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中国医生2019

    中国医生2019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内详 

    导演:张建珍 

     剧照

    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1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2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3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4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5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6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16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17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18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19中国医生201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中国医生》是国内首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大型医疗纪录片。纪录片将镜头对准全国各地六家大型三甲医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聚焦普通人与医院最常发生交集的场景,通过跟踪拍摄一个个有温情、有责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医患故事,多视角呈现了医生这一职业的不同面向,解读医疗系统在国民生命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真实地展示中国医生们救死扶伤道路上的悲欢离合。

     长篇影评

     1 ) 听邱勇医生的一位患者讲述亲身经历

    《中国医生》的最后一期竟然看到了鼓楼医院的邱勇主任,亲切的面庞让我立刻就回忆起几年前的那个夏天,也是他给我做的脊柱侧弯手术,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划下过多的痕迹,镜头面前的他还是一样慈眉善目风度翩翩啊。 那个16岁的姑娘小崔真的好像当年的我哦!勇敢,坚毅,害怕爸妈担心,努力装作成熟的样子去用笑容掩饰内心的恐惧。看到邱主任拿着各种“巨型工具”给她做手术的镜头,我还是会不禁手脚冰凉一阵哆嗦,毕竟往脊柱上钉十几颗钢钉可不是开玩笑的,鬼知道我们当时都经历了什么啊。 疾病往往会使人觉得自卑,我总是畏首畏尾的,有些事情办的很不像样子。但它也教会了我更多,让我从小小年纪就特别感恩生活,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很幸运我的病情没有特别严重,很幸运我有特别好的爸爸妈妈,很幸运全国最好的主治医生就在我生活的城市,很幸运我的手术还算成功…… 我碰到的医生都是很好很好的医生,从资历丰富的邱主任到小小的实习医生,再到护士姐姐,他们每一位都完完全全对得起“医者仁心”这四个字。也正是他们,不断呼唤着我走上医学生这条路。 我知道现在的医患关系不容乐观,最近的伤医事件也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我相信那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的人依旧心怀感恩与尊敬,并不断地在为医生这一群体发声。 没有亲身经历就很难感同身受,当过患者,体会过医生带给我的温暖,所以更加迫切地想要成为一名好医生,为中国的医疗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一点点,哪怕一点点也好呀! 向所有中国医生致敬!你们一定要知道,在你们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正以你们为榜样,朝着你们的方向前进。

     2 ) 第四集的感想和交流会的一些记录

    机缘之下,和大学部门的朋友们一起看了这部纪录片的第四集,见到了做分镜导演的学长。

    说实话疫情期间关于医生的题材也看得很多了,这集纪录片我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生与死的问题。

    有人说在濒死的时候会看到家人,有人说会看到光看到上帝,有人说什么也没有,人没了就没了。安晶娜各项身体指标起起伏伏,我真的难以想象生死边缘来回拉拽有多难受。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后来我才知道只是过了18天,而不是18年。”ECMO对我来说原本只是个名词,但是纪录片那些过于直观的管子、血、剪刀,简直大震撼。看到她拔管子那里,我开始是觉得“医生护士脾气也太好了要是我会被气死”,后来她说“出现了幻觉,以为家人都不要自己了”我才理解了她为什么不想活,因为太痛了,身体痛心里也痛啊。

    正月初六,安晶娜的母亲因新冠肺炎去世,死在她怀里,急诊室的楼道里,她也在陪护过程中被感染。她说要是华西医生早点到就好了。唉。她在镜头前说,我出院就想回家,我回家你们(华西医院医疗队)就能回家了吧。还是好感动啊。

    学长他还特意强调了这部片子的互动性和趣味的问题,用细节展现感动,学习和课外活动平衡的问题(啊与影评无关,碎碎念记录一下吧)。乐观去面对,开心过每一天,找到人生能执着的事情。(这句话对现在的我也太有用了吧)

     3 ) 医者仁心,治愈人心。

    自从看了《人间世》之后,就爱上了与医生相关的纪录片,心中不免对这一人群这一职业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他们是angels in white,他们也是heroes in white,他们是我们与死神之间最直接的谈判者,是在我们生病时唯一可依靠的人。

    医生,医人予其重生。在纪录片中,除了看到中国医生们的高超医术,还能看到他们的辛苦付出,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病人等着他们来救治,有那么多的家庭等着他们来拯救,但是给予自己和家庭的时间却寥寥无几,也许每一名称职的医生,都会愿意为了病人主动加班、努力救治,他们其实做了很多自己义务范围以外的事情。感谢中国医生,感恩我们身处中国!

    当然,除了医生,还有病人及其家属。病人们多是在昏迷中等待死神临近,医生则是真正直面死神、与死神搏击的人,但是医生的治疗方案该如何实施的决定权,或者说是病人的生死权,就交到了家属们的手里,而纪录片中家属们的表现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在医疗系列纪录片中,看得最多的就是家属因为高昂的医疗费而四处借钱、筹款、募捐,或是提早出院、转下级医院,有的甚至选择放弃治疗……这让我们不免唏嘘,中国的医疗费用为何如此高昂,这样也就导致了穷人不敢生病、生病不敢看医,还有些病会被戏称为“富贵病”。这就是社会现实,如果生病就一定要治,可如果没钱治病了,你还愿意继续治下去吗?纪录片里的很多家属给出了答案,他们愿意!哪怕砸锅卖铁倾其所有,只要医生给予了一线生机,那么就一定要治!这就是感情,人类独有且最伟大的特质,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说:“医者,治病救人愈人心。”

     4 ) 《中国医生》 | 他们是疼痛过后,柔软依旧……却仍独自飞翔在天空

    接近于《人间世》的医患纪录片,每集必哭……

    记住了41岁患病十年、肝癌晚期、坚强活着的辛月芳(节目中,她还是离世了,她的女儿依然会坚强独立地长大);

    记住了带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宝贝治病的侏儒症夫妻;

    记住了身患先天性血管瘤的一岁半的牛牛和他坚强而柔软的爸爸妈妈;

    记住了在血液科无菌室独自等待脐带血治疗手术的10岁的何宇轩;

    记住了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却患尿毒症的中年男刘新勇,上有两个80岁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他说:“家人他们怕我想不开寻死,我怎么会寻死,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敢死),还有他妻子的照顾陪伴与辛苦付出;

    记住了烧伤科一位因煤气爆炸而全身面积95%烧伤的重度烧伤的老爷子(老伴烧伤70%)……

    可能是我步入中年,在上有老年的父母、下有孩子的阶段,看这个纪录片太容易感动了,心系其中的病人和家属,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滋味……每集的感触都是——“人,好好活着就好”。医生肩头担着的是人命的责任,医术、压力、目睹无数的生老病死、与患者和家属接触沟通、责任感等,所以希望我们对医生更多些理解……

    片头曲,很棒,看第一集时,对歌曲不太习惯,一集集看下来,越来越品味歌词——“理想不哭泣……因为他们能在苦难中升华……他们是疼痛过后 柔软依旧……却仍独立飞翔在天空……”,真实贴切。包括在写影评的这一刻,看到影片画面的我依然感动哭……在疾病面前,人们太不容易了……患者和家属很坚强,医生很伟大!

     5 ) 记录 2020.2.13~2.18

    《中国医生》第一集读后感

    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朱医生带领他的团队参加国际交流大会的这个片段,朱医生说中国老百姓认为找到医生,患者一家就会获益了,但其实病人获益最主要的是科技,只有当他们把医生的业务、科技做好,就不容易和患者发生矛盾了。在此之前,我理解的医患矛盾就是医生和病患家属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但这个片段中提到的科技才是让病人获益,就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国古代开始,病人生病找医生救治就是一种传统,以前的医疗水平不发达,只有医生才能治病救人,所以病患只能选择信任和依赖医生。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科技日益发达,中国的医疗科技水平也随之提高,各种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对病人的诊断,逐渐代替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在这一点上就有可能产生医患矛盾。现在医生给病人看病会让病人去各种机器做检查,作为医生自然是知道通过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更加准确有效的判断病人的情况,但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们对中国现在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没有足够的认识,就有可能会质疑、不信任医生的行为、知识技能以及其他方面,逐渐对医生以及医院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增强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德,培养我国的医疗队伍,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我国医疗水平进行普及和传播,让人们对中国的医疗有一个新的认识,让人们相信科技相信医生,就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医患矛盾。

    《中国医生》第二集读后感

    作为医疗方,医生拼尽全力想要治好每一个患者这是无容置疑的,但医生们最遗憾的就是明明有希望治好患者,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机会对患者进行救治。对比这集纪录片中的两个案例,令人难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救治是拼尽全力,孩子对父母却是走一步看一步。我们清楚的是不管作为病患家属还是医生都希望能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然后康复出院,但是高昂的手术费用以及后续治疗的费用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起的。两对家庭面对同样的情况,一对父母大面积烧伤,哪怕医生说治愈的可能性很高,但面对高额手术费,子女最终选择中断治疗强行出院;同样的一个家庭,女儿胃癌晚期,病情不断恶化,为人父母砸锅卖铁都要治好自己的孩子。之前没有了解过医生针对病人进行治疗需要经过很多流程,不仅要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讨论治疗的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要与院方同其他科室会谈商谈出使患者受益面最大的最佳方案,医院也有对贫困家庭进行的援助活动,各科室医生也会替自己的病人努力争取医院的救助金,帮助患者家属减轻负担。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很无力就是没钱治病,医病医人医心,很多时候不是医生治病的医术遇到瓶颈,而是病患家属的人心遇到了瓶颈,如果说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医药费,也就不存在人性的考验了。

    《中国医生》第三集读后感

    提起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我想到的更多的是医患矛盾,新闻上频频曝光的一系列医闹事件,看到患者家属对医生护士大打出手的时候就让我又震惊又心寒,但是今天看到在儿科诊室发生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医患关系的另一面,就是和谐和温暖,医生和患者家属可以做孩子的共同父母,也可以和患者家属成为好朋友。我相信包括医生在内,所有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像那对淳朴善良的农村夫妻,在看到因为先天性唇腭裂就被抛弃的孩子的时候,会毅然决然的选择收养回家并且带去大城市去看病。看到有条弹幕说,这个唇腭裂的孩子就是被上天眷顾的孩子,被自己亲生父母抛弃挺好,至少他现在遇到了一对善良温暖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幸运的。是啊,对孩子来说,遇到这样一对好父母是幸运的,遇到一个妙手仁心的好医生也是幸运的,遇到一群愿意献出爱心的社会人士更是幸运的。至少在中国社会是这样,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看到纪录片里的两个极端,有孩子生来有缺陷,父母带去医院找医生做手术,这对孩子和父母来说就意味着希望。一些因为先天疾病被父母狠心的孩子,似乎就不配生存下去,更别提会拥有美好未来,哪怕他们曾经拥有过这个机会。父母十月怀胎让一个孩子来到人世间,却不让他看到美好的世界,这对孩子来说这未免也太过于残忍,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遗憾,无论如何,作为父母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有困难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有问题也不要丧失信心和希望,请相信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医生。

    《中国医生》第四集读后感

    在过去,像血液病这种疑难杂症在还没有得到攻克的阶段,病人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意味着被宣判了死亡,但是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团队数年的研究和坚守,给这种高死亡率疾病的患者带去了生存的希望。记得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治病就是需要医生、病人和患者高度配合的一个过程。对医生们来说,成功治好一个病人带给她们的成就感与喜悦不亚于病人家属,没有成功救治的挫败和自责也日积月累的打压着医生们的这份信心与坚守。现在医患矛盾中有一点就是病患及家属指责医生太冷漠,但他们不是冷漠而是冷静,医院真的是见证人世最多不幸的地方,医生们每天要面对无数的生老病死,他们不得不学会坦然面对生死,保持冷静和理智才是对自己、对病人和家属的负责。医生不是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只不过他们在从事着不平凡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在与死神搏斗而已。在2000年,我有一个表哥因为白血病离开了世界,听大人们回忆说他们带着哥哥去了北上广所有的大医院,可最后还能没能把他治好了带回来。就像孙主任提到她的同学,她没能在十年前救活她的朋友,可如果在十年后说不定会有希望,孙医生的朋友还有我的哥哥说不定就能够活下去了。对于医生来说他们每天都在面临各种遗憾,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将遗憾转化为动力努力攻克难关,让更多的患者的痊愈,给更多家庭带去希望。

    《中国医生》第五集读后感

    看完这集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病人的积极乐观和医护人员的耐心陪伴是密不可分的,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交流与鼓励,也可以像家人一样关心和照顾。查出患有尿毒症这样疾病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痛的打击,对患者本身更是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对患者来说,患上慢性疾病需要在医院接受长期的治疗就意味着他们与医院在无形中建立了契约关系,他们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和治疗,遵从医嘱的同时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让自己的病情得到控制,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延长。医院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家人朋友,虽然医生护士会给病人和家属提出严格的要求,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病人好。此次之外,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更多的是人文关怀,或许医护人员和家属不能体会到疾病带给患者的疼痛,但是他们用陪伴和关怀来告诉患者,“即使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也与你们一同存在”。有目共睹,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努力为患者提供温暖、欢乐的氛围,能够让每一个患者找到归属感,希望患者在医护人员、家属和病友的陪伴下,积极接受治疗,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情,早日战胜病魔。

    《中国医生》第六集读后感

    医生和我们一样的都是普通人,却用他们的付出与努力为我们筑起远离死亡的屏障,当医生们每一次将病危患者从死亡的边界拯救回来,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他们就是同一战壕的的战友,他们共同度过生死的难关,共同承担着风险。对于那些被成功抢救过来的濒危患者来说,医生就像母亲一样赋予了他们第二次的生命,就像虞医生和沙媛这对医生和病人一样,只要虞医生在沙媛身边一直陪着她,她就什么都不会害怕,因为医生会带给病人足够的踏实和安心,病人的坚强乐观和对医生的信任也在默默的感染着医生,才能让很多的医生和病人在康复出院后还能建立友谊、保持联系,这就是属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羁绊。作为医护人员,他们在尽职尽责的治病救人、服务患者,他们治疗病人的身体的同时也在照顾着病人的心理,尽可能的给予了病人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开导,就是希望能和病人拉近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病人的信任就是对医生的责任,无论病人对医生的态度如何都不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救治,因为治病救人就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可如果医生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对于医生来讲就会更加欣慰、并且充满信心。

    《中国医生》第七集读后感

    以前每次去医院都会跟医生打交道,但是我们却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去了解医生,印象中的医生都是冷静、理性的,甚至有点无情和残酷的,但现在发现医生的冷静背后也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急症室算是医院里最忙最乱的一个科室了,也是出现突发情况最多的一个科室,急症室医生们在冷静处理突发情况之余,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不厌其烦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急症室就是一个在生死之间徘徊的过渡带,这里的医生护士每天都要面临着死亡,或许正是因为他们见多了生死才能在这种非常时刻下还能保持着冷静和理性。不难想象的是当患者家属把命悬一线的病人送到急症室的时候,所有人的心情都会被病人的情况牵动着,整个急症室也不乏充斥着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氛围,能理解病患家属因为担心病人的焦急不安,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医生冷静背后的情绪。在亲人命悬一线的时刻,当医生把亲人生死的选择权交到我们的手中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不知所措,医生可以理解病患家属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迟迟不敢做出选择,可同时家属也要明白医生不能替自己做选择,更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医生身上。要学会将心比心,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出正确判断,站在病患和家属的角度提出建议,医生能做的就是将实际情况以及所有的可能性都告诉家属,而真正做出选择并且承担风险的只能是患者家属他们自己。

     6 ) 中国医生 | 苦不怕累不怕,就怕被忘记我们也是普通人

    深夜改稿,接到闺蜜电话。

    有点意外。

    最近她24小时待命,最为忙碌。闺蜜是名医生,连续工作半个多月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打来电话只是哭着说好累。

    我不知怎么安慰,只能默默听着。思绪回到了高中,那时生活中唯一重要的是分数,忙碌而简单。那时的我们想快点长大,一点都不知道成年人世界的艰难。

    在我神游天际时,闺蜜发泄完情绪逐渐恢复正常。不出所料她情绪崩溃是因为病人,按理说作为医生她不该如此,但她还是个新手妈妈,面对5岁的小病人,她不自觉想到10个月大的女儿。

    控制好情绪,闺蜜反过来安慰我。健康的活着,让我们在起跑线上战胜了很多人。人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好好活着最为重要。

    挂断电话我无法平静,好好活着是多少人的奢望。

    2020以一场疫情作为开端,打开豆瓣到处是求助信息,打开丁香医生确诊病例倍数增长。电梯里、楼道中充斥着消毒液的味道。

    2020年医生再一次走进我们的视线,灾难面前,他们是救死扶伤战士,是人民的希望。他们是白衣天使,是人民的英雄。

    很是应景,一部关于医生的纪录片《中国医生》悄然而至。

    导演张建珍将镜头对准全国各地的刘佳大型三甲医院,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和医院,力求透过屏幕,揭露他们白大褂下的本来面目。

    01、人心

    纪录片以一个医生的无奈开篇,直指医闹。

    一位患者家属上一秒责骂医生,“我要把你撕成碎片”,下一秒抬手要求医生为自己检查血压。

    发泄与保命无缝衔接。

    当然这并不耽误,出门后的投诉。

    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朱良付医生的无奈,他面对的是全国死亡人数最高发的疾病

    脑卒中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这个病发病紧急,致死率高,6小时以内不做出有效救治,极容易导致偏瘫。

    面对医闹,医生能做的只是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用手机录音,以求自保。

    对此医生们颇为无奈。

    病人家属将不满、愤怒全数发泄到医生身上。医生不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要在对方需要时及时治疗。

    片中,一位医生坦言,未来不会让孩子学医,“作息不规律、高风险,没有生活乐趣”。

    不少网友调侃“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镜头中上一秒聚在一起发着牢骚,下一刻患者需要立马奔赴病房。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的影子,上一秒大骂甲方XX,下一刻尽力按甲方要求修改文案。

    这正是《中国医生》打动我的地方,没有歌功颂德,没有捧上神坛,只是客观的呈现出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的普通人。

    刚下了一台手术的王东进医生,面对镜头时有一点小羞涩。

    揉着腰说,“在心脏外科得身体好,站不站不住会被淘汰掉”。

    王东进医生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有时候会戴着颈托上手术台,日均17小时的站立,给他的双腿和腰椎带来严重的负担。

    结束手术后王医生来到特别申请的按摩椅上舒缓超负荷运转的腰椎和颈椎,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抱歉。

    在患者面前,他们是希望。

    私下里他们也害怕。

    朱良付医生说:我现在最怕的就是死。

    “因为我自己的家庭责任没有尽到,我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

    国家培养一个主任医师需要25年。

    长久以来,我们忘记了白大褂之下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唯一的不同是,他们选择了医生为职业,从此直面生死,责任重大。

    02、仁心

    纪录片第二集中介绍了一个年轻的烧伤科住院医师:徐晔。

    在这部纪录片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男神,有颜有才有仁心。

    他的患者是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刘,全身95%烧伤。

    老夫妇的儿子在投入20万的治疗费后开始犹豫,病要治他们也要生活。

    徐晔说,“医生最怕的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一次次与病人家属沟通,告知后续的治疗方案,费用以及治愈的概率。

    为了帮助这位患者他向医院申请救助金,得到2万元的审批,开心的像个孩子。

    他希望至少可以保住老人的手,让他未来可以独立生活。

    拼尽全力,问心无愧,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面对高额的治疗费在老刘儿子坚持下,老刘出院了。徐晔的上一个病人和老刘情况类似,出院后离世。 中山大学有一块匾额写着:救人救国救世,医人医病医心。

    医者仁心,医者修心。

    还记得刚工作时,面对病房里的生死离别,闺蜜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和徐晔一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劝留他解决不了费用,劝走病人还有救治希望。

    这是道没有答案的选择题。

    医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病人和家属给出的答案。

    有人说医生冷血,其实他们只是面对的多了,每一次面对极限都会被抬高一点,他们不是冷血而是冷静。

    医生的仁心表现为冷静。面对病人和家属的慌乱与无助时,理性的从医学角度给出最优选择。

    这份理性是病人的定海神针。

    医生的仁心还表现为责任心。疫情发生84岁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赴一线,李兰娟院士投身医药研制每天休息3小时,众多医务工作者主动申请奔赴前线。

    这份责任心让他们熠熠生辉。

    医生的仁心还表现为同理心。在朱良付医生眼中,这份同理心是个等式:如果这个病人是你的直系亲属,你做不做?

    这份同理心让得到病人的信任。

    也正因此才有了满屏“国士无双”的赞美。

    03、人心

    再一次提到“人心”,我想说的是我们普通人的心。

    医者仁心,医者人心。

    人的心是会痛的,会失望的。做了5年医生的闺蜜说,我不会干涉女儿太多,只是会建议她不要做医生。

    全天24小时待命没能击垮她,与生死为伴没能击垮她,但病人和家属无端的冷眼与责骂,同行们的生命一次次受到威胁,让她犹豫难过。

    我们要求医生有同理心,要求医生尽力救治患者,但我们忘记了作为被照顾的人,我们也需要同理心。

    可以不感恩,但至少不要伤害。

    疫情来临,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铺天盖地的赞美扑面而来。

    “白衣天使”、“最美的逆行者”、“国之脊梁”……

    这一幕何其熟悉,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时,亦是如此。

    在那之后的2003~2020,17年间发生了什么?

    2019年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院急诊科医生杨文在工作岗位上受到一名55岁男子孙某恶性伤害。于25日凌晨不幸去世。

    2019年42岁的兰州肛肠科医生冯丽莉,被自己的病人刺杀身亡。

    2020年1月北京是同仁医院陶勇医生被患者砍了17刀,未来能不能操刀手术还未可知。

    对抗疫情期间,两名医生遭到一名患有新型冠状病毒家属殴打,防护服被撕扯。

    这只是最近发生的,是17年间发生悲剧的一个缩影。

    2020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再次发文,呼吁保护中国医生,文中提到:中国医务工作者遭受暴力伤害的规模、频率和危害都尤为严重。

    一边将他们捧上神坛,一边伤害着他们。

    我很喜欢一句话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介凡人,他们也是父母捧在手里的宝。

    就如《中国医生》中所展示的那样,他们也会累,也会紧张,也会不能为力。

    一位医生曾说:“我不是英雄,也不喜欢有人用英雄来形容医生,我只是个平凡人,如果感谢我的付出,不要对医生横眉冷对,将心比心,真诚沟通就好。

    面对危机,我挺身而出,因为这是我的职业。”

    白大褂下的“中国医生”只是一群普通人,父母、子女、伴侣、朋友……他们与我们有着相似的身份。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一份不普通的职业。

    疫情过后,请用行动表达感谢,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别让《柳叶刀》再发文章呼吁保护中国医生了。

    我们的医生,该由我们自己保护。

    此外,请收起捧杀那一套,送那些孩子一一顶极高尚极“好看”的帽子,用这顶帽子将他们推上神坛,裹挟着他们无私奉献。

    这种普通人抱弱成团的道德绑架,不仅丑,还坏。

    请记得,每一个中国医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医生只是一个职业,和邮递员、办公室白领、老师、外卖小哥一样,并无差别。

    生而为人,勿忘善良!

     7 ) 为什么不如《人间世》?——《中国医生》的四大硬伤

    1.所有人的脸都太白皙水嫩了。不如实反映事实而肆意让人“变美”会遮饰纪录片的氛围,这是记录片的大忌。

    2.故事拍得太浅、太快了。这个错误各集犯的程度不一样,有几集实在是不堪看。停留在不看此片就知道的普通的看病就医,没有深入进去,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涉及生与死等等问题的人生哲学。

    3.故事展现得不全,也是拍记录片的大忌,跟《舌尖上的中国3》犯一个错误。观众不是要看如何做饭,而是要看食物背后的中国人的生活;观众不是要看就医流程,而是要看每个家庭背后的苦辣酸甜的故事。这一部分草草带过实在是很遗憾的。

    4.刻意煽情,制造情节。注意!注意!注意!这是记录片,不是情景剧。纪录片拍的是最真的东西,最真的东西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拍得真不真,观众很容易判断。有一集中,医生祭扫老同学的坟墓。这个镜头像是情景剧里的画面。拍摄团队加以过多干涉实在不妥。

     8 ) 致敬英雄

    本来是想看徐晔医生的盛世美颜,结果真的看着看着就哭了,当他说出病人上药的时候简直是酷刑的时候,看到被烫伤的爷爷那么受煎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痛苦,我是真的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因为这个年初,我也被热水烫伤了,很严重,很痛苦,上药的时候是真的疼,疼到低血糖,到今天快70天了,虽然还没有完全痊愈,但也有明显的好转,那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日子和夜晚,我也终于熬过来了,虽然一直都在哭,虽然这时候还失恋了,虽然每天都在崩溃,虽然我的快乐早就没了,虽然感觉自己老了十多岁,虽然觉得很委屈,虽然连续四十多天晚上睡眠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虽然快两个月没出门,连下雪了我都没出去看一眼,但这些我都挺过来了,他说的那些我真的感同身受,就像对我说的一样,烫伤还要比烧伤好很多,但都要经历疼痛,长新皮的瘙痒....但这一切都过来了,以后要开心,要加倍快乐!附一张生病之后第一次出去玩的皂片吧,给我激动坏了(胖了好多)

     短评

    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在于医生是没有道德缺陷的天使,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2分钟前
    • 書崎
    • 推荐

    1、第一集的末尾,朱医生在女儿的歌声中离开家回到医院,那时已经是夜里。我问妈妈说,医生突然被要求回到医院的情况,路费给报销吗,我妈说,大概不给。我说,如果是我,不给报销我就不去了。我妈说,所以你当不了医生。2、第二集,拍了徐医生。他主治的病人被出院了,医生却到了病房才发现。他的手一遍一遍抚在那张翻身床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好辛酸。徐医生的眼睛很好看,完全是白先勇《游园惊梦》里的副官。什么叫“眼皮都泛起了桃花”。这么漂亮的眼睛,里头却是疲惫和无奈。他说,“这也是一种修行吧”“修行”。确实,还能怎么说呢?3、还有那个乐观的病人,让我偶尔再次觉得这个世界生来就是不公平的。衷心希望她能够度过这一劫,然后平安一生。

    7分钟前
    • 璐璐的阳台🌰
    • 还行

    哎,这个时期,占了题材的便宜吧。

    9分钟前
    • 鹿食蘋
    • 还行

    好几处都看不下去,不忍心看下去。医生真的是个超人才能从事的职业。如果指望国家能在这次疫情中哪怕改变一点点,那么请提高医生待遇。

    11分钟前
    • E
    • 推荐

    拍摄视角非常容易让人有共鸣,它没有刻意神化医生,只是在真诚地展现这份职业背后,常人难以承担的辛苦,和不得不直面的死亡、人性。自然而然地,它也在某些缝隙处露出了生活本来的样貌。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没能逃脱众生皆苦的命运,但笑着承担的那一刻,反而让我看到了作为人的力量。没有理由不打5星。

    13分钟前
    • 小雨
    • 力荐

    偶尔治愈,时常帮助,总是抚慰~

    17分钟前
    • yszs_
    • 力荐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比起那些讲急救的医疗剧,还是发生在医院里的真实故事更让人动容,每一集那种克制而不煽情的情感表达都给我带来太多的触动。“没有人知道,一家医院,代表了一座城市里多少家庭的希望。”

    21分钟前
    • 折鏡
    • 力荐

    选看了第二集,人生中就是有那么多无奈,医人难医心。

    26分钟前
    • 折璃
    • 力荐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29分钟前
    • 一然杂谈
    • 推荐

    印象最深还是那个年轻的烧伤科医生看着出院的空床发呆,感慨自己还需要修行更多。医疗纪录片大多内容大于形式,虽然记录都很平实,可看到这些真情实感确实会动容。

    32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徐晔!!!

    3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医生的伟大无可言说,拯救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生命背后的家庭。

    35分钟前
    • 风信子
    • 力荐

    很多人因为徐晔而来,但能够讲述的确实是一个医生的无数个医生的成长,对于人性的揣摩,爱的单向性和对心灵的打击

    36分钟前
    • 东音山齐
    • 推荐

    父母救孩子的时候,卖肾卖血卖命都要救,孩子救父母的时候,十万块的手术都要医生说服好久。。。

    37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更何况是医生呢。人心的瓶颈,人性的瓶颈,2020疫情测人心,这个特殊的年份上了这个纪录片,这是一群从小就品学兼优的乖孩子,听话,聪明,能干,希望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医闹。

    38分钟前
    • CHENBALA
    • 力荐

    医生是一个有关人与生命质量的职业,他们也不是神,也是人,致敬!

    39分钟前
    • leo大叔
    • 力荐

    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这片子。其中有几集的分集导演是我的同学,所以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我看过好几版样片——事实上,那些被改掉的版本都已经非常精彩了,如果不是片长有要求,我相信把他拍到的素材平铺上来,就已经是非常好的片子了。我也是通过这个片子真正近距离了解了医生。这真是个值得尊敬的职业。

    42分钟前
    • 梅花牛
    • 力荐

    如果把行业剧都拍成这样的纪录片,再广泛推播,也许会少很多无脑的人,多许多人世间的善意吧。

    47分钟前
    • 冰蓝兮儿
    • 力荐

    天天就这样作息不规律,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我们差不多得要用25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来一个这样的。我现在44,如果我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朱良付

    52分钟前
    • Talent
    • 力荐

    滤镜太柔美,镜头感太强,现实的医院更像《生门》里呈现的那种状态,大夫没时间跟你解释耳聋分多少种。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二集,救命无法救穷、医人不能医心。以及徐晔真是太帅了。

    56分钟前
    • 🌙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