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爱乐之都

    爱乐之都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2

    主演:廖昌永,张雨绮,阿云嘎,黄舒骏,小柯,大张伟,曹杨 Yang Cao,方书剑 Shujian Fang,鞠红川 Hongchuan Ju,李钦,李紫婷 Mimi Lee,刘思维 Swin,南枫 Feng Nan,施哲明 Zheming Shi,汪卓成 Zhuocheng Wang,王芯芯 Xinxin Wang,叶麒圣 Qisheng Ye,郑棋元 Shawn Zheng 

    导演:施嘉宁 

    猜你喜欢

     剧照

    爱乐之都 剧照 NO.1爱乐之都 剧照 NO.2爱乐之都 剧照 NO.3爱乐之都 剧照 NO.4爱乐之都 剧照 NO.5爱乐之都 剧照 NO.6爱乐之都 剧照 NO.16爱乐之都 剧照 NO.17爱乐之都 剧照 NO.18爱乐之都 剧照 NO.19爱乐之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节目集结了32位音乐剧演员,通过剧目片段展演的方式,展现演员的唱跳演的综合实力。从初亮相、1V1对抗,到与他人合作,进行作品孵化,共竞最终的“爱乐之冠”。节目将有6位爱乐助力人加盟,组成“爱乐助力团”,共同见证选手的成长。

     长篇影评

     1 ) 爱乐之都第一期观后感

    比期待高很多!

    节目不拖沓,而且舞美做的很好,能看出来真的很重视。开场全员亮相和引言人的设置都很有亮点。节目选段也不错,第一期排一些外国经典音乐剧和中国优秀原创音乐剧不容易踩雷。演员之间气氛也很好,有经验的来展示推广,没经验的来了解学习,很多演员本身也很有梗,跟助力人之间交流也很舒服。如果可以,多展示一些私下排练或之类的幕后故事也不错。目前在我这唯一的扣分点还是在给A标准上,不排除有剧本,但说一句如果所有演员疲惫状态下都能演出夏振凯的水平那中国音乐剧绝了不过分吧。

    《剧院魅影》选段很经典,但更多展示的是唱,戏好像少了一点。

    《马戏之王》选曲可以,两位唱和戏都有平均值,还能再进步。

    《摇滚红与黑》挖到一个叶麒圣,方书剑咬字还是有点紧,发声也有点板正,但总体呈现不错,戏剧张力足够。

    《在远方》我给双进的节目,我认为整晚表现最佳。

    《阿波罗尼亚》剧很有意思,表演也完整。

    事实证明节目组用心的话对音乐剧的推广真的大有益处,从学生的出路变化到演员的生活保障,印象中不止一位演员提到过这些,虽然听到女演员说戏少还是会叹气,但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2 ) 我的观看历程(极主观)

    第一期 1剧院魅影(个人本期最佳,喜欢,也是入坑之作) 2马戏之王 星空的颜色(热情) 3摇滚红与黑 荣耀向我臣服选段(感受一般) 4在远方(好听的,嘎子参与作曲) 5阿波罗尼亚 我的家族(感受一般) 第二期(无最佳) 1妈妈咪呀 Dangcing Queen(题材不错) 2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人(嘎子太适合罗) 3谋杀歌谣(难以共情) 4巴黎圣母院 美人(经典) 第三期 1蝶 新娘+诗句(本期最佳。音乐好美,川子声音质感好好,想看现场) 2摇滚莫扎特 随风消散(一般,姐妹幼稚地吵架有点子可爱) 3致埃文汉森(社恐相关) 4魔法坏女巫(太出戏了,扮公主的太不合适) 第四期 1蝴蝶梦 瑞贝卡(本期最佳。实在精彩和震撼) 2巴黎圣母院 月亮(经典!) 3摇滚莫扎特 愤怒交响曲(💢) 4猫 memory(选段好听好听) 第五期 1人间失格 天真罪(太悲伤压抑,挺符合) 2怪物史莱克 别让我走(太闹腾不喜欢) 3摇滚莫扎特 心曲叮咚(感受一般般) 4钢的琴 练习曲(本期最佳吧,看过电影,是真的不错) 第六期 1 忠诚 燃烧那团火(题材。。) 2 小王子 再会(唱的可以,但台词入不了戏) 3 沉默的真相 丢了(一般,想回顾剧版) 4 伊丽莎白 我只属于我自己(算是本期最佳。喻越越挺好,但感觉有点大舌头) 第七期

    无。 越来越不好听,弃了。直接听川子part了。

     3 ) 前车之鉴何在?看来有必要开一个《爱乐之都》的吐槽大会了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看完第一期之后,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绝望了!

    要知道,笔者之前可是各种吐槽了《声入人心》(当然,是在承认它的破圈“功绩”的前提下...可话说回来,它的搞事剧本、魔鬼剪辑、神奇赛制,尤其是混淆音乐剧和歌剧,何尝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万幸的是,从众选手到钢琴前的马克老师,再到评委席上的廖昌永老师,有太多的宝藏更值得大家去珍惜,以至于很多问题被暂时忽略了~

    而今天这个《爱乐之都》,号称是一款“专业的音乐剧节目”,也的确汇集了沪圈的众多精英...实际的效果却是——郑棋元老师又一次被开局祭天,然后评委席屡爆神论,给我们贡献了“不知己帅叶麒圣”、“五A演员夏振凯”,然后再胡乱给出了3个4A,难道这就叫做专业?简直脸都不要了!

    实际上,很多小伙伴已经不知该如何跟别人解释——自己平时看的音乐剧真的不是这样的!《声入人心》再胡搞,至少也能起到把人带进剧场的作用;这倒好,直接从头劝退了...后面就是再把廖昌永老师请来把关,再给郑老师以及众多女演员表现的机会,怕也是晚了!来不及了!

    借用范大将军的话:像这样的综艺,本身就没搞懂自己的定位和看点!大家期待的是一款真正专业的音乐剧节目——它能避免《声入人心》犯下的错误,并弥补其不足,同时也让广大的女演员展现风采...《爱乐之都》倒好,人家的长处没学会,却同样鼓捣起了祭天剧本,搞得评审的结果和大众的感观南辕北辙!诚然,观众没法对免费的综艺喊“退钱”,但也是会用鼠标遥控器投票而不会白白被当成傻子的!

    开局又拿⭕老师祭天?——《 爱乐之都》槽点速递1

    当然,大家也不必太过于悲观——这也是笔者多留了一颗星的原因:毕竟节目里实力唱将还是有的,舞美方面也是可圈可点,没准后面哪首纯享版还真能带给我们惊喜...只不过,它应该已经错失了再现“《声入人心》之辉煌”的机遇,成为泯然众人,just another 普通综艺了~

    但愿后来者在哀之的同时更够鉴之,从而带领我们打破“后《声入人心》时代”的行业格局...

    暂时就吐槽到这里吧...一家之言,期待和大家多多交流!


    如果不弃坑的话,后续的吐槽,就放在这里吧!

    第二期的已上线:

    那么赶时间?——《 爱乐之都》槽点速递2_哔哩哔哩_bilibili

    第三期:

    我晒干了沉默——《 爱乐之都》槽点速递3

    第四期:

    廖昌永老师来了,希望就有了?!——《 爱乐之都》槽点速递4


    补充一个315的意外收获

    开心麻花在节目中的卖惨惨遭反噬,其音乐剧作品《动物视界》抄袭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的黑历史又被翻了出来!《爱乐之都》助力中国音乐剧打假了属于是...

    微博原帖在此://m.weibo.cn/status/4627615408718038

    B站的观众也进行了一番鉴定,可以实锤了:

    搬运留证 | 与法扎无比雷同的《动物视界》,可以实锤抄袭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4 ) 我不是音乐剧粉,我还挺喜欢看这个节目

    很好看啊!

    从整部剧中筛选出一个精彩的桥段进行非常有冲击力的展示,看得很过瘾!

    其实我是因为汪卓成才看这个节目的。第一次出场他表现得不是很理想,第二次出场真的指数级别的进步,和棋元老师为大家展现了非常精彩的表演,让大家眼前一亮,心弦一震!

    好孩子,继续加油!

    感谢所有演职人员为观众呈现精彩!

    感谢这个节目让汪卓成实现自己的音乐剧初心和梦想!

     5 ) 对这个节目的没有期待从名字开始

    看到一些公众号写了这个节目

    也有朋友知道我喜欢音乐剧给我推荐了这个节目

    还因为阿云嘎在节目里做推荐人

    今天中午的时候抽空lou了一眼

    可以说惨不忍睹

    1. 开场音乐用的Lalaland(爱乐之城)的Another Day of Sun改编成中文。不知道节目定位是什么,肯定不是打“中国原创”了。如果只是音乐剧,改编倒是可以,但是我觉得这波只是为了蹭这首歌的热度。完全失去了这首歌本身的意境和含义。

    2. 第一个作品《歌剧魅影》,先不说选的这段有多难唱(太难了,唱好不太可能,唱不好…唱不好选这个干嘛?摆烂么?)但是男主郑棋元几乎完美的完成了演唱和表演。女主,还可以,但是几次sing之后的高音,没有情绪的递进和升华,我可以理解成可能这个难度还是超过了本身演员的实力,所以驾驭歌曲已经很难了,就不太能够兼顾表演了。我完全理解,毕竟这是音乐剧的天花板。但是后来晋级的是女主。。。我就不能理解了,甚至有一个评委说:应该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我:🤷🏻‍♀️?这是个晋级的名次,不是应该能者居之么?!怎么是需要的人?(为什么💰不流向需要的人?)

    我妄自揣度,是节目效果需要,也不能怪评委。

    3. 第二个节目,巧了,是我2018年最喜欢的音乐剧电影The Greatest Showman,其中最喜欢的男女对唱之一。这首原唱是Zac Efron(从歌舞青春的小鲜肉就开始唱跳到现在成为唱跳老腊肉)和Zendaya(这几年的新晋小花,今年上映的沙丘里面甜茶梦中一直出现的姑娘)。这是一段充满戏剧张力的剧情,伴随两人的不俗的唱功(也有可能是电影后期修了一些音)在杂技的吊环上起起伏伏。综艺当中的效果,简直就是尴尬。。。出乎意料的是偶像女团出身的李紫婷妹妹唱功还不错,碾压了同场的音乐剧演员的唱功。

    本着:不看节目没有发言权的精神,看了前面的二十多分钟,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如果后面有精彩的部分,希望我可以被打脸。

    我就想说:阿云嘎在下面坐着能拉收视率么?不应该让他上去唱么!

    之前还想着,刘师傅怎么又不来参加节目,现在看来,刘师傅不来,太正确了,不然一定是被祭天了。

     6 ) 浅聊一下《爱乐之都》

    本文首发于“Not A Theatre Person”公众号

    【段前小记】

    今年年初,某卫视推了一档名为《爱乐之都》的音乐剧综艺。节目囊括了多位音乐剧业内的一线演员,评委(助力团)中则有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音乐剧制作人黄舒骏、近年来凭借《声入人心》成功出圈的音乐剧演员阿云嘎等业内人士;节目中的“鉴赏团”邀请的也都是国内目前比较活跃的音乐剧制作人跟导演。

    该综艺号称是一档“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意在通过卫视平台与竞演综艺的形式,让音乐剧这一表演形式触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从而达到推广音乐剧、扩大音乐剧市场的目的。

    中间因为疫情的关系,节目停录断播了一段时间,演员与赛制也因为档期的问题不得不作出调整。如今节目播完了,所谓的“冠军”(好像不是这么叫的,不过就是那么回事)也产生了。

    然而从节目的效果来看,好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正文字数:6406字

    为什么是“音乐剧”?

    一档所谓的“音乐剧综艺”,这个噱头可不是从今年才开始出现的。

    早在2018年,自从湖南卫视音乐综艺《声入人心》爆火出圈,阿云嘎、郑云龙等一众音乐剧演员破圈走红之后,“音乐剧”这个在国内一直比较小众的舞台剧种开始走进更多观众的视野,在内娱小小地刷了一波存在感;音乐剧也很快成为各类舞台剧种中的“热圈”。

    成为所谓的“热圈”自然是有好处的。很多从来没有关注过舞台戏剧的观众开始走进剧场观看现场演出。舞台剧这个原本不太受关注的艺术类型开始成为热点,并逐渐获得所谓的“流量”。

    此后,随着粉丝群体的专业化以及泛粉圈文化的影响,音乐剧以及音乐剧演员的商业化走势开始渐渐彰显,整个行业的商业价值开始有了提升,原本逼仄的生存空间也渐渐得到了扩展。

    很多时候,当我们提起某个事物的“商业化”,往往是带着一些贬义情绪的。尤其是当“音乐剧”这种常常被用来与“艺术”、“高雅”等词汇挂钩的表演类型,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它们应该生来就是阳春白雪,埋头创作,不食人间烟火。

    这当然是一种误解。音乐剧在西方文化中并不是小众艺术。不管是所选取的题材还是表演形式,音乐剧中的呈现一般都是具有广泛的大众审美基础的。只是由于引进中国的时间不长,这种表演形式还没有被很多观众认识。

    商业化并不是坏事,它能够保证一定的经济基础。演职人员需要吃饭,剧作家需要创作的空间,公司需要盈利以投入下一部戏剧的制作——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谈发展。如果像几年前那样,做戏演戏全靠情怀,演员得靠赚外快才能维持生计,台下观众有时候都没有台上演员多……这样的创作环境对任何行业来说都不足以支撑其长足发展。

    所以,当年的《声入人心》给音乐剧带来的热度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身边知道音乐剧、愿意去看音乐剧以及其他舞台剧种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而与之成正比的,是越来越高的票价、越来越大的选场以及越来越难抢的戏票。

    有关注度,这是好事。至于大量新观众涌入之后的规范与引导,以及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与长足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作为观众,那不是我需要考虑的东西——我只在乎我这张票钱花出去之后,这一场戏下来到底值不值这个价。仅此而已。

    商业化让音乐剧有了外延与拓展的机会。剧目的增多、类型的丰富、新演员的纳入、高校招生报名的爆火,这些都是音乐剧“出圈”之后带来的正面效益。

    综艺节目的出现是商业化的拓展之一。说是推广音乐剧也好,说是想趁势多捧出几个“阿云嘎”“郑云龙”也好,这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至于能不能成功,那还得有天时地利与人和。

    早在2019年,某线上平台要做音乐剧综艺的消息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点进去一看拟邀评委名单:好家伙,果不其然《声入人心》的那几个都在——瞧瞧人家这饼画的,那叫一个专业啊!只不过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就是了。

    这次《爱乐之都》上线,阿云嘎的名字出现在评委中并不意外。而廖昌永老师作为各类声乐类节目的常驻导师,他的专业性与包容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资深音乐人黄舒骏老师,同时也是音乐剧《马不停蹄的忧伤》的制作人。张雨绮仙女应该是作为一位“发声者”来替广大观众代言的,同时作为一位演员,她在专业领域也能给演员们提供很多宝贵的建议。其他的评委老师虽然不是常驻嘉宾,但都是戏剧或音乐领域的大拿——大张伟老师的出现更是直接将节目的综艺效果拉满。

    至于参赛的选手,经常出入各个剧院看音乐剧的朋友对这些名字肯不陌生:郑棋元、蒋倩如、叶麒圣、丁臻滢、夏振凯、张会芳……这些都是目前国内音乐剧行业非常活跃的一线演员,业务能打,代表作品一只手数不过来,甚至有些人能同时有几个戏在演。

    这样的演员阵容,在音乐剧领域已经算是诚意十足了。

    生世坎坷 水土不服

    《爱乐之都》的评委与演员的阵容完全拿得出手。不过比较可惜的是,这个节目实在是有些“出师未捷”的意味:第一轮竞演播了3周还是4周才播完,但是不管是节目效果还是演员能力,多少都有些品不出味道来。一些经典的剧目或片段,为了契合综艺舞台的呈现形式而不得不进行改编缩减,也有因为版权问题不能随意改动而生搬硬造的——总之大多数节目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

    比如第一期节目一上来就是重头大戏: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的代表作《歌剧魅影》中最经典的唱段《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是整档综艺的第一个剧目。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魅影》这部剧中最经典的桥段之一,也是剧情与人物的重要转折节点之一。看得出来节目组是下了血本的,从服装道具到灯光置景都在力求还原,评论中观众们直喊“经费在燃烧”。

    然而效果呢?

    美则美矣——但也就如此而已。

    因为没有前情后果(虽然节目组在每个剧目开始前都安排了旁白),不熟悉剧情的观众无法完全理解这一场戏所传递的信息,也理不清剧中的人物关系,因此大多数人对这个节目的印象停留在诡异的情景与震撼的高音之中。

    更绝的是,在表演之后的点评环节,郑棋元老师又双叒拿到了垫脚石剧本——上一次这位号称国内音乐剧“活化石”的老同志被踩是什么时候来着?哦,是《声2》的时候。

    也是不易。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小酒馆”《阿波罗尼亚》中(“小酒馆”是该剧粉丝对其的爱称,而该剧的粉丝则被称为“酒鬼”)。

    那一期节目刚播完,朋友圈中的“酒鬼”们纷纷冒泡,澄清“这不是酒馆”,且大多数人在指责节目为了配合综艺舞台而把唱段剧情改得面目全非。不过好在出演“酒馆”的演员中有该剧第一轮的原卡司在,就角色而言还是拿捏的。

    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

    第一轮节目播完之后,大部分的片段(不管我是否有看过其原剧)都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这其中当然也有改得还不错的,比如《在远方》——毕竟这个剧的导演、主演、词曲作者都在评委席跟鉴赏团里坐着,而另一位主演(夏振凯)就在台上;也就是说,就这一个片段而言,主创人员应该还是比较有自主权的,演员对剧目与角色的熟悉程度也足够。可就这样,原卡兼主演之一的夏振凯老师居然还要靠阿云嘎的保送卡才能晋级……节目组的剧本套路能不能走点心?

    第一轮竞演看下来,作为一个原本对音乐剧有一定接触的观众,我是真没看出这些节目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来。不过既然是打着推广音乐剧的旗号,可能原本的受众定位也不是我们这种多年来浸淫剧场的人。

    第二轮竞演开始之后,首场第一个表演片段《Rebecca》,终于来了个震撼——双人同饰一角共唱一曲的设定,在这首歌中被导演玩出了花来。

    导演肖杰对这段原本是独唱的曲目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从原有的角色丹弗斯管家中分离出“中年”与“青年”两个形象,一个狠厉,一个软弱,一个代表当下,一个代表过去。选曲也从原本的独唱被改成了重唱。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改编,最后呈现的效果也超出意料的好。这个唱段的整体呈现在我看来是《爱乐之都》所有节目中质量最高的一个,无可比肩。

    于是那天晚上的朋友圈又被刷屏了:《爱乐之都》支棱了!

    不过可惜的是,就在第二轮竞演的第一期节目播完之后,上海因为疫情而全城静默,《爱乐之都》也因为第三轮竞演无法如期录制而在《Rebecca》那一期节目播完之后就暂停播出,直到5月份才恢复。

    而由于节目的赛制、演员的档期等问题,在恢复录制之后,很多演员因为工作无法继续参加,节目后半段的安排也不得不重新调整。

    重新开播之后的第三轮竞演,总给人一种仓促且无奈的感觉;甚至于最后的决赛也没能给人留下多深的印象。

    如果节目的录制能顺利的话,不知道后面的赛制是怎么安排的?不知道会不会比现在更丰富一些?

    所以说,《爱乐之都》确实是有些生不逢时:剧场类型的表演放到综艺节目与录影棚中,本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整,否则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展示效果;但改编是一项非常考验主创团队的工作,是画蛇添足还是锦上添花并不好说,且势必引起部分“忠实原剧党”的抨击;而摊上了今年这么个环境,节目这一路也是走得磕磕绊绊——只能感慨一句身世坎坷了。

    经典曲目

    《Rebecca》

    如上文所提,整档综艺中我最喜欢的是音乐剧《蝴蝶梦》里面的选段《Rebecca》。这首曲子也是整部音乐剧的主题。

    这一轮竞演的规则是两位演员共同演绎同一曲目中的同一角色,也就是两个人需要在一首歌曲中分别展示自己的唱段,随后再进行重唱。

    节目中拿到这个唱段的两位演员分别是音乐剧界的前辈“大师姐”蒋倩如,以及目前还是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在读学生的陈恬。由于这一个选段中的人物——女管家丹弗斯——在原剧中的设定是一位中年女性,所以从表演角度而言这个选段对于陈恬这个小姑娘来说非常不友好:她的外形与年龄感都与角色设定不符,如果处理得不好会让人非常出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这个竞演单元的导演肖杰的厉害了。肖导用了一种非常高明的切分手法,将女管家丹弗斯这个角色一分为二来对待:一位是剧情当下时间点的中年女管家,一位是代表过去的青年女管家。这样的安排使得两位演员能够非常贴合地融入到这个角色,既又区分性,又有同一性。

    我十分偏爱《Rebecca》。这个选段的优点非常多,而且在我看了它的所有编排给人的感觉是惊喜不断却贴合剧情的。

    一、符合角色的经历。女管家丹弗斯是看着小主人Rebecca长大的,也就是说,Rebecca成长的过程正是女管家衰老的过程。利用演员年龄上的差距将角色一分为二,让当下与过去的两个女管家对话,回顾自己与Rebecca曾经相处的时光,这样的改动并没有超出原本剧本对人物设定。

    二、符合演员的特征。蒋倩如跟陈恬的年龄差距是摆在那儿的:蒋倩如自身的年龄让她更具有出演女管家的优势,也更贴合原剧中的人物形象;陈恬无论是从外形还是阅历,跟女管家都隔着天堑,如果按照原剧的设定走显然非常吃亏,表演出来的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她还是个学生)。肖杰导演并没有忽视两位年龄演员的年龄差,更没有硬生生地在两人中间拉出一条平均线。他选择了角色的分离与时空的对话。这样的塑造,反而是利用两位演员在人物感、年龄感上的反差来突出故事的戏剧性与冲突性。

    三、符合音乐剧的音乐性。普遍而言,音乐剧的唱段会与一般的流行歌曲有一定的区别。音乐剧中的音乐需要贴合剧情,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起到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因此其音乐具有更强的故事性与叙述感,根据剧情的需要还可能存在对话感甚至冲突感。导演将《Rebecca》这首歌从原来的独唱改编成了重唱,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对主歌的处理加入了隔空对话的感觉,而副歌部分则是经历了分声部重唱到分角色重唱的改变,对话感、分裂感与撕扯感让最后的副歌变得非常宏伟,也将整首歌的气氛提升到了高潮。

    四、舞台空间与技术元素的充分利用。 肖导在《Rebecca》的编排中充分利用了舞台前中后景的空间感以及舞台投影等技术,将整个画面的横向伸展与纵向景深都做到了极致。前景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舞台,左右分离的画面代表着两位女管家的时空交错;中景是仿佛幽灵一般的群舞演员,随着副歌的开启由静到动,像是城堡中的幽灵在移动;后景是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的顶端用投屏呈现出一只仿佛凝视着城堡中一切故事的眼睛,更像是一种上帝的视角。整个舞台的设定既有故事的行进感,又有时空的交叠感,还渲染出故事之外抽离感,让整个舞台的空间得意充分运用——不得不说,相当高明。

    五、对人物同一性的把握。这个唱段中的女管家是一个被切割分离之后的女管家,两人同饰一角的情景下,要求两位演员很好地把握角色的分离性与同一性。故事的开始,中年的女管家(蒋倩如)是强势的,她恐吓着青年的女管家(陈恬),告诉她,她最爱的小主人Rebecca已经去世了。这里的角色处理是分离的,是现在与过往、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对话。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年轻的女管家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她被打碎、被毁灭,然后被重新拼凑起来,接受了小主人已经去世的事实,完成了角色的成长。最后的一幕,甜美温和的青年女管家终于蜕变成了狠厉斑驳的中年女管家。两个人物在这一刻交叠,重唱的出现让人对两个角色有了一种合而为一的感觉,让观众感受到只有结合两个人的演绎,眼前的女管家丹弗斯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物。他们是矛盾的、是交叠的、也是同一的。这是这个舞台中对于人物与剧情所作处理的最高明之处。

    个人认为《Rebecca》的舞台呈现与改编应该算是在整个《爱乐之都》中能排进前三的。虽然之前有看过《蝴蝶梦》的全剧,对该曲目有一定的了解,但《爱乐之都》中这个版本的呈现依然让人非常惊喜。

    相比起同一轮竞演中其他曲目的“两面性”处理,《Rebecca》抓住了舞台特点是“共饰一角”的特点,在同一性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伪装者》

    音乐剧《伪装者》我还没有看过(看过电视剧,所以对剧情跟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光看舞台我觉得非常惊喜,有一种“我要去剧院看这部剧”的强烈冲动。

    《伪装者》最出彩的地方是融入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片段。《电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舞剧,曾经去剧院看过好几次,对整部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我觉得导演的这个创意真是无敌了!(这一个片段的导演好像又是肖杰?)

    正如节目中主创人员所说,虽然是不同的剧种,但两部作品都讲述了战争时期敌后工作的艰难与惊险。将这两部作品严丝合缝地衔接到了一起,瞬间整个剧目的紧张感便被烘托上到了另一个层次,也体现出了更高的艺术性。

    《后妈茶话会》

    《后妈茶话会》其实不是一部音乐剧,它是国外的网友自己制作的关于迪士尼系列的一个衍生作品。

    这个唱段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将迪士尼童话故事中的几个反派形象凑到了一起,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反派们的心声——并且说得头头是道。

    但是由于从创意到人物造型再到词曲都跟咱无关,所以这个唱段虽然有趣,但也仅仅是停留在“有趣”的层面而已。后面的节目中还有一个把牛魔王、伏地魔、容嬷嬷等一众反派凑到一起的原创片段,大概也是从后妈们这里得到的灵感——不过那个片段实在有些过于零散且冗长,所以我个人不太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张会芳在茶话会里的表现。会芳妹子演的是《长发公主》里的女巫葛朵,这个形象对她本人来说应该算是突破了(之前看过她的音乐剧,都是比较正派、甜美的形象,最突破的也就是《谋杀歌谣》里的“旁白”而已)。

    会芳很好地抓住了葛朵那种神神叨叨、一惊一乍的感觉,演出来的不是狠厉也不是阴险,更像是一种“做作且神经质”的感觉,且小神态非常灵动,能感觉得到她自己在做人物画像时是做了很多小设计的。

    原创片段

    半决赛之后的片段基本上都是原创片段。印象比较深的是《胡桃夹子》。这是由一首流行歌曲改编而来的曲目,故事剧情应该是主创人员重新编排的。《胡桃夹子》的故事性跟音乐性结合得很好,一首歌的时间能让观众对故事中的年代背景、人物关系、前因后果等一目了然。两位演员对于人物情感的控制与拿捏也非常到位,特别是喻越越最后表现出来的那种克制感,以及对着镜子时的无奈与坚韧,真的非常戳人。

    最后一期节目的决赛圈,所表演的两个作品都是原创片段:由电视剧《潜伏》衍生而来的《等春风》,以及由电影《少年的你》衍生而来的《我们的乐园》。这两个片段的原作品我都没有看过,但就这两个片段单独来看,我都很喜欢。歌曲以及演员的演绎都很动人,看完之后很希望它赶紧制作一部完整的音乐剧。

    从题材来看我更喜欢《我们的乐园》。这个片段对剧情展开跟演员的表演层次的设计都更加丰富,中间的闪回运用非常精彩。另外可能是因为它所触及的问题更接近我们的生活,有一种在现世中寻求出路与救赎的感觉,所以给人的共鸣更强烈。

    一些思考

    总体而言,《爱乐之都》作为国内首档音乐剧综艺,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至少在原创片段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音乐剧在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因为疫情的影响,节目播出的时机显得有些“生不逢时”,中间的断档消磨了大部分人的热情;而节目本身的剧目呈现与赛制安排也相对局限,无法完全凸显出音乐剧的剧种优势。

    在档期与经费足够的前提下,《爱乐之都》拥有这样的演员与制作阵容,完全可以在后面的赛制中尝试加入短剧目/长片段、多演员配合的创作,或者进行音乐电影的片段拍摄。

    最后再提一句,该节目的主创团队在今年疫情期间创作的公益歌曲《屋檐》我很喜欢,特别是最后那句“泼天的银河撞入怀里,多么生动美丽”这一句写得太美了。

    当春风吹起,飞出屋檐去相遇。浩瀚天地,未来可期。

    前路漫漫,中国音乐剧,加油吧~

    By Lynchie

    2022.8.4

    本文首发于“Not A Theatre Person”公众号,更多图片及相关节目片段请前往公众号观看

     短评

    在上海卫视看到它的预告,欣喜终于有一档音乐剧的节目了,然鹅等到周六看了第一集,就这?就说歌剧魅影那一组,没有感情的唱调;前面那个马戏之王的插曲,女生是在唱流行口水歌吗?最不能忍的是评分的评委有张雨绮?她是面无表情的演技好,还是唱歌走调的唱功好?她看过几个音乐剧,有资格在这里指指点点别人?这跟叫ab来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花瓶,不好意思,话多的花瓶。

    6分钟前
    • 凯莉吴的小书桌
    • 较差

    演员卖力,舞美到位,但评级剧本的拙劣已影响到节目认可度,一旦这种信任体系崩塌,所有竞演结果都可视作儿戏,演员的努力被消解,观众也不会投入真情实感。《声》一个没有淘汰的节目尚能建立相对服众的评价体系,《爱》一个晋级节目却无此意识,实乃自废武功。音乐真人秀要拴住观众,除了舞台,更要靠真人魅力。从这个层面讲,《声1》永远是楷模。对于《爱》这个国内首档纯音乐剧综艺,我爱之深责之切,心态也很复杂。播之前:担心越来越多人来跟我们抢票。播之后:嗯还是能抢到票的。可惜了。

    11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三星是因为感觉买版权挺贵的😅至于别的 我晒干了沉默

    12分钟前
    • mоmο
    • 还行

    冲着里面很多熟悉的音乐剧演员看,本来只是感慨选剧的局限,但看到李紫婷拿4A就非常无奈,如果节目的初衷是推广音乐剧多少应有些底线。导师要选专业的上,流量不可能让音乐剧真的好起来,请尊重专业吧。节目制作也透着一股塑料感,明明是上海音乐剧圈,怎么回事?番茄的综艺观太老了,第一期抓人不需要故事会需要的是惊艳与惺惺相惜。二星观望。《在远方》两位演员好评,但我实在厌倦了综艺剧本冲突质疑,不必如此,综艺不该靠噱头

    13分钟前
    • 玖。
    • 较差

    蹭《爱乐之城》名字未免太明显

    14分钟前
    • 是为了不是为了
    • 还行

    好激动好激动,有个专门音乐剧的综艺了,我们嘎子还是评委之一~昨天晚上无意间刷电视看到了歌剧魅影,然后看见了嘎子,再一搜,发现是第一期,很多时候真的就是这么的巧!目前第一期看下来,角色评A跟我想象的很不同,但是剧目都很棒,尤其是我们的原创《在远方》,再一次的改编,真的特别棒!可能之后音乐剧的票更难买了吧~

    15分钟前
    • 毕静
    • 推荐

    节目剪辑和流程好奇怪啊。。。最开始的解说声音也很跳 爱乐之城那个表演口型也不对 观感真的不太好 突然只想看表演cut了

    17分钟前
    • 小绿机器侠
    • 较差

    册那!真替这些音乐剧演员们不值😢

    18分钟前
    • Bleaksea
    • 很差

    声入人心之后魔都的音乐剧一票难求,所以上海台专门出个节目来让市场冷一冷?节目组的戏比音乐剧的剧本还多!!(打分仅针对节目组,参演的音乐剧演员本身很赞)

    23分钟前
    • 爱乐
    • 较差

    没明白,张雨绮和小柯为啥是评委,就像我不明白李紫婷为啥是4a

    25分钟前
    • Luna
    • 很差

    开场舞如果能现场唱就完美了!好多熟悉的角色。把what‘s a musical的词也用上了。 7-22 前半段OK。原创在当下的此地真的不行。

    27分钟前
    • Raison d'Être
    • 推荐

    为啥暂无评分呢?

    30分钟前
    • ESTEL
    • 还行

    四个评委除了阿云嘎稍微好点其他有专业的吗?逼着郑棋元叫阿云嘎老师是疯了吗??完全由四位评委决定的赛制是想干嘛?张雨绮给郑棋元3A的原因就是想让女演员有更多机会?????这既不尊重郑棋元也不尊重郭郭(也有版本说是张雨绮按键按不下去那不能重录吗?)。总之别说什么译配了,就冲这个剧本和赛制,谁看谁恶心。都懒得拉踩,东方卫视你直接说你想捧自己的人就行了。

    34分钟前
    • 你非得要这样吗
    • 很差

    恶臭剧本和舞台预录害人。讲什么夏老师没有热诚我踏马真的会打人谢谢,但凡看过他几次现场都不可能讲出这种话。节目组不会做节目不如别做,后面应该只看选段了。

    37分钟前
    • Kaze
    • 较差

    为什么要请张雨绮啊?为什么演出场次0也能给音乐剧演员的title啊?为什么节目组总是觉得观众会喜欢烂俗剧本啊?

    41分钟前
    • Jade
    • 较差

    什么垃圾,震撼我心,玩尬的是吧,非要挑剧里最难听的歌来是吧?非要整一些暴走剧本虐粉是吧?东方卫视你是不是脑子有水,不显摆自己脑残不会做节目?能不能好好唱歌?能不能请点正常导师?什么破烂玩意在这骗钱,白瞎了你们买的版权

    42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前几期还有几首好听的 后面越来越难看了 作为一部音综是失败的 没有怎么体现出音乐剧的魅力

    44分钟前
    • 安吉维拉
    • 力荐

    张雨绮换掉行吗…看了第二期,怎么说呢,就是感觉一般般。其实里面也有水平高的,也有原卡,可是为什么唱出来听起来不是那个味道呢…我记得声入人心的时候,当时并不知道音乐剧是什么,从那时候音乐剧才走进我的视野,我只能说从观众的角度。声入人心的选手能把流行都唱的很高级,周深王晰都不是专业做音乐剧,可是唱的很好听很高级,年纪轻的刚毕业的也唱得很有水平,更别说双云了。但是这个综艺,连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都能唱成这样我真的……

    48分钟前
    • 还行

    有音乐剧节目就不错了……鼓励为主吧

    52分钟前
    • 一只小饼
    • 推荐

    音乐剧假唱了还叫音乐剧吗。。。

    55分钟前
    • 小觞君
    • 很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