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泰国剧 出柜罗曼史

    出柜罗曼史

    评分:
    0.0很差

    分类:泰国剧其它2022

    主演:未知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1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2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3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4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5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6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16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17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18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19出柜罗曼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出柜罗曼史

     长篇影评

     1 ) 梳理一些我认为的细节。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现在沉稳耐心地拍电影的人不多了,编剧导演很有想法,演员也塑造地不错。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不论是画面所营造的视觉效果还是音响音乐的听觉效果,都可圈可点。 下面我只是通过梳理一些细节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 历史框架是肯定有的,不然就不会在切换时间时不只是写年份,而是把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写出来。比如在1937和1945都有写。所以对于故事和人物塑造可以进行社会历史的分析了,很多人都把其中的角色套在历史人物里,也不无道理。 对于开头陆先生的妹夫用上海话给周先生讲的故事,是很有意味的,不仅带出了他身为一个日本人却能够熟练表达上海话的特征,也引出了以后王妈和送糕点的故事。但是,里面的那个主人公其实也映射了妹夫的选择和无奈,虽然陆先生的妹妹也知书达理,很贤妻良母的感觉,但是浅野的骨子里却也追求极致的性爱。从浅野白天要跟她做爱她害羞就说明她是保守的女人,是和章子怡不一样的女人。 还有“喝茶”。这个词其实一直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所以影片只要提到喝茶二字,我就知道要有什么不妙的情形了。所以周先生被陆先生请喝茶,后来就被残忍杀害了。陆先生后来以喝茶为挡板,拒绝了和日本人的合作,引来了他一家人的血案。所以提到喝茶,千万不是为了放松,而是更紧张气氛的预警。 关于那个日料店,其实当第一个镜头给饭的时候,是两份。但是当浅野吃饭的时候,却对小黑猫说,这份是我的饭,你不许吃,我再去给你做,随后就去做了饭,那时候就留下了一个疑问,就是另一份饭呢,给谁吃了呢。就为当时章子怡被他囚禁成为性奴做了铺垫。 其实电影的铺垫太多了,所以当最后剧情反转时,许多人大呼没想到,只能说你看电影时没动脑子,只是去娱乐一下。不过导演确实很隐藏,比如在杀了王妈后,陆先生要找日本人谈判,发生了枪战,节奏是很迅速的,不认真看很容易分不清到底谁打了谁,但是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妹夫浅野打那个翻译的时候竟然没有打致命的部位,以至于给那个翻译机会来打他,这不是找死吗?所以说就可以推断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另外说到我第一次注意到妹夫和章子怡的关系,是他们一起在圆桌上吃饭,妹夫坐在章子怡的右手边,她的手巾掉了,他帮她捡起来,叠好放旁边。当镜头从他们背后切到远景时,我其实还一直盯着他们俩以后要发生什么,当时没有发生,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地有戏。 说到吃饭,里面也大有文章,比如章子怡再次提到了她在试戏时,问导演她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被他杀,后来她自己说,也许她是好好活着。所以以后的情节进展真的就证明了那句预言,因为陆先生没忍心杀她,戴先生也决定放她一马远走高飞,就连杀人如麻的浅野也在掐死她的最后一刻松了手。 里面王妈的那个角色,分量也很重,不仅是通过她的角色引入剧情和其他角色,而是她在那一圈人中是有重要地位的,从陆先生他们几个打牌说别惹王妈,到饭桌上可以和几位黑帮大佬嬉笑怒骂,而不是中国传统的奴仆形象,她不但擅长烹饪,也会作媒,也能为陆先生物色左膀右臂,绝不是简单的人,她在饭桌上介绍杜淳的时候,特别有意思,说他就是车夫,但也能杀人,其实不论是哪个身份,都是可以送别人“上路”的意思。 其实影片中的对话也很有文章,最经典的就是闫妮和袁泉聊天时说电影没看懂,其实演员不懂,导演也没想让大家懂,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这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还有一些细节,比如陆先生说你真不当我们是流氓啊的那句话,就暗示了他以后会杀死自己妹妹的孩子来瓦解浅野的心理防线。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声音常常快于画面出现,也就是镜头还在这里,声音就转换成另一个场景了,这很能带动观众的思考能力,然后人们可以据声音在脑海中构建画面,比如最后杜淳说给我一件军装,就会让人遐想这是要做什么,然后去了菲律宾战俘营以同是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政党的身份带走了浅野,电影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细节可以把握。 里面有两场特别精彩的戏,就是在车上,一个是杜江和王传君,一开始镜头只给了这两个人,他们在讨论男人20岁之前一定要破处的问题,是很悠闲的气氛,但是过了一会儿车停下,却看到了被打得面目全非的周先生,这种对比挺刺激人的。接下来要活埋周先生,杜江在车上时一副幼稚的天真模样,而且周先生说他也有个这样的儿子,很温情,但是突然杜江的面孔就变成恶魔一般,用铁锹狠狠拍死了周先生,这比普通的活埋更震撼人。 另一场精彩的车戏,是妹夫浅野受命护送章子怡韩庚离开上海,其中有一个镜头,就是章子怡频频回头望着已经渐渐离去的上海,似乎还有眷恋。而且一车人本来相安无事,却被军车的驶来与灯光照射下章子怡的耳环打破,这时浅野的内心已经被激荡,所以杀了司机和韩庚,强奸了章子怡。有一个细节,就是浅野先拽下了章子怡耳环,带有一种暴力和血腥,在揭露他身份的同时,也暗示了以后他和章子怡的关系,也就是她是他的性奴,被他残忍地藏在日料店很多年。

     2 ) 杜淳是国民党、戴先生是戴笠等等等关于电影的十点猜想和疑问

    整个电影时间轴:淞沪战役三年前,大老板(倪大红)与小六(章子怡)结婚。生为交际花的小六耐不住寂寞,要和大老板离婚,并寻求陆先生(葛优)的帮助。在陆先生求情时,大老板谈到:“为了面子要演的像一点”。(注意这句话贯穿电影始终,后面会详细讲。)于是陆先生委派自己的妹夫渡部(浅野忠信)送小六去苏州。途中妹夫淫心大起,强奸了小六,并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日料店里,伪装成了日本女人,就这么过了三年,相安无事。 期间,王妈(闫妮)认为吃苦耐劳、不苟言笑的车夫(杜淳)是个人才,并引荐给了陆先生,作为贴身侍卫。 淞沪战役前夕,时局吃紧。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腐败的政府囚禁了工人,陆先生出面与周先生谈判,解救了工人。同时,日本为了进一步瓦解上海,企图与上海的黑帮大佬陆先生合作。陆先生虽是黑帮,爱国心却有,拒绝合作后。日本军方看到老二抛出的橄榄枝,想要卸磨杀驴,在犹豫不决时,作为间谍的妹夫同意杀死陆先生,代价是陆家满门抄斩,自己也要为了演戏挨一枪。 在经历了生死存亡后,陆先生在香港苟延残喘,委托远在上海的老五(钟欣桐)和车夫,杀掉当年背叛的老二。随后香港遭受日本人攻击,戴先生委托陆先生帮忙照顾吴小姐(袁泉)一起逃到重庆。 抗日战争结束前夕,陆先生来到了上海收容所,找到了被囚禁的小六,并与她一起前往太平洋。 随着美军的参战,大日本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渡部在太平洋某个小岛上被俘。佯装成国名党高级将领的车夫(我怀疑他是本色出演)为了摧毁渡部的心理,杀死了他的大儿子,同时小六举枪复仇。 解放战争前夕,陆先生独自去了香港,从此销声匿迹。 一问:陆老板为什么要让周先生和渡部签字? 这就要逃到陆先生的历史原型杜月笙。作为青帮的大佬,杜月笙可不是一般的屠夫流氓,他与政界商界国民党共产党都有说不清的联系。他有一句名言:“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换句话说,就是滴水不漏,这与大老板所言注重面子不谋而合。杀人诛心,所以陆先生才会砍掉周先生老婆的手,才会杀掉自己的侄子,并让他们签字画押。 评论里有人说是引渡书,是这是对的。不过和我观点没关系,我是想表达签字代表一种屈服,陆先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争个是非 二问:杜江和霍思燕那段戏什么意思? 想破处的马仔和善良的妓女,在视觉上就给予观众鲜明的反差感。而墙上的十字架,更是说明了霍思燕基督徒身份,她救杜江是源于善良,并非爱。而随后杜江致敬《喜剧之王》说出:“我养你”时。霍思燕笑了,因为她知道乱世女人比男人能赚钱。他们的罗曼蒂克,是机缘巧合的,也注定会在大时代的悲剧下终会消失殆尽。 三问:戴先生是谁?吴小姐又是谁? 戴先生历史原型是著名特务戴笠,吴小姐历史原型是电话皇后蝴蝶。和电影一样,胡蝶与戴笠同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与电影不同的是,胡蝶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潘有声的安全,才委身于戴笠。戴笠也保证送给潘有声一张特别通行证,让他在滇缅公路上运输货物,通行无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戴笠准备与胡蝶正式结婚,嘱咐胡蝶飞往上海,先与潘有声办理离婚手续。潘有声迫于权势,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关系。胡蝶掉着眼泪对丈夫说:“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有声,我的心永远属于你。”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与胡蝶结婚即刻成为泡影。以后,胡蝶便与潘有声一起,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上海到香港去了 四问:杜淳真的是车夫吗? 我认为不是,就凭他身手敏捷,谨小慎微。上海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满西方租界,这也给各方势力提供了避难的场所。于是日本人、共产党、国民党、锄奸队都在上海滩活动者,就像陆先生身边有个日本妹夫一样,杜淳无疑是国民党派来保护也好、观察也好的一个特工。还有一个地方暗示,就是杜淳和陆先生说:“给我一套军装”,是否是找个台阶下,向陆先生摊牌了呢。不然怎么解释最后也没有和陆先生回香港。 五问:陆先生知道杜淳是国民党吗? 我猜他是知道的,因为他是老江湖。其次王妈极力引荐车夫也值得深思,再从王妈和车夫的交谈中更像是上级对下级的嘱咐、建议和命令,我大胆地猜测王妈是知道车夫国民党身份的,并且她自己也是,你想为何王妈可以做戴笠的说客?为什么王妈在陆府中地位那么高?这些秘密也许都藏在“致陆先生信”中了。 六问:老五的出场多余吗? 不多余。可是为什么陆先生委派了车夫,又要拜托老五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1.老二一定要死,如果车夫失手了,还有老五可以继续。2.车夫毕竟是外人,像老二灭亲行为,必须要由自己家的人去解决,远在上海的老五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导演已经承认了,不和你们多bb 七问:为什么一直重复小六和渡部性爱和吃饭镜头? 性欲和食欲是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道德伦理的底线。渡部做间谍、强奸、灭亲,这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而他又舍不得自己两个儿子,可以看出他内心是矛盾和挣扎的。他企图用性爱和吃饭这种原始且野蛮的方式去消磨内心的罪恶感。 八问:车上的手枪从哪来的,小六为什么没有杀死渡部? 手枪是渡部放的,因为他无法面对内心的折磨,只希望寻求一死。有三点作证,一为渡部在挖坑时,镜头闪回到了渡部杀人后擦车的场景说明他内心还是饱受煎熬。 二小六在车上发现枪时,表情很惊讶,说明不是小六的枪。再说以渡部的谨小慎微,不可能让小六藏一只枪在身上。 三当小六拿枪对准渡部时,渡部的反应似乎早就准备好了,不紧张也不害怕。再说以渡部的谨小慎微,不可能让小六藏一只枪在身上。 小六不杀渡部,因为时机不对。作为目睹整个悲剧的她,知道渡部的仇不应该自己报,而是应该由陆先生来。 (经豆友提醒,我时间串了。小六举枪时,还没有发生悲剧。所以我觉得她当时没杀,一是怯懦,二是恨的不够深。这也与后来得知悲剧,杀死渡部吻合) 九问:为什么最后要给陆先生安检的特写? 陆先生回到香港时,已经是孑然一身了,贴身侍卫走了,小六也不知去向。陆先生也选择放下了所有的江湖恩怨,选择做一个安详天年的老人。摘帽的那一刻,陆先生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抬起手的一瞬间,曾经的荣光都成为历史了。 十问:为什么本片叫《罗曼蒂克消亡史》 有两重涵义。第一个是浅层的,电影通过乱世里的众生相讲述了战争年代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无一例外,所有人的结局或孤独终老或英年早逝,这是大时代下无法避免的悲剧,所有人都会卷入这张生死战中,直至消亡。 第二层是深层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消亡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国家的命运。陆先生目睹了整个国家从黄金十年到千疮百孔。导演通过陆家的兴衰,窥探的是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在乱世中,陆家这种富商大贾尚且逃离不了命运的安排,何况平民老百姓呢? 故事的最后在香港海关戛然而止,陆先生之所以没有选择留在上海,因为他知道,罗曼蒂克不会存在于战乱年代,下一个消亡史马上就会开始。而这之后的故事,你我想必已经知道了。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根叔看电影

     3 ) 罗曼蒂克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的淡去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特别的片子,无法归于任何一种类型。程耳也是极个性化的导演,一手包办了导演编剧剪辑兼歌词。作品不多,但演员们都爱他。李安冯小刚没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章子怡奉献了从影以来的最大尺度,葛大爷光溜溜的脑袋长出了寸毛,就连倪大红喝起稀饭来,也特别香。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人都说得一口吴侬软语。一开场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赵宝刚也是惨,饭桌上没蹭到饭,反被姨太太的断手吓了个魂飞魄散)。 这一幕跟历史上青帮大佬杜月笙活埋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一毛一样。再往后看会发现,《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庞杂,人物众多,细节处却有用心雕琢,跟历史有一种整齐的对仗。葛优演的陆先生是青帮老大杜月笙,倪大红演的王先生是大佬黄金荣,马晓伟演的分明就是张啸林,袁泉演的吴小姐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 冯小刚也演过杜月笙,长相上是挺接近。不过葛大爷拿准了杜月笙的气场,都说上海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楞直的冯小刚,这里不如圆滑的葛优分寸感好。 章子怡演的交际花小六,倒是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角色。她本来是王先生的老婆,王先生有权有势家里却没有一片草原。小六这匹浪蹄子的野马,只能在外撩汉解闷。 勾搭过钟汉良,也撩过小鲜肉韩庚。程耳特别喜欢用俯拍来彰显章子怡的风情。章子怡跟浅野忠信的对手戏最多,尺度突破以往,床戏就跟葛大爷的头发一样蹭蹭往上冒,车震、强暴、禁室培欲与凌虐,两个人滚在一起混成了最极端的罗曼蒂克,情欲、暴力与本能都在其中显现。 有一幕戏是,章子怡坐在渡部身上颤动,与跪坐吃饭的场景交替,她一直保持着木然的表情,高潮时刻跟脚底抽筋毫无区别。 导演的解读是,章子怡对渡部的感情更多是一种求生欲,而不是情欲。但我对章子怡这样刻板的表现还是失望的。当年冷清的玉娇龙,被时间塑化成了温柔的妈妈桑,可能当了妈之后,真的会影响情欲的表现。 巧合的是,章子怡曾经演过孟小冬。也就是那个先被梅兰芳休了,后来又跟杜月笙结婚的京剧名角,人称冬皇。 杜月笙喜欢了冬皇二十几年,从没用过什么手段逼迫,只是数年如一日的体恤敬重。葛优对章子怡,也始终是稳重的,不露声色的。只有后来他与章子怡失散,念着旁白,“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透出一种稳重的思念,有礼有节,恪守着旧世界的罗曼蒂克。 卖水果出道的杜月笙有一句名言是“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片里的人物,大概都秉持着头等人的稳重作派,乱世之中保持着朴素的准则,保持着一种体面的浪漫。 王先生明知道太太给自己戴了绿帽,还是软了心肠,一边就着咸菜喝粥,一边嘱咐给她留条后路。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程耳真是爱拍吃吃喝喝的戏,除了《我爱我家》就数罗曼蒂克喝粥最香了哈哈哈。导演也说了“人生最终就是就着咸菜喝粥。” 陆先生从血光飞溅的枪战现场撤离,仍然从容不迫,没有抱头鼠窜,而是站起身,稳重的一步一步向后走,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杜淳演的马仔,以前是拉黄包车的,既可以拉车也可以帮忙买菜杀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收一趟来回的车钱,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闫妮演的管家王妈,对着一大桌子青帮大佬,说话照样不卑不亢。中了弹血流如注的时候,还是正坐在沙发上,不忘把腰间钥匙取下来,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既有爱情的消逝,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这种消弭,就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 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昨日世界何其相似。难怪茨威格写完《昨日的世界》就去死了。“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 走到一个时代的末尾,礼崩乐坏,不堪其重的人都纷纷死去了,像一片羽毛轻轻地飞出窗外。诗人艾略特说,“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一般地淡去。” 电影里,时代的终结也是静默的,不发一言的。梅林茂再华丽的配乐都不及鼓点顿挫的一刻——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张开了双臂,犹如一尊被钉在了历史尘影里的基督,他背后影影绰绰的十里洋场春光乍泄,都如浓雾里的海市蜃楼,在新世界的太阳底下隐去。 时代薨落,砌下落梅如雪乱。扫雪的人,终于成了浪漫的终结者。

     4 ) 压抑和忏悔

    渡部是久居上海的日本人,他说自己是上海人,“我麻将打得比你们都好”,“现在来的日本人,没一个好东西。” 他娶了黑帮头子陆先生的妹妹。

    王老板也是黑帮头子,陆先生叫他大哥。王老板晚年离婚,娶了个交际花。交际花到处传绯闻,给王老板戴绿帽子,和陆先生也有点暧昧。

    陆先生舍不得杀她,去请示王老板。王老板正喝粥,半天,抬起头说:不杀了。

    陆先生派妹夫渡部把交际花和她情人送出上海,到苏州转火车北上。路上,渡部枪杀了司机和交际花的情人,强奸了交际花,带回上海,藏在自己的日本料理店当性奴。

    安顿妥当,渡部回到家,和妻子一起吃早餐。渡部在家,是模范丈夫,在外面,是地道老上海。唯独回到日本料理店,洗了澡,换上和服,开始变成彻彻底底的日本人,坐榻榻米,吃生鱼片,对猫讲日语。

    他是日军侵华前很久就派来的卧底。

    渡部的一生,十分割裂。他对陆先生说,你要小心日本人。对日本人说,杀了陆。为了掩饰身份,当着陆先生的面,他朝另一个日本人开枪。事后,他吩咐,在上海和日本发出自己死亡的讣告,他要换个名字,投身太平洋战争。

    日本战败后,在吕宋岛的美军战俘营,陆先生花了两块金条买出渡部,要亲手杀了他。渡部面对陆先生,讲的是日语。他藏了一辈子,死到临头,不愿再讲上海话。

    一个人秘密越多,活得越压抑,越分裂。别人都称赞他房间精美,他知道,衣柜里藏着一具死尸。

    和渡部相反的是王老板。王老板知道自己戴了绿帽子,甚至,连陆先生跟自己老婆有点暧昧他也知道。但他不提,给陆先生留面子。

    他看得出陆先生不舍得杀交际花,他说,不杀了。陆先生说,要杀吧?他说,我说不杀的。

    又说:就是面子的问题。

    王老板厉害。自己的丑事,他不藏。他说的是实话,话说开,就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他命陆先生把交际花拍过的电影收回来,电影公司亏的钱自己补上。把那对男女送出上海,对外说他们死了。

    “这样,面子不就一点点回来了吗?”

    末了,又补充:“给她拿点钱,让她也好生活。”

    杀人,解决不了问题。王老板活得不像渡部那么压抑,因为他肯把话讲开,不害人。

    渡部送交际花离开上海到苏州,路上强奸了她。这事不是必然的,是偶然的。

    夜里,孤伶伶一辆小轿车走在路上,前面突然出现一队日本军车,车上载着扛枪士兵,车灯照过来,打到小车里四个人的脸上。小车只好后退,退了很远,退到马路尽头,又退进草丛,让军车通过。

    军车通过后,小车重新上路。渡部说,停下来。又让司机退回去,退到草丛,把其他人杀了,强奸了交际花。

    这一段避让军车,是神来之笔。

    它有力地解释了强奸为何发生。强奸的发生不全因为贪色,更因为羞辱。

    军车的大灯照在渡部脸上,他睁不开眼。他是卑微的,在下的。在马路牙子外的草丛里,低头避让扛枪大兵,让他感到羞辱。他身边是姿色绝好的女人,是大哥的老婆,女人的耳坠在夜里熠熠发光。

    贪的力量很柔弱。但嗔的力量很猛利。爱一样事物,一个人,想占有她,冲动不会太强。但愤怒起来,想占有她,力量就很强了。

    贪是柔弱而绵长的,它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不会给人很大的动力。嗔是猛利而短暂的,它很快会消退,但在生起的短暂间隙,会给人很大的动力。

    很多人干坏事,看起来是因为贪。其实真正触发的是嗔。一个官员,看起来是为了钱贪污,实际上,最初的贪污,常常因为受了刺激。比如,看见别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感到艳羡和嫉恨。看见别人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自己卑躬屈膝,低声下气,感到屈辱和愤恨。

    嫉妒、愤怒、报复,这些情绪造成的坏事比贪婪造成的坏事多得多。因为贪婪去伤害别人的时候,你心里是有愧的,是过意不去的。因为嫉妒、愤怒、报复的时候,你会觉得理直气壮。

    这就是王老板令人佩服的地方。

    他安排好,对陆先生说:“把她送出上海,以后这事谁都不许提,谁提,我骂谁。”

    “骂”字说得好。如果不是老大,是小混混,大概要说,“谁提,我杀谁!”

    杀,就器量小了。杀不解决问题。说骂,意思是,你说,我也不会把你怎么着。但你有脸说吗?——这话也是说给陆先生听的。你不舍得杀,我说,是我不让杀的。也给你留着面子呢。——换哪个人,他能处理得更好吗?自己不行,讲别人的丑事,算怎么回事呢?

    王老板的日子,比渡部好。他不用藏着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人之所以活得压抑,就是因为藏了太多东西,见不得人。

    既然见不得人,跟人开口讲话,讲来讲去,都不能触及心里真正的痛点。一切交流,都是虚与委蛇,都令人疲惫倦怠。

    把秘密讲出来,坏事发露出来,生活就轻松了。所以,佛教讲忏悔。想活得自在,业障清净,唯一的办法是忏悔。

    忏悔不是跑到庙里拜菩萨,往功德箱里塞钱。忏悔是说出来。做了对不起谁的事,跑到谁面前,说对不起,我错了,哪里对不起你。

    这比给菩萨磕头难。给佛菩萨磕头,好意思,说对不起,难为情。佛说,你干坏事的时候没有难为情,叫你忏悔,怎么倒还难为情了呢?

    坏事不说,不肯让人知道,就会一犯再犯。说出来,再犯就不好意思了。一直覆藏,慢慢就断善根了。吸毒久的人,撒起谎毫不脸红,就没救了。

    不发露,罪业就永远不清净。像腐烂的东西藏在柜子里,只会越来越臭。打开清洗了,味道慢慢就消除了。忏悔过了,别人就不能再提了。谁再提陈年旧账,谁就是坏人,因为别人已经忏悔清净了。

    王老板说,谁提,我骂谁。他不用骂的。事情做到这个地步,谁提,就是谁不懂事了。

     5 ) 风格化与失败的罗曼司

    程耳是一个有天赋的导演,这一点,他刚出道时候的《犯罪分子》就证明了;到《边境风云》,已经有了风格化的自觉。但最近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走得过火,显得有些装腔作势。旧上海在影片中呈现出“老克腊”式的审美趣味,这种怀旧美学风格在侯孝贤的《海上花》里似曾相识,到近期的谍战电影中则比比皆是:衣冠楚楚的黑帮,不动声色的暴力,一尘不染的场景,光洁有腔调的人物。它们迎合的是有关那段历史的大众想象,确实使得整个故事成了一种打磨过的、漂浮着的“罗曼蒂克”。

    电影的起点时间是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夜。里面的人物很容易被索隐式地进行解读,比如“戴先生”与戴笠、“吴小姐”和胡蝶、“陆先生”与杜月笙……之间的虚实对应。“罗曼蒂克的消亡”因而坐实了怀旧的对象和年代,这从观念上来说实在是相当腐朽陈旧的——我原本以为他会进行浪漫主义的反讽。导演这么设置应该是出于对观众口味的猜测,是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对目标受众趣味的判断,因为影片中有自我嘲讽(比如对于艺术片的挖苦)——他应该是个聪明人,也许聪明过头了。

    无论是英文片名The Wasted Times,还是叙事结构上线性时间线索的打乱和重组,《罗曼蒂克消亡史》都显示出对时间的敏感。这难免不让人想起王家卫,但程耳试图通过时间轴的调整超越王家卫。这是个冒险,最终使影片变得华而不实。因为我们看到时间线的重构并没有提供叙事功能——它仅仅是调整了时间前后讲述的次序,但改变次序似乎并没有改变故事。如果说形式即内容,那么这里的形式还就仅仅是形式。

    如果对照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记忆碎片》中时间线的打碎与拼贴,就能看得更明显。诺兰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时间的错乱与主人公的寻找身份、建立认同是同构的,形式进入到角色的塑造之中。但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时间形式到最后也没有增进人物的复杂或性格的深度,甚至都没有制造基本的悬念之类的要素——它只是在添乱,在迷惑观众。这就像薛神医啪啪啪打了一通,你以为那是陈家洛的百花错拳,其实只是胡抡的王八拳,这种拳除了唬人,没有杀伤力,还不如萧峰老老实实打一套太祖长拳。

    时间轴的重构,我猜想其动机是要将“罗曼司”式的艺术探索加入到传奇故事、类型电影中的尝试。我这里要解释一下我所谓的罗曼司。作家兼批评家戴维·洛奇曾经通过虚构的人物安吉丽卡来区分罗曼司与史诗、悲剧这些文类的不同:史诗、悲剧那些“古典文类”在叙述中不断挑拨好奇心和欲望,同时又延宕着对好奇与欲望的满足,蓄积着的张力围绕着未知与认知展开,最终随着谜底的解开、美德的奖赏、罪恶的惩罚、行动的完成而得到释放,高潮一旦来临,也就意味着终结。而罗曼司是一种连续性的、无始无终的叙事,叙述的结构一张一合,无休无止,总是试图制造连续性的高潮体验。

    一般的商业电影往往都是类似史诗、传奇、悲剧之类的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戏剧结构模式。程耳有种野心,他可能希望营造出一种间断和并置的叙事来形成不同侧面的“罗曼蒂克”——一种罗曼司追求。当然,他的野心没有实践成功。初出茅庐的黑帮小弟与偶发善心的青楼女子之间不知所终的感情,电影明星在无良丈夫的不可救药中归于工商“大佬”,空虚浪漫的姨太太不加克制的欲望导致情人死亡和自己沦为性奴,藏得很深的日本间谍挣扎在身份与情欲的纠缠之中……不同势力和人物在权力与战争的博弈中不可避免地沦为大时代中的微尘。这种不加取舍的并置,放弃了国家、民族的立场与价值,是超越性的,因而也是空洞的、无聊的、陈词滥调的。

    简言之,这是个失败的罗曼司。

    影片中有至少两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高空俯拍,这是典型的上帝视角。上帝的全知全能与罗曼司进行中的个体限度是相互配合的,它呈现为零度叙事式的无情与冷漠,而这又构成了对于怀旧温情的背离。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诡异和令人费解的奇怪。我认为是因为导演没有解决好整体的协调,而又不愿意放弃灵机一动蹦出来的精彩片段和风格呈现。但因此,也让他的人物都成为时间必然性的囚徒,而脱去了性格和行动所可能造成的张力——人物在片中都是审慎的,非理性的、酒神式的人性因素被剥离了,他们都是无个性的。那些左右上海大势的黑帮人物个个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与其说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倒不如说他们都是概念化的扁平物,刻意营造的仪式感让吃饭这种日常行为都缺乏烟火气息。

    迅速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够具有辨识度,是当下文艺生产的一条捷径。当然,它并非一条坦途,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积淀了长久的历史遗产,充斥着无数试图开创新局之人。电影尽管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但不同区域流派与类型、层出不穷的执业者、新媒体技术中蜂起的各种草根电影……也已经让变化的空间变得狭小无比。但也惟其如此,树立差异性和鲜明的特色,更加成为电影导演尤其是那些有着“作者电影”意图的导演的驱动力。

    程耳可能就是要挤上这道窄门的一员。从片中大量的几何构图和大面积的暗色光来说,程耳确实颇具匠心;但是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形式与内容、技巧与思想、技术与观念的平衡很重要。如果某一个方面显得突出,那一定是剑走偏锋。而剑走偏锋一方面固然有可能出奇制胜,成为某种Cult,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走火入魔——后者的可能性还大一点。当形式大于内容,或者形式成为形式主义之后,风格化就变成符号化。风格与风格化在逻辑上有个先后顺序,也就是说,风格的形成最初可能有或者并没有确定不移的主张,在实践过程之中逐渐面目清晰起来,风格化则是在风格形成之后的刻意维持或仿效。后者的尺度精妙幽微,一不留神就容易走上抽象与刻板,让观众看到的不过是徒劳的幻象。

    作为大众艺术,去除那些电影黄金年代里的艺术实验,成功的电影往往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放置到市场上角逐的商业电影。观众的喜闻乐见绝不是衡量影片的唯一尺度,却也绝不能抛弃。情绪中的缺乏烟火气息和形式上的别出心裁,往好了说是不去迎合大众的趣味,往坏了说则是矫情。当然,这两方面都可以视作别出心裁的卖点,我不满的地方在于即便是矫情,程耳也没有做到位。影片的风格化不够一气贯注,在某些地方细弱而拖沓,比如吴小姐与王妈对话的片段。那些地方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陈凯歌的《风月》,都不是很成功的老上海影像记忆式叙事——明星阵容自带型范,反倒缺少一种互相配合的协调气场。葛优四平八稳地念台词,让人恍若置身北京,而他和倪大红都缺少必要的杀气与霸气。章子怡的冷硬也不适合交际花角色,因而与葛优之间的暧昧气氛就营造不出来。

    在这些年急剧发展的视觉文化普及和电影工业扩张中,观众的口味和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技法与形式探索,在经验已经日益丰富和多元的观众那里,都并不新鲜。他们对电影有了更高的期待。而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罗曼司在期待视野中应该带来的如同海浪一样连绵不绝的高潮并没有出现,而是像湖水被荡起的涟漪,刚激起几个浪花,一会儿就平复下去了,又变成了一个看似叛逆实则中规中矩的传奇故事。
    《文汇报》2016-12-22

     6 ) 风暴来临前,他们合奏最后的交响

    想了想,《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12月院线最会吊胃口的新片了,几款预告片藏得严严实实,除了是民国年代发生在上海的爱恨情仇,几乎没透露任何细节信息。之前看网上有个帖子分析解读了半天,说得有模有样,看完电影一对照,全猜错了。

    设计台词:“告诉你吧,全猜错了”

    这是一部很需要后期解读、也很容易被过度解读的电影。还好映后有跟导演程耳一小时的交流环节,澄清了很多本来可能误会的细节。比如片中上海话里掺杂普通话,是因为沪语本身无法发音,起初我还以为跟很多浙江方言一样,普通话都可以用白话念呢,原来导演并无深意。 所谓罗曼蒂克的消亡(英文名直译是“被浪费的时间”),在片尾呼之欲出,指代一个时代的告终。故事跨度从1934讲到1949年,消亡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把背景放在民国,银幕和荧屏上演着一场场盛大的民国时装秀,供人舔屏并追忆着。

    典型的民国建筑和穿着

    但归根到底,这些作品多是把现代戏改头换面搬到民国,为图个创作自由,很少有将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风情作为叙述本体的,因为那样一来,反而容易犯禁。从这一点来说,《罗曼蒂克》是有勇气的作品,程耳也是个有追求的电影人,他要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和那时的人。 虽然被刻意打乱了时间次序,并藏起了很多过渡情节供脑补,《罗曼蒂克》并不是一个难懂的故事,或者可以说,它是很多个互相有关联的小故事组成的集锦,这里有心狠手辣的黑帮大佬,随心所欲的交际花,作风古怪的车夫,遭受冷落的姨太太,婚姻破碎的电影皇后……他们合奏了一曲交响。

    群星荟萃,演绎民国群貌

    那真是一个值得我们缅怀的时代。那时候讲究仪态的优雅而重于生命,人跟人的交往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感,人人都有高度的情绪克制,在最震惊的变故面前也绝不失态,并且做什么都不失一份仪式感。 通俗来讲,就是整部片的逼格很高,这份高逼格,跟主题是相得益彰的。因为对逝去憾叹,更需要放大放慢了来品味。只见有身份老大姨太影后是这样,开车的、跑腿的、甚至中枪就死的龙套,也是这样。

    人人都非常讲究仪态

    吃个饭,谈个判,杀个人,甚至搓麻将喝茶闲聊天,都感觉是端着的,时刻有社交礼仪在支撑。他们呼吸的每一口气,走的每一步,直到死亡降临的前一刻,都要浸在端庄静好里。 这大概是死者篇幅占比最多的电影之一,因为那些画面都经得起端详,值得停留。有时候逝者的特写在银幕上十几秒,也有时候一个镜头摇过去,满屋子横七竖八躺得很讲究的尸体,让人脑袋里一下子蹦出暴力美学四个字。

    每一次死亡都伴随着暴力美学

    程耳的作品不多,从1999年的《犯罪分子》,2007年的《第三个人》,2012年的《边境风云》,再到这次的《罗曼蒂克》,每一部都是亲自写剧本亲自导演,每一部都要打磨上好多年,每一部也都有着同样浓烈的个人特色。 他是个实打实的作者导演,跟如今华语圈里许多什么热就拍什么的工匠,是天平的两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环境里,这样执拗的从业者是稀缺的,值得保护和推崇。往大了说,自有电影以来,真正的电影艺术大师,也只可能从这个群体中诞生。

    程耳的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给我的印象很深,那种“人人寡言高逼格”的叙事风格,跟同类型的国产犯罪片截然不同,让人欣喜。而民国黑帮题材,与之更匹配,可以玩得更嗨更溜。对那个似乎遥远而不太远的时代,当代人存在一种规矩森严的想象,去年徐浩峰导演的《师父》也迎合了我们这份想象。

    去年的《师父》中同样规矩森严的民国风貌

    不敢说所有人身处其中都会舒服,但呈现在视觉银幕上确实醒目。大量精确的对称,均衡完美的景深,各种华丽的三等分,每个角色都能在银幕正中央大放异彩一段,每个两人对话场景都是悠长而布满张力的重头戏。这哪是电影啊,这是为强迫症专门准备的影像艺术展啊,太享受了! 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对不起,帽子摘了,手举高搜身,画面的神圣感一下子崩溃了,他们典雅自持的仪式感,也跟罗曼蒂克一样,烟消云散了。导演很聪明地没有在这一段多停留,葛优举起双手,字幕也随之出现,一份恍然若失的惆怅溢满了银幕,一个时代终结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你曾叱咤风云还是默默无名,都难逃蝼蚁的命运。

    无论上流还是底层,谁都难逃命运

    这不是你经常能在院线看到的华语片,独特的风格使得每个人都难免对此浮想联翩。我去的那一场映后交流,观众发言五花八门,有人说,谈判戏一定有《教父》的灵感,有人称它是一部《花样年华》风格的《美国往事》,还有人指出跟《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相似之处。 至于我,首先想到的是昆汀的《无耻混蛋》(很巧的是看同档期的另一部片也想到了它,但愿不是我太迷恋昆汀的缘故),主要源于拼盘式的卡司构造,以至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次之分。

    本片与同样卡司拼盘的《无耻混蛋》有相似之处

    作为卡司头牌戏份丰沛的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在很多重要事件中也是缺席的,另一方面,童子鸡小哥、影后的烂演技丈夫,甚至跟交际花共舞一曲就消失的某客串大牌,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注意力。某一时刻里,他们都是主角。

    电影皇后与她的丈夫

    林林总总的大小人物,拼出了一幅乱世里的华丽众生相,很多角色的命运是被悬置的,但时代的面貌完整了。映后还聊到了片名的甄选,可惜没轮到发言,否则我一定要说,如果不是《黄金时代》这个片名让人用过了,拿来给这片真是再合适不过呢。

     短评

    看开头准备打8分,看完结尾只想打6分。摄影不可谓不强,配乐不可谓不好,导演风格不可谓不突出,但人物塑造、表演和叙事都有很大问题。这么风格化的作品,一旦内容撑不起形式 ,就会让人觉得很装。当然,还是期待程耳的下一部。

    5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禁室培欲系列之深夜食堂😳...

    6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这电影每时每刻都能读到导演的潜台词“这镜头牛逼吧?……这镜头讲究吧?……”

    10分钟前
    • 梅花牛
    • 推荐

    罕见的华语商业片佳作。一出史诗量级的,无主角又个个是主角的精彩群戏,构成上海一个时代的面貌。演员都很棒,浅野忠信尤其印象深刻。倒叙插叙的结构很厉害,几段剪辑妙笔构成剧情反转高潮,太震撼!几处高处俯拍摄影很棒,梅林茂大神作曲的音乐非常牛。期待3.5小时导演剪辑版。四星半,需二刷细品

    1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乱世里的众生相,浮生中的千面人。杀不尽的人,老陆如鱼得水渡部善恶莫辨;做不完的爱,蝴蝶年华付水小六俨如走肉。相互对称的时间叙事,任意妄为的黑场剪辑,一场嚣张极致的情仇纷争横跨时光的渡河。不爱一座城就不爱那里的菜,不爱一个人就将恩义斩尽杀绝。命运盛宴杯盘狼藉,来一杯鸩酒,饮尽深情。

    1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2016十佳#暴力美学和迷影情节大概来自昆汀,风骚含蓄的调调和音乐肯定对着王家卫;程耳自己的风格大概是神出鬼没的拼图型非线性叙事,这次命题更大,所谓大时代的车轮下的各种爱恨情仇。摄影对弱光的精细捕捉实属罕见。碎片化后史诗格局因果倒置乃至浮动,恰是如今认知和想象历史的途径。

    1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三星半,风格成为本片最大的特点,各个方面都在促成这种风格。浅野忠信那条线过于突出,无论是表演还是情节设定,都有意外的惊喜,使得我即便对之前有些碎片的处理以及剪辑有不满,都会暂时忽略他们,而在最终随那几下变化而获得足够的满足。而影片在细节上的用心和呼应,都让这片更有得聊。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影片里的男性角色,都像兽,虚伪的,奸诈的,阴险的,残暴的,油腻的,权欲的,世俗的,激进的,蠕动的,匍匐的,各式各样。而女性角色,是贞女(袁泉)、烈女(钟欣潼)、豪放女(章子怡)、玉女(松峰莉璃)、欲女(霍思燕)、玲珑女(闫妮)。充满猎奇性,是好看的电影。但距离好电影,却一步之遥。

    26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最难得的是这么多大牌在里面看不到明星只有角色。

    31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这有什么看不懂的?是没读过书还是没上过学?

    35分钟前
    • Mr.Táo
    • 还行

    很奇特的观感,像在看《黄金时代》《一代宗师》《枪手》《禁室培欲》…借用电影里袁泉的一句台词:“这是艺术片,导演没打算让我们看懂。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

    4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喝茶

    42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拿腔拿调,乱世浮生

    4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做作极了,但是我喜欢。反正漂亮的电影做作一下跟晴雯撕扇子感觉差不多,再怎么胡搅蛮缠也是赏心悦目。喜欢最后一枪崩了大儿子的戏码,足够狗血,足够豁得出去

    5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平日里只能用用路边摊的劣质包,有一天突然收到一份一直摆在高级商场玻璃橱窗里的高级货,心情着实雀跃不已,足以让人开心好一阵子。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浅野忠信表现最好,是真正的主角。打乱时间顺序、多处黑屏,太多有意思的桥段了,程耳有野心、有才华、有想法,他在拍中国版的《教父》,融合了杜月笙的传奇。说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其实是“上海往事”。王传君和杜江的部分好看、浅野忠信和章子怡的车震好看。说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不就是我们吗?

    54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电脑上补看了它,确实不同凡响。程耳刻意保持自己的风格与特色,难能可贵。

    5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我要疯了疯了!!!脸盲看这样的片子真是找虐啊!!!感觉男人都长一个样,女人也都长一个样!!!谁把谁杀了谁把谁睡了完全看不出来啊啊啊啊啊!!!我真的气疯了!!!!

    5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还行

    内地电影少有的可以称为“导演的艺术”的作品。像失神的昆丁,像疲软的姜文,总之不是恰到好处的状态。反复的高潮错置和间离效果都不是故事的内在需要而是导演个人的恶趣味。招招精彩,却满盘皆输。这是拍给知音的,但,不好意思我是正经观众。

    6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年度华语最佳,这句话我准备好一年多了!

    1小时前
    • kulilin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