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紫禁城

    紫禁城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内详 

    导演:吴志勇 

    猜你喜欢

     剧照

    紫禁城 剧照 NO.1紫禁城 剧照 NO.2紫禁城 剧照 NO.3紫禁城 剧照 NO.4紫禁城 剧照 NO.5紫禁城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节目以“紫禁城”为眼,以“变局”为切入点,用《王者》《基业》《远路》《惊变》《际遇》《异象》《交融》《盛世》《思危》《图存》《破晓》《新生》12个篇章,站在大历史的视角,选取中国近600年历史进程中若干“变局”事件,在历史的拐点中解读得失,从千年中华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以深沉思辨的目光,透过紫禁城来认识世界,也让世界从紫禁城浓缩的600年中读懂中国。同时,节目创造性地为12集节目量身打造了12首音乐主题歌,邀请不同特质的歌手进行多元化演绎,将历史文化的绵长厚重寄于音符和旋律之间,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长篇影评

     1 ) 【新闻转载】从600年“变局”中读懂中国,纪录片《紫禁城》国庆推出

    想在网上看看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搜到了一篇文章,看着应该是拍摄方邀请媒体采写的。看看片方是怎么说的,可能会更有助于观众观看影片。转载在此处。

    从600年“变局”中读懂中国,纪录片《紫禁城》国庆推出
    //baijiahao.baidu.com/s?id=1711948540256111403&wfr=spider&for=pc

    1421年正月初一的凌晨,北京城刚度过一个不眠之夜,来自西亚、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的使臣受邀去紫禁城参加大明的朝会大典,同明成祖朱棣一起庆祝新年和紫禁城的落成。

    600年后,位于中轴线核心的紫禁城依旧巍峨庄严,以静默的姿态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着自身沧桑厚重的灿烂与丰饶。600年间,它目睹了封建王朝的兴衰交替,见证了中国从抵御外敌的百年屈辱走向新生后的繁盛复兴,亲历了从千年来的皇权集中走向人民民主的历史跨越,是中国乃至世界这一系列历史变局的最好的见证者。

    今年,故宫将在10月10日迎来第601个生日。在这个新节点上,北京卫视联合故宫博物院,推出十二集大型纪录片《紫禁城》,并于10月2日起,每周六、周日晚播出。

    《紫禁城》以“紫禁城”为眼,以“变局”为切入点,以编年体的方式,用《王者》《基业》《远路》《惊变》《际遇》《异象》《交融》《盛世》《思危》《图存》《破晓》《新生》共12个篇章,12个主题,在故事选材上以“紫禁城”为眼,站在大历史的视角,选了12个历史进程中的“变局”事件和拐点,串联起中国60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勾勒出中华民族这一路经历的荣辱兴衰和精神特质。同时,节目为12期节目量身打造了12首音乐主题歌,邀请不同特质的实力歌手进行多元化演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三年打磨 三十余位专家顾问保驾护航

    《紫禁城》是北京卫视继《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我在颐和园等你》《最美中轴线》等爆款节目后,推出又一款文化类节目。

    早在2018年《上新了·故宫》策划伊始,《紫禁城》已同步启动,总制片人兼总导演吴志勇表示,相比文化类综艺,他更希望《紫禁城》以纪录片的形式,在侧重大历史的基础上兼具历史观的表达,同时借助新技术新方式,在保持厚重基调的同时,唤醒更多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从而为文化积淀注入新的生命力。“现在故宫在很多年轻人群体中是作为一个网红打卡地出现的,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是因为一些电视剧而了解故宫,我们希望观众通过这部纪录片更加深刻地了解真正的紫禁城,了解这座宫殿背后6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不只是代表皇帝的宫廷,甚至就是帝王的后宫生活。”

    为此,吴志勇带领团队“三年磨一剑”。在紫禁城第二个600年的开始,终于将这部全面呈现紫禁城历史和文化的厚重之作带到了观众面前。在这三年中,团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用一年的时间从最基础的故宫常识学起,期间无数次地踏入故宫“培养感情”,寻找历史的痕迹与共鸣。秉承着专业严谨的治学精神,他们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浩如烟海的典籍卷宗里埋头钻研,得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力协助。

    之后,团队又花费一年时间撰写脚本,不断地修改打磨,采访明清史学家、社会学者以及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书画部、器物部、宫廷历史部、考古部、展览部、文保科技部、修缮技艺部、故宫学研究所、研究室、图书馆等各个部门的专家。故宫博物院专门组建了强大专家顾问团队来协助案头工作,三十余位专家切实为内容的精准性、素材的全面性保驾护航。

    在拍摄层面,《紫禁城》拥有一支近150人的大队伍,故宫拍摄组、纪实拍摄组、历史再现组三组队伍齐头并进,除记录故宫建筑、文物和不同季节天气的故宫内外景,还先后去到南京、苏州、太仓、杭州、湖州、福州、厦门、泉州、荆州、凤阳、宜宾、景德镇、威海、承德、怀来、赤峰、甘肃、青海、澳门等80余个外景地拍摄纪实内容,以成就《紫禁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紫禁城走出去,再回到紫禁城的多维度表达。

    而为了再现“历史名场面”,主创团队在横店1:1仿建故宫的明清宫苑复现了诸多场景与故事,同时辅以原创插画动静结合,营造浓郁细腻的电影质感。

    “以城带史,以城讲国” 十二篇“变局”追史思辨近几年,以“故宫”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并不少见,不少节目更是因独特的视角成为跨层破圈的爆款,在市场上不断掀起“国潮”复古流。《紫禁城》跳出了“故宫”的局限,将视野投向了更广袤辽阔的中国。

    总制片人、总导演吴志勇解释道:“我们这次以《紫禁城》为题,就是想突破‘故宫’这个概念,故宫在我看来有两个层面的概念,一个是故宫作为博物院,一个是故宫作为一座宫殿。我们这部纪录片做的不仅仅是一部故宫的纪录片,而是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在主创团队的理念中,紫禁城如一双眼睛,似一个符号,更像一个中心舞台,当把它放到浩瀚600年历史的坐标中去,便赋予了它“以城带史,以城讲国”的使命。因此,“追史”,便成了这部纪录片最重要的主旨。“这个追,既是追寻历史,也是追问历史。”

    在紫禁城见证的这600年历史中,很多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些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前因后果是什么?在大众耳熟能详的知识领域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或熟知的细节?去寻根溯源,去提出疑问,并找到答案,这就是创作团队攻坚的方向。而“思辨”,则是团队创作的方法论,既是对历史观的塑造,也是对现实的启发。通过对历史的追寻与叩问,当代人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一定是我们这个片子给你的,但它能够触发每一个人不同的思考。”吴志勇如是说。依托紫禁城海量的文物和鲜被公开的历史档案,《紫禁城》揭秘历史背后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沿袭变迁,带领观众一览中国社会的演进和变革。

    8K技术 12位实力歌手唱响紫禁城之魂

    在叙事结构上,《紫禁城》以故宫文物为依托,以建筑带故事,以故事塑人物,以人物见古今。而叙述得以完美呈现,则依托了目前电视屏幕端最高清的8K技术。8K超高清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拓展了人眼所能看到的更多的想象空间,它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引领性的技术概念,更是电视行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指标。

    该片采用8K拍摄,《紫禁城》主创团队对于该技术的理解也不囿于对高新技术的盲目升级,在他们看来,8K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影像清晰程度的单纯提高,对于画面而言,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将信息量放大加持,精准赋能。具体到建筑和文物的拍摄,8K可谓增加了另一种叙事手段。“我们以前只能看到文物的整体或者某一个细节,但是8K可以深入到文物的材料肌理、原料层次、颜色的细微差别,而这些,都是故事。所以我更愿意把8K当作一种叙事手段。”吴志勇带领的《紫禁城》主创团队希望把故宫的建筑和文物用目前最好的影像技术,以另一种方式保留下来,同时联合强大的后期制作团队,结合最新CG技术和特种摄影以及珍贵影像的8K修复手段,力求在视觉上超越人眼极限,展示紫禁城的恢宏建筑和文物细节的非常规之美。

    在风格气韵上,《紫禁城》厚重却不沉郁,轻松中蕴藉深思,兼顾专业化和历史深度的同时,在表达方式和触达范围上偏向年轻化、现代化和多元化,以期提高这部纪录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破圈”,是主创团队在追史和思辨这两个维度之外,力求打造的第三个特质。“所以我们为每一集量身定做了一首主题歌,邀请了12位实力歌手来演唱。”12首主题曲分别对应12集的主题,相对独立,风格各异:谭维维的《城》、郑云龙的《潜龙勿用》、汪苏泷的《在惊涛骇浪里》、摩登兄弟刘宇宁的《千里江山》、张碧晨的《字里行间》、周深《光亮》、常石磊《四海》、张新成+周昭妍(Miumiu)的《荣耀天成》、黄龄的《敢》、刘柏辛的《白鹭思一骋》、戴荃的《破晓》、王力宏的《天地龙麟》,包含京剧元素、歌剧元素、流行风格、摇滚风格甚至说唱风格,颇具有实验性。

    “我们不希望大家一想到历史纪录片的主题曲就是那种传统的歌曲风格,想要改变就需要勇敢地尝试。”吴志勇透露,在《紫禁城》的分集主题和脚本架构出来之后,他们就开始和音乐制作团队深入沟通,根据每一集的主题和内容提炼每一首主题歌中想传达的时代特质和历史态度,并根据每一集的不同特质寻找相应的歌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触了不少于100位歌手,有很多是知道我们项目后主动想加入的。”节目团队对于歌手的选择标准非常严格,除了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实力是最重要的指标——以“歌手”而非“流量”的标准去寻找演唱者,最后敲定的12位歌手,都是兼具正能量高水准的实力派。

    在该片的音乐创作上,12支主题曲的每一个创作团队都是该歌手合作最默契的团队之一,创作者和演唱者都需要对紫禁城有一定的了解,在研读脚本的基础上共同创作。

    如周深演唱的第六集主题曲《光亮》,作曲是《大鱼》的钱雷;黄龄的《敢》,作曲陆虎曾创作《雪落下的声音》;王力宏的《天地龙鳞》则由他本人作曲,除此之外,还集结了刘迦宁、唐汉霄、刘凤瑶、喻江、苟璘、张洋、张燃等一批优秀的音乐创作者和策划人,并得到了中国优秀的本土音乐公司太合音乐集团的鼎力支持。国内顶尖唱作团队的加盟,让这个重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焕发出了不落窠臼、别出心裁的生机。

    音乐方面,《紫禁城》团队还邀请了好莱坞华人作曲家、曾制作了《功夫熊猫3》、《神话》、《我是谁》、《红番区》等多部电影音乐、获得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的王宗贤(Nathan Wang)来担纲纪录片的作曲配乐,希望整部纪录片既有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又兼具国际化的视野和艺术表达。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2 ) 有被名字误导到

    如题。以为重点是“城”字,其实不然。特别喜欢几年以来介绍这座古建的节目,知识点丰富、画面美轮美奂、立意新颖独特。然而没想到本片只是紫禁城历代住客的一本流水账,所有拍得比较美的画面几乎都似曾相识,竟然是从别的片子里直接拿过来的…镜头不够,拿腔作势的解说员来凑,这种制作手法依稀回到了二十年前,每次解说员开始尬聊的时候我都会立刻打开快进,如果不是顶着紫禁城这个巨大的标题,实在没有看下去的动力。以上个人观点,或许热衷明清史的人比较能接受这部片子吧?可是感觉它讲史也仅仅点到为止并无精彩之处呢……诺大紫禁城能开发的话题应该不计其数吧?别再借题忽悠观众了。

     3 ) 在评判一部片子的时候,会去想一想,如果我来拍,会拍成什么样。

    在评判一部片子的时候,会去想一想,如果我来拍,会拍成什么样。说起“紫禁城”这个主题,拍过的片子也有很多了,如何在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之际,再拍出有新意、有深度的片子,我自己觉得还是挺难的。所以,在看到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个人感觉在立意、在框架上还是可以的。

    *立意:“紫禁城”只是一个元素,“紫禁城”所经历的事件、历史,才是它表达的重点。正如它在通稿里说的那样,“选了12个历史进程中的‘变局’事件和拐点,串起中国60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勾勒出中华民族这一路经历的荣辱兴衰和精神特质。”(通稿发在另一篇评论里://movie.douban.com/review/14347626/?_dtcc=1

    *框架:片子一共12集,明清两代平均分配、各6集。整体上以时间为脉络,在事件和主题上会略有交叠。就像通稿里说的那样,是部“编年体”的纪录片。

    *拍摄:故宫的建筑拍的很美,还有四季、天气的变化。取景很舍得下成本,去了很多外景地,进行实地拍摄。很厉害的是历史再现,复刻了很多战争、宫廷的场景。为了弥补画面的不足,还创作了插画,而且对使用的文物画作、老照片、插画等进行了动态处理,使得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历史场景复原

    宫廷/战争场景复原

    画作动态处理

    插画表现事件

    插画表现事件

    *节目形式:采用的还是主持人讲述的方式,在现在的观众看来,这种形式有点老套了,不是纯粹的历史纪录片。

    *音乐:每集都单独创作了主题歌,邀请不同的歌手进行演绎,只能感叹感召力的强大。

    *美工:片头题字很好看。

    *专家采访:可以再多元化一点,突出专业背景和底蕴。

    *至于具体的观点和知识点嘛,这个一方面是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决定,一方面是纪录片团队想表达的意愿决定,兼听则明。

    PS.高清大屏真的很管用,不仅可以作为主持人讲解的背景,还可以作为MV的场景。值得拥有!

     4 ) 好好的纪录片,请不要拍成档案

    本来还挺有兴趣的,主持人一出来瞬间就不想看了。。。拍的好?!我是没见哪个好看的纪录片拿主持人顶的。。字数还不够,好吧,居然还有人拿这个和河西走廊比。。。就每集片尾靠明星打歌的形式来拍纪录片,您还是头一回呢,那给您二颗星,以示鼓励?!字还少了。。。。。。。。。。。。。。。。。。。。。。。。。。。。。。。。。

     5 ) 自我进化,自我革命

    一种成功经验,有边界,有情境,有基础。大清帝国还活在封建专制的福利中,未曾如李鸿章之预见: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什么叫大变局,边界、情境和基础全变了。人的思维边界已经随着洋务运动以及西方冲击下发生变化,情境更是外忧内患,执政基础已完全不适应时代变迁。成功经验一定要不断进化,有时是颠覆性变化,乃至自我革命。可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时代推着走、山呼万岁、自命天子、居于富贵荣华、严重脱离群众的帝王,谁还有勇气改变,只能由他去吧。一座城市,一个组织,一个人,也得时刻保持警醒,十年,五年,三年,一年,三天,可能都是个大变局,都需要我们自我进化,自我革命!

     6 ) 一刷,第9/10集有感

    咸丰帝不靠谱啊

    年纪轻轻,为何要摆烂至此,真的是作为皇帝一点也没有担当和责任感

    而且没有他的自甘堕落,后面怎么会有慈禧那些事???居然把涉政的印章就这么给6岁的皇太子和皇后??6岁的皇太子能知道个啥?他为什么要交给6岁的小孩儿??可不相当于直接移交权力给慈禧吗??印章交给慈禧和皇后??这不就相当于都交由后宫之人了吗??后宫与前朝就没有界线了啊

    虽然慈禧也确实是贪野心太大(野心大但本事不大,还奢靡),但咸丰帝也???就是从咸丰摆烂开始,皇帝变成了空头职位,不再是权力的象征了。前面道光帝也遇到了瓶颈,但也不至于完全摆烂,好歹还做了点什么,自己也觉得有愧先辈。咸丰这一摆烂,导致后来光绪有想法也只是没有权力的傀儡。。

    ——————————————————

    为什么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袁世凯都能那么衷心给慈禧做事??是因为咸丰完全摆烂,他们没用武之地,而慈禧好歹能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的原因吗??

    为什么对不少人李鸿章评价不咋好?有待了解。我是觉得他可能是会有些贪,但大体上还是愿意做事,不至于懒政,还是愿意为国家效力 求进 有点抱负,大概是个双商都还OK的人。相比慈禧完全一直只考虑自己,没有把国家当个事。

    ——————————————————

    慈禧还在当咸丰帝嫔妃的时候,在后宫应该也是挺会搞事情,类似于宫斗剧的那种,普通一般聪慧的妃子应该不会是她的对手…

    还有,慈禧居然老了还觉得自己命苦,丧夫丧子,还觉得自己老了还得听命于大臣,惨兮兮,我xxxx,能在皇家这么坐享其成,享荣华富贵已经够奢望,够幸运了好吗,让那些平民百姓情何以堪

    但据说慈禧对她母亲还是很孝顺的

    ——————————————————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好像是从咸丰开始,皇帝都传给小10岁不到的小孩儿??是没人了?后宫孩子生得少?还是故意的?慈禧为了揽权?

     7 ) 制作是精良的,内容是肤浅的…

    说制作精良,是指硬件拍摄以及大量史料图片,都不错。应该投入不小。

    说内容肤浅,嗯,或许是怕说的太深没人看?但专家出镜说的东西也实在太小儿科了些,关键似乎专家的那些插入评论总是和整个纪录片有些格格不入。他们似乎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说啥。甚至有错误。

    而更让我出戏的是,主持人没事梳着大背头故作深沉的出来走几步,还要故作潇洒的说些主持词。这个安排可以说是这部纪录片最大的败笔。可惜了这么高清的镜头,也可惜了这么大笔的投入。

     短评

    看片名本来以为是讲建筑,没想到看了一部明清史和近代史。感觉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没讲透。主线和逻辑不够清晰。主持人出现或许突兀,我只是想看个纪录片,并不想看配乐诗朗诵。唯一触动我的一个片段,是抗战胜利后,在太和殿广场上举行日本投降仪式,20万群众参加。穿越时空回看,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这座宫殿见证的唯一决定性胜利,成为民族的转折。沧海桑田实属不易。现在出现越来越多关于故宫的纪录片,概述容易同质化,想要脱颖而出可能需要在一个方面切入,《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故宫新事》就是其中佼佼者。

    5分钟前
    • 小麦
    • 较差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心之故宫。@2021.12.11

    6分钟前
    • Sissi
    • 推荐

    在叹息与感叹中了解了很多知识。

    8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开播啦!追。看了三集,历史视角记录一座城背后的风云翻涌,格局太大了。每集下课铃都换首新歌,风格迥异。可以承包这一个半月的周末时光了!

    11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推开一扇门,两朝三世六百年,紫禁城内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有故宫仍旧在那里,见证了六百个岁月流转,沉淀了六百个寒来暑往,不悲不喜,威严如旧。

    13分钟前
    • Mia
    • 推荐

    长使英雄泪满衫

    14分钟前
    • 小程同学
    • 推荐

    中规中矩的介绍紫禁城~

    16分钟前
    • 秋霆小朋友
    • 推荐

    以紫禁城为载体,讲述明清故宫的大历史。视觉上还不错。

    19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紫禁城是线索,内容是600年历史,不过由于篇幅有限还是比较浅,但也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

    21分钟前
    • 微果儿
    • 力荐

    主创者的思维可能还是《档案》栏目的延展,主持人也“习惯”性地走来走去摇头晃脑装腔作势自说自话,看似满腹经纶实则外强中干。紫禁城在北京但不仅仅是北京的,北京台如果把自己一直定位于地方台,那就只能呈现出地方台的格局,哪怕再多的外景也是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哪怕再宏伟的主题也是看似“锦衣”实则“夜行”。

    23分钟前
    • 断水流
    • 还行

    北京卫视之"档案"之"紫禁城"

    28分钟前
    • ×○×~~~
    • 还行

    好看

    29分钟前
    • 马史
    • 力荐

    借紫禁城之名,行所谓加强文化自信和勿忘国耻之实。犯了纪录剧集最大的忌讳之一:几乎完全照本宣科,几乎完全按照史实的顺序与角度。总体几乎毫无影视加工创作的痕迹。题材的精彩与丰富不是创造平淡的流水账的理由。

    30分钟前
    • 大耳朵
    • 较差

    很好看 除了人声曲真的没必要

    34分钟前
    • raku
    • 力荐

    近几年关于紫禁城的纪录片、节目等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应该往专题方向去做了,以小见大,不该再这么泛泛而谈了。

    36分钟前
    • 南国之风
    • 还行

    文案好!看了整部,被最后保护文物的“典守精神”所感动!凝视600年的故宫,见证中华风云变幻的600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9分钟前
    • Diana走边边
    • 推荐

    认认真真看了头两集。北京台制作的纪录片有一个特点,特爱展示主持人。主持人站那儿表演式讲述看过没有100遍也有80遍,你老老实实画外音让观众好好看正片不知为啥就很难。这部《紫禁城》挺期待的,一集下来无聊的不知讲些什么也就算了,还是没躲过拍的跟MV主角似的主持人又来演了。我声明我对具体的个人没一点意见,就是接受不了这个风格。想拍纪录片就好好拍,不用花里胡哨音乐风光走位地一通整,不伦不类,就差从盘古开天开始讲了,前比不了《故宫》《故宫100》《故宫六百年》后比不了《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新事》,知识也没咋涨镜头还都似曾相识,给4星实在是太爱故宫。片名叫《我在故宫讲故事》比较合适。

    44分钟前
    • Eigagann🇨🇳
    • 推荐

    历来说,如何如何读懂中国的,都是一场骗局

    49分钟前
    • 南極貓頭鷹
    • 还行

    略微枯燥 弃了

    53分钟前
    • 羊羊plus
    • 较差

    巍巍紫禁城,见证了明清的权游往事,历史不过是一次次地轮回与重演。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要是苍天有眼,大概也会说:我还是给中国太多机会了...预算很足啊,每集都有不一样流量明星或实力歌手唱主题曲,就是摄影比较马虎,各种辗转腾挪加速减速的,比较坏气氛。

    58分钟前
    • 阿孝咕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