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再见,李可乐

    再见,李可乐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闫妮,谭松韵,吴京,蒋龙,赵小棠,冯雷,李虎城,平安,小七,小可乐,于谨维,高露,刘亚津,刘亚鹏,胡国雄,杨玉兰,张弛,刘背实 

    导演:王小列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重见光明

    • 菩提幽魂

    • HD中字

      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

    • HD中字

      封神战纪

    • HD

      少年闵子骞

    • HD

      格洛丽亚在路上

    • HD

      素媛

    • HD

      恶女2023

     剧照

    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1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2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3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4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5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6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16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17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18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19再见,李可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为了完成女儿李妍(谭松韵 饰)高三前的小小心愿,父亲李博宇(吴京 饰)决心带着女儿远赴阿勒泰滑雪。却不料李博宇遭遇意外,全力抢救后仍陷入脑死亡的处境,让为妻为母的潘雁秋(闫妮 饰)做出了一个女人最艰难的决定。当家渐渐失温,一只名为可乐的小狗带着倔强闯入了她们的生活,成为母女争执的焦点,也成为苦乐烟火的陪伴。如何在伤痛后放下悔与执?如何在成长中习得爱与勇?当往日的困境重现,她们的人生,又是否有无憾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勇气?

    作为一个资深狗党,电影院有萌宠的作品,我都会第一时间去观看!

    哪怕是平时不开心的时候,只要在网上刷一刷萌宠短视频,就可以 立刻让我雀跃其来。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再见,李可乐》这部电影,开局就如此沉重。

    电影开始5分钟,吴京老师就领了盒饭!

    当然,后续在回忆里,含京量还是很高的

    然而开篇就丧父的重击,无疑給这部电影加上了一层阴影效果。

    女儿李研(谭松韵饰演)在高考18岁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去新疆阿勒泰滑雪,怎料在滑雪场,父亲(吴京)遭遇意外,重伤不治。

    父亲是为了救女儿而死,所以女儿一直自责。

    与此同时,妻子(闫妮)在丈夫住院一个月后,选择了拔管签字。

    这件事无疑給母女二人之间,留下了严重的创伤。

    但就在不久后,一只叫李可乐的小狗,强行闯入了这个家庭。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这只狗很显然就是父亲转世,《重生之我变成了我家的狗》,不过因为国内不能有迷信的元素,所以整部作品都是看破不说破的基调吧。

    抛开设定不谈,整个电影的风格,是偏温馨治愈风格,节奏缓慢而情感深刻,让情感自然的流淌在时光里。

    生活,开店,锅底,高考,恋爱,结婚,这些剧情全部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

    但是在这些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研对父亲的死,无法释怀,对母亲做出的决定,也无法理解。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闫妮的演技,她对中年女性的观察与把握可谓熟练且独道,仅仅是几个表情就足够传神。

    虽然故事的剧情并没有太多的激烈冲突,但是在生活细节、以及一些比较重要转,都足以令人感到熟悉。平淡才是真实的生活。

    母女二人的心结,在养狗、高考、恋爱等等事情上,明争暗斗。叛逆期的女孩,丧父的疼痛,使她们的生活格外难过。

    母亲虽然表面上强硬,但丧夫之痛也让她在背地里承受了太多思念和艰苦。而所有这些积累,一直压抑在影片的最后一幕才爆发,不要沉湎过去,必须勇敢向前看这个内核,才得以足够的发散。

    当然,故事前期关于亲历家人死亡的那份沉重,才是电影里最揪心的矛盾。

    好在,狗狗李可乐的出现,足以弥补家中的裂痕。让家人从争吵变为理解。从创伤转为治愈。

    对李研来说,李可乐的出现是青春期的一种幸运,是代替死去的父亲填补的家人,陪伴和治愈她受伤的灵魂。

    李可乐除了不会说话,基本做到了一个家人能做到的一切。也因此給这部电影铺上了一层童话般的色彩,在宠物狗的身上寄托了全家人的情感寄托。它是感性的、细腻的、多层次的、理想浪漫的。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算不上有多激烈精彩,但2小时婉婉道来,不疾不徐,也算是冬天难得的一道温暖。尤其对于爱狗的我来说,感动的点还算很多。

    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勇气?

    就是往前走,别回头。

    人在经历过生死别离之后,没有人可以潇洒的放下。受煎熬的灵魂,面对着过往的回忆,这些伤痛可能真的需要用煎熬来形容。

    但是导演几乎把所有的悲伤,都隐蔽的藏在人物行为背后,只在台面上,展现出轻松和治愈的那一部分。或许,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吧。

    这样一部作品,用好不好看,够不够娱乐来比较,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更多的,是去抚慰人心,而不是娱乐刺激。是释然和放下,而不是跌宕起伏。是普通人的生活,面对与和解。

    狗的陪伴是最长情的,最忠诚的。对狗来说,短短十年,就是一辈子家人。想念着你,牵挂着你,爱着你,需要着你。也因此,在离别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有了足够满足的一生。因为我们彼此温暖过。

    故事的最后,李研母女要面临和李可乐告别。

    可能每个养狗的人来说,都没办法面临这个时刻吧。相依相伴十年,情感投射代入,让人很难绷住。

    李研接过笔,签字安乐死的那一幕,她成长了。也释然了。

    但正如结局母亲那句话,生活成长,就是要学会勇敢的向前看,别回头。

    而看到此处,我无比的想念我的狗,想立刻回到家里,给她一个拥抱。

    这就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所有的收获。

     2 ) 爱似黄金,720克嫁妆太沉重,我在影院哭惨了

    文:杉姐


    本月最催泪、最温暖的电影来了!

    《再见,李可乐》

    观影中,我和很多观众一样,80%的时间,都眼泪不止。

    但电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悲伤往事,而是有多想流泪,就有多温暖。

    故事要从高中女生李妍(谭松韵 饰)的生日愿望开始,她希望高考之前去阿勒泰滑一次雪。
    一个合格的爸爸可以忘记结婚纪念日和自己的生日,但会把女儿的愿望记在心里。
    爸爸李博宇(吴京 饰)带着女儿欣然奔赴,却在中途发生意外,爸爸用生命践行承诺。
    再回到家,李妍已经成为只有妈没有爸的孩子。
    18岁最关键的人生路口,李妍的世界,忽然崩塌。
    但爸爸的去世,带走的不仅仅有爸爸,还有个更多更多的关系和秩序。

    02

    李妍的父亲是开串串店的小老板,乐观开朗,踏实肯干,中年人的皮囊下还透着那么点小帅,串串店不大,但人气却很旺。

    妈妈(闫妮 饰)是学校教师,李妍的学习,从小就是她一手抓。
    一家人分工明确,总是有说有笑,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如果不是爸爸忽然去世,李妍就是那种生活在蜜罐的小女孩。
    爸爸在滑雪受伤后,生命危急时刻,妈妈选择拔管,这成为了李妍心中的一根刺,反复红肿发炎,她为此耿耿于怀:是母亲带走了爸爸。
    妈妈教师的身份,将她教书育人的“一板一眼”早就写进血液,一个人带娃的妈,更迷茫,更谨慎,也更固执了。
    李妍才发现,没有爸爸后,和妈妈的交流是那么难。而且,爸爸生前一直经营的串串店,也一度面临倒闭。
    下雨不会排水,电线坏了不会修,锅底根本调不出爸爸的味道......都成了压垮母女俩的难题。
    爸爸一直活在李妍的回忆里,不够完整。
    但在他去世后,母女俩遭遇的一切混乱,都足以拼凑出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好男人的形象。
    下雨天,串串店门口太洼,雨水不断往店里灌。
    母女俩废了很大力气,搬了很多箱子堵在门口,却根本堵不住水,本就老旧的电线,也在这时忽然冒火星......
    母女俩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些事情,也不知道爸爸冒着雨堵过多少次店门,之后又有多少次一个人喝着可乐,从天亮等到天黑,坐在门口,看着大雨等雨停。
    有爸爸在的时候,女儿是个小孩,满身书卷气和娇柔的妻子,也是个小孩。
    爸爸走了,她们才发现,原来爸爸一个人扛起了这么多的重担。
    但李可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困局。
    小狗很灵,一次次与李妍偶遇,一次次被送走又跑回来,冥冥之中,这只狗就该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
    最开始,妈妈担心李妍养狗耽误学习,担心分走自己本就捉襟见肘的精力。
    但小狗会在旧风扇快要砸下来的那一刻,提醒妈妈退后;会在母女不知如何搞定带火星的电线时,有如神助、误打误撞关掉电闸;会在李妍找不到串串店配料时,带她走进父亲常去的那家店......
    小狗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李妍和妈妈给爸爸办完销户,身份证被剪下一角,那代表着爸爸从此“社会性死亡”,和地球说再见了。
    它喜欢坐在父亲的位置,也喜欢看父亲看的足球,喝父亲喜欢的可乐,“李可乐”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可乐会给李妍松伞,爸爸也是。而且,每次李妍每次都说不会下雨,但下一秒就开始下雨。
    甚至,在李妍的婚礼上,陪她站在台上的,是可乐,爸爸曾经描绘女儿婚礼时要带红色的领结,可乐也刚好带上了。
    父亲喜欢和李妍碰头,李妍喜欢和可乐碰头,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暗示着一件事:父亲走了,但又没走。

    03

    李可乐的到来,给这个破碎的家,带来了很多欢乐,它替代爸爸给了母女俩很多温暖,甚至在关键节点,还给到了一些重要的帮助。
    但人生路上没有捷径,哪怕真的有宇宙神力相助,母女俩该吃的苦,该走的路,一步都绕不过,根本没办法偷懒。
    学校和串串店两边跑,妈妈分身乏术,为了保住丈夫生前的事业,只能辞掉了心爱的教师职位。
    李妍思念爸爸,又担心妈妈,成绩一点点下滑,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到“玩狗丧志”,想把狗送走。
    两人为此大吵一架,李妍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干脆在男同学家借宿。
    妈妈第二天找上门的时候,质问李妍:爸爸用生命兑现承诺,带你去滑雪,结果你现在自由散漫,成绩下滑,你对得起谁啊。
    女儿却更加冷漠地回应:你什么都不懂,这个大学我不考了,从今往后你也别管我。
    当叛逆期遭遇家庭变故,世界崩塌的眼泪混着破土而出的泥沙,让母女俩爆发出巨大的火药味。
    明明是相依为命的两个人,同处一室却不能靠近,心与心之间竖着一道高墙;明明是想相互解释,但话一说出口,都变成了伤人的炸弹,噼里啪啦能把人心都炸碎。
    妈妈想告诉李妍,辞职送狗都是万不得已。
    李妍却马上呛声发问:“拔管也是万不得已吗?谁让你拔的?”
    妈妈解释,爸爸躺在床上烧钱,切开他的器官,让他像个活死人是爸爸自己都不允许的。
    但李妍倔强的反问:“你怎么知道他不想活的?”
    从那之后,两个人几乎不交流,陷入长时期的沉默阶段。
    李妍表面上喊着要退学,但其实是憋足了劲儿在学习。
    为的,是给爸爸一个交代,给妈妈一个心安。
    其实十几岁的孩子,大多都像李妍一样,冲动、叛逆、迷茫、没有人生方向,她们并不太明白,大学二字的意义,只知道,那是父母十几年来一直念叨着,要她们去的地方。
    所以,当李妍拿到648分的成绩单时,她没有喜悦,而是面无表情、横冲直撞的回到家,“啪”的一声,把成绩单拍在桌子上。
    妈妈看到成绩直线上升的李妍,只是心里松弛了一下,脸上却都还是紧绷。
    这些年,妈妈一直都是沉默的,压抑的,这种情绪由内而外,让她整个人都冰冷不已。
    打破这个局面的,是高考那天,她穿着红皮鞋红旗袍,格外好看,看着从考场里走出来的女儿,小心翼翼的问“你要不要喝奶茶,妈妈给你买”。
    那一刻,才发现,这个妈妈已经很久很久都没笑过了,连笑容都变得那么不自然。
    黄执中在《奇葩说》里讲过一段话,让无数人泪奔。
    “我们中国人关系最拧巴的一点,叫作当面拒绝沟通,背后默默奉献,然后把这种一方被蒙在鼓里的情况,叫作感动。但当生活里充斥着谎言,你以为的保护,其实成了一种攻击。”
    有句话说,中国的父母一辈子在等孩子跟他说谢谢,中国的孩子在等父母跟他说对不起。 孩子和父母,在双向的爱中,爆发出的,并不全是爱,还有痛苦、压抑、焦虑、控制,甚至恨意。
    《再见,李可乐》,让我们明白,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匮乏的东西是理解与和解。
    怎样理解?怎样和解?唯有时间,唯有成长。
    影片中有两场戏,将这个过程刻画的非常深刻。
    第一场戏是,李可乐被偷。
    以前妈妈不懂,一只狗为什么对女儿那么重要,但当女儿读了大学,假期也不回来时,她才明白,可乐对女儿来说,就是家人。
    妈妈在最开场的时候,是那个秀秀气气、一身文化味儿的女教师,但她在和偷狗贼对峙的时刻,她骑着摩托车在路上奔命,把拿着尖刀的大汉,打得不知所措。
    妈妈满脸通红,冲他大吼:“老子忍够了!你信不信我把你扇到墙上抠不下来!”
    看到这么霸气的妈妈时,真的让人五味杂陈,她因为失去丈夫,被生活的重担拖着走,早就不是当初学校里纤尘不染的潘老师,爸爸走后,被迫长大的何止是李妍,还有妈妈啊。
    第二场戏,是当李可乐的生命走到尽头,医生建议家属——安乐死是最好的归宿。
    妈妈这时的反应是,让它顺其自然吧,这个死亡通知单,她签不下去了,母亲老了,回归了感性,就像当初的女儿一样。
    而此时的李妍,却不再像个小孩子一样期待生命的奇迹发生,她从妈妈手里接过没办法写下去的笔,坚定迅速的签完了字。
    那一刻,李妍终于长大,理解了妈妈当初为爸爸签字时的无奈和痛苦。
    李妍最终选择读医科大学,她还是想知道一根管子到底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
    妈妈知道女儿还是放不下,声音都带着眼泪,劝她说:“你不要因为这件事改变你的人生航线。”
    女儿看着妈妈一字一句地说:“为什么不能改变?你没有改变吗?”
    母女俩带着对父亲的羁绊和家人之间深深的爱意,在很多年后,活成了对方当时的样子。是一种抱歉,也是一种弥补。

    04

    《再见,李可乐》是亲情催泪片,但更是温暖的,是爱意流淌的。

    母女俩从最初面对家庭变故时的茫然,到日渐坚强,松弛,脸上再次充满笑意,仿佛重生了一般。

    人生有很多意外和辛酸,但好好被爱过的人,不会把活下去人的爱带走。

    李妍结婚时,妈妈拿出攒了24年的黄金,郑重地对她说,爸爸李博宇,妈妈潘雁秋,请女儿笑纳......

    从李妍出生那年开始,爸爸妈妈每年为她攒下30克黄金,爸爸去世后,妈妈一个人带着两分爱,依然坚持。

    不是说黄金真的比爱贵重,但如果用物质世界的计价器来衡量,父母对子女的爱堪比黄金。

    李妍是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爸爸去世了,但并没有把爱带走,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爱,都像那些金子一样,坚硬,珍贵,闪闪发光。

    李妍和妈妈,都越过了各自的苦难,这个过程里,爸爸并没有缺席。爱的人会离开,但爱永远不会。

    12月的天气很冷,希望大家都带上你爱的人,去影院感受一下这扑面而来的“爱”和“暖”,借助它的光,去爱,去表达,去拥抱。

     3 ) 爱,从不缺席

    《再见,李可乐》又让我坐在电影院里哭了起来,我泪点低,看到狗狗似乎看透一切的大眼睛,就忍不住感叹,人和人的感情,人和动物的感情,是完全想通的啊!《再见,李可乐》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转换,所以在后半段狗狗李可乐的陪伴下,家人们对它的情感投射,并不觉得突兀,反而非常自然,温馨,狗狗李可乐延续了父亲李博宇的爱。

    海报

    一个被父母宠爱的孩子,喜欢滑雪,在和父亲去滑雪的时候出了意外,父亲不幸坠崖,妈妈面临救还是不救的困境。救,父亲一辈子可能就是一具插着管子的植物人;不救,无法忍心看着最亲最爱的人离去。这时候,妈妈必须做出最艰难的选择。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父亲为了救女儿李妍才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我是李妍,我一定会自责内疚到死,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最亲最爱的人离开了我们,这是多么痛的教训。可想而知,在父亲死后,李妍承受了怎样的心理压力。从片中的各种细节可以看出,李妍和爸爸的关系非常好,爸爸李博宇是一个又可爱又富有童趣的父亲,就像是李妍的朋友,他们会有自己的秘密基地,他会带着李妍去玩耍,他会给李妍拍各种无厘头的照片,他还是一个开店的美食家。而李妍的母亲,则相对更威严一些,她是老师,平时不苟言笑,对李妍非常严厉,所以李妍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没有那么好,慈父严母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母亲潘雁秋并不是那种不通人情的母亲,她只是没有父亲那么外放,她对李妍的爱没有少一分一毫,只是将这份爱深藏在内心深处。比如因为李妍父亲出了意外,母亲几乎从未责备过她;比如李妍因为店是父亲开的,不愿意转让出去,母亲就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扑在店上,哪怕入不敷出也咬牙坚持;比如李妍喜欢张怀军,母亲就开着车从很远的地方去男孩在的地方制造偶遇,帮她实现爱情梦。这些,都是母亲对女儿无言的爱,她在用行动爱着自己的女儿,爱,从不缺席。

    两人的点头之交

    和妈妈和解

    李可乐是一只狗,它在李妍父亲去世,母亲失去丈夫开始,闯入了她们的生活,成为了李妍和母亲的纽带,在原本濒临奔溃的家庭中注入了一丝温情。狗狗李可乐多次救了潘雁秋的命,保护了李妍,化解了家庭危机。虽然狗狗不会说话,行动也会有些受限,但它想方设法保护母女俩,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父亲李博宇的爱。李妍和潘雁秋母女的世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父亲、丈夫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失去父亲、丈夫,却有一只狗陪伴的阶段。但是无论哪个阶段,这份爱却始终存在,这份爱陪伴着李妍一路成长。从高三到大学到结婚,因为和母亲赌气跑到张怀军家里的李妍,哪怕坐得离张怀军近一点,狗狗都要跳到两人中间,像极了不放心孩子早恋的父母。大学时候从大学回到家里看望母亲的李妍,发现母亲有了新的男人,狗狗看潘雁秋的眼神,看女儿李妍的眼神,也有了变化。狗狗不能说话,却能在这样无声的眼神中流露出这样的讯息,这绝对要归功于导演,动物是最不好拍的,从一只小小的拉布拉多拍到大狗狗再到老年狗狗,它也要陪着主人公走过春夏秋冬,虽然我们也知道,肯定是换了不同年龄的狗狗来拍,但是那种爱和温馨感却始终存在。终于到了女儿李妍出嫁的那一天了,没想到李可乐却病情危急,女儿要准备婚礼,只有妈妈潘雁秋陪着狗狗。没想到,它还是拔下了针管,跑到李妍结婚的地方,它想把李妍亲手交给张怀军。就像曾经的那个父亲李博宇说的那样“当你结婚的时候,我一定要把戒指亲手递给你,脖子上扎着红领结”。

    李可乐小时候太可爱啦

    结婚也要陪伴着你

    春夏秋冬,人也有生老病死,狗狗也迎来了它最后的时光,医生留下了病危通知书,就像多年前的那个冬天,生命垂危的李博宇面临救还是不救的困境,妈妈潘雁秋要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今天,面对狗狗的生命,李妍也要同样面临抉择。这一次,她长大了,如果说多年前,她无法理解母亲的选择,她只想留住父亲的生命,甚至在很多年里怨恨母亲的选择,认为是因为母亲,父亲才没有保住一命,她把自己对父亲的愧疚都嫁接在母亲的身上,试图让自己轻松一点。很多年以后,她才能真正理解母亲,要做出这个决定,是多么的困难,这不仅是为了一个生命的尊严,还有一个家庭的生存。她拿过那张病危通知书,毅然决然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停留的时间,而是其中的温度,而这温度,是由爱和陪伴决定的。

    李可乐弥留之际

    三位演员的表演不露痕迹,非常克制真实。父亲李博宇的扮演者吴京表演松驰有质感,是片中的一抹亮色,可能因为吴京本身就是父亲的缘故,在扮演一个父亲的时候,尤为真实可信。母亲的扮演者闫妮也非常出彩,她克制内敛,不露痕迹,把一个沉着冷静,外冷内热的母亲表演的入木三分。谭松韵扮演的女儿也很招人喜欢,她扮演的并不是一个恃宠而骄的女儿,而是一个热爱运动,无意间让父亲深陷危险的女儿,如果演的不对,观众很容易将父亲的死怪罪在她头上。但幸好,谭松韵演得恰到好处,没有多一分,也没有少一分,可以说非常准确。还有扮演张怀军的蒋龙,也不得不提一下,之前只看过他在《喜剧大赛》中的表现,在电影中,他也贡献了可圈可点的表演。

    吴京扮演的爸爸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总之,《再见,李可乐》是一部温馨、真实的电影,它的情感都在细水长流中,都在那些小小的细节中,推荐大家去电影院里感受这份爱和温暖。

     4 ) 这部电影传递的是爱的教育【严重剧透】

    作者:枨不戒

    《再见,李可乐》虽然用可乐的名字当作片名,但可乐并不是电影的主题,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爱。电影以可乐进入少女李妍的生活为开始,以可乐因老病而去世为结尾,用狗狗的陪伴,将这个家庭失去至爱后自我修复的数年时光串联起来,将爱的成长与释然娓娓道来。

    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成熟的爱?在这部电影里,通过光影,通过一只狗狗的一生,主创给了我们一个教科书般的答案。

    李妍本来有着幸福的家庭。她性格活泼,成绩优秀,有一个非典型的父亲。吴京掩饰的李博宇思想开明,爱笑爱闹,毫无一家之主的架子,而是像朋友一样,陪女儿一起玩耍一起冒险,给足了女儿安全感与情绪价值。她还有一个温柔的母亲。闫妮饰演的潘雁秋端庄大方,身为高中老师,有亲和力也有主见,矜持却不古板,能够充分尊重女儿的想法。在去滑雪之前,这个三口之家是幸福的,惹人羡慕的,可这一切都在意外发生后戛然而止。

    意外发生时,李博宇为了保护李妍,牺牲了自己的安危,变成躺在ICU里的植物人。一边是病危通知书,是冰冷的医学数据,是医生口中的毫无抢救价值;一边是李妍痛彻心扉的愧疚,是潘雁秋为了筹钱左支右绌的卑微,是无法割舍的亲情。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情感,这样的两难处境,别说是高中生了,哪怕是几十岁的中年人,也会瞬间变成崩溃的小孩。李妍望着病床上的李博宇,内心还怀着奇迹降临的侥幸,无法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做出决定的只能是潘雁秋。放弃治疗后,李妍和潘雁秋在医院里争吵的那场戏,闫妮把一个母亲的隐忍和坚强拿捏的恰到好处。

    于此同时,在医院所在的城市,一只可爱的小黄狗睁开了眼睛,扭动着毛茸茸的小身子自己钻进航空宠物箱,踏上了一段长达几千公里的缘分之旅。它如同怀着使命一般,有着自己的目的地,它的眼睛里有着过分纯净的亮光,似乎是知道自己肩负重担。而这只小狗的出现,也将改变一个家庭的现状。

    就在李博宇下葬的当天,一个小狗逃出宠物店,闯进李妍的生活,这个意外的到来,将家里沉郁的气氛打破。这只黄色的小狗,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拦住她,穿过层层阻碍追到她的家里,锲而不舍地找到学校去看她,它仿佛是上天送给她的礼物,于万千人之中只认定了她,不容许她拒绝。

    李博宇离开了这个家,李可乐却来到了这个家,仿佛某种征兆,他们之间完成了一场陪伴的接力。李可乐的到来,是一道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李妍灰暗感伤的世界,它喜欢躺在李博宇的椅子上,喜欢像李博宇一样和她抵额头,它会专注地听她说话,它会带她去外面透气,渐渐,李妍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恢复了一个高中生的生气。

    李博宇虽然不在,但家里却处处留有他的痕迹。下大雨了,串串店被水淹,母女俩在洪水中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同堵住大门;串串店的汤底配方,是李博宇的独家秘方,串串口味的改变,导致食客大量流失;李妍藏在衣柜里的滑雪板,是李博宇送给她的礼物。

    李妍和母亲绕不开的、想不开的东西,却被李可乐奇迹地化解了。断掉的电线掉落洪水中,是李可乐跳起压下电闸开关,才救下了母女俩的性命;李妍拉着同学张怀军一遍遍复刻串串汤底的时候,是李可乐带他们找到李博宇买辣椒的店铺,是李可乐将可乐打翻泼到锅里,帮他们找到最后一味配料。

    李可乐在有形无形之中,将李博宇不被了解另一面呈现出来,让李妍和潘雁秋在日常点滴中,一遍遍重温他曾经为这个家付出的努力。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回忆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悲伤,可要想让伤口痊愈,就必须把脓液挤出,在一遍遍的回忆中,父亲的形象不仅没有远离,反而越来越清晰,在对父亲重新认识的过程中,李妍慢慢接受了父亲离开的这个现实。

    李妍发现,父亲虽然不能陪着她长大,但他的爱却并没有消失,而是永远存在于回忆之中,存在于家里的每个角落里。可是她虽然能够理解,稚嫩的年龄却无法承受起伤痛的打击,她陷入了迷茫的虚无,改变了喜好和兴趣,失去了目标和意义。她用可乐的陪伴来填充时间,被阳光真诚的张怀军打动心扉,在享受爱意和青春的时候,成绩不可避免地下降,而高考就在几个月之后,潘雁秋的反应,是一个正常家长能够做出来的最好选择,在面对早恋问题时,她的态度甚至是克制的,可李妍并不领情。

    隔阂早就埋下,当年的放弃治疗,像是一根刺扎进母女之间。可是对于潘雁秋来说,她不仅是妻子,更是母亲,她要考虑现实,李博宇已经无法再陪着她和女儿,现在只能靠她撑起家庭,承担起抚养女儿的重担。她选择放弃,也是因为她知道,以李博宇的骄傲,肯定不愿意切开气管,变成一个毫无尊严的靠机器续命的活死人;在没有希望的时候,李博宇更愿意把希望留给活着的母女俩,而不是看着她们白白熬干家里的最后一点钱财,把她们的生活搭进去陪葬。

    潘雁秋的苦心,李妍却不能理解,她看到的是母亲的心狠,看到的是母亲轻易就接受了父亲离开这个现实,如同翻过日历,将曾经的欢乐和甜腻都翻篇。当母亲再一次插手她与张怀军的关系时,将她好不容易的新的快乐冷酷扼杀时,李博宇离开时的那根刺,在此刻再次从心脏刺出,旧账与新账一起结算,母女俩的关系陷入冰点。

    在漫长的冷战之中,履行家人职责的,是沉默的李可乐。高考之后,张怀远离开了成都,李妍没能送他最后一面,李妍也离开了她待了十几年的家,将潘雁秋一个人留下。不管人们是快乐还是悲伤,李可乐永远守在原地,履行着它的责任。白天的时候,李可乐会乖乖坐在窗前,等待窗外出现小主人的身影,晚上的时候,李可乐守在家里,为潘雁秋站岗保护她的安全。李可乐在陪着一个孩子走出了丧父之痛以后,又陪着一个母亲度过了孩子离巢之后的寂寞时光,在最需要它的时候,这个家里始终有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是一只狗,而是一种爱的化身,是这个家里最不可缺少的一位家人。

    而李妍真正明白爱,是在几年之后,她和张怀军在潘雁秋的推动下终于修成正果之时,李可乐却用自己生命给她上了最后一节爱的课程。永远坚强勇敢,永远活力满满的李可乐,没能逃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面对被绝症折磨的李可乐,李妍在忍痛给它执行安乐死与自然但痛苦地陪它走到最后之间摇摆不定,她想让李可乐再多陪自己一程,可她也不忍心看着李可乐受痛苦折磨,在两难之中,她终于体会到了潘雁秋当年在医院的艰难。

    到底是满足自己的不舍?还是让李可乐少受一点苦?是为了自己好,还是为了李可乐好?李妍这一次没有让潘雁秋签字,而是自己承担了这份责任,落笔的那一瞬间,她终于成长了,终于懂爱了。

    爱不是悸动,而是陪伴;爱不是誓言,而是行动;爱不是占有,爱是成全;爱不是固执,爱是放手。

    正是因为爱,李博宇和潘雁秋刚认识27天就闪婚,却能相亲相爱;因为爱,所以李博宇在李妍每年生日时攒下黄金,种下爱的祝福;也是因为爱,李可乐带着李妍冲向在广场玩滑板的张怀军,带她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因为爱,李可乐从病床上跳下,用最后一丝生命的力量去参加李妍的婚姻,亲眼目睹着她走进幸福的下一站。

    当李可乐最后一次和李妍碰头的时候,所有记忆苏醒,所有细节浮现,她这才恍然大悟,可乐就是父亲送给她的礼物,可乐对她的爱,正如同父亲对她的爱,是一场爱的轮回与传递。

    从李博宇的意外离世,到李可乐的病逝,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循环,从失去到得到,得到后又再失去,在这一整个爱的循环中,李妍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真正的爱永远不会消失,而是在宇宙中流动,终有一天,它通过别的方式,重新回到你的身边。

     5 ) 所谓《真善美》,脱离了真,善美还能叫善美吗

    ①把狗与父亲联系起来的方式过于牵强,或者说这是科幻片?所谓《真善美》,脱离了真,善美还能叫善美吗?②影片完全没说明白亲情爱情和谐和睦的逻辑基础。“遇到的人越多 就越喜欢狗。”这个片子可能加剧这个倾向。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团结和睦,人与人之间只可能更加撕裂更加森林法则。什么能把人民团结起来呢?唯有思想可以,解放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人民的思想。幸运的是,我们已经见过一个人做到了。

     6 ) 哭了,不是为电影,而是为亲情和狗狗

    亲情故事总是好赚眼泪,题材本身就自带催泪BGM。亲情+生死,再加一条完全通人性的狗狗,这还不把泪腺拿捏得死死,眼泪止都止不住啊😂

    可惜,好哭并不代表就是一部好电影。平心而论,情节有点老套, 故事挺多bug。高中老师辞职经营串串店怎么都觉得不合逻辑,老师工资咋的也比请两帮工花的钱多吧?而男女主的高中青春恋情,也是咋看咋不靠谱。闫妮老师后面那催婚暗示好尴尬。

    不过有熟悉的街头,熟悉的串串,以及演员们不那么地道的成都话。看见了新津的宝姿山,还有龙泉山的风景。是身处这个城市的莫名亲切,加半星吧。

    ——2023.11.25 成都王府井太平洋电影

     7 ) 爹的多元宇宙

    最初这部电影放出主海报时,上下两幅全家福的对比就让人顿感抽象,吴京变拉布拉多这种概念对于这个时代还是太超前了(不过在本片之前看到了郭富城变狗的贴片预告之后迷惑感消退了很多)。

    当然无论是人转生成为动物,或是人魂穿进入动物的躯体,诸如此类的设定我们已经看过了许多,本片在此前带给我的不适感可能的确主要来源于无法对于吴京的慈父形象有任何代入感,也无法将他和萌宠的外形联系起来后不感到割裂与奇异。

    如果非要吴京变成一只狗,大概也该是《爱宠大机密2》里冯小刚中配的那只老炮式的德牧。随着各路粉丝越来越喜欢在其它生物种群里为自家idol找对应物,以及奇怪的xp越来越多,“犬设”如何建立与投射其实已经有了比较鲜明和易参考的执行逻辑,但是本片的主创很显然对此不屑一顾,选择了最不可思议最猎奇的操作。

    果然在编剧的加持下本片呈现出的效果也如意料中一般油腻、割裂、无味。本片的呈现效果大约类似于,当你正在开开心心地浏览某网页,忽然看到一条试图PUA别人的爹味言论的句末带着一个狗头emoji。

    此人想用狗头抵消或稀释他心知肚明的这句话的毒性和油性,但这些就如同秀才的美颜和视频剧情一样,除了让人感到尴尬之余生出更多的厌恶以外于事无补。

    而相较于吴京本身的银幕形象和个人气质,剧作在此方面“立功”更为显著,演员的选择在观看完本片之后来做评价的话,更像是一种将计就计,彻底摆烂,而非某种反骨恶趣味。

    吴京在本片中饰演的父亲角色的设计横向对比甚至要远远落后于13年前理查基尔版的《忠犬八公》对他的主要刻画依然落在对于女儿“男子气概”的培养、作为家庭里唯一的顶梁柱不可或缺的意义、掌握着全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是整个家庭乃至整个街区的精神图腾。

    他在把控着决定家庭重要收入来源的秘方的同时,还要掌控女儿的人生走向,当然最可怕的是在他死后仍然要借助狗身继续完成这一切,并且还被主创放在柔光滤镜下冠以爱的名义。

    爹味的阴魂不散、男性对于一个家庭由内到外的根本性掌控、即便是一具男性的尸体也比两名女性的自由意志更有权力决定这个家庭未来的选择、两名女性花费将近十年才两次将爹味的使者从身上沉重地卸下,这些一个比一个惊悚的主题就是本片的“温情”与“催泪”戏码背后的基本构成。

    当最后在狗的弥留之际,影片将谭松韵的婚礼场景与吴京此前说的“不知道要便宜了哪个臭小子”以及“我非要看看他”平行剪辑在一起时,基本就浓缩了本片的全部毒性。

    这种对于“爹”的笼罩感、控制欲以及带给人的恐惧感的无意识描绘,完全不亚于一句“你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别想不认我这个爹”的惊悚感。

    当然本片其实所想要传递的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即便是爹死了,也要派一个替身使者履行“爹职”,非要把你爹到最后一刻不可,每一个东亚青少年的五指山都不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轻易崩塌。

    所以在亲爹、狗爹接连中道崩殂后,还有男友爹交接完最后一棒帮助两位“前辈”一爹到底。蒋龙作为最后一棒的接棒人,他不仅由内而外普地毫无亮点,而且有一个军旅梦符合战狼亲爹对于女婿的预设,非常适合在这个畸形的家庭里作为一个默默行使着对于女主角的掌控,但是地位和重要性又始终在亲爹尸体之下的“二等爹”存在。

    全片的情绪落点放在女主和普男的婚礼,用婚礼完成两代大爹的衣钵传承,燕国地图到此结束。八公坐在涩谷地铁站门口让人们记得宠物是如何治愈着无数孤独的灵魂,李可乐坐在岳父席让人们记得到死也别想摆脱爹的凝视和操控。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都是不学无术的、情绪化的、难以独立生存的、离了男人一分钟都要哭爹喊娘的。

    闫妮所饰演的母亲角色从头到尾主打一个21世纪版祥林嫂,每一分钟都在焦虑都在抱怨都在哀怨,焦虑于丈夫的生死未卜,焦虑于拔管的决定会不会影响到女儿,焦虑于女儿的成绩和早恋,焦虑于两份职业的无法平衡,焦虑于无法复刻出丈夫生前的秘方,焦虑于高考结束后与女儿的关系。

    在焦虑的同时她没有任何科学理性的应对措施,要么是依照丈夫生前的操作模式照猫画虎(有的还是靠狗爹下场指导),要么就是等待对方或环境自己改变。谭松韵饰演的女儿在超级味冲的大爹和大爹的连体婴儿母亲的培养下自然是更加孱弱无力的一个角色,她没有自己的性格和行为逻辑,她所有的情绪与选择都建立在她人生中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男人之上。

    遇到狗和普男时她套路式地叛逆,普男参军离开后她短暂地“iPhone手机”与此同时挂念着远在天边的三位爹,重逢普男后又进入了“贤惠文静的妻子”的新状态。

    宇宙的尽头是爱男爱爹,“家祭勿忘告乃翁”的是“爸,我结婚了!”。我曾在批评《拯救嫌疑人》把导演的老爹今年另一部爱爹巨制的slogan改为:“男外有男,爹上有爹”。

    但是现在看来这句话显然是说的太早了,毕竟那两部电影里的爹最起码从物种上讲还都是人。简中创作者不仅总是能频频刷新我的底线与认知,还十分会追赶时代的潮流。在《妈的多元宇宙》成为世界爆款后仅仅一年我们内地电影工业就出品了这部《爹的多元宇宙》,好莱坞有香肠杨紫琼,我们有拉布拉多吴京。

    我曾与朋友在前不久讨论过一个问题,现在广为传播的发疯文学天天要“杀”这个“杀”那个,但是这些话语的宾语往往都是人,从未见过是任何动物。

    除了虐待动物是道德红线以外,更多的是相比于动物,人确实在各种层面都太不可爱,随口就能讲出人类这个种群不应该存续下去的一百个理由。我当时的表述更为尖锐:看着动物的眼睛我捅不下去这一刀,但是看着人的可以。

    结果现在《再见,李可乐》告诉我:哈哈,没想到吧,动物不仅有可能是人还有可能是你阴魂不散的油爹。

    这么歹毒的创意我很难说是主创在毒药缸里浸泡了几千年才能想出来的,而就在如此环境下还有人天天向我发来“怎么天天就写些男呀爹呀的话题”的质问,你以为是我想写?内地电影创作者先拍点男呀爹呀以外的内容再说吧!

     8 ) 活在意淫里的中国式亲情

    反正导演就是不演了嘛!

    这部12月1日上映的电影里涉及了中国式家庭在亲子关系中一直以来存在着的遗毒和隐痛——一个个视孩子为可供支配的奴隶和财产的父母激起了孩子心中的主客体融合焦虑。

    关系中的冲突与对抗升级的同时伴随着双方行动上的否认(拒绝配合),然后不断恶性循环,使得原本有学习潜力但在去分化防御过程有困难的孩子出现能力与现实成就的脱节,从而彻底患上心理疾病。

    而电影中女主的成绩下滑至垫底仅仅只是外部表现中的区区一种罢了。

    导演十分明智地在这样一部合家欢电影中避开了所有这些问题

    孩子有问题别担心,骂一顿铲一耳屎就好啦。一个月后原先年级倒数的孩子会像电影里那样一声不吭地把成绩单拍在桌上,一看分数自然是哈工大水平。屏幕内外的父母嘴都笑歪了,主打一个双赢。

    你艺术片或许有点小赚,但我永远不亏,这个巧妙!

    文:万年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再见,李可乐》是2023年12月1日上映的一部以治愈、萌宠、亲情和成长为主题的带有明显中国电影传统的合家欢电影。讲述了横跨女主角李妍从高中时期到结婚十几年的家庭变迁及情感成长的故事。

    吴京饰演的李妍的父亲是开店卖烤串的朴实生意人,为圆女儿高考前的心愿带女儿去阿勒泰雪山滑雪却出现了十分诡异的意外,从此活在母女俩的回忆之中。

    (当然开场前我也以为是意外,后来仔细一看凶手是编剧,再一看连剧本也是来自导演的原著小说《爸爸是条“狗”》)……行,那就你说了算。)

    谭松韵饰演的女儿对父亲的离去表示很不理解,也对闫妮饰演的任学校老师的母亲的决定耿耿于怀。而这一切出现改变开始于一只可爱的拉布拉多闯进有人的生活

    从此,在狗狗的陪伴下这一家在学校、家庭和父亲的店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故事,女主也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中得到了成长……

    当然结合文章开头,我们经常会在中国的银幕上看到这类120分钟的小品。

    它们或许会蹭一蹭一些真正的问题,但本质上永远都是一部部大型商业教育宣传向连续剧,换汤不换药,无论它披着的是战争(某手)、历史(某红)、悬疑(某人)还是温情的外衣。

    对于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会像中国式亲子关系一样,为避免焦虑而回避解决与沟通的可能。

    中国观众坐在这样的电影面前实际上是在喝一碗骨头汤——真的是只有骨头只有汤,你瞪大眼睛才能瞅着一点肉。

    就拿《再见,李可乐》来说,镜头语言、视听语言什么的对于这样一部小品咱要求自然不能太高,那就直接跳过了,一些细节方面做得蛮可爱倒是真的

    譬如老妈围裙上的针织图案——老李炸串,是设计过的三口之家的形象;

    一些笑点蛮自然,虽然有些桥段挺套路,但这些笑点算是标示出了它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的价值吧;

    母亲的面冷心热以及后来对小狗的态度上的转变,确实是为女儿和母亲的和解与表面上的理解留了一扇门,除去那些有关成绩的魔幻现实主义情节,它还是有这么一些逻辑关系的

    总的来说,这些电影就是这么个逻辑,如果有想体验萌宠治愈顺便笑一笑缓解一下996压力的朋友有福了:进电影院你都不用选,闭着眼睛贺岁档里高低摸一部,过年两个月治好了老处女座二十几年的选择困难症。

    不是医院去不起,而是看这玩意儿更有性价比,懂?

     短评

    是《你好李焕英》之后最好哭的电影,一部温暖治愈的电影。《一条狗的使命》+《海边的曼彻斯特》+《再见老张》。继续给逝去的人发短信这件事太戳人。妈妈表面上看似坚强冷漠,背地里又流了多少眼泪,承受了多少思念的痛呢。父母的爱悄无声息却沉甸甸的。“爸爸李博宇,妈妈潘雁秋,请女儿李妍笑纳。”拯救狗狗兄弟时的可乐好像超级英雄,帅爆了。

    9分钟前
    • Dreamer
    • 推荐

    战狼投胎变战狗妈妈比女儿清醒多了

    11分钟前
    • 浮生
    • 还行

    果然很治愈,拉布拉多太机灵了,李可乐的眼神里写满了故事。对李妍而言,闯入她生活的狗狗不止是宠物,更是陪伴和治愈她受伤期的家人。有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可乐非常机灵,在下暴雨的时候,救了潘雁秋一命。李可乐除了不能开口说话外,给李妍带去了很多快乐。它可以倾听心事,也可以提醒带伞。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女孩学会了什么是爱。李妍曾经对父亲的死难以释怀,更不能理解妈妈的选择。跟妈妈的相处总带着青春期的叛逆,还好有狗狗的出现,让他们从争吵到理解,伤痛之后,我们都需要慢慢恢复。既保护这个家庭,也慢慢治愈了她们的心灵。李妍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一个被爱滋养着长大的人,也会拥有爱他人、爱生活的能力。

    14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今年,我曾经养的狗也离开了。其实从前也看过一些动物电影,也在思考动物安宁疗护的问题。可能爱狗的人,都会提前思考一下。只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却是很少去思考。因为忌讳,或者其他原因。其中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是无论人类还是宠物,其实都可以去聊聊/普及/倡导安宁疗护的议题。另外一个,我很喜欢的则是,亲历死亡事件的未成年人(当时读高中的李妍)也很需要成年人关注。无论那是不是她的亲人,亲历死亡,都需要成年人特别关注死亡对孩子带来的伤痛。最后,给谭松韵点赞,接下这部电影,触碰丧亲这个议题,还有饰演高中生毫无违和感。

    17分钟前
    • 蘇子
    • 力荐

    这种电影都有胆子点映,烂俗情节大合集,人物心理全靠口述,一百分钟分开就是一百集抖音短剧合集,这种故事演员也没了灵性,年度华语烂片警告。

    21分钟前
    • 史蒂芬电影社
    • 较差

    才知道演老年可乐的狗狗是九年前演神犬小七的那只,很感慨。

    22分钟前
    • 🍀
    • 还行

    内地是找不出年轻演员了吗?为什么高中生要找这么大年龄的人来演啊...完全不能理解。

    24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属于多重情感共融的乌托邦式作品,它细腻地刻画了人与人间的亲情、爱情以及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是李妍自己人生成长的过程。李可乐被寄托了众多的情感,它以一条狗的身份登场,却像是父亲的灵魂一样相伴,以灵魂的具体化来表达对逝去亲人无时无刻地思念。每当睹物思人时,李可乐都会展现出父亲的影子,帮助李妍甚至家庭渡过难关。什么是勇气?就是不再回头看。的确,在经历人生的重创后,没有人可以简简单单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经历过的人都懂这段历程所带来的煎熬。如何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生活,成为了这部作品的核心,只不过影片并没有点明穿越的桥段,而是用一只拉布拉多开启了李妍失去父亲后的人生。我相信难以割舍的情感终会以另一种形式归来,也许我们想见却再也见不到的所爱之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再次相见。

    26分钟前
    • 格兰芬多
    • 推荐

    一个发财新思路:如果一直单身,最后岂不是能收到黄金万两😂

    29分钟前
    • 超酷的小七
    • 还行

    或许真的有轮回,人走后会重生在动物身上,可能我们养的动物或者路上遇到的动物,都跟我们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不要把它“当作”家人,也许它就是家人。

    33分钟前
    • 土卫六
    • 推荐

    看完点映,对我来说很不错的电影,一开始看评价我以为会很催泪,但看完感到意外的释然,还是会有一种感动在里面,我觉得更多是对新生活充满期待,要向前看的释然。可能是因为我自身经历很像,很能理解李妍的感受。剧情虽然不够跌宕起伏,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不就是这样么,困难来了但是生活还会继续,要想办法解决,也要向前看。想念的人也会一直陪着你,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只要相信就一定存在。看完电影我好像也放下了什么。最后希望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能常伴我左右,做最幸福的人。

    35分钟前
    • Caaater
    • 推荐

    ChatGPT终于进军中国编剧界了,输入一个谭松韵得到一个女高中生,输入一个吴京得到一个爹,都太精准了,但吴京的女婿居然不是军人,有些不太可信,动人的部分也有,可惜都是二手的。同样是撸狗,感觉映前贴片的张子枫的《说再见》更有意思一些。

    38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7.0.在同类电影里好于冯小刚那部《忠犬八公》。没怎么看过谭松韵演戏,演高中生还挺自然的。闫妮演这种母亲角色也是信手拈来。蒋龙的表现也很讨喜。影片很朴素地讲了一条狗和一家人的故事,既有悲欢离合,也有笑点泪点,除了可乐过于灵性之外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年末了看部狗片也还挺治愈的。

    43分钟前
    • 福雷斯特冈普
    • 还行

    避雷 赶紧跑 精准踩雷 累去蹦迪高三不上学 跑出来谈恋爱 亲人拔管 母亲话不听 狗比他妈还重要 要人设没人设 要煽情直接BGM 转眼直接又开始搞笑 别说我剧透 八百年都能想出来的老剧本

    45分钟前
    • 江䊾䡅风
    • 很差

    女主的爸爸因为意外去世,之后又设计了各种意外可能致伤、致死的事故,就为了圆上故事,对待生命太轻浮、太儿戏了

    49分钟前
    • lgu_assu
    • 很差

    还蛮惊喜的,不是卖惨苦情戏,而是渗透到生活流的叙事中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戳中泪点。成都市井文化,闫妮、谭松韵自然的表演,也都进一步加持了质感。一部很适合在冬天看的、情感温暖细腻的片。母女人生的几个重要节点被拍得感人至深,创作者应该是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各种细节都很真实。人生必然面对离别,我们虽然无力挽留,但能做的就是一直保留想念,不让悲痛侵蚀自己,向前看,别回头。

    5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片名改《战狗》那个评论真的要把我笑死

    54分钟前
    • 陈焕
    • 还行

    也多看到妈妈吧

    56分钟前
    • 醋海带
    • 还行

    李妍的青春轨迹就是一部普通女孩的生活史,细腻温暖,平静治愈,有关于失去的巨大创伤,有关于理解的换位共情,有跨越距离的双向奔赴,也有宿命般坚定的陪伴守护。谭松韵的表演代入感很强,情绪戏能瞬间与观众链接起来,最后一段回忆蒙太奇催泪大杀器,真的没绷住。

    57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推荐

    没有人能眼睛干着从电影院出来,娓娓道来温情脉脉,看得泪流满面,但是很治愈人心,在笑泪中获得力量。爱真好,要用力去爱

    59分钟前
    • 一十一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