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5

    主演:吕树廷,让波拉,班么扎西,艾力江库尔班,刘川,张喜,缪晓东,叶敬 

    导演:王新建,赵启辰 

    猜你喜欢

     剧照

    河西走廊 剧照 NO.1河西走廊 剧照 NO.2河西走廊 剧照 NO.3河西走廊 剧照 NO.4河西走廊 剧照 NO.5河西走廊 剧照 NO.6河西走廊 剧照 NO.16河西走廊 剧照 NO.17河西走廊 剧照 NO.18河西走廊 剧照 NO.19河西走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纪录片。该片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 西部 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是贯穿全篇的主题。

     长篇影评

     1 ) 轮回

    正如片中所说,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我对丝路的念念不忘是源于西域的美丽和神秘,但更重要的却是它承载的中西文化和交通的历史。而它的咽喉就是河西走廊。看这部片子时我就在想,作为丝路的一部分,河西走廊甚至比丝路更迷人和难忘,我很大程度上迷恋的正是这个从古至今牵系着东西两端、见证着丝路的光荣与衰落和不断散发着生命力的河西一角。

    从张骞的探索开始到如今的能源开拓,河西走廊确实经历了太多值得铭记的变迁。值得一提的是,片子里难得的关注了很多小人物,给历史的讲述和重要人物的刻画添色不少,让人看着温暖还给片子带来生气。相比于其他纪录片这真的是一大优点。我想这都由于整个片子基本是由情景再现组成的吧。剧情片式的拍摄,与解说词相辅相成并过渡自然,本就是《河西走廊》的一大亮点。

    我真的很久很久没找到这样让我每集都期待和珍惜的纪录片了。感谢它让我静心和享受又一次的西部情怀。因为每次都在静夜观看,有时候看累了,慢慢地打起精神时会觉得解说就在对面向我一人诉说,他的声音变得从未有过的真实,这时候画面也更抓住我的眼和心,整个人就完全的投入了。

    最后一集有一段整个“路程”的回顾,让人满心感慨。各个时期的人们在河西走廊上驻足,与它同生共息。这一段词也载满了我的所有丝路情:

    “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延绵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2 ) 我只是来做笔记的

    看完第一集,豆瓣诚不欺我也。

    一,使者

    1,地理:“河西走廊”之名,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通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断,印度洋湿暖空气隔绝,大漠戈壁。

    而祁连山有山脉积雪和史前冰川形成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水量丰沛。中原往中西亚必经之路。

    2,BC138,刘彻19岁,张骞27岁,甘泉宫送别出使西域。目的:联合月氏部落,东西夹击匈奴,解决汉帝国5代人的匈奴问题。(刘邦白登山7日之围遗留问题)随从:匈奴俘虏堂邑父,向导+翻译。

    匈奴冒顿单于,崛起于秦末中原战乱时。

    3,时河西走廊由匈奴右贤王部掌控。翻越祁连山中部扁都口大峡谷后,张骞被匈奴俘。“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军臣单于赐婚。

    4,BC133(出使5年)汉朝廷一致同意转守为攻,马邑之谋未成。BC129年,“龙城之战”,四路大军,一路无功,两路折损,缺乏对敌人的了解。唯车骑将军卫青深入匈奴祭天圣地,俘敌近千,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5,张骞打猎时逃跑继续往西,穿过塔克拉玛干和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大月氏已由游牧转为农耕,不愿再复仇。张骞停留一年多后,游历中西亚及天山南北各国,了解西域社会习俗,草木,畜养等,收集丰富西域情报资料。

    6,归途再次被匈奴俘,趁军臣单于之死逃脱,回到中原。历时13年,带回关于西域物产地貌重要资料,汉王朝的地理大发现,军事外交的重要情报和信心。《史记·大宛列传》称“凿空之功”。汉王朝确立国家战略,取得河西走廊,断匈奴右翼。

    7,3年后,大将军卫青率六路大军两次攻打匈奴,张骞校尉,随军漠北。熟悉匈奴习惯+有沙漠行军经验+丰富地理知识。《史记》“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广博瞻望”,封博望候。

    二,通道

    1,BC140年(刘彻登基第二年),平阳公主府女仆卫少儿生下霍去病。其姨母卫子夫(皇后),舅舅卫青。

    2,时河西走廊西北由浑邪王部掌控,东南由休屠王部掌控。BC124,卫青帅十万兵进攻,主力重伤。骠姚校尉霍去病帅800轻骑突袭立功,封冠军侯(17岁)。

    3,国力强盛,战马成为国策,军队职业化,骑兵战术逐渐成熟。45万甲兵,60万军马,相当于现役部队总兵力1/5。

    4,BC121春,霍去病带一万精兵,急速转战六天,扫荡匈奴5部落,越过焉支山500公里,斩折兰王,卢胡王,灭匈奴近万人,追击休屠王及浑邪王至敦煌。

    5,BC121夏,河西之战。老将公孙敖诱敌,霍去病绕过贺兰山,居延泽抵敌军后方。李广张骞切断粮草。结果:公孙敖迷路,霍去病独自歼灭主力,取得焉支山牧场。逆转攻守态势。

    刘彻赐豪宅,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张骞被围困贬为庶民。休屠王浑邪王投降,霍去病受降。BC121年末,河西走廊全线打通,霍去病19岁。

    6,BC119,漠北大战直击匈奴本部。霍去病直击匈奴祭天圣地狼居胥山,封狼居胥。彻底击垮匈奴。

    7,BC119,张骞任中郎将再次出使西域,携带丝绸茶叶瓷器,与乌孙,大宛,安息,大月氏,身毒,西羌建交。开始中原王朝对新疆的开发。

    8,BC117,霍去病23岁死,国礼葬之,马踏匈奴雕塑。

    9,BC115,张骞返回,第二年死。

    10,BC111,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敦煌西设玉门关,阳关,分扼天山南北咽喉。建长城防御工事。东起永登,中酒泉,西玉门。BC102,居延塞长城,居延泽~酒泉~张掖,人字形防御工事。

    11,BC105,安息国(伊朗)建交,西部商贸大开发。1877年,李希霍芬首次命名为丝绸之路。

    12,BC60年,设固城都护府,辖新疆+部分中亚地区。长城继续沿疏勒河延伸至古盐泽(罗布泊),并建立中央邮驿体系(鄯善,楼兰驿)。

    汉帝国完成西部经营开发,坚守河西走廊,打通至地中海全线丝绸之路,统辖新疆,实现宏大经略。

    三,驿站

    1,张骞记载“西域36国”,汉武帝希望联合西域诸国东西夹击抵制匈奴。 BC119,张骞二次出使西域,邀请乌孙国派使者往中原考察,确定和亲。汉武帝派细君公主联姻乌孙领袖猎骄靡。 细君公主及猎骄靡死后,军须靡继位,楚王孙女解忧公主和亲。军须靡一年死,弟弟翁归靡继位,解忧嫁翁须靡。 乌孙一直在汉匈间摇摆不定,同时迎娶汉女及匈女。

    2,BC74,匈奴+车师联合攻乌孙,解忧公主求助汉,汉宣帝初继位,派常惠出使。BC71汉匈之战,匈奴逃遁,常惠帅五万乌孙军大胜。建立军事联盟。

    3,自汉武帝至昭帝,惠帝,沿用右将军赵充国屯垦戍边制度,军事移民实现军事+经济价值,“人民炽盛,牛马遍野”。(相当于建国后的新疆建设兵团) 匈奴慌,使龟兹BC76(昭帝时)偷袭轮台,杀校尉赖丹,驱逐屯边士卒。BC70常惠使团返程,得解忧支持,联合西域各国攻龟兹。第一次实现东西联合夹击匈奴。

    4,BC64,解忧儿子元贵靡立为乌孙太子,迎娶汉公主。联盟坚固。

    5,BC60,设西域都护府,官员,驻军,政令,正式行使国家主权。属国逐渐由36国扩大到48国。悬泉置往来使者车水马龙,河西为西部边陲重地。汉王朝与西域共同和平繁荣。

    6,BC51,解忧70岁,领袖+儿子元贵靡病逝,要求落叶归根。两年后终老长安。

    四,根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陷入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部分中原人士南迁,即晋人南迁,建立东晋。另外部分西迁进入河西走廊,即凉州。中原士人的大量移民中,其中有许多名儒典籍,成为“河西望族”。武威文庙仅次于曲阜和北京,名列第三。

    如名儒郭荷及其弟子郭瑀。郭瑀帅弟子在张掖马蹄山林松薤谷开凿石窟安身。郭死后女婿兼弟子刘昞承衣钵。

    河西经历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始终保持尊儒重教风气。在中原战乱时保存大量失传古籍名著典籍。北魏拓跋氏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后,推行汉化政策,河西望族工匠近三万人迁入平城(山西大同),>70岁可免迁。80多岁刘昞回到林松薤谷终老。

    河西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并列为隋唐文化渊源。

    五,造像 1,产生: 释迦摩尼不主张设立偶像,故在世及圆寂后很长时间无佛像,只有佛塔,法轮等象征性表现。至亚历山大东征,带来古希腊雕塑人像艺术。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受希腊艺术影响,开始用石雕圣人像。释迦摩尼圆寂后600年,开始出现佛像,披着希腊大褂。 将印度用于修行的石窟和巨型佛像结合,产生佛教石窟艺术。 2,传播。

    2-3世纪,罗马安息贵霜汉帝国四足鼎立,丝绸之路繁盛。僧侣来到中原,时逢魏晋南北朝,战争混乱的迷惘痛苦+弱肉强食的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儒家等级忠孝观念难以认同,寻找生命意义,解脱痛苦,令社会平稳安定的价值体系得到迅速接受传播。 3,译经。

    鸠摩罗什,佛经翻译史上第一大家。推动汉地佛教发展,改变今天的汉语。 父亲印度贵族,母亲龟兹公主。佛教从古印度传入龟兹,龟兹人大规模开凿石窟,母亲带着7岁的鸠摩罗什出家。12岁开坛讲经,声名远播。 AD385,前秦将军吕光入主河西建立后凉,俘虏鸠摩罗什作为战利品监禁17年。向周围监禁人员学习多种中原方言并传法,对中原文化深刻了解。 AD401,后秦国君姚兴崇拜鸠摩罗什,领十万军队伐凉州,迎至长安,成为后秦精神领袖。时年58岁。 长安逍遥园开坛讲课,设立800人译经场,史上第一次国家设立大规模译经场。对佛教所有关键词汇给出详细准确解释,涉及佛经浩繁典籍各方面,译著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派的经典依据。1600年来无人增删改一字。影响超出佛教,影响今天汉语,诸如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等词语均由其创造。 汉传佛教历史上,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不空五大译经师,三人经过河西走廊,鸠摩罗什最早。 AD413年70岁圆寂逍遥园,武威鸠摩罗什寺舌舍利塔。“若我所译经文无误,火化后舌头不烂。” 4,石窟

    AD411,匈奴人沮渠蒙逊攻克凉州,建立北凉,自称河西王。大力扶持佛,儒文化。请天竺高僧昙元谶至凉州翻译讲授古老佛经涅槃经。昙曜来到凉州跟从学习。 佛教通过禅修修行,为禅修场所,选定祁连山造宏伟石窟,在天梯山大规模开凿。后来考古学家宿白确认,天梯山为石窟“凉州模式”的起点。 河西早期石窟于五凉时期在祁连山沿线开凿,成为佛教进入中国的清晰线索。承袭龟兹于阗造像传统,具有鲜明西域印度色彩,融合汉地艺术,形成独具特色的石窟样式。又称“石窟走廊” 昙曜等后来来到北魏都城平城开凿云冈石窟。传播途径为:天梯山-云冈-龙门-长安-陇东及天水麦积山。 河西为佛教进入中原第一站,至南北朝,各代帝王大兴石窟寺院,内地僧人开始沿河西走廊西行回溯佛教起源地。 三国高僧朱士行后,4-5世纪有竺法护,法显,宋云,惠生,玄奘。 5,AD561年,建瑞像寺,西行僧人刘萨诃的预言。AD609,隋统一中国,杨广西巡至瑞像寺,9个月西行,随从10w+,成为唯一亲临河西走廊的中国帝王。

    六,丝路 AD589,隋统一中国。 AD604,杨广登基年号“大业”,营造大运河,重视经济发展,恢复西域贸易。派裴矩重开边境互市。 裴矩,参与文帝礼制建设,参加平城战役,分裂东西突厥,使东突归顺隋。杰出的外交家,了解西域民族矛盾。 裴矩绘《西域图记》,介绍西域44国,标明三条地中海通行敦煌通道,为今日绘制当年丝绸之路的依据。 裴矩修驿站,减免税负,鼓励政府贸易,提供食宿保护,商贸繁荣。胡商以粟特人为主,昭武九姓,纯商业民族,擅长手工艺。 AD609,隋炀帝西巡,御驾亲征打败吐谷浑,可汗逃至西宁,扫除丝路上的障碍,设立四郡。邀请西域各国会盟,焉支山参天禅地。丝路中西贸易史里程碑。开通西域往洛阳长安道路,减免税负,商贸繁盛。 AD618,隋灭,登基14年的杨广被叛军斩杀。杨广表兄李渊建唐。“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不失为一代有为之君。为唐盛世奠定基础。 七,敦煌

    发端: AD344,乐僔和尚经过宕泉河谷,见鸣沙山在金光中千佛显现,以为佛教圣地,在此开凿石窟。

    传播:丝路咽喉,西去大漠,生死未卜。临行前捐窟祈福,回来后还愿,世家大族供养等。

    代表: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北壁药师佛经变,东壁维摩诘经变。巅峰之作,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风格。属翟家窟。内容体现了胡旋舞,上元踏歌灯轮等风貌。吴道子作品已无存,220窟被认为吴带当风,满壁风动的代表,美术生范本。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长220窟认为达到文艺复兴水平。

    翟家窟:当地望族翟氏。AD642(贞观16年),朝议郎敦煌郡司仓参军翟通始建220窟。早期家族石窟的代表。AD755安史之乱,吐蕃攻占河西,统治70+。AD925,唐末五代,翟通九代孙奉达重修为家族祈福。将家族画像+检家谱题于壁上记载家窟300年经营史。

    过程:打窟-楼阁-地仗-白灰-塑像-彩绘。矿物颜料+植物胶。

    保存:4-14世纪,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现存812座,莫高窟735。1900年道士王圆箓无意间打开藏经阁,内有经卷绣5万多件。1908法探险家伯希和带走6000多件。敦煌学现为国际显学。

    八,会盟 1,AD1218,成吉思汗帅20万军队开始7年西征。蒙古帝国版图北至俄罗斯海,南至阿拉伯,冬至汴梁,西至维也纳。被称为“上帝之鞭” 2,AD1226,蒙古攻西夏(河西走廊),成吉思汗意外坠马而亡。西夏灭。 3,AD1234,蒙古联合南宋灭金。AD1235,蒙古二次西征欧洲,同时南下攻南宋,受蜀地顽抗。决定经吐蕃转攻大理,由大理攻陇蜀。但自AD877年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分裂五大宗派,不进贡蒙古帝国,关系紧张。 4,AD1236,窝阔台次子阔端入主凉州,派将领多尔达攻至藏北,停留拉萨两年。了解吐蕃政治宗教文化。多尔达认为海拔高,气候差,难以驻军戍卫,建议和谈。 5,AD1241,窝阔台病逝,阔端邀请凉州会谈。推荐对象萨迦班智达,萨迦派第四祖,学识丰富,智慧受藏地各派尊崇。 6,AD1243,阔端派多达那步将军为金字使者,赴后藏萨迦寺邀请萨班,时年63岁,带2侄子八思巴及恰那多吉同行。 7,AD1244,萨班出发,沿途拜会各宗派领袖,收集谈判条件。AD1243达凉州。 8,AD1247,幻化寺谈判,达成一致:官职不变;官员名称,百姓及贡品数目抄送三份;全境地图;所有事宜与金字使者商议。 阔端皈依藏传佛教,吐蕃归蒙古政权统治。萨迦管理吐蕃事物。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免战火,结束吐蕃400年分裂。为青藏并入元帝国版图奠定基础。 9,萨班留河西传教。蒙古人原始信仰萨满教,征战中接纳各宗教仅用于占卜祈福,并不遵守教规。自从藏传佛教开始认真思考宗教问题。阔端视萨班为宗教导师,开蒙古王室尊佛教高僧为“上师”的传统。佛教文化深刻影响蒙人精神世界。 10,AD1251,萨班die,传位17岁八思巴。武威白塔寺,元代凉州最大藏传佛教寺庙。同年阔端死,蒙哥即位,结束窝阔台死后蒙古10年内部纷争,重启对外扩张。 11,解决吐蕃问题后,灭大理,夹击南宋。疆土扩张,部族增多使蒙古人需要新的精神资源。 12,哥弟弟忽必烈选择了藏传佛教,接受八思巴灌顶仪式。AD1256,八思巴随忽必烈至开平府,成为精神导师和亲密伙伴。 13,AD1265,八思巴回萨迦协助蒙古治理吐蕃。建立地方行省政权。 14,AD1270,八思巴成为帝师,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元中央政府吐蕃最高行政长官。中华史上伟大藏族政治家,藏传佛教一代宗师。 15,AD1271,元建立。AD1276,元灭南宋,中国重新大一统。西藏正式纳入元帝国版图。 16,AD1280,46岁八思巴病逝。在八思巴和忽必烈推动下,藏传佛教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主流,影响蒙古文学,宗教,医学,哲学,艺术至清末,延续至今。(青花中的八思巴文!) 这集记得比较多,因为对藏蒙两族的关系和背景不熟悉,记不清楚怕以后想不起来。

    九,苍生 1,明帝国统治后,朝贡贸易+大型防御城堡+海禁政策,全面收缩。中亚战乱+奥斯曼帝国阻断欧亚道路,东西连接中断。十五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90年后达伽马发现印欧海上航路。航海时代开启,利玛窦从海路来到中国。 2,AD1596,耶稣会罗马总会收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信,认为中国即马可波罗笔下“契丹”,决定派鄂本笃探寻陆上丝绸之路。 3,AD1603,鄂本笃到达嘉峪关。嘉峪关即原玉门关,朱元璋时期重修扩建,从山海关至嘉峪关,6000公里明长城,坚固至今。 4,朝贡贸易为唯一合法形式。朝廷垄断贸易,外交与贸易合一。由于没有使者名额,鄂本笃被困3年。丝路已无鼎盛时的通行便利。鄂本笃求助利玛窦,使者到达后11天,鄂本笃病故。《鄂本笃访契丹记》收入《利玛窦中国札记》。 5,AD1842,鸦片战争的替罪羊林则徐被发配嘉峪关,意识到沙俄南下,西北局势不乐观,战略地位重要。AD1850回程,在岳麓山见左宗棠,认为“西定新疆,非君莫属”,托付书籍,手记,地图。 6,AD1865,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太平天国之乱占领新疆。1874,日本攻台湾。边疆海疆同时危机。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调湘军于兰州,兰州制造局仿制德国枪炮,洋务运动。“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公柳至今仍在。AD1880,68岁的左宗棠抬着棺材往哈密,以决一死战的气势,收复所有新疆失地。题匾“天下第一雄关”。重新开关通埠。 7,1868,李希霍芬首次命名丝绸之路。19-20世纪大量西方探险家涌入。如发现西夏“黑水城”的俄国人科兹洛夫,发现居延汉简的瑞典人斯文赫定,使敦煌闻名于世的斯坦因,伯希和等人。 十,宝藏 1,石油 1949.9.25解放玉门,取得老君庙油矿。 西晋张华《博物志》,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均有载。1937国民政府甘肃油矿筹备处孙建初《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1939老一井钻探。中国石油之父。1950西北局工作会议,确立国防工业基地。1951,习仲勋提出开发计划。第一个五年工作计划中156项重点之一。中国首个石油工业基地,石油工业的摇篮。 2,金属矿 1955地质局秦士伟21岁,发现桦树沟铁矿。1958冶金部在酒泉西建立酒泉钢铁厂,1965立市。 1958,汤中立在龙首山根据孔雀石发现铜矿,总工陈鑫测镍含量。镍用于制造高强度钢,用于军事。7年后,汤中立在1000米深处发现富矿体,成为世界第二大复合型超级铜镍矿床。 3,风力及光能资源丰富。 4,交通 1962,兰新铁路通车。 1990,连云港到鹿特丹,第二欧亚大陆桥,通过河西,全线贯通。 2014,兰新高铁全线通车。 西部陆路大通道,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要通道。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二。 2013.9 习主席在哈萨克提出丝路经济带构想。 2013.10 海南亚太经合会,海丝倡议 2013.11 一带一路写进十三大。

     3 ) 感谢上天让我生于河西

    一晚上看完的,在河西走廊生活了十八年,而我现在在深圳看完这个纪录片,心情特别复杂。我记得小学写的作文我的家乡第一句话就是我家在张掖在河西走廊中部,是西北要塞。看完才终于明白为什么了。

    听见那句 "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都在这条走廊上呈现。" 瞬间泪目。之前都是装逼告诉别人张掖含义是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第一次这么深入了解为什么,明白它的含义。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两千年多没变过的名字,承载两千年的侵略,战争,繁荣,落寞,孤寂还有落后。大概西北人才会真真体会到这种无奈,全片我是哭着看完的。

    之前最讨厌别人问我哪里人我说甘肃时,都觉得我们很穷很落后,都没水喝,高原红,匈奴后裔,很野蛮。因为这些偏见一直都对自己家乡很自卑,甚至不愿开口,后来慢慢明白我们河西走廊的历史,然后努力让别人了解我们这里,让别人真的我们这里的好,尤其是河西儒学那集,明白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并不是蛮夷不是莽夫,我们的文化不止敦煌。还有隋炀帝的万国博览会,我们的经济曾是那么繁荣,和现在深圳一样的自由贸易区,是中西方交流中心。看完这个真的觉得很自豪,当然还有遗憾难受,闭关锁国,还有没有提到的很多战乱,还有马步芳军阀的混战,河西真的是无奈沧桑的包容,生在河西走廊在张掖真的很幸运。

    听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看到家乡熟悉的一景一物都想哭,这些我们没有发现的美还有我们河西走廊被人遗忘的历史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对,我想家了。不行我要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想去河西走廊看一看,作为本地人,有一点小小的祈求。

    河西走廊的景观大部分是地质类,地貌都要几千几万年才能形成,麻烦大家尽量不要去碰触它,拍拍照就好,好嘛?

    我去年又去了一次丹霞,看到很多游客都用水瓶什么的装丹霞的土,说实话,丹霞地貌的土带走一点和西北随便一个戈壁的没什么区别,它的颜色是属于整个丹霞,说实话真的没有几年前去的时候那么鲜艳了,真的希望大家去的时候别再挖土了,大自然用了几千年孕育出这神奇的地貌,给了我们人类几天就给挖没了。很心痛(*/∇\*)

    2018.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刚看完国家宝藏第二季的甘肃省博物馆

    有点骄傲想叉腰 因为提了很多张掖

    我觉得应该和张掖的含义张国臂掖有关吧

    纵使铜奔马是隔壁武威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河西四郡永远都是可爱的河西四胞胎

    谢谢大家喜欢甘肃喜欢河西走廊~

    当初就是看完随手写的一些小小感受没想到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同

    有点受宠若惊 真的是谢谢大家了

    也希望大家多多安利我们小甘肃 小河西

    2019.1.20

    ——————————————————

     4 )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七) | 敦 煌

    敦煌·莫高窟

    我们不知道他是谁。

    他的名字应该被留在编号220的洞窟里。

    但是,按照当时的惯例,绘画的工匠的名字不能出现在他们所做的壁画上。

    于是,这个杰出的画工被时间的洪流湮没了。

    但,为了呈现发生在莫高窟的这个故事,我们还是为他取了一个名字——李工。

    弹指间,沧海桑田。一刹那,转身千年。

    敦煌,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镇,它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两千年前,因为河西走廊的风云际会向一个年轻的皇帝招手,于是,霍去病两次深入河西走廊,驱逐匈奴。

    当他停下来的时候,发现这里恰好有从祁连山流下来的雪山河,有绿洲,是一个理想的防御和出击的基地。

    于是,敦煌成为汉帝国向西域迈进的边城。

    它很快从汉帝国最初设置的河西走廊两郡中独立出来,成为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一。

    发源于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党河流经敦煌,使这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变成得天独厚的绿洲。

    汉帝国高强度的军屯与经略,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这里迅速成为西部重镇。

    又过了400年。

    公元344年的一天黄昏,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途经宕泉河谷时,看见鸣沙山在金光之中千佛显现。

    乐僔认为,这个地方是佛教圣地。他决定不再匆忙赶路了。要留在这里开窟造像。正是这个决定让敦煌有了它的第一个石窟。

    但他不会想到,从此,这里的开凿与绘制延续了若干个世纪,并且,成为享誉世界的人类艺术宝库。

    不仅如此,敦煌,恰好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北、中、南三条线路,这三条道路都以敦煌为起点,到达中亚、欧洲。

    作为沟通欧亚的商业大道、中原王朝的前出基地,敦煌寄托了熙来攘往各色人等的梦想。而从敦煌再往西进入西域,则要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死叵测。

    于是,人们在离开敦煌前就在莫高窟捐钱造一个窟,供养神灵佛祖,祈求得到保佑;

    从西域荒漠里平安过来的人们,为感谢佛祖的保佑和恩赐,也开窟造佛供养;

    平民百姓在丰年和平安盛世,希望好景长久,遇荒年战乱亦盼望能摆脱苦难,为精神上的寄托,心理上的满足,也开窟造像,求得安慰。

    敦煌的各级官吏、世家大族、高僧大德也会营建属于自己的功德窟,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也有的是借开凿佛窟炫耀各自的政治、宗教或经济势力。

    就这样,三危山下、鸣沙山畔、宕泉河谷的石壁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洞窟。

    日出日落、斧凿声声,敦煌佛窟的营建从未在如流的岁月中停止。

    石窟在不断增加,窟中的佛像在改变着容颜,从雄浑健壮变成秀骨清像,继而转向柔和丰腴,色彩逐渐细致艳丽,构图愈加大胆,佛国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宏大欢乐。

    一代又一代的僧侣、画匠、供养人将他们的信仰和希望刻绘在石壁之上。

    各种各样的山川景物、亭台楼阁、花卉图案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雄伟瑰丽的画面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以排成20多公里长的画廊。

    这是上世纪初,一个名叫查尔斯的法国摄影师拍摄于敦煌莫高窟的一张照片。

    1908年2月24日,查尔斯和伯希和及另外两位法国人组成的探险队风尘仆仆,来到莫高窟。

    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长达1700余米的岩壁上遍布密密麻麻的洞窟,其中南区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中都有彩塑,四壁和窟顶画满佛像、壁画。

    当伯希和和查尔斯进入今天被编号为220窟的洞窟时,非同寻常的佛像扑面而来。

    3个星期后,精通汉文化的伯希和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他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敦煌时,仔细研究一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220窟。但,他再也没有机会了。

    很快,中国学者启动了一场事关中国文明的抢救运动。

    36年后,1944年的夏天,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220窟北壁瑞像壁画正在逐渐脱落。

    而脱落的地方隐约露出色彩艳丽、线条挺秀的早期壁画。

    当他们小心翼翼对220窟主室四壁壁画进行了剥离之后,整间石窟四面墙壁上显露出了场面宏大、人物传神、瑰丽无比的初唐壁画。

    更令人惊奇的是,多数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面孔和手臂都已经因为氧化而变黑,但当220窟的初唐壁画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却保持着异常鲜亮的色彩——这让所有的研究者激动不已。

    在石窟的南壁,绘制着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图景:天上佛像与菩萨庄严神圣,地下歌伎舞伎身姿翩跹。

    在石窟的北壁,七尊药师佛像站在莲台之上,流光溢彩、装饰华美。

    东壁上展现了菩萨维摩诘的经典故事,场景中的人物个个神情生动,姿态得体。虽然画的是佛国景物,但精神却是世俗风貌,供佛的舞蹈者、菩萨面前的帝王臣子,都展现出各自的身份和个性。

    所有到过敦煌奠高窟220窟的学者和艺术家都被这里的壁画所震撼。

    他们共同的感觉是,220窟的壁画绝非出自普通工匠之手,更像是大师作品。

    遗憾的是,并无文献佐证,那一时期有什么大师巨匠来过敦煌。

    但如果说这些壁画是由无名工匠所绘制,又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220窟东壁的维摩诘经变画被视为敦煌壁画中的巅峰作品,每当我们看到这幅人物肖像,都会感到一种震撼。

    画面中的维摩诘居土身体微向前倾,似乎正与文殊菩萨激烈辩论着佛教哲理。而另一侧的文殊菩萨则在诸菩萨、大弟子及诸天人的簇拥下,神态自若地与维摩诘对问。

    特别是在东壁“汉族帝王听法”的场景中,帝王形象的塑造手法和风格看起来和著名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如出一辙。

    而令人费解的是,大画家阎立本身在长安,敦煌与长安相距两千公里,220窟的壁画与《历代帝王图》之间会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公元637年,在长安的一座寺庙里,李工正在专注地绘制一幅维摩诘经变画。

    李工的笔下展现了居士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辩论的场景,神情十分生动,围观的人对他所画的菩萨形象啧啧称奇。

    此时,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已有10年光景了。这,正是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火红岁月,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朝气蓬勃。

    随着贞观之治带来的经济繁荣,各种各样的建筑被建造出来,开放富足的时代令唐人特别热爱生活,喜欢用色彩来装点墙壁。从寺庙到官府,从私宅到皇宫,他们将美丽的风景、绚丽的人物、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场景绘制到墙壁上。

    此时的唐帝国著名画师阎立本就是一位壁画高手,他的画是朝野公认的“神品”。

    李工虽然还不是名家,但他是整个画坊最出色的画匠,围观人群中有人说,李工画的人物和宫中的阎立本颇为神似。

    李工心中有几分得意,他每日在画坊刻苦临摹宫中的粉本,就是梦想有朝一日可以进入翰林院任职,成为一名有身份的画师。

    粉本,多是当时流行的大师作品,或者皇宫中流传出来的画稿。

    画匠常常照着这些粉本来画壁画,以满足客户对流行趋势的需求。

    临摹粉本是作为一个画匠最基本的功夫,如果不合格将不能独立工作,甚至受到惩罚。因此一般画匠的水平都必须达到一定标准,这就使得一个时期内,普通画匠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及水平方面与大师的作品差距并不遥远。

    同时,粉本的流传也使得唐朝长安的绘画一时风靡,从最西面的西域诸国到东海之外的扶桑,都能看到盛唐长安艺术的风采。

    尽管李工的绘画技巧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要想进入翰林院成为皇家专属的画师几乎没有可能。

    有名的寺院或权贵人家为了互相攀比,更愿意邀请有名望的画师。而不是像李工这种籍籍无名的画匠来画壁。

    感觉前途渺茫的李工有时候会想,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

    公元639年。

    大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使丝绸之路迎来了自汉以来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敦煌也成为史书中形容的“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就在此时,西域地区和地处新疆吐鲁番东南的高昌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

    当时西域一带均受蒙古游牧部落西突厥的统治。西突厥开始出现了与唐朝敌对的势力。地处西域门户、丝路要冲的高昌国国王麴文泰依附西突厥,拘留西域诸国赴唐朝的使者,试图阻止他们过境与唐帝国交往。原本“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丝绸之路也因此阻塞不通。

    这是中原王朝所不能接受的。

    对唐太宗来说,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的安宁是国家战略的既定目标。

    唐帝国的远征军迅速集结。在广泛动员招募士兵的同时,也征召了一批文化人士和手工艺者随行。

    大军一路去到河西走廊和西域,作为跨区域的国家军事行动,军队无疑也担负起将大唐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土地上的责任。

    李工的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冲动。

    他想,与其在长安城做一个没有名气又不受重视的小小画匠,不如到远方去看看,说不定会有机会做更大的事业。

    公元639年,李工带着自己的画笔与粉本。加入了侯君集大帅的军队。

    由于敦煌是距离高昌最近的河西重镇,这里自然成了唐朝大军最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

    李工和其他工匠奉命在敦煌为帝国的军队装配攻打高昌的军械。

    唐帝国大军在大帅侯君集率领下很快就攻陷了高昌城。

    军队回撤之时,一些工匠选择留在敦煌。李工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

    他发现敦煌虽然地处边陲,但田园垦辟、商贸发达,各种肤色和语言的人聚居在这里,是个十分有趣的边疆国际城市。

    最特别的是,这里还保留着最初从天竺传来的佛教传统,人们普遍信仰佛教,喜爱开凿石窟,并在石窟中塑像和绘制壁画。

    此时的莫高窟经过隋朝的大力营建。已经出现了上百个洞窟,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

    李工来到莫高窟,仔细观看这里的壁画,前代的画匠们用他们质朴的笔触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佛国世界,让李工深受感动。

    李工和他的同伴们开始尝试着为敦煌的寺庙和洞窟绘制壁画。

    代表着长安前卫绘画风格的他们带来的这种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人物宛若宫廷美人一般的壁画令敦煌居民眼前一亮,有人觉得把神佛画得如此具有世俗感是对佛的不敬。但更多的人很喜欢这种华丽的风格,神佛就像长安城中的时髦人物,令人备感亲切。

    李工画技高超的消息很快就在敦煌传开。他开始源源不断地接到邀约,去为新开凿的洞窟绘制壁画。

    很快他就成为了敦煌画匠中的“都料”。“都料”是工匠中技术级别最高的人,也是绘画工程的规划、指挥者。

    李工通常自己为壁画起底,然后让其他画匠根据粉本来描画颜色。

    他感到,敦煌前代的壁画非常精彩,而自己也要把这个时代的风格带给敦煌,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在他的心中涌动。

    不久,李工接到了当地大族翟氏出资的一项重要工程。

    翟氏家族是敦煌的望族,人口众多,广泛分布于敦煌的各城乡当中。

    这些来自中亚粟特九姓或迁自陇西的翟氏于唐初发展为敦煌当地的士族。他们十分重视儒学,同时也是一个世代崇信佛教的家族。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翟氏家族开始在莫高窟开窟造像。

    公元642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朝议郎、敦煌郡司仓参军翟通开始出资建造作为家窟的莫高窟第220窟,这是敦煌比较早的以家族为主导的石窟。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官宦或贵族家族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敦煌石窟的“家窟”中,不仅刻画着其家族的历史,也刻画着古代敦煌乃至整个中国的印记。

    据记载,主持翟家窟营建工作的是翟氏家族在敦煌大云寺出家的僧人道弘。

    学者们考证,大云寺就是今天莫高窟最大的大佛——35米高的“北大像”所在的第96窟弥勒佛窟。如今,人们已经无法见到这座寺庙了,但窟前还保存有大型殿堂建筑的遗迹。

    受到道弘的委托,李工负责翟家窟的壁画绘制。

    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要经过复杂精密的程序,需要李工和石匠、泥匠、塑匠、木匠等不同工种的工匠一起,合作完成。

    在古代敦煌有专门的一支施工队伍,他们被称作“打窟人”,负责整修崖面和开凿岩洞,这是营建石窟的第一步。

    接着就是修筑与石窟结合的一些殿堂、窟檐、楼阁等土木结构的建筑,这需要木匠与泥匠配合来完成。

    然后,由灰匠负责壁画地仗的制作。地仗是指用黏土和麻棉的混合泥抹在石壁上,使墙壁光滑如纸,最后将白灰层敷在泥皮上,这是绘制壁画的基础。

    塑匠专门负责窟内塑像的制作,他们一般用木条或石胎做骨架,再用泥土来塑型。

    塑像的内胎完成后,彩绘的工作就交由画匠团队来完成。

    彩绘工匠们用的是事先准备好的矿物颜料。

    他们将矿物粉碎,用清水研磨成不同颗粒度的色浆,再混以植物胶,就做成了敦煌画匠最常用的颜料。

    工匠的笔下,朱砂的红色、雌黄的黄色、青金石的蓝色和云母的白色流淌出来,一幅幅瑰丽的壁画徐徐铺开。

    敦煌的画匠一般为集体作业,也有一两名画家独立承担并画完一座佛窟的。

    敦煌第220窟从风格上来看,似乎是以同一个人的粉本起稿,由多人上色完成的。

    李工观察了石窟的四壁,向石窟负责人道弘建议,是不是按照长安的粉本样式来绘制翟家窟?

    这样,一定会给敦煌带来最能代表大唐风格的壁画,这也是李工愿意留下来的目的。

    看过李工的草稿之后,道弘完全赞同他的建议。

    他们共同确定了洞窟的设计方案:

    在洞窟东、南、北壁分别绘制维摩诘经变、西方净土变和药师经变画。

    那些来自中原长安的画工们将因为他们在莫高窟第220窟的创作,为敦煌的佛教艺术带来巨变。

    这也将结束传统地方艺术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在这个历史长河的节点上,敦煌石窟艺术显示出非凡的创造性。

    唐代的壁画以规模较大的经变画为主,几乎将整个佛经的复杂内容绘制成为一幅画,基本上改变了魏、隋壁画那种横幅连环故事的结构方式。

    盛唐时期,净土宗十分流行,所以,在石窟中绘制西方净土便成为佛教壁画的主流。

    所谓净土,就是通常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一个鸟鸣花香、四季如春的地方,佛陀在这里说法,聆听到真理的众生则享受无限的快乐。

    李工开始在翟家窟南壁描绘他的西方净土变——

    在巨型水池的中央,阿弥陀佛坐于莲花宝座上,周围拥绕着的众多菩萨正在悉心聆听,化生童子游戏其中,空中乐器不鼓自鸣,地下舞伎翩跹。李工用鲜艳明亮的色彩,流畅而精湛的线描,勾勒出歌舞升乎、华丽灿烂的极乐世界。

    从这幅画中,人们可以看出敦煌的艺术风格进入了全新的中原唐风时代,摆脱了印度、波斯的影响后,敦煌艺术完全独立成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正如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先生所说:

    220窟的壁画“构图设色都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装饰绘画”。

    当李工在石窟北壁所绘的药师七佛经变画慢慢成形的时候,观者无不为其构图的新颖、气势的宏大所惊艳。

    画面中央的水池碧波荡漾,莲花盛开,水池之上有一宝台,以琉璃铺地,流光溢彩。平台上一字排列七座莲台,每座莲台上站立着一尊药师佛,合为药师七佛。

    自东晋译出《药师经》后,药师信仰便开始在我国萌生和发展。

    药师经极具现实意义的宣传,得到了上迄王公、下至平民的一致信奉。

    在药师佛的两侧分立着身着天衣、头戴宝冠的协侍菩萨。宝台下方是奏乐、歌赞,供养药师佛的歌舞伎乐。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敦煌的艺境是音乐意味的,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

    当人们注目于这幅壁画,沉浸在由光轮、衣带、波浪般的纹理组合成的广大繁复的旋律中时,仿佛真的可以聆听到宇宙的音乐。

    有专家辨认出,这些舞者脚踩小圆毯、衣带飘舞、急转如飞,她们的舞蹈极可能就是在唐代盛行的胡旋舞。

    随着唐太宗对河西走廊与西域的强力管控,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日渐繁荣。

    来自中亚的风俗开始传入中原,胡旋舞风靡一时,“人人学圜转”成了大唐的风尚。

    今天,胡旋舞已经失传,而在敦煌,胡旋舞却凝固在了石窟壁画之中,令人遐想无限。

    在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所描绘的盛大舞蹈场面中,还出现了大型的灯树,这一场景与长安等地上元日赏灯的情景十分相似。

    唐朝诗人张说在《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中写道: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诗中记载的是上元日长安城踏歌灯的盛大场景,其中的灯轮恰是两种:分别是西域式的“灯轮”和中土式的“金阙”。前者为圆形,后者为方形,正是第220窟壁画所反映的形象。

    上元夜,长安城中灯楼齐明,来自异域、风情万种的“胡旋女”舞动长裙,人们在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中享受无限的快乐。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画,将李工记忆中长安的景象永远记录了下来。

    有学者根据文献记载认为翟氏家族的220窟营建工作先后长达20年时间,虽然此观点有待进一步探讨,却可以从中看出洞窟营建工作的艰辛。

    从翟家窟以后,敦煌的佛窟,多被冠以“家窟”名号,每一座“家窟”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

    它们是佛教社会化最具体、最深刻的历史见证。

    洞窟主室西壁龛下的墨书“翟家窟”三个大字,强烈反映出洞窟营建的家族观念与思想,佛窟成为了家族财富的一部分,世代相传。

    翟氏家窟也成就了那些无名的绘画工匠。

    李工在这里画下了自己在长安磨炼多年的帝王形象。30年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问世,被世人尊为“神品”。而李工却湮没在历史当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在宗教信仰和艺术的双重感召下,李工和他的同伴们创造出了220窟的惊人作品,这是莫高窟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当李工最后一次走进这座他为之奉献了大半生的洞窟时,他或许悲欣交集。

    许多曾经的同伴随军参战,或伤或死。

    他在洞窟壁画中表现了“九品往生”的情节。意在为亡者祈福,使他们往生净土。

    虽然远隔千里,但敦煌与河西走廊始终跟中原王朝息息相关。

    当“安史之乱”令唐帝国由盛转衰之后,敦煌也没能逃脱厄运。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崛起,攻陷河西走廊,对这里进行了长达70多年的统治。

    公元848年,敦煌百姓起义,夺回河西走廊。生活恢复平静以后,翟氏一族在220窟的故事又开始了新的篇章。

    翟奉达,翟通的9世孙,唐末五代敦煌人,历法家。

    公元925年时,翟奉达的父亲、兄长已亡故,特别是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也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翟奉达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决定重修先代的洞窟为家族祈福。

    此次重修时,翟奉达把自己和亲人们的画像画在了石壁上,并在甬道的另一面工整地写下了“检家谱”,它详细记载了家族经营家窟近300年的历史,成为了今天的人们理解敦煌石窟营建与日常管理的文献证据。

    中国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与来自印度和中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融合,获得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到了隋唐时期,这种混血艺术逐渐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从而酝酿出中国美术的黄金时期。

    吴道子,正是这一时期最为传奇的画家,他所绘制的线条既柔软又强劲,为后世的画工创立了示范性的粉本,被称为“吴家样”。

    传说中的画圣吴道子的画已经没有留存于世的了。

    而今天,第220窟的壁画被公认为具有“吴带当风”、“满壁风动”的“吴家样”神韵,成为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学习的范本。

    唐朝是丝绸之路最繁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敦煌营建的黄金时代。莫高窟有近一半的洞窟是在唐朝修建的,以220窟为代表的现存127个洞窟,集中反映了唐代文明的宏大辉煌。

    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一千年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兴建,在敦煌地区形成了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石窟群。它们被统称为“敦煌石窟”。

    据记载,敦煌石窟数量曾达千余个,现共存812个,单是吳局詹就有735个,其中,492个洞窟中留有壁画或塑像。共保存了壁画45000多平方米,历代彩塑3390身,以及唐、宋、清、民国等时期的木构建筑10余座。

    莫高窟跨越了众多的王朝,最终形成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圣地与历史文化宝库。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道士王圆箓无意间打开了封闭近一千年的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窟内堆满了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古代文物5万多件。

    1908年5月27日,伯希和离开了敦煌,6600余卷藏经洞文物和368张莫高窟照片被他一起带回了法国。

    莫高窟——这座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自此蜚声世界。

    以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艺术、文物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也因为这些经卷的发现和研究,开始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而形成敦煌石窟群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在穿越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上处于独特的枢纽地位——

    它是西去的分叉点,也是东来的住泊地。

    由此,造就了这里商贸往来的兴盛景象和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切磋交融,并最终成就了敦煌莫高窟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巅峰地位。

     5 ) 最后一集一段历史总览文字记载

    两千年前,张骞义无反顾,踏上了西去的探索征程,才有了一个帝国沿着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生动岁月,和这条通道日后的别开生面。从走廊东西两端,同时走来的学者和僧人,携带者古老的典籍和经书,穿越乱世动荡的年代,思想和信念依然生生不息。儒家与佛教的光芒沿着这里照射到整个东亚。而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让河西大地变得博大、宽容。河西走廊像一个楔子,揳入了中国广袤的西部。和平的使者纷至沓来,以会谈与结盟的方式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身处广袤西部和遥远欧洲海岸的人们,也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踏上了东行的路途。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延绵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路途中坚持的梦想。在这条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把一个个遥远的国家,联络成一个更加宏大的格局——天下。

    毫无疑问,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着一种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使命,它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和缩影。在世界版图上,两条丝绸之路恢宏而壮美。陆上之路,从中国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峡谷,穿越沙漠盆地,经过河西走廊,深入中亚腹地,通连欧洲。海上丝路,从中国东南沿海,沿马六甲海峡,过印度洋,直抵大西洋岸边。

    千年前的丝路辉煌,张骞策马西行,郑和扬帆西下,一段久远的故事,一段让人感怀的岁月沧桑!

     6 ) 这里有你不知道的河西走廊

      清明小长假,和叔叔一起开车回家,在回程路上,他提起这部纪录片《河西走廊》,一直以来,我对叔叔的眼光都是无可挑剔的。于是回到家的那天傍晚,默默的打开电视,搜索这部纪录片,谢天谢地,让我找到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在清明短短的假期中,看完了这部让我对西部有个重新认知得《河西走廊》。

      在看的过程中,同时还不断的百度,河西走廊、武威、张掖,就像一个对知识“欲求不满”的雏儿,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这部片子出现的一切。

      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河西走廊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领土,知道了在战乱时期,河西走廊又是如何的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知道了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的发展,了解了敦煌这些石窟的由来,河西走廊就像一个大容器,包容了中原地区的文化,接受了来自中亚国家的习俗。

      在这部片子里,可以看到那些文人墨士,将军统领在河西走廊的足迹。《使者》、《通道》、《驿站》、《根脉》、《造像》、《丝路》、《敦煌》、《会盟》、《苍生》、《宝藏》,每一集都令人感动。

      看完片子,让我意识到自己认知得狭隘,从未听说过武威在这里知道了,从未去深究过嘉峪关的由来,这会明白了,一直肤浅的以为张掖是一个小城,如今明白这里是一座古城。原来,我对西北这么一无所知。

      如果你和我一样,现在对西北一无所知,那现在就开始看这部片子吧;如果你对中华历史文化感兴趣,那就不要犹豫,打开电视,开始看吧;如果你对西北有着眷恋,那就不要想了,打开手机视频,赶紧看吧。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7 ) 河西走廊之梦

    纪录片《河西走廊》在背景音乐雅妮创作的【河西走廊之梦】,背景音乐与纪录片呈天作之合,她们带我走进中原与西域边塞链接的那段必然通道,这也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河西走廊缘于一个帝国被围困的尴尬时期,一个年轻的帝王刘彻想要打破百年来对匈奴的被动局面而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开启了对西部的探索和开拓,到刘询建立西域都护府。跟随河西走廊的镜头,大片绿毯一样的草原,奔跑的马匹,当中有汉武帝最喜爱的汗血宝马,潺潺流水,靠着祁连山的雪水滋润,飞翔着水鸟的张掖湿地,丹霞地貌,第一次这么极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透过河西走廊,将我脑海中有限的历史知识第一次这么直观的表现出来,也体会到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境,理解这条路对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济及文化交流是多么重要!河西走廊属于历史,她一直在渐渐完成华夏文明的使命,但历史并未消失……

     短评

    片子最大的看点是场景再现,演员气质服饰造型和历史人物相似,画面配乐搭配极佳,有大片既视感,片子带你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旁观去感受这一切。

    6分钟前
    • 青山绿水
    • 力荐

    只有亲身走在河西走廊,体会这苍茫大地,巍峨雪山,丹霞戈壁,大漠草原!才能感受霍去病将军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言是何等的悲壮!泱泱华夏,惟有这西部广阔的大地能带给我如此强烈的认同感。三千年丝绸之路的兴衰,河西走廊——这丝路的摇篮,如今又将沐浴着复兴的朝阳!

    10分钟前
    • 挨踢影评人
    • 力荐

    1.本片最大的特色是极佳的场景再现 演员气质超接近历史人物 比单纯的影视剧好看 2.汉代一段最激动人心 有时候几百年的时间里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异军突起势不可挡就像开挂一样 这是很神奇的 3.从此大西北在我心中已上线 变得魂牵梦绕起来

    15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力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汉帝国抵御匈奴、驰骋边疆的大快人心,到唐宋元中原文化与西部民族的宗教信仰相融合,这部纪录片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文案极其优美有韵味,音乐更是加分不少。就是最后一集现代化的进程让人在期盼中又有点失落,历史已经回不去了,希望往后能再看到中华儿女那种坚韧勇敢的品质。

    16分钟前
    • 面白饭Θ☉Θ
    • 力荐

    最近流行的演绎式纪录片,专业演员的演绎很到位,帅气的鸠摩罗什印象深刻。小小河西走廊完全就是丝绸之路的缩小版。雅尼配乐的雄浑和英美风光摄影的大气,让略显枯燥的剧情层次高了不止一筹。最值得称道的是编剧不贪多,哪怕伟大的敦煌,也只量力而为的讲了一个窟,足矣。

    21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只看了前九集,由此引发的感慨和豪情不足为外人道也,英雄被重新定义,张骞的壮举和隋炀帝的功绩有了重新的认识,喜欢这种按时间推移的叙事手法,实在有点短,明清两朝只有一集。河西走廊,历史地位,我的感受,140字也太少,我只知道,早早晚晚,我肯定要去的

    23分钟前
    • huakaiyanran
    • 力荐

    1.使者:汉武帝 博望侯张骞2.通道:冠军侯霍去病3.驿站:解忧公主 长罗侯常惠 赵充国4.根脉:郭瑀 李暠 刘昞5.造像:昙曜 鸠摩罗什 刘萨诃6.丝路:隋炀帝 裴矩 仓慈7.敦煌:8.会盟:阔端 萨班 八思巴9.苍生:鄂本笃 利玛窦 林则徐 左宗棠10.宝藏:

    26分钟前
    • kenn
    • 力荐

    当我们谈论河西走廊时,我们缅怀、慨叹的不仅仅是马踏飞燕、天下雄关、大漠孤烟、丝路古道与石窟洞天,更是时不我待的开拓者与耕耘者,还有漫漫长夜中的守夜人。

    27分钟前
    • HUO
    • 力荐

    大赞的纪录片,最好的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太棒了,有生之年要去的的地方太多了。

    32分钟前
    • 阿妖、
    • 力荐

    4.5,最后一集扣半星;气势壮阔磅礴,文案流光溢彩,演绎式复现历史碾压一众古装剧,历史因个体的存在而具有温度,纪录片催泪甚是罕见;河西走廊的特殊位置决定其成为军事政治要塞、贸易文化通道,见证沧海桑田,将朝代更替与地点流徙结合,呈现时空并置;最爱汉代、莫高窟与两晋十六国的儒学传承。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忍不住拉开一听啤酒,为这西汉时期的年轻气盛和四海为家。这一天,我们喝雪花,勇闯天涯。

    35分钟前
    • 小南姐姐
    • 力荐

    都说最后一集鸡肋,我请问纪录片仅仅是给你自己看的吗?你的孙子,你的孙子的孙子,你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不看吗?拜托,我们现在经历的正是后人们回忆的历史!

    39分钟前
    • 楼先生
    • 力荐

    张骞,堂邑父,汉武帝,霍去病,置啬夫,常惠,解忧公主,郭瑀,刘昞,鸠摩罗什,昙无曜,杨广,裴矩,李工,萨班,阔端,八思巴,林则徐,左宗棠

    40分钟前
    • JAMY
    • 力荐

    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单就这部片子说,音乐很美,摄影也很美,我想很多去过河西的人也未必会看到片中的不同的地理地貌。爱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

    44分钟前
    • 撒哈拉没有沙漠
    • 力荐

    关注度怎么这么低?非要吃吃喝喝的纪录片才有人看么?

    49分钟前
    • 宇文宙
    • 推荐

    自己给自己打80分!

    53分钟前
    • 赵启辰
    • 力荐

    就前三集看来 演员选择跪!画质跪!配乐跪!美术跪!服装跪!造型跪!解说词跪! 确定了是我看过最牛逼的央视纪录片!!已经震撼感动得五体投地!

    58分钟前
    • 天地孤影
    • 力荐

    兰州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直到嘉峪关 早晚有一天我会一路走下来

    1小时前
    • Jinsy
    • 力荐

    张骞,堂邑父,汉武帝,霍去病,置啬夫,常惠,解忧公主,郭瑀,刘昞,鸠摩罗什,昙无曜,杨广,裴矩,李工,萨班,阔端,八思巴,林则徐,左宗棠。沿着河西走廊边走边看,走走停停,雅尼主题曲催泪!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中国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这么多默默为国家传承奉献的普通人,有这么令人称道的奇闻异事,却鲜有电影拍出史诗般的气势,无非是些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可叹,可惜,可悲。虽然自己已无成为导演的可能,但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制片人,拍出我心中的史诗。

    1小时前
    • 海淀动物园园长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