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尖端医疗的真相

    尖端医疗的真相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其它2018

    主演:Robert Bridges,Angie Firmalino,Rita Redberg,Stephen Tower 

    导演:科比·迪克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3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4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5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6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7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8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19尖端医疗的真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Netflix原创纪录片,讨论美国利益导向,且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医疗器材产业,如何将风险天天加诸在病患身上。

     长篇影评

     1 ) 做完手术后从此告别性生活!这是救人还是害人?

    无人捅破的医疗骗局,被Netflix 8.9分的纪录片曝光了!

    两会期间,“建议狂犬疫苗强制免费打狗身上”的议题又引起人们对疫苗的关注。

    去年长生生物科技公司无效疫苗的事儿还历历在目,今年权健事件又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今年的315晚会上,又曝光了医疗垃圾黑色产业,很多输液瓶、输液袋等被加工成了日用品和玩具。

    医疗乱象次次被揭露,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证明,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命在医疗利益链上沦为了最不值钱的东西。医疗世界里,究竟还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DOCO君不能解答,但是我看了一部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知道了很多故事。

    知道Netflix的人都懂,拍的尽是一些敏感禁忌的题材,这部《尖端医疗的真相》将镜头对准了美国的医疗器械领域。

    打着高精尖旗号的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3000亿,行业发展速度让人连连称奇。

    永久绝育器、阴道网片、手术机器人等设备接连被研发出来,植入了近7000万美国人的身体。

    那效果怎么样呢?走进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打开你认识医疗世界的新大门。

    Essure永久绝育器

    先来认识Essure永久绝育器。你看这玩意儿,长相简单,4公分小环,小巧惹人爱。

    Essure永久绝育器

    避孕方式听起来也很方便,插入子宫,置于输卵管内就行。

    它的作用原理是引发发炎从而产生疤痕组织,疤痕组织会永久封闭输卵管,阻止精子和卵子会面,从而达到避孕效果。

    Essure永久绝育器放置在子宫内的位置

    Essure永久绝育器作用原理

    这款设备起初由Conceptus公司设计,后来被德国拜耳公司收购。

    宣传广告上说它优于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手术,不需要开刀,不会留疤痕,术后45分钟就能出院,第二天就能上班

    而且人还说了,不需要麻醉就能将两个小装置植入身体,手术过程中完全不会有任何感觉。

    不必开刀,永久有效,这肯定是所有有绝育意向女性的最优选啊!

    纽约的Ana在生育了四个孩子后,决定做永久避孕手术,医生就为她推荐了Essure这款设备。

    手术做完后,Ana前脚刚踏出医生办公室,就感觉到腹部一阵绞痛。

    术后一周,她的经期出血量前所未有的多,有时严重到她不得不穿纸尿裤,还经常因为疼痛“拜访”医院,有几次工作时甚至痛到晕了过去。

    Ana

    Ana打给医生咨询,医生回应:“那两个小东西不会引发任何问题,你说的这些现象不可能由它们引起。”

    还有一个医生这么解释她的出血问题:“大多数拉美女性经期血量都很多,所以这很正常。”

    另一位做了Essure植入的女性Angie同样出现了强烈的身体不适。

    她经常发烧,总是出血,一个月也就两天不会出血,子宫左侧尖锐的刺痛越来越严重。

    Angie

    Angie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本该呆在输卵管里的Essure装置掉进她的子宫里了。掉进去就得取出来呀,于是医生为她做了手术,还说之后一切都会很顺利。

    结果术后不久她就大出血,治疗之后还常年被子宫炎症折磨。炎症又引发了头疼,有时晚上痛感能达到十级,要靠牵引设备来治疗。

    经历了这种痛苦之后,Angie建立了一个脸书小组,想提醒女性朋友们远离Essure。

    这个小组开始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每天都有女性加入小组,在这里诉说着她们的悲惨遭遇——

    手术后长期头痛腹痛,行动变缓,记忆力减退,更严重的情况还有避孕失败,早产难产,宝宝生下来就有健康问题……

    在美国,因为植入Essure永久绝育器而痛苦的还有几万女性。

    阴道网片

    说完永久绝育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我们再说一个同样用在女性身上的小科技。

    阴道网片,学名“疝气补片”,由聚丙烯树脂纤维压丝编织而成,这个东西是用来帮助高龄或生育过多的女性的。

    疝气补片

    生育过多的女性,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周围的盆底肌组织机能下降,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强生公司看到医生用疝气补片修补女性脆弱的组织,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于是开始大量出售疝气补片用于盆底治疗。

    强生公司的广告是这么介绍的:只要在阴道切口植入网片,就能把器官固定在原位,45分钟就能做完的小手术

    看,医疗器械再次打出了方便快捷易操作的口号,但是结果又一次让人失望了。

    病人塔米做完手术回到家就开始感觉剧痛,还呕吐、发烧、走路困难……

    塔米和丈夫

    网片一旦植入后,就会产生疤痕并永久粘在人体组织上,疤痕还会带着网片一起收缩,拉扯到网片周围的其他组织。

    网片和疤痕还会变成坚硬的物体,让周围的器官难以正常运转,更反科学的是,网片一旦植入,就不能完全取出了

    为了取出网片,塔米做了18次手术,但还是没有取干净。残留在她体内的网片,割伤了丈夫……

    在塔米做手术的时候,女儿一直陪在她身边,还会问:“妈妈,你有网片,是不是都怪我?”她知道妈妈植入网片很大原因是由于分娩,塔米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全家人的疼痛。

    受到伤害的女性开始起诉强生公司,十年间,强生因诉讼损失了3亿美元,而这期间它的总营收超过了6830亿美元。

    阴道网片取出的难度

    手术机器人

    这些高科技,怎么看都不像为人们造福的,反倒是把人体当作了一块块“试验田”,用来检验科技的成果。

    看看这些骇人听闻的医疗事故。

    被手术机器人“治疗”过后,90公分的肠子掉出来了

    被手术机器人“治疗”过后,阴道断裂,从此告别性生活,性交就意味着死亡

    手术机器人何人也?

    它叫达芬奇,能够将摄像头和各种工具汇集在一个小管道里,没有什么地方是它去不了的。

    医生可以用达芬奇远程手术,距离病人两米开外都行,他们在远程控制板上操作,看着屏幕用遥控手进行手术。

    号称“手术最稳、风险最低、恢复最快”的手术机器人,闯了这么多祸,而生产它的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并没有出来担责,还反过来建议医生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手术机器人。

    但背后的事实却是,公司为了说服医生使用,往往淡化机器人使用的难度,很多医生就这么上手了——

    正式使用前,在猪身上培训操控,再在另一个医生监视下完成两场手术,就可以自行操作机器了。

    这位医生说,自己是在做了两三百场手术后,才感觉能熟练操控手术机器人。所以,之前的两三百个病人,是小白鼠吗?

    医疗科技是需要创新发展,但是,能不能严谨一点啊!拿着人命搞创新,开玩笑呢?

    唬人的审批流程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医疗事故,刺激着患者和我们的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尖端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没有经过考证?它们是怎么通过审批入市的?

    为了得到答案,被Essure永久绝育器伤害过的女性朋友开始集合起来寻找器械获批的相关信息。

    她们发现,Essure经过了上市前审批流程,即PMA。这个流程要求必须经过人体测试,汇编好所有实验数据之后,再提交FDA的科学家进行审核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食品、药品、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

    PMA审批流程

    PMA流程是器械获批最为严格的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流程其实并不完善。

    它比药物审批流程要宽松得多,大多数药物必须经过两次临床试验,必须有大量病人样本。但PMA流程审批器械时,只需要一次研究,而且研究规模往往很小,有时候只有100人的样本数量,跟踪观察的时间只持续1-2年。

    药物审批和医疗器械审批需要的样本数量对比

    小组成员们还找到了2002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Essure的会议视频。

    会议上,专家组成员提出了很多疑问:

    如果触碰到金属圈的电极会怎样?有没有输卵管穿孔问题?金属过敏的人植入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然而,两位Essure发言人都没有拿出有效的数据来回答专家组的问题。

    会议末尾,一位专家问道:“如果十年内出现了问题怎么办?”有人这么回答:“私家侦探会找到我们每一个人带我们回到这里,问我们为何要通过审批。”

    大家听完哄堂一笑,就这样,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回答的情况下,Essure还是通过了审批流程,被批准入市使用。

    失职的医生

    身为全美人民健康守门人的FDA失职了,那么治病救人的医生呢?

    实际上,医生们真的不太了解FDA医疗器械的监管,对器械审批流程一脸懵

    一些医生也会想当然地认为:“FDA负责管这个,这些器械当然做过人体试验。”

    除此之外,很多医生都没搞懂新型的医疗设备应该怎么植入和移除,在操作过程难以把握拉扯、裁剪、伸展的力度,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设备破损,在患者体内留下碎片。

    Angie就经历着医生操作不当带来的噩梦,器械破碎后,留在体内的碎片触发了免疫系统,之后又引发了结缔组织病,关节也开始恶化。

    每年,美国最大的妇产科医生组织ACOG都会召开会议,会有成千上万名妇产科医生参加,但是依然有很多医生认为那些已经造成很多医疗事故的器械没有问题。

    大会现场,一名患者和医生有这么一段对话。

    患者:“Essure的副作用你都知道吗?”

    医生:“手术做得好的话,不会有任何问题。”

    患者:“如果有并发症怎么办?”

    医生:“移除器械就好了,把它拉出来。”

    患者:“这样不行,它会破裂。”

    医生:“你又不是医生,就是在胡说八道。”

    有些黑心的医生,受到金钱诱惑,成为医疗器械公司隐藏的“销售员”,他们都拿着丰厚的回扣

    2016年,医疗公司支付给医生的“回扣”,超过20亿美元。

    有位曾经任职于医疗器械公司的正牌销售员就曾被一位医生抱怨:“你们的产品很好,但你们为我做的不够多,我使用其他人的产品,因为他们为我做的更多。”

    看完《尖端医疗的真相》透露出来的层层乱象,DOCO君诧异、愤怒、心痛、失望,五味杂陈。

    那些本应该闪着科技之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疗设备,如今只泛着冰凉的机械冷光,它们在利益的操控之下,早已变成了某些黑心之人的摇钱树。

    医生知道新器械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却没有告知患者;

    FDA明知新器械没有经过人体试验,却依然让其入市;

    医疗公司深知很多患者反馈副作用,却还是选择无视。

    无数患者承受着身体健康受损,精神世界崩溃,家庭生活被毁的打击,而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维权无门、投诉无用……

    这部纪录片2018年4月21日上映之后引起了热议,豆瓣评分8.9,烂番茄网站上,新鲜指数达到了100%。

    片子得到更多人关注后,德国拜耳公司宣布停止在美国出售Essure,同时也触发了FDA重新审视了医疗器械方面的审批流程。

    11月26日,美联社发布新闻声称:“FDA 将对医疗器械审批流程进行全面整改。”

    这是好事儿,但是还远远不够。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医疗器械不成熟时代的受害者,我们和每位患者能做的事情有——

    1. 对用于身上或体内的器械进行调研,新的未必更好

    2. 对于有风险或昂贵的手术,要询问专家的意见

    3. 询问医生做过多少次相关的手术

    4. 了解医生是否接受过医疗公司的报酬

    5. 勇于说出伤害,让朋友或家人替我们发声

    保护自己,警惕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的尖端医疗陷阱。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不要让它成为利益链上随意被人践踏的东西。

    戳“阅读原文”观看纪录片《尖端医疗的真相》

    文中图片来源于纪录片截图、豆瓣、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2 ) 更新:福音赌注

    福音赌注

    一篇细节说太多,没脉络梳理,是影片线索和文章线索没统一起来的安利。但是我还是先安利了吧。

    若我们将赛博格解释为「生物机体和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设备的组合」(概念引自洛朗·亚历山大、让-米歇尔·贝尔),就像20世纪60年代的宇航员和他的传感器那样,那我们都在逐渐「赛博格」。人与自动装置的结合在很久之前实现。英国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从1998年开始陆续向自己的身体里植入芯片,开始了“赛博格计划”。世界上第一位真正的赛博格是一位患有终末期心脏衰竭的病人。「2013年12月18日,嘉玛公司为他设计并植入了人造心脏,这在当时的法国社会颇受好评。」埃隆·马克斯预言人类会成为尖端科技的拉布拉多犬,为了不被人工智能超越就要成为赛博格!未来是赛博格的天下吗? 《尖端医疗的真相》里所讲的并不是真正的赛博格。为了使赛博格能够存在,人工制品“不应成为只是用来延伸身体部分的简单工具”,而应该具备“实现非自然活动”的能力。纪录片讨论的是在美国利益导向下,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医疗器材产业,如何在病患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风险加诸于他们身上。 你还敢通过他们,利用技术辅助去修复或改变你的身体吗,为了一些基础的生活需要,而不是如同赛博格那样的“通过基因工程给人加入一些人类自身并不具备的感官能力或技能”。 科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十年前还在科幻世界中被遐想的事物已经成为实验室的热门课题。生物学、信息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快速融合发展催生了尖端医疗,我们期待于这些技术满足我们修复正在遭受痛苦身体的需求,改善和增强本就健康的身体,或者帮我们避免一些小麻烦——避孕失败一类的。但是这些与我们身体密不可分的技术设备,它们的过去和未来如何呢?在原来的观念里,人与机器进行融合的新技术是医疗上尖端的突破,如果我的亲人需要接受什么治疗,我也希望他们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希望可以选择一些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治疗方法。因为尖端医疗工具进入身体后,也许并不能成为你身体的延伸,反而会成为一个必须与之斗争与妥协的痛苦源。纪录片中成千上万的女性为了避孕接受了一个「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安全」的绝育器手术,这个绝育器彻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腰酸,腿酸,子宫刺痛。接着,绝育器引发并发症,病症转移到子宫导致手术移除,输卵管结扎,器械破裂的碎片,阴道修补,又引发了结缔组织病。关节恶化。引发自体免疫反应。结果呢,还是怀孕了?!器械刺破羊膜囊导致早产,一个被节育器毁掉生活的母亲埋葬了一个早产儿。 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幕——

    医药公司:你对产品还满意吗?
    受试女性:不满意
    医药公司:但你没怀孕吧?
    受试女性:是的
    医药公司:那就是有效,你肯定满意

    他们划掉受试者的疼痛记录,将她们变成“报告里不会疼痛的女人”。多年之后,她们面对着一个出故障的身体并苦苦修复,是否有人关心她们的内心生活在经历着不亚于身体的痛苦?这些医药公司的研究者们不愿花时间倾听病人对痛苦的描述,只关心收集、辩读一份完美的、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数据。他们所做的早就不是临床试验,而是数据的“计算与管理技术“,通过各种微妙的处理,医药公司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百分之99的满意率。 对于后续影响,置之不理;对于不符合期望的评估,嗤之以鼻。病患被困在临床试验之中,医药公司为潘多拉魔盒打开了盒盖——他们说,里面是希望。 与此相似的,为了解决分娩后的组织松弛,一些女性植入了疝气补片支撑相关组织。后续出现了持续乏力、发烧,几年后持续收缩的疝气补片与人体组织融合在一起,破坏了器官功能。她在卫生间发现自己的大肠掉了下来——那一幕足以成为她一生的噩梦。十几次手术后仍然无法完全取出,甚至在夫妻生活时割伤了丈夫的性器官。丈夫陪伴着妻子走上治疗与维权的艰辛道路,他们人生的后半截被彻底改写。 但这位妻子仍然算得上是纪录片中幸运的一个,有的母亲因为手术后遗症无法再进行夫妻生活,丈夫离开了她,因为治疗而四处奔走的她带领着小女儿们踏上了流浪的道路,她安慰自己“有的人什么都没有了,我们还有车,我们还有彼此。”直到最后她不得不将孩子们送到寄养家庭,独自走上求医的道路。 “Essure声称避孕成功率高达99%以上,可是实际数据显示,使用Essure的女性是结扎女性怀孕率的7倍。FB上甚至成立了E-babies小组,而这些宝宝们出生后的健康状况也十分堪忧,还有不少早产甚至夭折。”如果没有那些虚假广告和“盲目乐观”的成功率宣传,如果有更加谨慎的实验追踪和更负责任的审查程序呢?如果,如果没有那个节育器呢?之前我们自然地迷恋着技术,而她们地遭遇让我不禁想:如果她们是阿米什人呢——因为坚定的信仰过着相对与世隔绝生活的人们,拒绝现代化的生活。这个想法不免有些过分了,但至少这样她们还拥有相对健康的身体、可以自如行走的生活、有些纷争但不失美满的家庭、一群可爱的孩子,她还能为他们做个早餐,还能再周日进行家庭出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痛苦地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寻找明天地希望。 或许你觉得这是女性的痛苦,然而影片第15分钟之后你就会发现男性也难逃此劫。换了一个髋关节,金属钴扩散到全身,神经系统出现了错乱。当外骨骼、假体和植入物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甚至融为一体,你却不得不忍受它带来的类似于帕金森的症状——更有可能的是,你都无法想象这个“为你解决健康问题”的小玩意儿——可能是一个关节零件、在人体内循环检测肿瘤形成的纳米机器人、或者是一个节育器。隆胸引发罕见癌症;用于粉碎纤维瘤取出地器械导致癌扩散;CT扫描过量,扫描强度过大,导致每年约5万美国人身患癌症。人类希望对尖端科技实现高度掌握,然而这个无忧无虑的梦想被谁玩转在了指尖呢?

    对医疗设备的监管迫切需要更新

    达芬奇机器人,在猪身上练习操作,回答几个选择题——这就是培训。达芬奇机器人本来负责更好地治愈人类的疾病,我们指望着它更精准的操作来解决手术人工失误造成的瘫痪、残疾和失明,医药公司宣称:医生在十场手术之后就熟练了,更让人惊恐的是,医生回忆是在两三百场手术后才真正自如。行业潜规则、FDA国家监督系统将人类健康玩转于游戏规则之间,头皮发麻。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健康”的定义,从那之后,治疗病人的“机械维修工”变成了“负责人类良好状态的技师(让·米歇尔)”,医生的职能不只是“维持、产出和提升人类的性能“,更要保证人类自我状态的展现——也许我们愿意称之为幸福。人并不是一种只需苟活于世界的生命,即使这些尖端技术有助于解决某些问题、却会引发更灾难性的病痛,难道他们不应该被告知吗? “科技的功能就是保障人类的美好生活,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没有人会反对医学的进步,因为它可以不断延长人类的寿命,并一直持续下去。”(洛朗·亚历山大)但纪录片为我们绘制了这样一幅图景:当安全与市场发生冲突时,获胜的总是市场。在群众的利益和既得利益群体发生冲突时,总是资本获胜。他们告诉病患:你很有康复的希望!一场技术革命正在进行,而幸运的你就撞上了这最先进的尖端科技。也许关于纳米技术,关于生物技术,甚至关于人工智能的融合,你的康复成为可能——只要购买这种产品。 植入类型器械的临床试验可能需要持续数十年,因为副作用再经年累月之后会更加明显,但为了尽快回收成本赚取利润,生产商对医疗事故进行掩饰,信誓旦旦地哄骗医生和病人尽快使用。万能市场的追捧者将利润奉为圭臬,所有能够在资本上被实现的价值,无论为之付出怎样的道德成本,他们都被实现了——Essure受害者们自发成立FB小组,再网络上与其他受害者取得联系,逐渐壮大后搜集了足够的资料和证据,筹集900美元资金购买当时FDA审批Essure的视频,到美国最大的妇科医疗大会抗议,向国会寻求帮助。高管在质疑上对于技术受害者所遭受的一切,一次次地回答出“我知道”——让未经长期追踪实验地技术进入市场,高高在上地扮演“生命淘汰的上帝”。FDA审批Essure的视频里,他们说笑着讨论如果这个产品出现问题,他们在多年后会怎么样被召回、被质疑,审批就在这样一片谈笑风生里通过了。医疗和道德的力量掌握在这些审批者手中,他们却成为了拥有话语权的怪兽,主宰病患的人生。 而在豆瓣影评中观众提出了很多的问号:为何一个医疗产品要陪伴人的一生,可是它的临床试验研究窗口只有12-18个月?为什么医学研究现在大多是行业资助,而不是政府?为什么FDA的存在好像形同虚设,受害者的声音根本没有得到倾听和重视?为什么由受害者承担收集证据、检举的责任,这应该吗? 是什么样的培养皿里长出了这样密密麻麻的问号呢?

    “从前,政府提供资金进行临床试验,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70%的生物医学研究都是行业资助。
    FDA的医生和科学家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当上报到缺乏医疗管理经验的上级时,却遭到了打击报复,安装监视软件spector(两秒钟截屏和键盘按键)。
    由医疗公司派出的游说团体很厉害,专门针对政客游说以降低医疗器械行业的评判标准,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可以很轻易就上市。
    FDA的很多高层领导都和医疗公司有直接利益关系,许多甚至离职之后直接去医疗公司工作了。“

    注:FDA食品药物监管局,美国强生和直觉外科公司,都拒绝了纪录片导演的采访请求 我们并不恐惧科技发展,无论愿意与否,技术还是会发展的,革新层出不穷,社会对此也表现出越来越高的接受度。只是尖端医疗需要少一些的竭力哄骗,需要更长的验证时间、更谨慎的试验和更严肃的审批,安全与利润的对立如果最终引发了病患对于尖端科技的恐惧与排斥,对于医疗科技行业难道会是一件幸事吗? (在哔哩哔哩上可以观看这部纪录片。)

    注:纪录片附上的安全防范措施

     3 ) 新意味着缺乏证明

    影片开头,一场医疗技术全球峰会,一位口才卓越的器械行业游说者,在台上花言巧语,介绍医疗进步能改善生活、拯救生命,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医疗器械也确实是拯救生命的设备。但过去取得那么多优异的成绩,借着前人的基础,如今的足够新的医疗器械就是好吗?

    写在开头,评个 8 分吧。影片主要介绍永久绝育设备Essure、髋关节置换、阴道网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器械的应用导致众多人失去健康,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等惨痛故事。内容含严重剧透,谨慎点击!

    Essure绝育设备

    广告中声称99.95%有效,比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方法更优,简单、轻松、便捷,术后第二天即可活动自如。听起来十分诱人,却让数万女性永远地成为植入病人!

    受访者 1

    二婚,各自之前都有一个孩子,两人打算共育一个孩子就足够。生完孩子后,便打算绝育,医生推荐Essure。

    植入后,经常发烧、出血,一个月只有一两天不会出血,左侧尖锐刺痛越来越严重;小环掉到子宫里,进行手术,情况恶化,切除子宫;经常性头疼,白天四级,晚上加剧到七、八、九甚至是十级疼痛;进行数不清的手术,腰椎穿刺、修补阴道阻断、关节手术等。

    失去健康,无法进行亲密生活。相比受访者2,又是幸运的,还能住着不错的房子,拥有方便出行的车子,丈夫的不离不弃,儿女的关心理解。

    此外,她在脸书创建Essure问题小组,聚集数万名女性,彼此支持集中力量奋起反抗,让更多女性免于受害。与大家一同找出相关Essure的审批流程,发现漏洞,参加游行,多地走访议员,收集受害者的数据,旨在停止拜尔继续销售Essure。

    从绝育到失去子宫

    受访者 2

    与丈夫商议有四个小孩足矣,前往医院进行Essure绝育手术。丈夫从未出现在影片中。

    手术后,因无法对丈夫履行作为妻子的职责,丈夫离开了。植入三年间,出血不停,只能穿纸尿裤,下体绞痛,经常前往医院;出血三年后,做子宫切除手术,出血症状停止,但仍有剧痛。

    失去健康,没了工作,只能在路边洗车,申请残障保险。因为付不起房租,居无定所,只能把孩子留在教堂附属的寄养家庭。她最终还是与孩子分开了,独自一人与健康问题持续斗争。

    能一直笑得那么开心多好

    她女儿画的子宫震惊到我了!

    热心群众

    她们在美国每年最大的妇产科医生组织大会召开地点门前,游行示威,向参会者表示植入Essure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比如长期炎症、子宫/输卵管切除、子宫肿胀至两到三倍等等。但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甚至被质疑不专业。

    让人特别失望,Essure临床试验阶段,做问卷追踪时,故意迷惑受试者,甚至修改问卷答案,数据张口就来。批准上市前的Essure样品数据少,追踪时间短,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有很多疑问,明明很多问题都未经解答,最后竟然以一种开玩笑的姿态通过了Essure的审批。

    很多女性在植入Essure之前,很健康,能徒步能登山,没有经期问题,是一位正常的妈妈。部分女性植入之后,仍然怀孕,导致婴儿早产,出现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失去孩子。但更多的女性在植入后,失去健康,失去丈夫,失去家庭,心理与生理承受巨大压力,容易产生自杀倾向。

    最后,就连Essure的发言人,表示植入后出现疲惫、摔跤、双腿不听使唤的现象,于2000年植入,2014年取出。“Essure对比传统结扎,避孕失败高达七倍”。

    髋关节置换

    受访者

    一位男医生,髋关节很严重,限制了骑自行车的爱好,经过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主要是摩擦部分用什么材料的区别,常见有陶瓷配陶瓷、金属配金属、金属配塑料三种材料,其中金属配金属中的钴铬合金适合运动积极的人,但含有金属的材料会影响神经。

    术后一年半,出现手抖、耳鸣、心理失调、失控崩溃的症状,进行血检和尿检后,发现钴超标一百倍,便重新做手术,手术时金属关节处已经溶解,取出后更换塑料配陶瓷的髋关节。之后心理问题逐渐消失,恢复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医生,注意到病人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症状,视力变差、出现记忆问题由此被误诊为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他开始研究这些病人,对二十四位病人都进行了脑部扫描,结果都显示非常不正常。

    可见,大多数医生都对医疗器械并不存在足够的了解,只懂得如何使用,但对背后的疾控中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否尽到责任一无所知。

    “现医疗器械行业仍推荐含钴的髋部假体。”“全世界超一千万人植入含钴的髋部、膝盖、肩膀假体。”

    阴道网片

    存在巨额的利润而罔顾他人性命

    声称“45min的小手术就能解决问题”,“最好的新发明”。

    受访者

    儿科护士,41岁时生孩子,因憋不住尿而前往医院,医生给予植入网片的医疗方案。

    然而,植入网片后,导致剧痛和不适,发烧和呕吐。陆续看过几次医生,但医生也毫无头绪,因为医生只接受过植入培训,并没有接受移除培训。接着,做了部分移除手术,据说六到八周会愈合,夫妻俩打算恢复性生活,但是丈夫被网片割破了阴茎顶部。

    后续又做了数不清的手术,膀胱修补,宫颈移除、重建等。一块小小的网片,让一个原先美好的家庭中,妻子担心会产生婚姻危机,丈夫则无奈地接受长时间无法发生伴侣关系而失去这部分的乐趣,孩子活在愧疚当中。

    达芬奇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进入医疗领域进行手术,用于女性的子宫切除,声称是“速度最快,恢复最快,最好的办法。”

    当众多女性选择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后,感觉并不好,出现八公分的内脏流出来,九十公分的肠子掉下来等等灾难,都是令人惊悚却又真实发生的案例。

    正是因为听说达芬奇,相信达芬奇,生活被毁,无法发生性生活,不得不放弃伴侣。

    “科学与市场发生冲突时,赢得只有市场,没有例外。”对于资本市场,用得越多,则赚得越多,案例仅仅是数字而已。对于那些活生生的个人,他们只是一颗普通的韭菜,明明很无辜,却也任人宰割。

    “我们生活于一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医疗技术是一份不可思议的奇迹,无处不在,必须小心。”

    特别是处在一个为了让器械审批标准逐年下降,每年花费巨额进行游说的时代,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新的不一定更好,新意味着缺乏证明。

    End.

     4 ) 干货总结+拜耳公司的回应

    先把纪录片结尾的建议放上来:

    1. 调查已经在自己体内或者将要被植入自己体内的设备是否安全,新产品不代表好
    2. 昂贵或者高风险的手术一定要多听取各方意见
    3. 询问你的医生他做过多少台手术
    4. 在医院的时候要有家人或朋友的陪伴,让他们为你发声
    5. 可以上网查你的医生是否被医药公司赞助 openpaymentsdata.cms.gov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相信医疗器械行业了

    2018年,无论对于中国和世界,还是对于我自己,无疑都是不停地挑战我对于医疗行业认识的一年。

    从疫苗事件到,《我不是药神》,从家人突然重病,到今天看了一半就已经不寒而栗的纪录片Bleeding Edge

    我的确不该在午饭的时候看这么沉重的纪录片的。

    从保证可以永久避孕,无副作用的Essure到特别适合运动的人使用的髋关节假体到声称安全创新的附着在女性体内的强生网片

    结果,没有一样是真正安全的。

    每一样医疗器械背后都有大量的受害者。

    我去FB搜索Essure,看见现在Essure Problems小组人数已经多达3.9万人,她们在7.27 Bleeding Edge上映时,还举行了观影派对。

    然而,今天等来的却是来自拜耳公司无情的否认。

    //www.bayer.us/en/newsroom/press-releases/article/?id=123231

    下图:拜耳7.27发布的声明,坚持不改变对于Essure产品对于人体健康无害的观点

    这部纪录片让我再次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那是比文字强烈一百倍的。

    当我看到副作用为“全身疼痛、手脚不自觉颤抖、下体出血、记忆衰退”等描述时,我可能并不会觉得有些什么。

    但是,当我看到画面,听到那些曾经也是有幸福家庭、健康乐观的人们,如今坐在镜头前面倾诉自己的故事,还时不时笑一下,似乎是在自嘲时,我的心就像是被狠狠地拧了一下。

    看的时候忍不住腿软发颤,倒不是由于片中出现的血腥的画面,因为那可能是正常的手术都会有的。反而是那些受害者的描述,看似轻描淡写地诉说着几年来摆脱不掉的,也许会伴随一生的生理心理上的折磨。这个时候,我会尤其难受。

    Essure

    看到Essure受害者们自发成立FB小组,然后逐渐壮大,到处搜集资料和证据,筹集900美元资金购买当时FDA审批Essure的视频,去美国最大的妇科医疗大会抗议,一起去国会寻求帮助,觉得她们好艰难,但是也好坚强。

    可是,这些应该由她们承担吗?

    Essure本体

    Essure FB小组

    强生的网片

    还有因为分娩导致控制不住泌尿所以被建议植入强生生产的网片(mesh),可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但是又因为网片和器官已经裹在一起,根本无法全部取出,导致后续更多的手术。

    而且,因为网片放置在阴道,所以残存的网片还会在丈夫插入的时候割破阴茎,导致女性根本不能回归性生活,可能是永远地失去了和爱的人亲密的机会。

    有许多女性因此婚姻破裂,丈夫离开自己。

    还有的因为经常的疼痛而无法工作,只好带着孩子流离失所。

    这些医疗器械,一旦植入,可能很难取出,或者至少完整无损的取出。而且,取出之后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并发症,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手术做下去。

    纪录片中提到的还有隆胸假体、震颤器、以及各种设备出问题。

    也包括CT扫描仪中含有的辐射会导致某些人患癌症,但是近年来CT的使用却是原来的4倍。

    据统计,每年有5万美国人因CT扫描剂量过度而患癌症。

    纪录片中令我记忆很深刻的还有那位有四个女儿的拉美裔妈妈。她在植入Essure之后就离婚了,因为身体不断需要手术,丈夫离开了她。

    最令人气愤的是,这位母亲在发现自己下体出血异常去就医时,却遇到了种族歧视

    上学期在爱丁堡人类学课上读到关于black hardiness的刻板印象建构以及各种在医学界流传的种族歧视,即认为黑人女性的身体更加能够忍受疼痛,因此会让她们做更疼的手术,也少给她们很多本应得到的药。同样受到种族刻板印象的还有拉美裔。

    这位母亲植入在Essure之后,经常下体出血,结果医生却说,可能因为你是拉美裔吧

    我记得她复述的时候,就笑了。

    “我从小就是拉美裔,可是以前也从来不会有这种情况啊。”

    这种physician racism叠加在本来就已经十分悲惨的案例上,显得更加魔幻现实了。

    纪录片中问了许多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问的:

    为何一个医疗产品要陪伴人的一生,可是它的临床试验研究窗口只有12-18个月?

    为什么医学研究现在大多是行业资助,而不是政府?

    为什么FDA的存在好像形同虚设,受害者的声音根本没有得到倾听和重视?

    当人们采访到当年参与临床试验的女性时,才发现她们的意见根本没有得到倾听,甚至公司公然修改她们的答案。

    医药公司:你对产品还满意吗?

    受试女性:不满意

    医药公司:但你没怀孕吧?

    受试女性:是的

    医药公司:那就是有效,你肯定满意

    而且,他们还会修改受试者的答案。本来受试者报告有疼痛,他们会划掉,变成没有疼痛。

    哦,最令人震惊的是,Essure声称避孕成功率高达99%以上,可是实际数据显示,使用Essure的女性是结扎女性怀孕率的7倍。FB上甚至成立了E-babies小组,而这些宝宝们出生后的健康状况也十分堪忧,还有不少早产甚至夭折。

    下面几个现实更加令人心寒:

    • 从前,政府提供资金进行临床试验,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70%的生物医学研究都是行业资助
    • FDA的医生和科学家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当上报到缺乏医疗管理经验的上级时,却遭到了打击报复,安装监视软件spector(两秒钟截屏和键盘按键)
    • 由医疗公司派出的游说团体很厉害,专门针对政客游说以降低医疗器械行业的评判标准,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可以很轻易就上市
    • FDA的很多高层领导都和医疗公司有直接利益关系,许多甚至离职之后直接去医疗公司工作了

    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了,只是希望更多人去看一看这部纪录片,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吧。

    可能就像片尾她们在国会的时候被告知,虽然国会会从内部推动立法,但是,真正的改变还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要靠你们的团结去施加压力。

    所以,可能越多人知道,改变现实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些吧。

     5 ) 伪善的顶端设计者们

    在医疗科技进步可以更好治愈人类痛苦,延续生命的当下这部纪录片要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只要发生在人身上的,我们都要思辨,创新不等于更好更安全,更可能是伪善的新技术。

    其次在资本与政府挂钩尤其是利益当前时群众很难听到真话,现在的社会更需要我们本身去找答案从而得出一手经验,这正是纪录片的价值。

    最后依旧是老话每多一个个体看到事件背后不同的作用与真相,所有人心底的咆哮便多了一分价值。

     6 ) 看得我那个蛋疼啊。。。值得一看。。。

    2018年Netflix一部老纪录片,刚看,名叫The Bleeding Edge

    美国FDA针对医疗器械监管巨大的漏洞和医疗器械公司的利益捆绑下,数万人的医疗事故悲剧。。。

    主线是一个叫Essure的金属条,植入女性输卵管中达到永久性避孕效果,但这是一个不应该被投放市场,对大量女性使用者造成了巨大身体伤害的产品。。。从FDA监管思路老旧,到510K审批流程漏洞,以及各种盘根错节利益共谋等系列问题导致整个系统性风险,大量女性身体遭受永久性伤害。。。

    电影以上述避孕器械几位受害者家庭故事为主线,又带出强生公司的植入女性体内的网片产品同样有类似问题。。。

    还有医生发现美国大量金属钴制作的髋关节替代品,植入体内后,会引发大量的钴中毒,却很多早期被误诊为阿兹海默症。。。

    还有达芬奇公司的尖端手术机器人,为了方便卖机器,简化操作说明和许可操作的门槛,大量操作这个机器人的医生还不熟练,导致手术风险比传统方式高数倍。。。

    本来被当做卵巢癌切除整个卵巢的有效高科技产品,但片中采访了多位手术失败受害者,因为下体过度撕裂,发生多起受害者内脏从下体滑出的惊悚事件(看到这里时,低头看我自己做的炒面都不香了)。。。

    然后美国几万,还有其他国家Essure避孕金属条受害者网络团结起来,通过国会议员来推动FDA改革,要求下架这个产品,但所有片中涉及公司都不接受采访,且书面回应否认指控,其中Essure在美国也不下架。。。

    直到本片首映后,Essure母公司公开说计划2018年年底下架该产品。。。

    除了换髋关节替代品的有男性受害者外,其他片中受害者都是女性。。。

    但因为都是生殖系统受害,基本性生活丧失,家庭破碎,很多人抑郁,失业,也是更广泛的连带伤害。。。

    有一位受害者女性强行摘除部分金属条,等了几个月以为终于可以和老公房事,结果老公刚开始嗷一嗓子蹦起来,原来自己下体头部被老婆体内残存金属条隔墙。。。(看得我那个蛋疼,真蛋疼[捂脸])

    总之,任何植入体内的东西都要特别小心注意,别迷信最新医疗科技产品,不见得风险最小。。。

    美国FDA这么大系统性弊病,直到2020年疫情大爆发,因为试剂问题,再次又爆发了一轮。。。

    无论如何,美国能有这种揭露某些行业黑幕纪录片,通过海量详实证据推到观众前,无论我多蛋疼,我也非常羡慕人家有些话题可以如此直接拿出来讨论。。。

    只是这个效率的确不高,但反过来,中国同类行业啥状况,我就两眼一抹黑,大家多加小心,自求多福就是。。。

     7 ) 可恶的资本主义

    The bleeding edge把innovation这个概念给我重新解释了一遍。任何以赢利为目的的创新不能称作创新 ,因为在赢利这一层面上总是有吃亏的一方,而创新这一概念本就是本着对世界的探索精神而被创造出来的,想当然便是具有探索性的人类活动而已。

    把在没有经过足够的试验、总结、审核而推广到市面上的医疗用品用于患者身上都是属于强者对弱者,或者是不知情者的剥削罢了,而强权机构则像孩子般迫不及待将其美化包装成创新产品推广上市并在人体上做交易显然是对创新的污蔑

     8 ) 泣血边缘:丧钟为谁而鸣

    令人印象深刻…

    1. 很羡慕美国的媒体还能允许这样主题的纪录片在Netflix这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平台上播放;

    2.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就同一个星球里,利益链条之下的权钱阶级来说。人类贪婪的本质是无法更改的;

    3. 真的心疼片中这些饱受医疗器械问题之害,但为了greater good走出来描述自己毕生的伤痛、为体制变革奔走,以期向大众普及真相的女性,和他们没有放弃的家庭后盾。谢谢你们。最后一小段大家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反抗essure的活动,所有受害者拥抱、跟对方打招呼,笑着流泪;

    4. 医生在无视对病人造成的伤害,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失职的帮凶。令人齿寒。我感到人类在伤害自己的同类。每个在自己职位上的人,如果都能对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也许我们能避免更大面积的伤害;

    5. 科学创新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容易引发其不当使用,能给个人带来灭顶之灾。唯一能弥补的,是带有一颗对生命与他人敬畏谦卑的心的科学,是对重复试验与审慎利用永恒的追求。

    6. 底层像是社会的神经末梢,但没有任何一个器官,能从癌症中幸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tips:(见图)

    补一些我的感受——在疾病萌发之前健身;小病少去医院,不要盲目相信医生的推荐;谨记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短评

    等待她们的却是一生无尽的修补

    6分钟前
    • 力荐

    在高利润行业内,没有什么是资本做不到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利润不够高。刷新认知的一部电影,面对隐藏的危险,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更多,并用辩证思维进行判断。真心不希望自己在其实是钴中毒的时候,被看做老年痴呆过完余生……

    9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利益和态度永远在争夺,每个人只有短短几分钟来讲述他们被毁掉的一生,原来我们都是人类医学进步路上小白鼠,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是幸运的没出问题的那一个……总结:损伤性阻止的医疗用品不要选;上市没有3年以上的不要用;不要迷信权威和医生,需要更关爱自己。

    14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推荐

    很受启发的一个纪录片,结合疫苗的国情,我想不断发展壮大的公司,实际上和超大政府是一个样的,都有无法监管的各种可能。

    17分钟前
    • 春垓
    • 力荐

    why are women always the ones who suffer?

    18分钟前
    • langhhhe
    • 力荐

    敬佩 Netflix 的原因是他真的无所不包关注生命,可能有 bias,但是总以娓娓道来的角度揭露不为人知的问题。除了赚钱的商业剧,妙趣横生的各行业纪录片,多种多样的 talk show,也会拍根本不赚钱的公益。这片子真是看得菊花一紧,不尽信也至少会提高警惕多个角度看问题。

    19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归根到底还是“资本论”的那套永不过时的理论,资本一味地追逐利益。触目惊心的背后暴露的是监管不力以及医疗企业追逐利益和部分医生的良心缺失,可怕!

    2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美国的制度导致了医疗器械问题的产生,也导致了这样的纪录片可以拍摄并播出

    26分钟前
    • TokyoCold
    • 推荐

    作为植入过钛板的人看完这个真的心有余悸,觉得当时自己的研究根本不够,还好取出来了。拜耳、强生还有那个上过 TED 的 Intuitive Surgical 罚得再多都不算多。片里有句话说得很好:新科技不代表创新。

    29分钟前
    • Jin
    • 推荐

    国内有着一样的情况,却无法纪录片的方式表达,即使拍了也无法公映……毕竟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医学的进步,本身就是踩着血淋淋的病患身上,加上利益的纠缠更加血腥……新的技术不一定是好的,不信任国内的医疗器械而自掏腰包高价采用欧美的器械,没想到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比国内的低,人生在世处处靠运气,只能瑟瑟发抖的加强锻炼祈祷自己不要生病

    34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挺好的片子。对我们来说还早着呢,我们连疫苗和奶粉这种最基础的都不可靠,别说尖端了。

    39分钟前
    • 哪端世界微尘里
    • 推荐

    在美利坚还能播出这样的片子已经。。。。。泪目。想想咱们的计划生育的绝育强制流产的人们,呜呼哀哉

    43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医学生看得触目惊心……essure是属于有点专业修养的人能看出来的瞎胡搞,相当于中国流行了这么多年的上环,再把被饱受诟病的地方放大。但是美帝资本主义包装上一层未经检验的高科技,无限放大意淫出来的优点,这属于产品本身就问题大的很,这个问题要归咎于厂商和监管。与之相对的,我觉得达芬奇的背后的问题更应该被人们所警惕。我看到的时候觉得,这很好啊,这就是未来卫生科技的方向啊,跟人亲手操作对比的话,隔着一层屏幕就能降低医生的紧张感,而且更为稳定的发挥。所以我觉得使用达芬奇操作同一台手术失败率高3到9倍的原因,也完全在于不完善的被贪婪支配的资本主义。因为造成手术成功率降低的原因应该是培训过水,给不合格的医生以合格证,科技是帮助医生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不是降低进入医学生进入医生的能力门槛。

    44分钟前
    • 水曰
    • 力荐

    FDA腐败的程度可见一斑啊……

    48分钟前
    • Amanda
    • 力荐

    一不留神就跳进别人挖好的陷阱里,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不一定出的来。

    49分钟前
    • 行走的雕像
    • 推荐

    烂番茄上有一句评论,特别贴切。The Bleeding Edge is a terrifying eye-opener. Yes, it is. 大概之后,看待医疗界的innovative, high-tech会更加严苛,不管上市流通与否。You never know what life-saving technologies may actually be killing us. Never underestimate profit-driven incentives.

    53分钟前
    • 老猫
    • 力荐

    画面看得我都觉得痛。大概这个事就是,没接触到就不关心随便看热闹,但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就完全只能听医生了,然后就只能诉求一切顺利认为那几百之几的不良反应机率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不会是这么不幸的。所以还能怎样,强身健体,在自己还能选择时多做研究再选择

    56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隐约又看到了中国的绝望

    59分钟前
    • 推荐

    给足五星是因为这个片对我造成最大的影响是:看待innovation的方式。人体太复杂了,在医疗界,新的,不代表就是好的,需要谨慎再谨慎。FDA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时不同的审批流程,简直可笑。是代表行业,还是代表人民/公民,是一个直扣良心的问题。如果把钱看得那么重要,最好换个行业吧!片子里出问题的还是强生、拜耳这种大公司。政府、机构、厂家都不可信,调研,需要消费者自己做啊……

    1小时前
    • 桃子
    • 力荐

    首先要谴责这种利益驱动的罪恶资本家行为,监管力度也不到位。其次,我们还没有到普通人乃至穷人也可以随便植入医疗器械的程度,科技和医疗水平都远远配不上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连基本的中药注射剂和各种保健产品的问题都没解决,当年强制计划生育的后遗症也无人敢提。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拍这种纪录片出来,允许威胁大集团利益、允许评判有关部门、允许抨击在任总统、允许人民抱团取暖、允许揭露社会黑暗面,这才是差得最远的地方。此外,片中的有色人种和女性数量出现得相当平衡,可能是作秀,也可能我们连秀都没得作。

    1小时前
    • 白灰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