。不一定非要有连环杀手,唯一的规则就是——会有一个疑案,有人会去破案。这一季只不过是采用了追踪凶手的形式,而实际上,只是假借犯罪调查的方式,让两个主角来探索形形色色的角色。我就是我的抱负。


    问:在前几集中,关于Cohle我们了解了很多,非常坎坷的经历导致了他奇怪的性格,你是怎样塑造出这个角色的?以他的遭遇、言论和信仰而言,你不会让他跨过的底线是什么?

    Nic Pizzolatto:我从不考虑客观的道德底线。可以说我知道Cohle的底线在哪儿,他会告诉我他的底线,在某种意义上,他对自己没有任何改变。他的道德底线不是建立在观众看法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Cohle的个人荣誉感上。一切都由角色决定,所以Cohle会走多远取决于角色本身。他对是非有着非黑即白的判断,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虽然他的灵魂和性格很残忍,但也很高尚。他从不妥协,至少有足够的勇气不留假象地合理评价自己的人生,即使那本身就是假象。

    开始有灵感是在2010年的初夏,我正在写别的东西,思考我下一本书要写什么。我已经不怎么读小说了,近来更愿意去读哲学类和非虚构类的书。我正在本子上写草稿,突然Cohle的声音浮现出来,他在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这就是我下一本书里的声音,Cohle正在讲述发现尸体的故事,而这与他女儿的生日是同一天,他一直讲述这些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想法,这让我很着迷。我几个月前找到了那个本子,翻了翻我最初写下来的文字,三年之后从Matthew的嘴里说了出来。所以Cohle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个声音,打动了我的内心深处。这个角色生动表达了很多我自己的妄想,但又不是我。他的外型和內在的积淀都可以演这个角色。

    接下来,“Well,如果你想为大众消费做点儿什么,最好有个故事附加在上面,对不对?”要是让两个人整天在车里闲聊,肯定没多少人看。所以,我最关心的是探索角色,又希望能找到一个卖点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看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探索角色的同时,叙事结构本身就是探索案件,这二者完美地契合。然后我们就寻找买家,而HBO在重新解构美国的类型片,让其重获新生方面有着辉煌的履历——《The Sopranos》之于美国家庭肥皂剧,《Deadwood》之于西部片,《The Wire》之于都市犯罪系列剧。【《火线》、《黑道家族》是俺的最爱美剧第一、第二,口味一致啊】


    问:在选择案件开始的年代时,你是对90年代中期特别钟爱,还是说只是因为十多年前恰好是那个时代?

    Nic Pizzolatto:两点因素都有。我希望是17年 ,因为我想展示角色生活的时间跨度,能够看出他们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而且1995年时,我还在路易斯安那州,所以身处这些景色中让我很有家乡的亲切感。通过17年的跨度,我们能够看到发生在角色身上重要的或者有时看上去好像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说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探索角色。


    问:你现在对第二季怎么拍有哪些想法?假设HBO还想拍的话。

    Nic Pizzolatto:如果他们还让我们在拍一季的话,我已经在写了。我不能透露太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大概思路。如果继续下去,每年都安排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新演员,风景也是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继续构思一些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至少在一季的某些部分使用。前面我已经提到的那些原因:用优秀的演员,让他们尽情去说,你只需要在旁边拍。另外,人们讲述的故事与真实真相的会有出入。人在讲故事时会说谎,但影像不会。所以我想你能非常有效地对比发现——事实的真相和人们的描述往往是不一样的。人们不说真话会有无数的原因,甚至可能不是故意的。也不一定非要以警察询问的形式表现,如果你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可以是有人在做告解,可以是有人通过广播说话,有无数种选择。所以我认为上面那些元素会保持下去,成为这个剧的特点。

     4 ) 我们不生产侦探剧,我们只是大侦探的杰克苏

    在一切开始之前容我先说一句……………………

    谁他妈想出“真爱如探”这种机智的名字啊啊啊!

    (因为两位男演员气质实在太直所以)人家难得正正经经不带邪念看一回剧,结果点到电视剧条目看到网友命名一秒就歪掉了。

    真爱如探,什么鬼,我才不会想到什么你只属于我我只属于你缠缠绵绵到天涯的狗血言情虐恋大戏呢。就算是HBO也不行,就算片头做得好像好像也不行,就算主演之一腿长直达天际也不行,就算女演员们脱衣服比脱贫还迫切也不行。

    至于什么侦探跟助手本来就是天然腐这种东野圭吾式的不要脸理论更是不行惹。

    你们赔我的节操。


    本来就是嘛,你们看看这活泼欢快的OP,前奏一响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接着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配合着两位侦探在河堤上尿尿(误)的伟岸背影,穿插剪辑着各种丰乳肥臀和深井冰。简直要多直有多直。

    再看一上来这两位侦探的尿性,简直刷新最近几年侦探剧的新低啊,中年危机肚腩加谢顶的无敌哈里森,南方老流氓式的马修麦康纳,本来之前我就不觉得主演们有什么颜,加上尽职尽责的服化道往死里糟践,再搭配那个慢慢悠悠,东拉西扯,半天不能进入主线的疲沓节奏……

    啊,我要睡着了,擦擦口水,准备一集弃吧。


    结果这次(以及之后很多次的)事实证明,导演还是很老辣的,攻击观众尿点之准确,简直可以直接晋级奥林匹克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总决赛。

    就在我伸出弃剧之手的一刹那,回忆杀来了。

    第一个特写就一枪毙命。

    O、M、G这位帅哥你谁啊!年轻版的rust侦探简直像一阵细雨滋润我心底又像一阵耳光扇在我脸前。一不留神就帅成这样叫观众朋友们怎么承受得住。

    而且演员未免也太知道自己的能量值了,设定小细节一堆,各个都直击观众最肥沃的苏之土壤。腿长脸帅家庭破碎心理阴影药物成瘾之类的近五年美剧男主常规设定就不提了,谁批准你在办案现场抱个大本子画小清新插图撒!明明有相机可用的!走路呢慢吞吞,还有点书呆子气,可是打起人来气贯长虹,修车厂殴打小朋友那场戏一气呵成,看得人幻肢奇硬。讲话懒洋洋的,但嘴炮模式一开就句句神吐槽,自带神棍属性,自带负能量发生器,什么虚无主义的屁话被他用超重低音广播一遍全场不分男女全给跪下叫爸爸你想要什么我全都给你。女性绝缘体,面对糖衣炮弹永远一脸正气,跟相亲对象跳舞的时候屁股撅得比山高死活不愿意挨着人家的鲜活肉体(但是跟搭档就可以玩更衣室play,闻味道外加双手交握什么的,哎我什么都没看见)。圣母,念旧,深情,专一,小马撞坏了的车灯放了十年还不舍得换,跟人家老婆上床搞得好像被人家老婆强X一样,藏了一屋子枪不说,还藏了满满一身的好肉……下次穿紧身背心出场的时候能提前预警么给我个机会找纸巾呀!

    这种改良版的硬汉派侦探真是深藏不露,劈开冰山,撞见火山,直教观众把屏幕舔穿。

    至于传说中智商跟普通人齐平的助手角色嘛,无敌老师果然也不是吃素的,知道耍帅是没指望了,于是安安心心专职卖萌。前几集渣得酥脆酸爽,入口即化,老婆小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事情败露了一口咬定都是社会的错我很努力的你知道吗。但我这么老谋深算,掐指一算就知道,负得这么干脆的男人一定是留好了后路的,果不其然吧,妻离子散扫地出门,下一秒就穿着短裤掏着鸟睡到别人家里去了,穿人家的小皮衣照人家的小镜子相当如鱼得水嘛。可怜我老眼昏花,看遍rust家也就看到了扔在地上的床垫,连折叠椅似乎都是马修来了之后临时到马路牙子上捡的,请问马修老师你晚上到底睡在哪了?而且从这一集分水岭开始,小马的蠢萌模式简直开到天际,那种“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的眼神和各种版本的“fuck you”真是炒鸡有笑点的哈哈哈。

    好了对不起又让你们看着我流着口水舔角色,半句话不提剧情,不过这片子都叫《True Detective》了必然不是来看案子的了,这好像也是最近侦破题材的潮(鸡)流(贼)吧。Castle破案靠运气,夏洛克破案靠脑内宫殿,Will探员破案靠小黄瓜哦不对小黄棍脑补大法。总而言之,案件五分钟,剩下的时间都在讲相声做饭发梦搏感情。倒是最新上位的这个侦探组合,总算把越拍越玄乎的查案过程稍微拉回来了一点。尸体猎奇程度不过是《汉尼拔》随便哪一集的十分之一,案件离奇程度也就《犯罪心理》随便哪一个连环杀人案掺点哥特邪教风,就这都能满满当当拍出8集来,可见现实生活中当侦探是一件多么闹心的事情。当然我觉得该片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节奏虽然慢,但难得的很协调,演员表演气韵风骨BGM,连调光调色都齐心协力,把传说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逼格推得登峰造极。如果说平时那些火爆的美剧是在咕咚干啤酒大口逮牛排,那这部剧应该更接近中国宴席上的开水白菜,乍一看清汤寡水,卖的都是背后高工大料的讲究和牛逼。

    而且虐成这样,最后都能HE,单膝跪地送礼物求婚搂搂抱抱甜出蜜来,我们这些粗浅的蜉蝣还夫复何求。你说对吧。


     5 ) 真探

    ======================================================

    编剧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一部美剧品质的好坏。《真探》前两集让人影响深刻,阴郁的题材,双螺旋式样的叙事,对此我颇为好奇,那个躲在文学剧本后面的人是谁?

    《真探》剧本出自Nic Pizzolatto之手,身为该剧编剧的他,还是该剧的执行监制。(打个比喻,执行监制也就是工厂里给产品质量把关的那个人,这次产品的设计师和质检人员是同一个人。)

    在美国媒体的采访中Nic直言,萦绕心头的南方情怀滋养了他“美国南派”小说的创作,在他已经发表的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情感上的撕扯,挥之不去的记忆,都带有Nic自身的影子,我估计也就是这种性格上得特质,加上心理有事儿憋着不痛快,使他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并烙在了他的主人公身上。“你不是你小说中的人物,但你小说中的人物一定是你.”海明威爷爷那里留下的话,算是再次应验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Nic出生在新奥尔良,儿时随家人迁往了路易斯安那州,定居在查尔斯湖湖边。美国南方的闷热、狂暴、甚至稍带有一丝的淫荡, 对于Nic极为重要,当然这在体现在文学层面上,不少评论家把他的作品称为南方式样的”悲观主义”小说,(英文:Noir Novel也可以直译成黑色小说,但是却与黑色幽默不同,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Nic本人并不愿意这么自居,他表示南方地域性的情感记忆和归宿感,形成了他的写作风格。

    在采访中,Nic多次表示那里(指路易斯安那州,也是《真探》所在地)有最强烈地记忆,他们形而上的(可以理解为抽象的)折磨着我。很快Nic就将这种形而上的折磨变成了一部部实实在在的描写美国南方的电视剧《真探》。不知道故事里的Rust会不会把折磨他的形而上的东西也变成一次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效仿凶手手法多年后谋杀?(目前持有这种推测的人不少,因为前两集剧本就是这么在引导观众)。作为观众的我们,有幸体验了一把九十年的美国南方深度游。不过我们这个旅行团的主题:不是抬头拍照,低头发微信。而是去探究那个萦绕在Nic心头的潮湿、闷热、淫荡的路易斯安那腹地。

    听爱旅游的朋友说,想去一地方,不想走马观花,就想在一个小镇静静地待着,去看看当地人是怎么个活儿法,我想这部电视剧的节奏正好合适。而鉴于两位主角,Matin爱开车,Rust爱聊哲学,就让他们一个当司机,一个当导游。在我们这个旅行团,不仅仅可以看看当地人是怎么个活儿法,还能看看当地人是怎么个死法。(被谋杀的姑娘)

    言归正传,编剧兼执行监制的Nic还谈及他的南方情怀源自于他的童年,那时候惨绿少年的他整夜玩耍于街道尽头那片儿的消防水闸,从那里他可以凝视着远处的化工提炼厂的,那些厂房车间里的灯泡照亮了远处的天空,像一条燃烧着的腰带紧紧的缠绕着路易斯安那腹地。这种被点燃了的夜色在大城市并不稀奇,纽约,芝加哥随处可见。对于日后成为了都市人群的Nic,惨绿少年时期的视觉记忆不仅仅是为了忆苦思甜,在他的脑中,那是一种味道,是路易斯安那的味道,是查尔斯湖水的味道,湖水的湿气孕育了茂盛的麦草,同样也滋养了Nic日后的写作风格。

    成年后,Nic的生活轨迹使他远离了美国南方。在搬去风城(芝加哥风大,故得此名)后,他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文学。尔后,他又去了北加州大学任教,继续讲文学,讲课的内容是什么——“真正的南方”。好题目!美国文化非常平等,从广义上上讲,东海岸,西海岸是窗口是聚集地。从具体上讲每个州又有自己自豪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南方文化是以密西西比,新奥尔良,路易斯安娜为代表。中国呢?城市与城市间越来越像。
    
2010年,他意识到要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写作事业,便辞去了大学教授文学的职位。真是潇洒,我们国内年轻的大学教师都在忙着走仕途。当然,偶尔也能遇到好的。为了不使自己的写作灵感枯竭,在个人写作理念上,Nic的笔触反对一切学院派文学,他拒绝文学上的“精英主义”,这话这么理解呢,他致力于通俗小说,在已有前辈走过的文学路上再创作,这个和”炒冷饭“的概念有点像。也就是为什么他的小说题材总是让人觉得以前有人写过,但是这碗冷饭炒的成功,侦探小说是早有的类型题材,南方背景也有人用过。不过,Nic把自己的”根”留住了,他自己知道这条根在路易斯安那,在查尔斯湖边上。反观国内,一个人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毕业后户口有了着落,托人也好,塞钱也罢,嫁人也好,总之是有了着落,这么一来二去,根断了,生理上的根不容易断,文化水土上的根断的倒是干净。《把根留住》这首歌献给包括我在内的诸位,共勉。此歌在九十年初期的KTV点播率极高。
    另外,在美学上Nic认为自己是Populist,即“平民主义”。怎么理解“平民主义”,平民在中国就是老百姓,也就说Nic要是在中国,他就会说:我的书是写给老百姓看的。碰巧最近冯小刚也说了一句“我的电影是拍给老百姓看的”,看来冯小刚也是“平民主义”,又扯远了。

    下面来介绍一本Nic的小说,希望喜欢这部《真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Galveston》是Nic的第一部小说,之前他是靠写短篇和评论起家的。Galveston是美国德州的一个港口城市的名字,其实就是一个岛屿性质的城镇,位于德州的东南角。面积为539平方公里,人口为47,762。是休斯顿地区木材业、蔗糖业的集散港口。之前,也是美国海军的一个港口。至于,小说《Galveston》和《真探》的联系有多大,还不知道,我这几天正在看。小说融合了美国南方的悲观主义,谋杀,年轻的雏妓(又是妓女),穿越州际的故事脉络与线索,这个好,又是一次深度游。翻译一句此书的评论:
    “ 他的悲观主义向你袭来,笼罩全身,在即将使你窒息前,又把你变成了路边的一堆灰尘,风一吹把你带回了他的家,家在哪儿?在南方。”

     6 ) 有始有终的诚意典范(剧透注意)

    一向不喜欢冷硬派,不喜欢冷硬侦探去戒酒会刷时髦值的一贯特色,也不喜欢他们唧唧歪歪的愤世嫉俗言论,这些言论能让很多人找到共鸣,但我从来不是其受众群,因为我想看破案。TD从海报到基调,再到嗜酒的Rust絮叨着的那套虚无主义,真是活脱脱的冷硬范儿,但是侦探们真的在认真破案,追寻线索的每一步都很让人信服——这点很像谋杀前两季,踏踏实实靠着每一次看似无聊或者信息寥寥的家访找到线索,线索不一定让他们离真相更近,有时甚至走了一条更迂回的路,但都奠定了下一步行动的基础,或者作为伏笔在后期出现,而最后真相的水落石出,也是靠这一块块拼图,一步步调查出的线索得出,没有偶然,一切都靠侦探的慧眼和行动力。

    任何侦探作品能做到这点就算得上有始有终了。TD的开篇给我惊喜不小,但有点担心编剧会不会玩脱或者无法自圆其说。一季破一个案,案情铺陈太大,说不定就会像谋杀第三季那样烂尾——所有的“正经”线索都没有指向答案,主角在最后一集靠一个无关线索biaji一下发现了真相。

    好在HBO不但把持住了哔格,也把持住了案情走向。我们跟着主角,从被害者联想到失踪女孩,从而找到第一件重要证物——carcosa的手编藤架,调查自此进入正轨;

    从被害者身份出发,找到了大农场和ex(支线:调查死者拿到的教会传单,在教堂找到神秘符号→调查教会,绿耳怪第一次被提到,在当时看来是条死路,但确实是条真线索),无收获;

    主角另辟蹊径,找到了凶手的另一个受害人,调查死者身前关系,男朋友勒杜浮出水面,勒杜与DoraLange的ex曾是狱友,头号嫌犯确定;

    勒杜是个cook,主角们用自己的办法突破层层关系网找到了人,两个嫌犯均死亡,案件看似告破;

    7年后某犯人告诉主角,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并且说出了yellow king等细节,案件重启;

    回访抛尸现场、案件关系人、失踪女孩的学校,发现更多手编藤架,教会支线变成主线,牧师提供教会学校的重要情报,首次提到思源计划;

    侦查过程屡屡受阻,思源计划负责人塔图尔的嫌疑越来越大;受害者、勒杜的兄弟、学校学生均提到了伤疤男,动物面具等细节出现,与塔图尔家乡风俗相符,飓风后藤架的数量也证明了罪行还在继续;

    塔图尔家中找到了罪案录影带,确定了其是cult之一,该人不久死亡,此线断;

    寻访曾经的女佣得知了伤疤男的身份,案发现场照片推断出其油漆工的职业(与绿耳怪呼应),根据缴税记录和营业执照找到凶手。

    不难看出,破案的这条线一方面很扎实,得出结论的过程经得起推敲,演绎推理的度把握得正好,没有太无趣,也没有过于神奇,大多数时候都在拿证据说话,看来严谨作风的警察和蹦蹦跳跳的侦探就是不一样。当然,其中也有灵感迸现的时刻,比如Rust在教会线陷入泥潭后彻夜搜到了另一个受害人,这才真实反映出了好侦探的本质——勤恳调查+适当的发散思维。

    这是TD带给我的惊喜之一:剧情严谨,而且没有罗里吧嗦凶手的动机凶手的悲惨童年凶手的心理状态,鼓掌。

    第二重惊喜来自于角色塑造——Woody最近演了太多的疯子,比如耳熟能详的黑密曲,当我发现在这对搭档里他演了“正常”的那个后,有点意外。Rust和Marty是双男主模式里经典的互补型,一个社交达人,一个孤僻怪胎。Marty像所有时期的典型“好男人”一样,体面地生活,理直气壮地做着其他体面人士会做的一切,比如出轨,并且为自己找理由;Rust看起来颓废又怪异,唠叨着谁都不懂的东西,直觉敏锐的天才却被众人视作怪胎,尽管他三观正且责任感强。这个组合里外互补,每个人都有点问题,并且是对方无法理解的人格/生活问题,我知道这种组合会被slashfan视作心头好,官方也渐渐默许了partnership的温情走向,但让我最满意的始终是——Marty的角色非常现实,非常饱满。

    各种剧集里不止一个乖僻天才,他们通常痛恨社交、嘴巴毒、不在乎别人、干什么都不讨喜。Matthew把Rust演绎得很棒,但现在这种“sociopath”类的角色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反倒让我觉得要把普通直男塑造好,比塑造freak难得多。Marty是个相当立体的角色,其生活方式和态度代表了一大堆直男(当然是直男中还算有良心的一部分):工作顺利人缘好,红旗彩旗都不倒,并且他像所有出轨的直男一样,善于为自己找背叛妻子的理由,很典型的做法,就是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我工作压力大,你还不理解我,不是我变了,是你变了”,似乎说多了就成了事实。他当然不是坏人,但却像大多数男人一样,占有欲强、善妒、受不了指责。Marty所经历的中年危机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段中年危机都有力度,不作不死,但还是忍不住作,生活不可能那么正常,每个“正常”人都有自己的黑历史,而Marty就是个典型的代表。

    第三个惊喜来源于叙事。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种插叙和平行剪辑的风格像极了致命魔术。TD里的非线性叙事并不旨在体现哔格,和致命魔术里一样,它控制着剧情的节奏,以及最关键的:人物动机和悬念。

    前6集,纵向上表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大家好奇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主角们如何走到今天这步;横向上是Marty和Rust的POV交替剪辑,让大家了解他们那时那刻的想法、此时此刻的疑问。而统和这些的则是一个新案件,询问人三缄其口的样子也是一个悬念——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问Rust和Marty?为什么对两人的态度不同?是他们抓错了人?难道Rust真是幕后黑手?

    这种叙事的好处就是由镜头决定时间切割点,得以把平铺直叙的调查和高潮迭起的动作场景安排在必要的时刻展现;由第三方询问引导话题,得以在案情和家庭私事间无缝转换,并且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那时或现在的心理活动,体现角色的成长和改变、他们之间的分歧或默契所在,甚至能制造出喜剧效果,比如串供那一场。

    交替剪辑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如今未曾见面的双男主之间的张力和火花越来越足,每集都更足一点,让观众格外期待真正重逢时的爆发,后两集不负众望,线索汇集,角色摊牌,剩下的就是并肩战斗了。经典的追逐动作场景,一个是第四集最后Rust专家难度的单机视频攻略,另一个就是最后一集cult总部的较量,像是在温吞水里扔进一粒泡腾片,憋了几集的劲儿一块儿爆发。

    案件质量高,角色塑造好,叙事角度碉,在我看来这就是真探最厉害的三个点,如今大多数罪案剧都做不到这个了,它们只能在苦情侦探和重口案发现场里选一个,要是艺术指导给力就谢天谢地了,比如汉尼拔这种。可惜,汉尼拔里不破案,光补脑。真探拍出了汉尼拔本该拍出的水平,如沉默的羔羊一般,破案线扎扎实实地行进着,同时具备有时炫极,有时意味深长的镜头,第四集7分钟的长镜头足以显示其诚意,布景和艺术指导美妙但又不夸张,一切都是刚刚好。

    没想到的是,它居然是个温情结局,着实让人感慨海报上的白黑西部风真是大骗子。镜头掠过善与恶的决战之地,沿着时间线回溯,案发小屋、制冰据点、运河、田野、布道场、学校、把他们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那棵树——一切始于此,一切终结于此,Rust和Marty会回归一切发生前的正常生活,因为时间并不是个无休无止的循环,他们跳了出来,债已偿清,无需回头,因为人生有伴。

    真是相当有诚意的剧集,期待第二季的双女主。

    ======
    ps. 看到一篇观察入微细思恐的分析:http://www.douban.com/note/337958782/
    这个设定很有道理啊!

     短评

    后劲太TM足了,越回味越上瘾。

    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第一集,嗯,第二集,哦,第三集,卧槽!第四集,WTF!第五集,Amazing!第六集,OMG!第七集,WOW!第八集,ToT.

    13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电影水准的高级剧,台词酷到没朋友,俩男主角之间的火花比案子精彩多了

    17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由本格悬疑渐次展开为人物志,调性题材都像十二宫,叙事平缓却暗潮汹涌,细节堪寻味;马修伍迪两位戏精,表演能放也能收;摄影运镜完全是电影规格;节奏虽慢但不磨人,每个场景信息分配都满格,一集迅速坠入情境,案情悬念与莫测的拍档关系则构成了双重推理。Rust是基督再临,导演是变故事为意境的高手。

    2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在Matthew McConaughey 身边,Woody Harrelson都显得正常无比

    25分钟前
    • Z
    • 推荐

    我问苍天,这剧为什么这么屌?

    29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力荐

    竟低于预期,没传说中那么好。从双主角多层次的表演、对观众起到绝佳诱引作用的配乐到精致无死角的画面,都让“电影感”在一部剧里发挥到超越多数电影的程度。但故事缺少了实打实的东西,着重腔调,风韵有余扣人不足,最后甚有装逼嫌疑的文末升华。惊艳,但远不足称神。

    30分钟前
    • Ocap
    • 推荐

    2014,HBO献上两位迷人的马脸男主角,祝您马年行大运!

    31分钟前
    • 香蕉豆丁
    • 力荐

    纸牌屋那根本就不叫事儿了

    34分钟前
    • 米四张儿
    • 推荐

    哈里森抱着个粉红色的大杯子吸着吸管等病床的马修醒过来,马修说Are you watching me sleeping,两人咕哝了一阵以互竖中指结束,我深切地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叫#真爱#。以及这片之于我也是真爱。

    39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

    德州素以三大特产全世界闻名:扒鸡,扑克,马修·麦康纳。

    4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看了四集以后,我确定,像<真探>这样不主打噱头不主打男色女色不主打卖萌卖腐卖肉不主打大场面不主打多角恋而以慢却后劲十足的叙事方式和冷峻的氛围还有主角的化学反应为主打的良心剧,真的应该多一点

    4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神探夏洛克》跟这个比起来就变得好幼稚。。

    48分钟前
    • 海洋之 婧
    • 力荐

    导演你确定你拍的是小银幕啊喂!片头黄暴宗教爱国SM一个不少,配乐鼓点洗脑,节奏慢的刚刚好。两位叔的假发和演技一样闪闪发光。明知看的是春番还是想颁奖给这剧怎么办……唯一想吐槽的是,看见鹿角出现的时候,没人考虑过要查查受害人有没有内脏失踪的么?可能已经被汉尼拔博士拿去炒肝了啊!!!

    49分钟前
    • ANNA
    • 力荐

    马修帅到吐血,案情慢到吐血,用半辈子来查一个案子真是要把人怄到内伤的节奏,这剧不给Netflix发行实在天良丧尽!!!!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好处不多说了 noir 南方 克苏鲁 哥特 这几个主题凑到一处 再将探案的务实交织于务虚气氛当中 想不好看都难 一季一个案子 两个主角 在路上式的探案节奏 即使拍成三部曲式电影也并无违和感 那个六分钟长镜头未来或可称为模糊电影与剧集界限的里程碑 可惜反派渲染稍有不足 长镜头若放在最后来用 或可更好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一部480分钟的电影,两个孤独男人的半生。兼备剧集的细节空间与电影的镜头语言,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在幽暗尽头寻光。牵扯人心的并非追捕真凶,而是两人与时间的搏斗,以及对自我的重建。

    1小时前
    • Obtson
    • 推荐

    在电影越来越像命题作文,美剧越来越流水线的情况下,《真探》有着自己独特的纹理,只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滴水不漏的故事,整部剧的三幕式结构完全是一部超长的电影,人物的对白写的聪明极了,双雄最后都划出一道魅力十足的人物弧光。这种剧就像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难以复制。★★★★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纸牌屋》《权利的游戏》再好看也是上乘的通俗文学,《真探》则已然是严肃文学了,它的行文之慎重,笔力之内敛,叹为观止

    1小时前
    • 拐子流星锤
    • 力荐

    这就是被神夏脑残粉黑惨的剧啊看起来很有意思的样子啊,打个五星再看好了(。【——真爱———看前与看完的分割线———如探———】哈哈哈哈看完真探结局的我好像不记得自己听说过有部剧叫神探夏洛克了!!等等....什么,你确定夏洛克是神探?!

    1小时前
    • 9C拜卡搞学习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