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惊悚片 怪谈

    怪谈

    评分:
    0.0很差

    分类:惊悚片大陆2015

    主演:李治廷,文咏珊,朱珠,罗兰,杨菲洋 

    导演:叶伟民,田蒙,咸旭初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描准

    • HD

      黑蝴蝶

    • HD

      龙凤双探

    • HD

      龙岭虫谷

    • HD

      鬼声鬼气

    • HD

      鲨鱼湖泊

    • HD

      黄金屋

    • HD

      黑暗势力

     剧照

    怪谈 剧照 NO.1怪谈 剧照 NO.2怪谈 剧照 NO.3怪谈 剧照 NO.4怪谈 剧照 NO.5怪谈 剧照 NO.6怪谈 剧照 NO.16怪谈 剧照 NO.17怪谈 剧照 NO.18怪谈 剧照 NO.19怪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附近的人》\n某大学游泳队的思思,在大赛开幕前夕突然死在游泳池内。师生间议论纷纷,都认为队友兼竞争对手的莹莹是最大受益者。头七当晚,思思的密友晓云接到思思发来的语音,提醒她要记得四年前的约定。于是,晓云战战兢兢和莹莹、潇潇来到了阴森可怖的游泳馆。\n《摇一摇》\n美院毕业的唐伟,百无聊赖之际迷上了住在附近的美丽女雕塑家姚一。他通过相机远远窥视,深深迷恋上了对方。直到某天,一向冷若冰霜的姚一终于将他邀请过来。唐伟似乎得偿所愿,却由此发现了可怕的事实。\n《漂流瓶》\n英俊帅气的剪辑师子梁每年都要操刀多部恐怖片的剪辑工作,工作压力太大令他的精神不振,疲惫不堪。某天,子梁从一位老婆婆那里得到六张许愿纸,之后随手分给朋友们。眼见得朋友们的愿望接连实现,子梁也想能借此和美丽的女助理佩雯拍拖。可是朋友们却接二连三死于意外。

     长篇影评

     1 ) 《日本平家蟹》再考

    小林正树1964年版的《怪谈》,是日本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艺术杰作。其中《无耳芳一》一段,讲述了琵琶法师芳一因为弹唱”平曲“招惹了平家武士的鬼魂,戏剧性地失去耳朵的故事。为了增强艺术效果,小林正树花了很大气力在银幕上再现了使平家武士化为鬼魂的坛之浦海战,那古典的惨烈感,相信看过的人都会有很深的印象。 在海战的末尾,画外音念道,从此,这片海就一直有冤魂作祟,以至于海边的螃蟹,背上都带着平家武士的面孔(画面:被海水冲打的平家蟹)。 呵呵,相信和我年纪相仿的朋友,看到这里,多半会被勾起一些遥远的记忆吧?没错,咱们上初中那阵,通用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里,正是收录了卡尔·萨根的《日本平家蟹》一文! (注:此课文选自卡尔·萨根的《宇宙》一书。而平家蟹由渔民人工选择产生的说法,并非萨根原创,而是出自Julian Huxley之笔,1952年发表在LIFE杂志上。见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wVUEAAAAMBAJ&pg=PA67。 另:注意到《宇宙》有电视片版本,搜了一下找到了有平家蟹故事的一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xNDg0ODQ=.html,4:15秒开始吧~) -------------------------------------------------------------------------------------------------------------------------- 下面就是当年的课文: 让我告诉你们关于地球生命乐章中的一个小乐曲的故事吧。1185年,日本天皇安德才八岁,他是平家武士集团的名义领袖。当时这个集团跟另一个武士集团——源家武士集团——正在进行着一场长期的血腥战争。他们都宣称自己是天皇的正统继承人。这一年的4月20日,在日本内海坛野里爆发了决定性的海上遭遇战,安德天皇也在船上。平家一方因寡不敌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幸存者大批大批地涌到海里淹死。天皇的祖母丹井皇太妃决意不让敌方俘获她和安德。后来的情况在《平家物语》一书里有记载: 天皇今年刚八岁,但显得少年老成。他英姿焕发,乌黑的长发松散地垂在背后。他神色惊惶地问丹井皇太妃:“你要把我带往何处?” 皇太妃转脸望着年幼的君主,老泪纵横……她一边安慰他,一边把他的长发扎在他粉红色的长袍里。小君主泪珠涟涟,丹井皇太妃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嘴里念着:“我们的宫殿就在大海的深处。”然后跟他一起沉没到波涛之下。 平家的舰队全军覆没,只有43个妇女活下来。迫于生计,这些宫廷侍女只好向战场附近的渔民卖鲜花或提供其他服务。平家武士集团几乎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但是那些前宫廷侍女和渔民们所生的后代结集在一起,定下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节日。他们每年4月24日都会披麻戴孝地到埋葬天皇的赤万圣陵去举行纪念活动,观看记述坛野里战役的演出,至今依然如此。 渔民们说,平家武士一直到现在仍然在日本内海的海底漫游,体态如蟹。在这里可以发现背部斑纹古怪的蟹,其模样和形状都跟武土的面孔惊人地相像。人们捉到这种蟹的时候就把它们放回海里,以纪念坛野里发生的令人悲哀的事件。 这个传奇故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武士的脸会被雕刻在蟹壳上呢?答案似乎是这种脸型是人造成的,蟹壳上的模样是遗传下来的。跟人一样,蟹也有许多不同的血统,假定这种蟹的祖先当中碰巧有一只蟹的模样跟人的面孔相像,哪怕只是稍微相像,即使在坛野里战役之前,渔民们也不会把它吃掉。当他们把它丢回海里的时候,它就有了一个进化过程:如果你是一只蟹,你的壳是普普通通的,人类就会把你吃掉,你这一血统的后代就会减少;如果你的壳跟人类的面孔稍微相像,他们就会把你扔回海里,你的后代就会增多。蟹壳上的模样是蟹的一大投资。随着世代的推移,那些模样最像武士睑型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因此,最终的产物不是一般人的脸型,也不是日本人的脸型,而是武士的严峻面容,所有这一切都与蟹的需求无关。淘汰是外部作用的结果。你的外貌越像武士,你的生存机会就越大,最后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地武士蟹。 上述这个过程称为“人工选择”过程。就平家武士蟹而言,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渔民们不自觉的选择过程。当然,这个过程跟蟹的意愿毫无关系。但是,人类几千年来对动植物的存亡一直在进行着精心的抉择。从婴孩期开始,我们就被熟悉的家畜、水果、树木和蔬菜所包围。这些动植物从何而来?它们是曾经独立生存在野外,后来才被引诱到农场里过比较安逸的生活的吗?不,事实正好相反,它们大多数是我们造就的。 一万年前,猎狗、奶牛、大穗玉米等是不存在的。当我们驯化这些动植物——有些动植物的模样跟现在完全不同——的时候,我们控制住了它们的繁殖。换句话说,我们让那些理想的品种优先繁殖。当我们需要用狗来牧羊的时候,我们就挑选那些机敏、驯服并且具有一定放牧天才的品种,因为我们可以利用狗的这种天才来看管成群猎食的动物。奶牛之所以有大乳房,是人类喜欢吃牛奶和乳酪的结果。我们现在吃的既可口又富有营养的玉米,是从它的瘦瘠的祖先开始,经过几万年的培育而成的。事实上,玉米已经变得没有人的干预而不能繁殖了。 无论是平家蟹、猎狗、奶牛,还是玉米,人工选择的实质在于动植物的许多生理和行为特征被忠实地遗传下来。由于种种理由,人类促进了某些品种的繁殖,阻止了另一些品种的繁殖。被选中的品种竞先繁殖,终于繁盛起来;未被选中的品种日益稀少,甚至灭绝。 但是,既然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难道自然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短暂时期内对野生动植物的改造以及化石所提供的证据,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生物在亿万年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石毫不含糊地向我们表明:过去曾经存在的生物已经大量灭绝。在地球历史上,已经灭绝的物种远比至今仍然存在的物种要多得多,它们是进化的终端试验品。 驯化所引起的遗传变化是非常迅速的。野兔一直到中世纪初才开始驯化(是法国修道士饲养的,因为他们把新生的小兔子当作鱼。所以在教会日历的某些天,兔肉不属于禁食的肉类)。咖啡驯化于 15世纪,甜莱驯化于 19世纪,水貂现在仍处于驯化前期。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里,驯化的结果使每只绵羊的产毛量从1千克增加到10~20千克,使每头哺乳期奶牛的产奶量从几百毫升增加到100万毫升。如果人工选择在这么短的时期内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变化,那么,自然选择在几十亿年里能够引起什么样的变化呢?绚丽多彩的生物界就是答案。进化是事实,而不是理论。 ---------------------------------------------------------------------------------------------------------------------------- 这篇课文给当年的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也未曾怀疑过文中的说法。无论如何,平家蟹这个例子,都非常精彩地解释了人工选择的原理。 抱着怀旧心理,看过《怪谈》后,我去搜索了更多关于日本平家蟹的信息,没想到这么一搜,却让我倾向于认为:日本平家蟹的人工选择故事多半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而不是事实。 根据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9%B3%E5%AE%B6%E8%9F%B9),日本平家蟹的学名是Heikea japonica,主要分布在日本,但在中国、韩国、越南也有分布。 这便让人产生出第一个疑问:如果日本平家蟹是日本渔民人工选择的结果,那么如何解释它在中国、韩国、越南的分布呢? 在不违反渔民人工选择说的前提下,唯一的可能就是物种迁移/入侵,即在日本产生的平家蟹经由在海中自由爬行/东亚贸易到达了日本以外的广大区域。这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总是让人感到十分牵强。如果古代上述各国的水生生物志里有关于平家蟹的记录的话,根据这些记录的年份就可以知道人工选择说是不是完全站不住脚了。 第二个疑问是,坛之浦海战发生在1185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3%87%E4%B9%8B%E6%B5%A6%E4%B9%8B%E6%88%B0),小泉八云的《怪谈》 出版于1904年,鉴于小泉八云只是辑录了日本民间故事而成《怪谈》一书,平家蟹故事的实际流传、成型时间,应该远远早于1904年。那么问题就是,从1185年算起,这样短的时间是否足以使人选择出平家蟹呢? 人工选择,在理想的条件下,其发生之迅速应该是有目共睹。著名者如上世纪的西伯利亚银狐驯养实验,短短数十年中,就选择出了品性近于家犬的温良品种。但问题是,平家蟹并非家养,海里来,海里去,渔民的采捕,能影响到的个体,在整个平家蟹的种群中,应该只占非常小的比例,这样的选择压,足以塑造分布遍布日本多地(参见日文wiki,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98%E3%82%A4%E3%82%B1%E3%82%AC%E3%83%8B:北海道南部、相模湾から紀伊半島、瀬戸内海、有明海、朝鮮半島、中国北部、ベトナムまで、東アジア沿岸域に広く分布する)的平家蟹吗? 这是我自己的疑问,我非水生生物专家,也无力做更多史料考证,不过很快我就发现对人工选择说的质疑早有存在。 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水生生物学家Joel W. Martin的短文 The Samurai Crab: (//decapoda.nhm.org/pdfs/3729/3729-001.pdf)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上面的短文,不过对于懒得读的同学,就让我总结一下Martin的质疑点和证据吧: 1. 关于平家蟹传说最早出现的时间: Martin也没有办法进行详尽的考证。但是据他所知,平家蟹曾以风格化的形象出现在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的画作中。歌川国芳(1797-1861),从其生活的年代可知此传说的产生最晚也是18世纪了。 此外,在1716年出版的日语插图百科全书《和漢三才図会》中,也出现了人面蟹的身影,但却另有其名。 当时的叫法,一是”武文蟹“,出典于元弘之乱(1331年)战死的秦武文。(http://dictionary.goo.ne.jp/leaf/jn2/136195/m0u/) 二是”島村蟹“,出典于战国时代享禄四年(1531年)战死的島村弾正。 (http://www.weblio.jp/content/%E5%B3%B6%E6%9D%91%E8%9F%B9)。 由此可见,人面螃蟹的传说在日本由来已久,并非平家武士的专利。其具体出现时间虽难以考证,但有数百年历史,应该不是夸张的估计。

    【更新:搜到了愛知学院大学大学院的民俗学家 蛸島 直 教授的两篇考证文章《蟹に化した人間たち》,第一篇整体考证了日语古文献中的各类人面蟹记载http://kiyou.lib.agu.ac.jp/pdf/kiyou_02F/02__27F/02__27_98.pdf ,第二篇专门考证平家蟹http://kiyou.lib.agu.ac.jp/pdf/kiyou_02F/02__28F/02__28_216.pdf 。维也纳大学的日本神话wiki //www.univie.ac.at/rel_jap/kami/Heikegani 有德语翻译,可以机器翻译查看。

    蛸島 教授指出,日本这些名字各异的人面蟹,存在大量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16世纪中期成书的《塵塚物語 》中就已经出现了平氏霊蟹的说法。】 2. 关于平家蟹背面的人面花纹: 作为水生生物学家,Martin指出,平家蟹背面的人面花纹乃是肌肉附着点,有着适应意义。与其适应意义相应的是,平家蟹的数个近亲种,无论是否在日本有分布,都有与其类似的人面花纹! 这表示,人面花纹是受到来自自然的选择压的,其产生,并不需要渔民的怜悯做助力。 Martin援引日本水生学者的说法,太平洋地区至少有17种人面蟹,且分布广泛,在各国都有相应的命名与传说。例如,在中国,就被称作”鬼脸蟹“。更重要的是,化石证据表明,平家蟹的近源种远在人类活动开始前就已经出现。此外,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日本渔民实际上并不食用成体大小仅在3cm左右的平家蟹! 由此可见,平家蟹花纹的人工选择说多半是站不住脚的了。《日本平家蟹》一文中的解释,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但真实性并不高。 不过Martin在他的短文里指出,虽然这个故事可能并不真实,但是平家武士不会被遗忘——1990年以前,平家蟹的学名是Dorippe japonica,后来因为人们发现它和Dorippe属的其他种类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另辟新属以纳之。在为新属命名的时候,来自荷兰与美国的科学家为它选择了Heikea一名。Heike,即平氏的罗马拼音。

     2 ) 風慾停,水慾止,人兒依舊

    林于山间尘如水,仿若无垠似梦纱。多情秀雨它山碎,攀上斜楼看春花。

    与我所曲解的伊人虽有几分神似貌合,细究起来却是缠绵在乡间流水中的浪漫冰花,以为谁的脚步只要有几个契合的步点,就不至于迷失在麻醉之梦里,倘这些看似合乎情由的话语不能挽回一丝清风回眸,生命或许便会归寂。

    就我仅限的理解看,小林的慢镜头是最具思考价值的生命回放,某种程度上,他是东瀛导演一以贯之的标签之一。黑泽明、小津、今村、成瀬……从他们的作品里,能找到久违的宁静,这不同于我们现实繁杂恼人的节奏,舒缓的胶片,似乎成为我不可缺少的良药。在影像的感召下,思考自己,思索人性,乃至找寻存在的意义,有时,这仿若是既定的格式,嘈杂之后,总要有这么一股清新剂镇定心灵。

    故事多以日本古代为背景,东方韵味的服饰、礼节、乐器……,容易令人引起共鸣,尤其以无耳芳一那个故事中配乐甚为打动人心,弦乐器传递出的温情与真挚完全是内心最美的映照。故事多源于日本民间,也与鬼怪相关,自然会联想起《聊斋志异》,确有类同之处,但更多时候,这种类同却建立在二者不同的基础上,因二者文化背景下的差异,纵然故事有可通之处,但我更愿意在其间窥视它们传递出的不同声音,这种声音恰似共同从一个东方的洞口吹出的暖风,细细抚摸时,触感却多有不同。

    想说说“黑发”中的女子,故事传递出的女子对爱的忠诚,男子的羸弱,恰到好处,且后段男子赎罪的部分看得惊心肉跳,布局唯美,场景诡异,梦幻而真实,是警醒世人的佳作。而“雪女”身为鬼怪,与凡人三野吉的美好姻缘,却因三野吉违背诺言而付诸东流,承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无耳芳一则是执着的弹琵琶者,他历经坎坷,却始终握琵琶不放,是平和与坚持让其遂愿。碗里是放肆与幻觉的交合,是多疑与高傲让韩内结仇,并自讨苦吃。

    各有各的美感,如若细说,因每个画面都可以品味出自我的解读,恐怕一言两语无法说尽。

    不过,自然之物,没有变更,风还是徐徐吹过周遭的世界,水仍然跟着河流奔向远方的大海,人儿依旧生老病死。虽有风水阻隔,想驻足看清这个世间,人却终究没有这个机会。


     3 )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下午,风雨欲来,看小林正树《怪谈》。
      很长的片子,三小时,四小节。每看完一节必得打瞌睡十分钟,站起走一圈,才有力气往下看……
      
      有可比的,是黑泽明的《梦》。都以小故事串连,都是人造景的为多,非常注重气氛与色彩,说着荒诞不经、让人精神恍惚的故事。
      只是《梦》的指向更明确,更西洋化,会出现梵高的画与原子弹。《怪谈》则试图复原古代的、君主的、阴柔的美。
      
      第一节《黑发》。女人肩是斜斜溜下的,面相端庄而无限温柔,倒地时姿势美丽,像被揉成一卷的花。而男人的第二个妻,服饰华贵拖沓,眉毛剃掉,在上画了粗短的两横,牙齿染黑了,让我想起《源氏物语》。尤其是最后回到破败的庭院,也很像源氏后半部的情景。“凄凉之雾,遍布华林”。倒是一夜缠绵,黑发复仇,并不是导演那么看重的想要描绘的事了。
      第二节《雪女》。在《梦》里有很类似的一节,描绘的大约是临死前的幻觉。《雪女》则是承诺与爱情,是聊斋一类的故事。两者的雪花都是泡沫做的,比较假:)。有一处写男子心动——是女子在洗脚,他看见她美丽的小腿,羞涩地微笑了一下。对话也很有意思,很山野气、纯朴、又带着危险与小小的忌妒的,有种初民的神态。
      第三节《无耳芳一》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个。这节以能剧为起始,以能剧终,基本把一个战争故事的缘由、细节、对话都弹唱到了,非常非常好听。和尚芳一身上写的是《心经》。整个故事似乎是比较合理的,鬼魂请盲人琴师芳一去弹平氏的冤死历史。最后芳一成了很有钱很有钱的人,这个结尾也很有意思。
      第四节《茶碗》,有一点点恐怖,也比较不知所谓。比较好看的地方是武士们一边奔跑一边熟练地扎袖子、拔剑、在房子里跑得咚咚直响……
      
      导演似乎只为借一些故事来表现一些民族的细节,就像川端要用小说来写织绢、制麻、茶道,金庸要用小说来写佛道、中医、饮食。这是一部极精致的电影,虽然不太容易看懂,但感受到了一种气场、氛围。相比起来,《聊斋》就一直缺少一位这么用心的导演呢。

     4 ) 鬼怪心理学

    黑发:

    武士、读书人向往上层生活而抛弃妻子娶大户人家女儿的故事,看来中日都很多;

    这里的武士和读书人都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拥有一定地位,拥有进入上层生活的潜力,但是如果寻路无门,也很可能一生平凡,于是,很多不甘平庸的人就去寻找门路,最便捷同时也是最现实的门路就是和大户人家联姻,通过自己的年轻才俊(女性通过自己的年轻美貌),成为大户人家效力和潜力、后续维权的一员,进入那个阶层;

    与此不可避免的,他就要伤害抛弃之前他所处阶层时和他相濡以沫的人;

    而进入这个阶层后,自卑感、奴役感、各种矛盾自不可避免;于是很多故事就发生了。

    这是一个社会结构现象。

    雪女:

    聊斋志异中这类故事可多了,当然看这个故事和看中国拍的鬼怪故事感受完全不同,一方面是日本的服饰、文化等和中国还是不同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新奇,更容易构建这种鬼怪神秘感;另一方面就是拍摄方法和拍摄水平。

    中国的很多鬼怪故事都拍成烂俗爱情故事,而此片拍的特别有韵味,这种韵味和服饰、步伐动作、色彩色调运用、镜头停留剪切等相关。

    此外,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雪女类似的故事,不只中日,世界各地貌似都不少,比如《海洋之歌》爱尔兰故事中的海豹妈妈,这类故事所蕴含的人类心理和社会状况,值得探讨。

    底层的贫穷男性、美丽而灵性的精怪、奇异而深处危险的相遇、一见难忘的印象、不可对外人说的威胁恳请和诺言、突然而至的佳人、幸福的生活、不期而来的异境、决然的两相分离……

    表达了某种愿望,某种恐惧,以及某种现实。

    无耳芳一:

    源氏家族和平氏家族的大战,平氏家族灭亡,从此此片海域几百年事故频发;

    海边寺庙,年轻盲僧芳一擅长弹唱平氏家族的故事;被平氏家族的鬼魂请去坟冢弹唱给他们听……

    后来,历经磨难,被鬼魂撕掉两耳的芳一依然应邀弹唱完,平氏家族鬼魂听完后愤懑消逝,从此此片海域不再频出事故;

    当然,这类故事的结局,四方民众送来很多礼物,芳一成为了有钱人。

    这类民间故事也很典型,以历史故事或野史谣传为基础,结合地域人物,一个故事;

    其中也蕴含着人们的愿望,以及一些未知的灵异和恐惧,以及相应的心理缓释。

    茶碗里:

    相对于拥有社会意味的故事,这类故事是更纯粹的鬼怪灵异故事,反应了人们心理对未知的灵异神秘恐惧,以及相应的纯粹想象性(也包含经验)的构建和解释。

    . 应该有讲述鬼怪心理学的书籍,什么时候找来看。

     5 ) 在形成印象之前……

           在几乎一镜一景的串联下,影片切合主旨,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定下叙事的框架之后,小林多余的自由发挥反而被约束在有形的范围之内。这,才是影片没有延展过多的原因。
       然而问题也就在于,这种小品化的电影,难以透过胶片的空隙形成整体上的和谐氛围。 就是说,它还停留在尚未形成印象的阶段——那些带有意蕴的画面组合而成的场景,并未能挣脱故事(叙事)的内容,它回旋于叙事的内在之中,诉诸于情感力量,以期达到“恐怖”怪谈的目的。然而,如此一来,它也就把恐怖本身给限定在故事之内而不是推延到恐惧的形式上。相对于希区柯克对悬疑的形式化的处理手法,本片仍力有不及——虽然说它提供了一个很美好的恐怖故事;调动起了情感,但也就是如此而已,没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在镜头语言上,过于一般化的传统手法,在这一需要强力表现的题材上,毫无可以称道的地方。这,又从另一侧面,限制了对恐惧情感发挥出更大力量的余地。中,而不适。

      综合看来,打三星对小林来说,恰如其分。

     6 ) [怪谈],及一些花絮

    文_发不沾霓 1965年11月,小林正树的[怪谈]在美国上映。此前的18届戛纳电影节上,该片刚刚摘得评审团特别奖,但美利坚的观众们可不管这些,他们认为它“太慢太无聊”。比起镜头考究、古韵缭绕的[怪谈],他们更钟爱同样是日本出品却更为“紧张刺激”的[哥斯拉]。然而更为讽刺的是,即便如此,[怪谈]在国外的票房成绩仍旧要好于日本国内。当时的一些日本评论文章直接批评“雪女”里漂浮在空中的瞳孔——“那是什么玩意儿?”可实际上,这让日本评论界如鲠在喉的超现实布景,早在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里就已出现,而且更为天马行空(萨尔瓦多·达利是那部影片的美术设计)。超现实的布景也成了[怪谈]得以流传至今的招牌。 据当时的副导演小笠原所说,小林正树为拍摄[怪谈],研习了大量日本和西方画家的画作,以期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壮美布景。可这布景制作的过程之艰难,恐怕在日本电影史上也极为罕见。在当时的日本,没有能满足电影拍摄所需的摄影棚,所以小林正树只好带着助手们到处寻觅合适的拍摄场所。最终,他们在京都的宇治市找了一个长1000米、宽80米的仓库,作为[怪谈]的“拍摄基地”。看过[怪谈]的人,一定会记得“雪女”里的紫瞳与红唇,和“无耳芳一”里的“坛之浦海战”。那可都是演员在实打实的布景中完成的,没有半点儿电脑特效。为达到预期的画面效果,摄制组人员架起一张巨型画布,在那上面进行“超现实的创作”。除此之外,打光的工作也不轻松,因为画布太高,需要先搭建脚手架,并且把灯光驾到非常高的地方才行,灯光组的人当真是“用生命在打光”。当时的东宝对于预算压得很紧,小林正树每拍完一个故事才能领取3000万日元的经费。但光是排练时用的干冰,每天就要耗费30万,同时还要支付演员的高昂片酬,以这种往熊熊烈火里扔钱的节奏,区区几千万怎么够花。所以,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小林一度认为“这部电影我们永远也拍不完了”。拍到“无耳芳一”琵琶弹唱的那个场景时,剧组终于山穷水尽,“连一个铜板都不剩”。最后,小林正树只好打电话向自己的恩师木下惠介求助,问他借了5000万救急,这才勉强完成了拍摄。 [怪谈]的原作,出自日本明治时期的作家小泉八云之手。[怪谈]便是从这本“日本的《聊斋志异》”中撷取了四个小故事,一举改编而成。几个主要角色:武士、樵夫、雪女、和尚……皆为日本民间故事里的典型。而且这四个故事都能拍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感”——在榻榻米上爬行的黑发;吸食男性灵魂的雪女;浑身纹满汉字的芳一;茶碗中那张阴森可怖的笑脸。而这看似毫无关联的四个故事,实际上也有着共同之处——承诺。“黑发”中违背婚约的武士;“雪女”里未能守住秘密的樵夫;“无耳芳一”里始终如一的盲僧芳一;还有“茶碗中”没能如约写完故事的作家。这些主人公,最终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报应”。这个理念来自于编剧水木洋子。这位写过[来日再相逢]、[浮云]等片的编剧和小林正树一样,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但她却不似后者那般充满悲观和绝望。她认为[怪谈]这部影片的主题,关乎人对自然的爱与恨,她相信大自然是遵循着某种类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法则运作的。 虽说打着恐怖片的招牌,可[怪谈]并不“吓人”,重口味的画面也基本没有。小林正树并非不懂得“如何让人不适”,要知道,当年[切腹]在戛纳上映时,还有观众因为“血腥的黑白画面”而惶然离场呢。[怪谈]的恐惧来自场景的凄凉,来自角色的痴怨,一如爱上樵夫却最终不得不离去的雪女,或是沉醉于芳一弹唱中的不甘的战魂。电影以推镜头的方式来凝望人物的背影。“黑发”里的妻子,矗立在大门前目送远去的丈夫,纵然没有表情的正面特写,也能感受到她的心如死灰。而“雪女”里,对雪女背影的端详,则侧重于展示她的妖魅和危险,顺带一提,雪女这个角色以及电影对其进行的仰拍的打光,都像极了美国黑色电影里的那类蛇蝎美人。至于“无耳芳一”赴约“殿堂”进行弹唱的桥段里,镜头随着人物步上石阶,缓慢地跟随,直至窥见魂灵们的全貌,犹如一双眼睛向那些无助的众生投去怜悯的目光。此外,无论是浮世绘和能剧的电影化表达,还是全片充满古意的民俗配乐,都为影片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日本风味。 [怪谈]的出现,影响了后世日本的一大批“怪谈”类影视剧,比如耳熟能详的《世界奇妙物语》,又如中田秀夫的[午夜凶铃]。就连好莱坞也从[怪谈]这里偷师不少,最有名的一个案例,是[蛮王柯南],导演表示自己从“无耳芳一”念咒诵经段落里获得了灵感,于是他在柯南的身上画上了各种神符,以此来抵御邪灵。 从早期的[黑河]到[东京审判],小林正树始终孜孜不倦地表达着他那些宏大的主题:理想主义的溃败、社会与政治的寓言、强烈的反战情绪。人们看惯了他镜头下那些被强权和腐败蹂躏的主人公,跌进无法逃离的深渊,就像[切腹]的结尾,一夫当关的仲代达矢最终也只有倒下。这一切的一切,都令这部奇诡绝伦的[怪谈]像小林正树的一次随性的游憩,一次调皮的反串。诚然,洋洋洒洒九小时的[人间的条件],有不容辩驳的思想和担当,但这部表现力卓绝的[怪谈],也许才更接近电影的本质。 (原载于《看电影》)

     7 ) 隔壁的浮世绘

    慕小林正树《怪谈》之名已久,无奈电影如沧海,观影如抽丝,选择太多也是一种烦恼。正好最近在读村上春树的《东京奇谭集》,又勾起我看此片的欲望。
    影片构造出一种阴冷森然的日本趣味。简净、枯淡,肃穆而缺少人情味。因为这部电影,翻了翻小泉八云的原著。同样也是不带情绪的记述。就像说着隔壁家的八卦,聊记一笔以资存案一样。

    《黑发》:旧梦重温,原以为情深意重,醒来却变成摆脱不掉的恶梦。结发之妻被弃如鄙履,到底意难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嗤笑伊右卫门》的结局。没有怨恨,只有情意。
    《雪女》:原来妖也会与人一样,爱慕美貌,喜欢家庭生活,憎恶背叛。
    《无耳琴师芳一》:开头用大段“講談”(说书)陈述历史背景,倘若对日本不感兴趣的人恐怕会抱怨其冗长与枯燥。故事告诫人们,与鬼打交道,必将付出代价。
    《茶碗内》:很聊斋的故事。原著中的女鬼在电影中被改编为古装男子,结局亦不了了之,少了许多艳媚之气,更显利落与肃杀。不过影片各段落倒也浑然一体。

    《怪谈》调用了大量日本国粹元素:音乐、戏剧、绘画、文学,全面展示日本传统文化之怪、力与美。从头到尾都像一件富有韵味的工艺品。然而正如被日本人发挥到极致的插花、茶道,因为太追求细节与规矩,形式之美、风格之美无以复加,独独少了人性。可观可赏,却难以亲近。这部电影也如其原名“隔壁的浮世绘”一样,可作猎奇之谈资,难为人情之通鉴。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111.html

     短评

    我没看过任何一部六十年代的电影中的影像的艺术表达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其内容的的潜力虽未完全挖掘,但这部电影在形式上确实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7分钟前
    • 浪里白跳
    • 力荐

    4.6終於看到啦....跟舞台劇一般燈光實在厲害。最感人的是每個故事都像是從畫卷書裡與想像中的那樣動人。充滿神怪、溫柔、人情。好幾景都可以截圖敘事大說特說了。

    9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小林正树导演作品,获戛纳特别奖和奥斯卡提名。四个故事各有韵味,把日本特有的文化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雪女"中的唯美和凄婉、"黑发"中的东瀛传统女性图像、"无耳芳一"中的能乐,绘卷画,人体书法、"茶碗中"里的戏谑叙事,汇集成这部时长3小时的怪诞之作。缺点是较为冗长,但也颇有清静之美。(8.5/10)

    1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最浓郁地道的日本,最风格化的小林正树

    16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1964年就拍出这样的片子!!!!!!!!1964年就有超大studio 全布景 打雷刮风暴雪落日河上大战都能造 而且那神样的化妆术真的有吓到我!不比本杰明巴顿奇事的逊色 另外《雪女》的打光让我瞬间想起《我是爱》

    17分钟前
    • juni
    • 力荐

    中国的《聊斋志异》也可以采取这样拍的,可惜。

    22分钟前
    • mongolialong
    • 力荐

    布景精彩绝伦,对日本传统艺术的展示精益求精,故事本身反倒都是次要的辅料了。

    2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1、陈世美在哪个国家都别当,没有好下场。2、对于女人来说,她让你保守的秘密一定连她本人也不能告诉。3、说唱艺术家的技艺能够让鬼着迷,人就更不用说了,神乎其技,赚钱容易。4、这年头当作家不容易,写自己的事情就是割肉,可总共没多少斤两;而编别人的事情又无法收尾。做啥也不能爬格子。

    27分钟前
    • 司马缸
    • 推荐

    大师毕竟是大师。看了这片我才明白,所谓的怪谈其精髓不在于恐怖也不在故事。怪谈故事并非以戏剧性见长的。《东海道》换个牛编或许可以提升其剧情张力与流畅性,但与小林版相比仍会落于下乘。因为怪谈的精髓在于那种幽玄的意境,那种亦虚亦实,止于心却不可道出的微妙境界。小林完全摒弃了各种花哨的

    28分钟前
    • paracelsus
    • 推荐

    后来很多日韩香港恐怖片经常用一种三段或多段的方式讲述鬼片,可能从此片开始。片中的舞台搭建、布景、美术和构图着实令我惊艳,可能是当时日本影坛最具风格化的表现,加之诡异的配乐,玄幻幽深,诡谲离奇,颇得恐怖意境。8.7

    3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①小林正树浮世绘般的超现实主义布景与武满彻极其风格化的配乐相辅相成。②电影虽然运用了许多西方的表现手法,但所表现出来的气韵和意蕴都是极其地道的日本传统文化。③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具魅力:营造出的那种似幻似真、亦虚亦实的气氛,无需更多的戏剧化,就能将“怪谈”的魅力推至极致。

    37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武满彻的配乐,惊为天人,几个音符的跳跃,炸裂,气氛顿时呼之欲出,直夺人心。小林正树的镜头简练,构图精准(往往有一种古典美),镜头的运动与旋转恰到好处,动慢的切换以及诡谲离奇的美工布景;还有仲代达矢,三国连太郎,志村乔精湛的表演;这部电影真是不可复制,阵容强大无比,真是难得的佳作。

    38分钟前
    • 醉舟
    • 力荐

    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在电影院看是正确选择!能在加拿大的电影院里看到田中邦衛简直太少有了!!!!

    41分钟前
    • 豆友1485565
    • 推荐

    我心目中最地道的日式怪谈就该是这样的味道,超现实主义叙述,浮世绘一般的背景,和音琵琶乐,对民俗文化的吸收借鉴到达极致——四个怪谈,刚好够我喝上一壶。

    46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和一般的恐怖片不同,没有什么恐怖的地方,更像是话剧,不论是搭建的舞台还是表演形式都像话剧的风格。每个故事其实一开始就预料到灾难,但导演就是能让你焦急万分的等待结局。因为妖魔鬼怪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犹豫不决,从而影响最终结局。这就是妖有了人性。

    48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幽玄寂静,肃杀凄艳,诡谲离奇,布景音乐均超一流。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半个世纪前,小林正树将四个日式恐怖怪谈传奇故事搬上银幕。不搞一惊一乍的花招和突然出现的鬼怪来吓人,却在意境氛围上让人回味无穷。朴实细腻的布景和摄影超赞。很少却恰到好处的音乐音效也很棒。无耳芳一的故事肯定影响了金基德《春夏秋冬》。对黑泽明的《梦》和北野武的《玩偶》也有影响吧!非常棒

    5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效果没治了!为什么凭借如此原始的布景、道具就能打造出这样“真”的梦幻气息,而力求逼真的电脑特技却往往给我们一种“假”的感觉?这是电影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54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力荐

    同学嘲笑这部电影,老师说 这是1960的电影,请你们想想这个背景。所以就和看“流浪者之歌”探讨的问题一样,评判电影必须联系相关背景

    58分钟前
    • 朱日妮
    • 还行

    故事一、观众刚看,对题材类型还不了解,“她是鬼”可被置于结尾制造惊奇反转;二、观众已从前个故事的体验中产生了闹鬼预期,便不再纠缠有无的问题,转而关注鬼是否杀他;三、有鬼、杀他都已破题,接下来重点放在施救;最后,围绕闹鬼的所有常规套路都被讲完,仍可出其不意跨越时空鬼嵌套……四个故事貌似独立并列互不关联但与观众心理密切相关的情绪动向仍然存在着围绕着主题的一种内在的叙事递进以及篇幅管控差异,因此而不能随便改变其叙述次序,比如无耳芳一由于引入平源合战之典历史画面重现而高潮跌宕跨度最长。可它必须发生在第三幕!……PS每次看到第三故事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比利·怀尔德。要知道在豆瓣早期那些年这位大导的中文译名一直被称作:比利·怀德!所以到底是谁把“尔”给贴上去的?

    1小时前
    • 赱馬觀♣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