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好久不见,武汉

    好久不见,武汉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日本2020

    主演:内详 

    导演:竹内亮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2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3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4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5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6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6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7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8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9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对武汉有很多偏见。我是作为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作为纪录片的导演,特别想去拍武汉,想给全世界介绍真实的武汉。于是我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我们拍摄的武汉人,然后一百多个人报名了,最后我们选择了十个人的故事。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武汉。——摘自导演微博

     长篇影评

     1 ) 平凡即可贵

    “你好,武汉,好久不见!” 一部非常纪实的纪录片,加之日剧式的叙事手法很能够感受到本地人的生活。 这部片子里面有各种悲欢离合。商家因为疫情而影响,当看到自己的店--承载着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梦想,在眼前坍塌,心中悲楚交集,于是叫上三两好友吃夜宵,毕竟能活下去就够了。他们每次都要先掏出核酸检测证明;医疗用品制造业,竹内亮仅仅试穿了一下防护服,便觉得像在蒸桑拿,值此真的要向医护人员致敬!

    那段艰难的日子在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掀起了波澜。有人在家待业,什么来钱就做什么,(雷神山的奇迹是高薪与澎湃共同堆砌的);有的人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来自医院的护士与前台都用自己的心去关爱着病人,以及失去亲人的共情“为什么治愈康复的人不能多一个呢”;有人值此机会,趁着国际焦点都在武汉,大力的输出武汉文化,苦中作乐。 武汉人民的热情在这部片子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出租车上大哥“武汉的人跟武汉的天气一样,很神经”,光膀子的大爷“武汉人都很热情,所以都要脱光衣服”以及最后大爷大妈们一起横渡长江。 这段时间分隔了很多人 。有的是因为感染者而侧身避之不及,有的则是因为疫情而不能见面,一对小情侣自此坚定“有彼此的地方,都想去”。 那段期间的记忆:中药液,急诊部门的供不应求,冷清的街道…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最后,竹内亮坦白,自己想让大家看见武汉的样子,但是同时害怕武汉之行。在亲身到了这座城后,体会了这里的情:“我还想再去武汉玩”! 摘录 1.农村是国家遇到灾难的软着陆地 2.看似平凡的日常失而复得后,大家都倍加珍惜

     2 ) 武汉,好久不见

    给全世界介绍真实的武汉,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武汉。

    没想到2021年了,疫情还未散去,今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去年疫情全面爆发,武汉封城之际。

    1年过去了,大家对病毒没有了以往的恐惧,但仍然因为病毒,大家的生活出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马上又要过年了,政策上鼓励大家不要返乡,减少人口流动,内心真的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回家过年?回家能和家人团聚,但总觉得自己给社会添麻烦了,即使回家了,也不能随便走动,需要居家观察14天,同时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如果不回家,就要第一次独自在外过年,确实也会减少被病毒侵害的可能性,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同时,还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这样对比来看,理性的应该选择不回家,可~思乡心切呀,再纠结两天。

    身为湖北人,虽然没有武汉人民经历的那么多,但也是深深感受到了被歧视的种种。但所有的湖北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面封城导致了经济萧条、生活不便,但也因此控制了病毒的扩散,为加快全国抗疫的速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武汉人民、中国人民这种民族气节,愿意舍小我、为大家的一种精神,目前我国才能够比较好的控制住疫情,虽然还是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些病例,但是不会有大范围的传播。反观国外,大家虽然崇尚自由,对病毒没有敬畏之心,导致病毒肆意泛滥。这两者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无不反映出我国的强大,无论是国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坚不可摧的,经过了2020的疫情,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心,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3 ) 纵身入山海

    最近在进行自救活动。

    前几天刷抖音,说现在什么最牛B?有稳定的工作最牛B!深有感触啊!这半年处于停工状态,但是投出去的不能停啊,只能各种想办法弄钱,把项目持续下去。

    昨天看了这个纪录片,挺好看的,真实,感动。第一位日料店的老板,跟我处境一样,坚持下去就是今年的目标,维持成本今年就算盈利了。调低价格,老客户回归,先把疫情斩断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再维系起来,2020年,也算圆满了。

    给我感触很大的是那个爱跳舞的护士小姐姐。原本乐观的一个人,旁观了生死,参与了别人的人生,自己也有大的改变。她只愿记住生的快乐,不愿提及死的悲伤。这很正常,不是选择遗忘,而且深埋在心底去缅怀。生死,确实能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20岁出头的时候,舅舅跟姥爷,不到半年,相继去世,对我的打击很大。小时候我是在姥爷身边长大的,所以跟妈妈这边的亲戚走得特别近。之后的好几年,我觉得自己一直缓不过来。就在觉得自己慢慢走出那种悲痛的时候,姥姥又去世了。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好好生活,保重身体,把善意更多地对家人释放出来。因为,意外确实会到来的。每天都做到开心,这样死而无憾啊!

    贯穿片子的其实是,歧视。我记得武汉解封的时候,我参与的一个购物群推荐某件商品,说是武汉发货。有人不干了,不买了,说有病毒,被群起而攻之。大多数人的三观还是正确的,也有热忱跟正义感。但毕竟,担心的也大有人在。就像采访那位姨妈,其他的都无所谓,就是平时相处蛮好的邻里会背对无视。这让她心里最难受,最介意:“躲远一点就行了 ,不要看到笑脸过来就背对”。其实,现在的北京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了。有个段子,上半年北京人谁也见不到,下半年谁也不想见北京人。没办法,只能不出京,等待疫情过去。我记得非典结束了之后,我从北京去南方找同学玩。跟同学去做公交车,因为是小城市,人们互相都认识,前一秒还在笑声笑语地相谈中,结果有人问你同学哪儿来的?我同学说:北京来的。整个车厢,空气突然安静,人们都下意识地背对,我一看,加了一句:我老家是山西的!整车像冰冻了一下。

    刚刚有好消息,北京低风险地区出京无需检测证明。问题是,目的地要啊😂

    2020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间了。

     4 ) 刚重启的武汉是什么样的

    这片拍摄于去年六月,离解封都没多久的武汉。

    2020年6月,这片里面很明显看得出城市和这里的人们的伤口还没有很好地愈合。城市,经济,人们的心灵都被疫情重创。竹内亮选的人都很不错,很具有代表性:海鲜市场老板,护士,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患病者的家属,英语老师,警察等等。

    感觉每个人在疫情之后都失去很多东西,但又重新认识自己和发现生活的意义。本来迷茫的护士突然找到自己的工作意义,本来一心赚钱的小李现在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

    2021年4月9日,武汉解封一周年,我正好在武汉。这次也是我时隔五年第二次去武汉。我又重新走了走这座城市,我走在武汉的大街上的时候,一路感慨,幸好,这里跟我之前来的时候还是一样的。只是物理上的恢复可以比较快,心理上的伤痛需要多长时间去治愈呢?

     5 ) 一点点印象

    一直想着要看这个纪录片,但总有点怕,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会怕看到关于武汉近期的一些视频。 武汉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野蛮”的城市,司机开车很野蛮,中年人骂街很野蛮,整个城市的建筑高度和灰黑颜色都很野蛮,就算地铁的淡粉色扶杆也不能让这座城市温和一点,总令我有点害怕。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会有点想这座野蛮的城市,看到东湖,看到任何一个去过的地方,现在变成这样,会让我有一点心软。(好像也没怎么变吧,只是变得更干净了,颜色更亮了,灰黑色被消杀以后变得像个年轻的野蛮城市) 纪录片一开始没什么感觉吧,就觉得武汉这样清净的还挺好,平时出去总是到处拥挤,到处嘈杂,甚至有时可以称得上脏乱差,路上人少一点观感好多了。 心态转折出现在导演说“鹿沼台”唯一的厨师因为工资原因也辞职了的时候,老板那时候还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靠在湖边的栏杆上,那时候他身上好像有很多武汉人的影子,看着有点心酸。他身后深绿色的湖也让我很难过,武汉到处是湖,渭南很少,空气干得我总是流鼻血,太难过了,我有点想回武汉。 接着是武商广场,说实话我只去过一次,太远了,我只为了买SA娃娃去过一次,到商场以后迷路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现在娃娃还孤零零躺在宿舍抽屉的透明盒子里,啊!不是孤零零,哈哈两个娃娃是躺在一起的,她们可以聊聊天。 任何一个心里有点理想(这个词让我觉得怪怪的)的人,都看不了艺术教育工作室被拆那一段吧,电钻把地板都打碎,就好像一直以来支撑自己的梦想被现实打碎一样,无力抗争,眼泪根本忍不住,我好像比店主哭的还惨一点… 【是边看边写的观后感】 接着是热干面!我好想吃啊,在家想了很多次。其实刚一到武汉的时候对热干面无感,更早以前去武汉玩的时候吃过几次,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早上,大早上为什么要吃热干面(我打拼音下意识打出噎干面(音)(武汉人都这么叫,被带跑了)又粘又干,天呢,早上怎么能吃这个?但是半学期后我成功真香了,连着早餐吃了一周热干面,太好吃了!尤其有的店是花生酱,甜的,太好吃了,所以基本此后每隔一段时间早餐就很想吃热干面,没错,是早餐。 哈哈哈护士姐姐真相了,叔叔阿姨嗓门比较大,感觉像在骂人(看来我的感觉一点儿没错)或许武汉有一种奇怪的魔力吧。虽然确实陌生叔叔阿姨嗓门大,有点怕,但如果是熟悉的就会变得比较温柔,食堂阿姨熟悉了以后会叫你“丫头”,笑着问你是不是不要辣,每次这时候我都会很想回家。 中间没有什么感觉吧。 看到最后游泳的大叔,忽然想起,我第一次不带游泳圈的游泳,好像就是在长江大桥下面,和夕阳红游泳团差不多的位置,好像是2012年吧,白色的衣服从水里出来,变成了土色。

     6 ) 他们都是鲜活的存在啊

    前两天用午饭时间看了这部纪录片,过程就是边吃边哭,里面有太多的细节触碰到我。

    早前让这部纪录片收录到我“想看”是因为这是一部由生活在中国的日本导演自愿去武汉记录下这一切,并且把它传播向世界。相信这对于许多国人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反差感、惊讶感和敬佩感的。我很感恩能有这样外国的导演勇敢的做这样的决定并为之行动,帮助世界更加了解在疫情之下的武汉,去体会武汉人民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纪录片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小人物”。有可爱的护士、有参与建雷神山医院的工人、有即将新婚的小情侣、有个性十足热爱生活的英语老师、有日料店老板、还有因疫情失去亲人的医护人员等等。他们不能代表所有的武汉人,但他们的故事就是一个个缩影,真实鲜活而又动人。

    这部纪录片的可爱之处就是在真实的人类情感之外还有一条美食暗线。导演每见到一位申请受访者都会和他们一起共享武汉美食,让作为观影者的我对热干面、武汉夜宵等武汉美食更加的向往!

    很感恩我能看到这部纪录片!竹内亮导演向世界展示了武汉人的热情积极与疫情之后的乐观。这鼓舞着每一位看到这部纪录片的人相信疫情之后的武汉会越来越好!

     7 ) 我们担心辜负武汉

    拍摄费用

    那时武汉烟火的气息,已经开始恢复了。虽然人不多,因为我见过武汉人很多的时候,但那时已经开始恢复了。”

    其实费用的话,没有这么高。比如说在当地找助手、志愿者,主动报名的助手,他每天帮忙拿器材,开车。

    酒店也是很便宜。我们平时的话,没住四星酒店,就是汉庭、如家等快捷酒店。 我们见到的每一个人,对我们说谢谢。武汉人希望我们拍武汉。我们住的酒店,我是解封之后,第一个入住的外国人。 武汉的人知道我们是外地人,是来武汉拍摄,传达给外界的人。他们特别高兴。 一直蹭吃蹭喝。其实真的费用不多。

    1000万个故事,在筛选3个的话

    “好多外国人,包括日本人,对武汉还有偏见。虽然官方说武汉没有问题,但这是官方说,外国人还是不信。所以我想自己去看看,把真实的武汉传达给外国人。” 报名的人有100多,我已经数不过来了,而且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舍不得。 所以武汉1000多万人,可能有1000万的故事,所以选择是很难的过程。 最后的选择标准,大家也经过讨论,我的标准是外国也感兴趣的点。比如华南海鲜市场,还有雷神山。虽然外国人不知道“雷神山”这个名字,但花10天建成的医院,他们都知道。 还有前线工作的护士,和外公感染去世的家属

    如果10个人筛选3个的话?哈哈哈,这个好难啊。这好难啊。 第一个,还是外公去世的人吧。

    虽然100多人报名,但是对于自己身边的人的去世,大家都不想说。大家都不想在镜头面前,公开说自己家的故事。 但是她非常地勇敢,她把自己的心里话,跟我们说了。这个勇气非常感动。 第二个,跟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那个日料老板。

    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节目里也有,就是他跟我见面说的第一句话,“我做过核酸检测的”。 感觉到武汉人心里的担心。我觉得没问题,但是他们怕我们怕,他们担心我们会怕。

    还有一个,英语老师。

    她的想法确实很不错。虽然疫情封城是不好的事情,但可以说武汉的名字,全世界都知道了。 虽然经济打击非常大,但长期来看,大家都关注武汉,所以新的机会应该会出现。 所以英语老师通过自己的媒体,做视频也好,传达给世界。 片里跟老师互动的镜头,是她在上网课。

    我看见的武汉

    “武汉菜真的好吃。每天每天吃了很多。没想到这么好吃。早餐也是,热干面、豆皮...还有夜宵,南京没有夜宵嘛,听说原来有的。烟火气息很浓的武汉文化,我特别喜欢。

    其实最后江边那个场景,我不在。 这是第一天,编导和摄影拍的。但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这就是结尾。 因为年纪大的人,他们出不了门,而六月份,他们终于可以出门了。 (问:你再去武汉的时候,是不是跟你以前去感觉不一样?) 不一样,肯定不一样。以前去长江就是长江,跟南京一样。 但这次去,感觉每个人都很珍惜。他们游泳渡江,很代表武汉人的感觉。就是游过去,一起克服困难。 (问:关于武汉,人们会形容武汉是英雄的城市...)

    嗯....这次...我没有特别觉得。英雄这...。感觉跟我们一样。

    所以我们在节目里并没有说英雄,没有形容词,表达出来就 OK 了。看他们,就够了。

    我们担心辜负武汉

    “虽然都说长篇没有人看,但是还是剪了长篇。所以真的没想到,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么多人看!本来想尽量每个留言回复的。但现在11800多,回复不了。我回复了500多,500多而已。” 我从5月中旬企划、准备、拍摄、剪辑、到现在,所有的过程当中,最感动的是昨天。 这个节目是1个小时的视频。现在短视频的时代,谁想看1个小时的节目,没想到这么多人。 现在一直在涨,现在微博点击量1400万,15万转发上了微博推荐榜单第一名。

    ▲6月28日19:00公布 YouTube、B站...其他平台也有。真的没想到,很多人写评论,特别是武汉人。 这个也是荣幸吧,我们担心辜负武汉。如果不能完全表现(表达)的话,会辜负他们。所以看到很多武汉人感动,真的很高兴。

    现在剪辑雅虎日本的版本,时长更短。雅虎上播出的话,点击量应该比 YouTube 更多。

    生病

    生病当时我是真的,要死了。 痛得不得了,人生第一次,痛得吐。画面太惨了,没有剪出来。 我一直在等,等了1-2个小时。但是医生不够,那时凌晨1-2点,而且正好当时急症的人比较多。 那个时候感受到,疫情那个时候,有可能医生不够,大家一直去不了医院。大家一直在家,等,这个很难过,很绝望。 其实其他病人也挺辛苦的,因为医疗资源,都是针对疫情的。其他病人都在等。

    接下来的计划

    现在准备11月份、12月份在武汉办粉丝见面会。我们每年会办,每年在南京办。 但今年我希望粉丝们去武汉,看看武汉。而且稍微贡献武汉的经济。 我觉得武汉的疫情真的过去了,跟南京一样,但经济打击真的很大。店铺出租、转让很多,经济打击真的很大很大。 PS. 粉丝见面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接下来的拍摄计划...还没有。稍微有的话,就是后疫情时代。 通过这次疫情开发了新的技术,新的企业出来了。这种后疫情的时代,我们想拍。应该是完全新的时代。

    • 所以,南京为什么没有夜宵啊?

    后记

    “我高中的时候,想做电影导演。后来改变了,想做新闻记者,因为喜欢国际新闻。

    后来还是想拍电影,也想做记者,结合记者和电影的特点之后,是纪录片。

    我觉得真实的故事,比电影有意思。电影是自己写出来的,相比自己写出来的,真实的故事更让我感动。

    图片 | Feli、徐亮

     短评

    百忙之中看了这部纪录片 拍的基本都是家门口那些街坊邻居 熟悉的人们 竹内亮进医院那段 枕头的棉絮露出来了 莫名就感到特别亲切 拍到协和医院那个我曾经往返多次的新华路发热门诊入口时 心中当真是百感交集 这次疫情过后 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其实人凭着自己的一股力量和意志 几乎自觉的、无意识的决心之下 真的是可以做成很多事的 武汉疫情前后三个月时间里 切实帮到了许多人之后 脚下很踏实 心是安稳的 仰不愧于天 原来如此

    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印象最深的是护士小姐姐,活泼开朗吃吃喝喝骑车压大桥,转眼间被问起疫情期间亲眼见的生离死别,一面摇头说不想提一面马上红了眼圈。上一次去武汉已经是十多年前了,什么时候再去玩一玩。

    8分钟前
    • 林木暮
    • 推荐

    看到最后那一对,我默默把视频关了

    12分钟前
    • 修心修德
    • 还行

    武汉不是福岛 请不要相提并论

    15分钟前
    • 小池
    • 推荐

    我已被成功治愈……他不脱衣服是因为他没有麻麻(胸)……我老家的人就是这么可爱

    18分钟前
    • blb
    • 推荐

    一个人,一个外国人,没有抱着窥探的歪心思,本着朴实的心态去拍摄疫情后的武汉,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行为。武汉确实做了巨大的牺牲,但牺牲之后不是只能追思痛哭拼了命的让痛苦延续,也不是只能振臂高呼展示和谐大爱。生活不是非黑即白,许多纪念别硬要上升到什么高度。朴实一点,其实一点儿也不影响心去感受这个城市的爱与痛。竹内亮导演加油,《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也可以拍一拍漂泊在中国各地的中国人。

    20分钟前
    • 推荐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情节。一个是爱跳舞的小护士,采访时开开心心的,一提到“死亡”的话题,立马情绪崩溃。另一个是武汉当地人说,封城之后,就没有出过门。关于武汉的情况都是在网上看到的,并不比外面的人知道更多。在这部命题作文里,我们看到武汉恢复了日常的秩序,感动于平凡人的坚忍。还是想问,什么时候,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能够冲破安全的距离,拍下第一时间的画面?事中、事后,各有记录的意义。但不能没有事中,只有被允许的事后。

    24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就讲外公的那部分感人,其他都很一般,尤其是那对情侣和无人机……

    27分钟前
    • hanena
    • 还行

    被删了。

    3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不需要表现歌功颂德,不需要强调牺牲奉献,不需要创造抗疫神话,甚至不用强调悲痛,其实看到每个普通人或怅然失落或乐观前行,就足够对得起这个题材了。

    37分钟前
    • 筆刀当炮
    • 推荐

    看了十分钟竹内亮的《好久不见,武汉》就看不下去了。这种符合主流价值观,走过场似的多组人物拼凑拍法太投机,太肤浅,太简单了,国人也就这点欣赏水平。按照他这种形式,我想如果将武汉那帮记者的采访经历呈现出来,估计比这好看一百倍。

    38分钟前
    • 沙丘
    • 较差

    开场说:“我是一个日本人,我住在南京。我现在要从南京去武汉。” 我就觉得这位大哥不一般!

    42分钟前
    • SHAN
    • 推荐

    今天一早,这部竹内亮导演的独立纪录片就出现在我的首页推荐里了。抛开政治,去看看最普通的武汉人的生活,他们的牺牲和坚守,他们的悲伤和他们失而复得的幸福。用故事进入真实,用纪录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竹内亮导演做了一件好事呀。

    45分钟前
    • 阿尔达的星空
    • 推荐

    挺真实的。没人会把伤痛挂在嘴边,活下来的人心境会更开阔。不用过度想象武汉的过去和现在是怎样,大家都是普通人。

    49分钟前
    • Gattara
    • 推荐

    看到一些评论作为生活在武汉的人心里有点不爽,本来就是介绍疫情过后武汉的现状(也确实就是我们武汉居民的生活现状),为什么要扯到“没深度、不真实、有表演成分、命题作文”??啥叫歧视,这就是歧视且不自知。

    51分钟前
    • 5
    • 力荐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采访对象说,虽然身在武汉,但因为封城,也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来了解那段时期的武汉,她其实知道的并不比武汉之外的人多。所以,还是要感谢互联网,让2020年初的武汉不会成为“秘闻”。

    55分钟前
    • L二次方
    • 力荐

    这种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是毋庸置疑的难得//积极当然不是坏事 向上也要向下 在“正确的集体记忆”之下或许应该保留一些“错误的个体回忆”//快乐不是假的 痛苦也不是 艰难是一定的 不知道是山还是灰 撑过去就会好吗//活着的人总会振作起来 好好继续活着 像日本语境下常用的那句“连着她/他的份更加努力地活下去” 即使活着真的好累

    59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做过核酸检测了”,面对会不会怕别人歧视的回答是“我不怕,但我介意。”,那张给外公买了却用不到的麻将桌好遗憾啊,还有姨妈说的几个数字,换了六个地方,住了108天才痊愈,手机上记录了41次核酸检测,普通人在洪流之中的人生。

    1小时前
    • 买椟还珠冠军
    • 力荐

    1.不是很满意,有种避重就轻浮光掠影的失衡感,不过对一部能够在内网畅通流转关注现实的影像记录,本不该期望太多。只能说,武汉和武汉人,挺过来了真不容易!2.纪实影像总归有一些文字记录所不及的优势,不用刻意修辞,它几乎总伴随一个或许承载更多的潜文本——暗示了它与它所由以生产出来的情境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时不失其丰富的可解读性。3.武汉的抗疫叙事诞生于政治积极介入的那一刻:几个月前的那次封城,是结果,也是起点。权力话语与灾难经验不断撕扯,沉淀下来的将会是一座加速走向成熟的人文的(以人作为联结核心的)城市,这可能是灾难所唯一能够“回馈”给武汉的宝贵的东西。但愿如此!

    1小时前
    • Janecume
    • 还行

    共饮一江水。

    1小时前
    • 伊夏🪀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