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22

    主演:陈坤,白宇,聂远,尹铸胜,常远,杨颖,孙怡,俞灏明,王骁,杨轶,张晓晨,刘亭作,赵峥,从瑞麟,张戈,侯玮涛,彭义程,强巴才丹,陈凯文,李士刚,张优,朱超艺,李凯,董浩然,韩秀一,周小川,刘一辉,郭昱德,杨博潇,马学雷,高睿菲儿,戴毅,李芸,郭家诺,张孝文,杨磊,王浩杰,牛志强,李小朋,朱时峰,李槐龙,杜长安,袁帅,丹帅,李泰延,马思妍,董子健,李光洁,郭京飞 

    导演:路阳 

    猜你喜欢

    • 更新至06集

      沸腾的群山2024

    • 更新至02集

      向前一步2024

    • 更新至14集

      上有老下有小

    • 已完结

      手术直播间

    • 全24集

      狗剩快跑

    • 全33集

      很想很想你

    • 42集全

      精英律师

    • 81集全

      芈月传

     剧照

    风起陇西 剧照 NO.1风起陇西 剧照 NO.2风起陇西 剧照 NO.3风起陇西 剧照 NO.4风起陇西 剧照 NO.5风起陇西 剧照 NO.6风起陇西 剧照 NO.16风起陇西 剧照 NO.17风起陇西 剧照 NO.18风起陇西 剧照 NO.19风起陇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下三分,烽火四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秘密情报线上的生死角逐,正涌动于滚滚洪流的阴影当中。  两个不被乱世聚焦的“小人物”——陈恭(陈坤 饰)与荀诩(白宇 饰),他们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谱写出一段英雄传奇。

     长篇影评

     1 ) 《风起陇西》明明很不错,为何不叫座?

    《风起陇西》背离了传统谍战影视剧的信仰叙事,它让我们窥见某些大义背后的无情无义、寡廉鲜耻

    已经落下帷幕的《风起陇西》,并没有上演后续逆袭的好戏。它在CCTV8晚间黄金档播出时,酷云实时收视率在0.5%左右徘徊,广电总局的视听大数据第一周也只有0.755%,砸穿了CCTV8的收视底盘,是近些年来CCTV8晚间黄金档收视表现最差的电视剧之一了。要知道,CCTV8黄金档电视剧常年都在1%以上,破2%的也不在少数。这让《风起陇西》自开播起就遭到不少观众的嘲讽。

    如果说CCTV8的观众群以中老年观众为主,他们并非《风起陇西》的目标受众,可《风起陇西》在爱奇艺播出时,热度值表现也很不理想,直到会员大结局当天的24点,热度值仍未突破7300。可供对照的是《人世间》大结局时热度值突破10000,就连《风起陇西》前爱奇艺推出的一部俗不可耐的古偶剧《祝卿好》(22集),大结局热度值也突破8200。

    同样地,云合数据的有效播放量榜单也印证了这一点:《风起陇西》在视频网站表现平平。

    哪怕笔者个人很喜欢《风起陇西》(无利益相关,纯粹个人喜好),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风起陇西》不能说扑了,但反响绝对低于播出前的预期,是一部不叫座的作品。

    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拍得很不错

    异议不大的是,《风起陇西》总体上是一部叫好的作品,是这些年来少有的质感上乘的古装剧,大结局时豆瓣7.8分(预计会慢慢涨分)。

    路阳更突出的是他电影导演的身份,《绣春刀》《绣春刀2》《刺杀小说家》均评价不错。在美学层面上,《风起陇西》有着不俗的质感。24集的篇幅,就像是看了8部电影。

    该剧以实景拍摄为主,注意历史细节,能够较好地还原出三国时代的风物与生活方式,甚至曹魏与蜀汉的地理空间上都做了区分;打光上,不是现在古装剧最常见、最没水平的大白光,而是用了很多精力去还原白天的自然光、夜间的烛光,晦暗的色调也烘托出凝重紧张的历史氛围;镜头调度上,一些运动感比较强的镜头很能体现导演的匠心独运,有比较强烈的艺术美感;打斗戏虽然不多,但凌厉、迅捷、节奏感强,同时放大刀刃插进肉体的阻力,传递出死亡的残酷与疼痛……

    陈恭(陈坤 饰)

    就故事设定说,《风起陇西》也颇有些趣味,它是马伯庸的同名小说为故事基地,是三国故事的“新编”,创造性地将三国与谍战相结合。

    剧版一上来,马谡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由此进入剧情主线:诸葛亮是因为获得错误的情报,才部署失误,痛失街亭。

    原来,蜀汉在曹魏潜伏着一个间谍,代号是“白帝”,他是陈恭(陈坤 饰)。他传给诸葛亮(李光洁 饰)是正确的情报,不料曹魏也在蜀汉潜伏着一个间谍,代号是“烛龙”,正是他替换了“白帝”的情报,误导了诸葛亮。

    诸葛亮(李光洁 饰)

    蜀汉以为是陈恭叛变了,远在曹魏的陈恭自然是有嘴说不清。蜀汉间谍机构的领导人冯膺(聂远 饰),派了负责境内反谍的荀诩(白宇 饰)去往曹魏锄奸。但陈恭是荀诩的妹夫,两个人亦是知根知底的好友,荀诩不相信陈恭叛变。于是两个人打算联手查清“烛龙”到底是谁。

    冯膺(聂远 饰)

    之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陈恭化名后继续在与曹魏有勾连的五仙道潜伏,以期寻找机会查清“烛龙”真身;另一边是已经回到蜀汉的荀诩,继续追查蜀汉哪个高层有可能是“烛龙”。

    荀诩(白宇 饰)

    荀诩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慢慢掀开了蜀汉朝堂党争背后的阴暗面,甚至他所信任的陈恭亦不“纯粹”,这也让荀诩陷入险境……

    本质上,《风起陇西》就是部谍战剧,从头到尾围绕着“身份”做文章。像男主角陈恭,在蜀汉、曹魏和五仙道,他都是不同的身份;当观众以为他就只是“白帝”时,后来才发现他成为新的“烛龙”,并成为双面间谍。

    它有情报交换,有策反,有渗透与被渗透,有“刑讯逼供”,有同为间谍的恩爱夫妻以“敌人”的身份相虐相杀。

    翟悦(孙怡 饰)死在陈恭怀里

    而情报机关本身也是一个权力机构,它自身有派系、有权力的争夺、有背叛与陷害,更有大量的彼此牵制、倾轧与内耗;情报机构一般也会牵连到权力高层之间的斗争,它成为铲除异己、构陷坑害对手的工具……

    诸葛亮斥责杨仪(俞灏明 饰)以间谍之术铲除异己

    所以,在《风起陇西》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潜伏》《黎明之前》《悬崖》《风筝》等经典谍战剧的影子。这也意味着,它在情节逻辑的搭建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做得颇为成功,至少能够让追剧的观众入戏。

    《风起陇西》强情节、强冲突,叙事节奏很快,没有什么拖泥带水的桥段,女性角色的加入多了一些感情戏,但处理得当,翟悦(孙怡 饰)的下场令人唏嘘;悬疑层层推进,信息量密集,让观众有通关的快感;逻辑链条没到密不透风的地步,至少没有刺眼的bug,也都能自圆其说。

    人物群像的刻画,颇为出色。陈恭是陈坤近年来接到的最好角色了,浓缩着真正的悲剧感,可以让人想起余则成、周乙(剧版《悬崖》)、郑耀先(《风筝》)等角色;继《沉默的真相》里的江阳,荀诩是白宇的又一个代表性角色,哪怕天地不仁,荀诩亦要坚守最基本的道义良心,这样的角色看似好演,但其实容易演得“假”,白宇版荀诩让人信服,他的“轴”稀释了说教色彩,他放松时流露的天真让角色饱满。

    荀诩有着难得的纯真

    冯膺和杨仪(俞灏明 饰)有相似的地方,他们效忠于一个空大的理念,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但冯膺不怕牺牲自己以成为计划的一部分,杨仪就是纯粹利己——这种人更可怕;常远饰演冯膺的小舅子,主要承担喜剧功能,看似咋呼但对姐夫忠心耿耿,这混乱的世道他的真挚显得难得;糜冲(王骁 饰)让人想起《潜伏》里的李涯,哪怕是“敌方”阵营,观众对他完全没有反感;郭刚(董子健 饰)也很有意思,放浪形骸,但对陈恭的感情又有点“傻白甜”……

    郭刚(董子健 饰)想起与陈恭的快乐过往,失魂落魄

    综上所述,《风起陇西》美学在线、逻辑在线、角色在线、表演在线,没有理由是一部难看的剧啊。

    反间谍叙事

    《风起陇西》偏偏就是不叫座。有些是自身不足导致的,有些则不然。兼听则明,我们也来厘一厘。

    其一,美学层面上的。譬如自然光、烛光的运用,在大银幕上有很好的效果,可在小荧屏上或许就会显得有点黯淡,好像三国时期不出太阳似的。

    该剧质感上是往正剧做的,古香古色,也使用了一些文言文。可人物对话上,有时又颇为现代,诸如“我从来都没出过外勤”“不许拉山头,搞小圈子”“是我发展的外勤下线”等等,很像现代谍战剧里的台词。可以理解主创者是想让观众更好地代入时代语境、对人物困境感同身受,但这一切并不需要通过语言的口语化来体现。现在不古不今的,反而两头不讨好。

    文言文台词,还得用白话文当字幕

    其二,通俗性层面的。虽然《风起陇西》是三国故事,但里头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众多,观众一时半会要厘清他们是谁并不那么容易。虽然它的内核是谍战剧,可又不像民国谍战剧那样已经形成固定的正反派——大家对日寇、军统、中统都不陌生了,但《风起陇西》司闻曹、间军司等概念以及各色官职还是会把人绕晕。其对大妈观众普遍不友好,笔者母亲是CCTV8忠实观众,但这部剧她开头几集就没坚持下去。

    其三,也是最深层次的,《风起陇西》的主题表达上存在两个背离:剧情前后段背离;与观众对间谍叙事的审美预期背离。

    像《潜伏》这类革命年代谍战剧,已经形成稳定的叙事范式,“信仰”是它们的共有主题,并以此突出我党战士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主人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他们替我们扛起黑暗的闸门,所以剧中他们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为革命事业所做的种种牺牲,都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也能转化为美学上的崇高感,令我们动容。

    《风起陇西》也有“信仰”这一层面的表达,浓墨重彩地体现在剧情的前中段。它并没有跳脱出“褒蜀贬魏”的价值立场,“光复汉室”为的是让老百姓免于战乱、过上好生活。譬如开篇不久,就通过陈恭、荀诩和翟悦的一段对话点题。陈恭举杯说道:“为了光复汉室。”翟悦发问:“何为光复汉室?”陈恭答:“为了不再有战争。”荀诩也说:“为了你我这样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为了这个大义,很多小人物牺牲了亲情、爱情、友情,包括自己的生命。陈恭、翟悦命殒,荀诩活着但已失去所爱一切。

    “光复汉室”的信仰有些空大

    问题是,这个“信仰”叙事很难打动观众。“光复汉室”离当下的我们太遥远了,并且观众无法从剧中明显看出蜀汉之于曹魏的“先进”之处,相反,蜀汉的权力机构内部有着更多龌龊的勾心斗角(至少剧中是如此),这样的汉室干嘛光复?何况,真实的历史也证明了,蜀汉的“雄心大志”最终落空了。

    由此,蜀谍的“信仰”的感染力就大大降低了。它无法像《潜伏》等谍战剧那样,激起观众最广泛的情感共鸣。这就是《风起陇西》的第一个背离:明明是个“谍战剧”,可它的信仰表达观众根本无感。

    当然了,路阳绝对不会这么“俗”,开篇这些“家国叙事”更像是过审需要,是为了宣发上的正能量。等到剧情后半程,尤其是20集之后,一切图穷匕见,这个“信仰”叙事四处漏风,它的残酷、非人道就充分暴露出来。

    最典型的就是冯膺和杨仪,他们信奉的观念是:为了大义,一切都可以拿来利用、拿来牺牲。当初冯膺为了所谓“大义”,牺牲了陈恭的父亲;如今他与杨仪又要以大义之名,要求陈恭杀了荀诩。冯膺和杨仪说得轻描淡写又斩钉截铁。他们在乎人命吗?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空大的理念。这是大人物的残忍、也是历史的冷酷之处。

    冯膺和杨仪为了“大义”,什么都可以拿来牺牲

    谁代表了这部剧真正的立场?荀诩。荀诩才是导演的声音。荀诩坚信与坚守的是那些最传统的正向价值:公平、正义、权利。小人物是可以为大义牺牲,但他们必须事先知晓、必须心甘情愿,而不能是稀里糊涂成为棋子,不能后知后觉被利用,“大义”不能成为“不义”的幌子。

    荀诩只问真相

    但很多观众被前期剧情以及宣发误导了,他们没看透荀诩这个角色的真正用意(不是怪观众)。所以他们很纳闷:怎么荀诩一直在“添乱”?可荀诩就必须“添乱”,他信奉的是不同于冯膺等人的价值观,他自然不会按照冯膺等人的路径走,他必须事事追问明白。当观众默认小人物成为大义的“代价”没什么,荀诩要为“代价”追一个真相。

    这就是《风起陇西》主题表达上的第二个背离,它的剧情内部本身就有两种理念在相互辩论、相互撕扯、相互拆解。荀诩的“添乱”,其实是在解构整部剧的“信仰”叙事。

    但它“掩饰”得太好了,或者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给得太迟了,反而让观众莫衷一是,误会了它,甚至早早就弃剧了。

    如果观众坚持到最后,或许就会为路阳的表达击节。《风起陇西》的出彩之处,正在于它的“背离”:它背离了传统谍战影视剧的信仰叙事,相反,它想让我们窥见某些大义背后的无情无义、寡廉鲜耻。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它无所信仰,剧集最后荀诩踏上了新的征程——依然是为了大汉。只是,任何正义的大义里,一定要有人本主义。如此,陈恭的自愿牺牲才是悲壮的,荀诩的绝望中前行才能动人。

    陈恭选择牺牲

    作为大众化产品,反间谍叙事的主题表达很冒险。《风起陇西》以其“高冷”付出了暂时的市场代价,但它的冷峻与深刻也无可否认。一时的“不叫座”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个人愿意相信,时间会站在这部剧这边。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非其授权,勿转——

     2 ) 郭刚,一个神色恹恹的男同性恋

    董子健长了一张饱经风霜的少年脸。

    饱经风霜,是神。少年脸,是形。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同张艾嘉谈银幕恋爱都毫不违和。

    路阳选女演员总是选岔劈了,但选男演员一项很准。

    《风起陇西》中,郭刚,字毅定。字表其德,意思是刚毅、坚定。纵览全剧,郭刚好像只有对陈恭的感情很“毅定”。

    别的那些事,他有点在乎,但又不愿意往上面使劲,因此情感从不浓烈,永远是淡淡的,带着一点漫不经心。

    全剧他情绪最激烈的一段,是在第一集为陈恭骂糜冲。

    “简直异想天开!(你竟然怀疑陈恭是白帝!)”

    “我看你敢!(怀疑陈恭就是怀疑我!)”

    “卸甲!(气死我了不说了!)”

    眼睛睁开了,嗓门打开了,气势起来了,糜司马一开始还不服,出口反驳,三通炮火承受下来也无语了。

    毅定也一直压着火呢,拽着陈恭去喝花酒是听了糜冲的话,支开陈恭进行测试。

    不然谁会去喝花酒?

    两个美女姐姐缠上来的时候,刚子不为所动,一看思之下棋,二看沙漏。只想着那边活捉白帝,这边拉着思之去看戏,臊红糜司马的脸,让陈恭出口气。

    郭刚推开俩姐姐往外跑时,陈恭急忙说:“秉烛夜游,诚不我欺!”意思是,及时行乐才是正经道理。

    毅定浑不在乎,反而说:“我要给你看的戏,比这精彩百倍!”跟女人行乐,百倍无聊于我帮你证明清白。

    结果所谓的白帝没抓住,糜冲一方还在怀疑陈恭。郭刚已经很不高兴,问话时也有点阴阳怪气,偏偏糜冲那个跟班梁俭没眼力:“当时我在现场,蜀谍的反应非常突兀,我们怀疑有人向他通风报信。”意指陈恭。

    毅定翻了个白眼,压着火说:“我问你了吗?”

    陈主簿则拿捏姿态,扭着肩膀,回头嘲笑了一声,当真恃宠而骄。

    看前边,谁不以为郭刚是扮猪吃老虎,假意相信实则怀疑,然而他就是坦坦荡荡、言行一致的郭毅定。嘴上说相信,心里就是相信。

    当天,一个间谍被捅死,一个跑了,自己人也折损了几个。这种形势下,毅定还懊悔没让我们思之看上好戏。

    后边逮着机会,就让思之捉弄糜冲。比如用竹鹊进出定军山,“思之,要不你告诉兴远(糜冲)。”俩人一唱一和,尬住了赤诚忠心糜司马。

    郭刚有什么机密都急着跟思之分享,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给思之看。

    下雨天,伞都要让给思之。关于喝花酒的事,特别嘱咐“你可别自己去啊”。

    陈恭开玩笑说郭刚告知烛龙的事儿,是为了让他准备赏金。郭刚也跟着不正经:“你这个小主簿,天天就知道算一些小账,行不行。”

    呵,一些昏君和宠臣的私密对话。

    得知陈恭是白帝,且已身死阳平关后,郭刚竭力装出一种漫不经心。

    梁俭进门前,他摆弄一个竹简,左掂掂,右看看。等梁俭来了,说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让梁俭代糜司马职责,第二件是自己要离开天水。

    中间插了个陈恭的消息,这是最大的事儿,他却佯装不算什么:“哦,对了,忘说了,那个,呃,陈主簿死了。”还挠了挠眉毛,仿佛真忘了。

    然后就是绷不住的傻白甜梦碎时刻,“他是白帝”。

    可甭提我多爱看这段了!一点沉默,一点低头,一点委屈或伤心。

    竟没有一丝恨意,只有对自己的嘲笑。

    经过空荡荡的院子,竟然还回过头追忆和思之的快乐时光。真是不知蜀汉,何论曹刘,爱情冲昏了国籍。

    这段戏也显示了路阳确实是拍男男戏的好手,他是真不会拍男女戏。陈恭那么爱翟悦,每次的回忆拍得千篇一律,一点招儿没有,就是对面走。得亏婚礼那场有荀诩在,要不然真没法看。

    而拍郭刚的回忆,就很好啦。

    下雨天,思之撑着伞,两人在台阶看兵士们蹴鞠,言笑晏晏。毅定先忍不住要去玩,思之怕他淋雨……妙趣横生,又有层次。

    毅定回忆完,大约是心伤太过,连呼吸都有点不稳。

    难受吧?思之死了,思之从未拿你当过朋友。

    后来得知思之未死,竟是烛龙,竟是自己人,竟有望重返魏国,毅定会在独处时突然笑出声吗?笑得时候应该也不会很剧烈吧,鼻子一哼、嘴角一翘,快乐的最高潮就算过去了吧。

    然后心情大好,提着衣角走到院子里,高声喊“来几个人,踢球踢球”。

    踢了三四轮,球跑到别人脚下,自己站在庭院边上擦汗,偶尔还指挥别人两句。突然旧日回忆袭击了自己,笑容消失,想起小主簿给自己递汗巾、讲笑话的日子,于是一张帅气、稚嫩的脸又失去色彩。垂着眼皮回到屋中,躺在半明不暗的卧室里,脸冲着墙壁,院子里的人也都识趣散去。

    在寂静中半睁着眼睛呆了半晌,不知思之何时能回来,为他做了千百种担忧。想到思之是因为父亲、同僚皆死于蜀国泄密才投靠魏国,悲伤又盖过担忧。觉得烦躁,无处发泄,只能搂紧被子浑浑噩噩睡去。

    蜀汉高层互换情报、五仙道受创忍辱投靠魏国、思之做双面间谍,这些也在蚕食毅定的灵魂吧。

    叔父让思之杀荀诩,毅定劝了两遍,结果竟被叔父说服。

    “让他杀妻子、杀同僚、杀兄弟,到时候,除了我们大魏,他将不容于天下!”

    这是毅定能说出的话吗?旬日前,得知冯膺出卖游枭时,明明气得在叔父面前摔掉棋子,为什么现在对思之如此狠心?怕他像叔父说的变成断线风筝,不回魏国吗?

    渭水河边,下着大雨,这次是一个不具名的兵士给郭刚撑伞,他掐算日期,许久没收到思之消息,心里担忧。

    “陈恭……” 话一出口,顿了片刻,改口叫“烛龙”。像那一天在天水城头,“思……”,思之两字太亲密没有当众喊出,改口叫“陈主簿”。

    在帐中收到思之发来的新情报,读罢称赞,“这烛龙,干得不错。”语气有点轻佻,叫叔父多看了两眼。

    一定相信思之会成功、会回来的吧,一定会想蜀汉伤他太深,我日后定要好好待他吧。怀着这样的想法,丢失天水也不会难过吧。

    后来那天一定听到叔父掀桌砸柜扔东西了吧,还没有走到厅中就被告知陈恭斩首的消息了吧。

    从来神色恹恹、没有剧烈情感的毅定,这时会是什么反应呢?重新燃起希望又被彻底浇灭是什么感觉呢?

    为思之流泪了吗?愤怒了吗?第一次真正痛恨蜀汉了吗?为思之不值了吗?埋怨叔父逼迫思之了吗?反思战争和谍战的意义了吗?完成导演的主题表达了吗?

    哦,都没拍呀。

    我拍案而起,为什么!

    大家都在马伯庸抠出来的历史缝隙中生存,连叔父都能在暴怒之后整理下头发,连孙令都能擦完桌子深沉地迎接姐夫,连狐忠这个已经被忘却的跟班都能在下线前有一个移镜头和一个固定镜头。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单纯的刚子、有情感线的毅定、有黑化迹象的郭淮侄儿、最早出场的主角之一,不能获得一个正式的ending?

    路阳你欠毅定的拿什么还?

    是不知道如何结束吗?那为什么要开始呢?

    我们毅定孤守天水,被敌军围攻时,为什么偏偏安排思之骑着战马、披着铠甲、杀出血路来救他呢?

    “毅定,来。”

    那个空气中布满血腥味的夜晚,毅定紧紧抱着思之离开厮杀之地,那是他们最亲密的时刻吧,是此生仅有吧?

    然而陈恭好爱翟悦呀,他是一个好丈夫、好兄弟。为了拯救自己和荀诩,琢磨用竹鹊绑架郭刚,步骤清晰、安排缜密。荀诩当时点评,摔死郭刚没事,伤了你可不行。

    有人能把这个事儿告诉毅定吗? 他没有被陈恭爱过,哪怕一秒钟。

    这就是弯恋直的下场。

     3 ) 《风起陇西》——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起于烛龙。传说中的烛龙,乃是一种人面龙身的神兽,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的幽阴之处。传说中的烛龙和“烛龙”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只有两者都生活在黑暗中。讽刺的是,烛龙靠口中的蜡烛为黑暗带来些许光明,而间谍“烛龙”则一直致力让黑暗更加混沌,更加混乱。

    全篇围绕代号烛龙的间谍展开,讲述了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1. 郭刚爱陈恭

    郭刚的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样,生硬坚实,有如黄河冬季的冰棱一般,有铁器撞击的铿锵之感,但是他对待陈恭却信任笃定。

    成年人有个朋友很难的,就连郭刚自己都不愿意相信陈恭就是蜀谍。

    第一集,大家都还没有进入角色的时候,郭刚在牛记酒肆和陈恭喝酒下棋的时候,纵容自己向陈恭透露白帝的消息,虽然是因为作计要拖住陈恭证明以他不是白帝,但同时也因为他相信陈恭就不是白帝才也向他交代了当时他们正在抓捕白帝的非常重要的信息,导致陈恭可以以双色花篮的形式向林良报信,所以白帝的身份才没有暴露。

    郭刚因为打心底里不相信也不希望陈恭是白帝,冥冥之中还是意料之内地,他没有忍住提前向陈恭透露了消息,一方面希望如果他是白帝,他能逃脱,另一方面又固执地孤注一掷地觉得,陈恭就不是白帝。那种可爱又执拗的信任,事后想来总是那么令人心疼。

    在得知陈恭就是白帝的时候,郭刚心灰意冷,那个自己一直不愿意相信的事实还是被血淋淋摆在眼前。但是当得知陈恭又是烛龙的时候,又觉得更加矛盾,因为他不认为他一直信任的人会轻易改变他的信仰。

    于是立刻去向叔父郭淮求证:

    “叔父是如何让思之为我所用的?”
    “与其说陈恭叛变,不如说他对叛变深恶痛绝。”
    “思之确实是这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天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

    多可笑,到了这个时候,他竟然还在念着陈恭的好。

    他为什么那么爱陈恭,因为他和陈恭有一样的追求和信仰。在叔父告诉他,陈恭成为烛龙是得知冯膺以外线游枭的生命做情报交换的时候,叔父教育他:“你要记住,这世间难论对错,天地,就是如此不仁。”郭刚依然回击到:“这个事实,陈恭,也断然无法接受。”

    郭刚即使一直被陈恭隐瞒身份,却依然能够透过层层包裹,看到褪去浮光掠影下,那个一样纯粹且至情至信的灵魂,他热爱这种真诚和热血。

    这让郭刚觉得,他在活着。

    陈恭离开天水前往五仙道的时候,郭刚凝视那个消瘦的背影,觉得把他送走是仿佛亲手在自己胸口剜出来一片空旷,殊不知,此时一别竟是永恒。

    还好陈恭死时是作为魏谍被枭首的,在郭刚的心里,陈恭至死都没有背叛他。那个曾经共同雨中蹴鞠的少年,即使岁月变迁,还是那个可爱的模样。

    只是当得知那个消息的时候,郭刚胸口的空旷好似一块巨石轰然裂开,无数隐秘的、压抑的、扭曲的变形的念头,全都像是石头下面暗生的小虫一样,一齐乱哄哄地奔逃而出,在光下露出不见天日的身躯来。


    2. 陈恭爱孝和

    从鲜衣怒马到圆滑周全,陈恭早就没了自己。

    他疲惫于双面间谍要做到的滴水不漏,疲惫于所有的人和事都要给“光复汉室”让路。老爸冤死,因为光复汉室;老婆惨死,因为光复汉室;兄弟要死,去尼玛的光复汉室,兄弟必须活。

    一抬头,那个侧脸像荀诩也是陈恭。这一刻,陈恭下定了决心,以自己的死让荀诩活下去,相比自己活着,他更想让爱人活着。死在大人物的摆布和尔虞我诈中,不如死在最纯粹的荀诩手里,至少还能保全住他的性命。管他妈的打入曹魏高层的计划,管他青萍还是白帝,烛龙最后是谁和我无关,陈恭自从替悦儿报了仇,他就再也对这个无趣的世间提不起兴趣。

    如果陈恭只是天水的小小主簿就好了,待在好兄弟郭刚身边,与糜冲斗嘴,跟郭刚一起风花雪月,偶尔想念一下那个永远得不到的初恋荀诩,就像每个男人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


    3. 孝和爱真相

    故事开头,反复被倒浸在水中的荀诩,重复着”陈恭不可能有问题“,意识在颠倒的世界中沉沦,喧嚣和审问都在水面上迅速远去,他目光微微涣散,仿佛透过眼前倒立的影像,瞥见多年前那些温馨却令人怀念的日子:

    “何为光复汉室”
    “为了,不再有战争”
    “为了你我这样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忽然眼前一切变得不真实,好似多年前三人团坐桌前的日子才是真实且鲜活的。

    当剧情直接跳到最后一集,荀诩查明了真相,却也明白了,“就是我荀诩亲手送死了你呀”,泪水难以控制般从眼角滚落下来,涕泗纵横间仿佛见到了那些欢愉的过往,可如今,他早已不配承受,从来挺得笔直的脊梁再也无力支撑,跪在陈恭的前面弯腰痛哭。

    “因为你知道我孝和是什么样的人,可我也知道你思之是什么样的人。”他确实能看穿陈恭的心,因为他一直也相信自己的心,他们都从未动摇。只是陈恭对这个漠然的世界失去了兴趣,而荀诩还可以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依然保持那颗赤子之心,不愿屈从于灰色的妥协,不为任何人事物动摇地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地事,这种纯粹是需要有很大的信念感支撑。陈恭也正是看清荀诩的坚持,才敢笃定地把荀诩当成他死前最后一步棋子,破了蜀魏情报战整个棋局。

    荀诩从未被其他事情影响过追寻真相的脚步。爱慕的女性不能:他为了拿到冯膺的印章,不惜托柳莹去取,实际上他也想到了,想拿到贴身印章只能通过何种特殊手段才可以。好兄弟的性命不能:查到陈恭可能就是烛龙的时候,他不顾后果直接带兵擒拿,最终成为棋子,亲手把挚友送上了断头台。

    只是当看着好友陈恭被枭首那一刻,过往的一切扑面而来,尘烟纷繁间,犹如初识。那一刻他听见深重的悲哀从自己心底某个缝隙呼啸而过,仿佛置身于荒郊野外的乱葬岗中,亲手挖出了一口腐烂的旧棺材,风中回荡着无奈的哭泣。


    4. 真相被淹没,因为杨仪爱诸葛亮

    我喜欢最终的结局,虽然一切到头来只是杨仪借用司闻曹谍战铲除朝堂对手的手段而已。但是正因为陈恭看透了厌弃了这种荒唐的原因,才选择以死破局,让这无聊的庙堂之争结束在自己身上,并且保全了剩下所有人。

    尤其是最后荀诩郁郁寡欢坐在前往东吴赴任的舟上,从林良口中得知真相的时候,让人几乎要长出一口气才能坐稳。

    陈恭再也不会被双重间谍的身份禁锢,再也不必要身不由己地为了大义牺牲自己珍视的任何一个人,即使他的石碑上连名字也不可以有。荀诩从这一刻起,才真的明白了这个人。有种感觉,很奇异,过往中的一些东西慢慢的从他的身体中抽离出来,弥散到江上氤氲的空气里,心下微微一动,竟觉得轻松很多。

    不过讲真,就冲追寻真相那个劲,荀诩应该和糜冲在一起。尤其是糜冲死前被陈恭设计成为白帝,周围官兵剑拔弩张,气氛诡异而安静,镜头缓缓拉近,糜冲脸上缓缓露出一个真相被揭开时,委屈、埋怨、荒唐的笑:“要什么证据,就是不听我的。”

    有点心疼。

     4 ) 《风起陇西》:历史缝隙中的戏谑与真情

    马伯庸的历史小说往往具有这样的特色:小说中的历史细节较为考究,但小说的整体构思却极其天马行空。《风起陇西》便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在这部小说里,马伯庸以三国作为历史背景,利用其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真实历史人物作为小说的故事框架,却又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编造了一个更像是发生在二战或者冷战时期的谍战故事。

    而路阳恰恰是一个非常善于在古装片中嫁接不同类型元素的影视剧导演。路阳导演的名作《绣春刀》,披着古装武侠片的外壳,但内在故事的类型,却具有浓重的古典好莱坞黑色侦探片风格。路阳导演巧妙地将古装武侠片与黑色侦探片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融合进了一部电影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路阳是最适合对马伯庸的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导演。

    不过,因为小说的文字具有含糊性和想象空间,所以读者对于马伯庸历史小说里那种强烈的错位感,可以当成是马伯庸个人的特色甚至恶趣味,从而选择忽视或者直接一笑置之。可一旦对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大量的历史细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构筑起了一个极具真实性的空间让观众沉浸其中,而发生在这个空间中的故事,却又明显与那段历史具有错位感,观众就会对其中的矛盾变得极为敏感,从而对整个故事产生怀疑。

    所以在对《风起陇西》进行影视化改编时,主创团队选择了用谍战剧的影视类型对原小说进行重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谍战剧在国内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影视类型,不仅拥有大量经典的影视作品、小说可以进行参考,就连当下年轻人最爱玩的剧本杀,谍战类型的剧本杀也极其风靡,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年龄段,谍战类型都有着极高的受众接受度。《风起陇西》影视剧的编剧金海曙老师,本身就曾编剧过《狐步谍影》、《父亲的身份》这些优秀的谍战剧作品,由他操刀《风起陇西》的影视化改编,可谓是驾轻就熟。

    可以说,影视剧《风起陇西》里,对于原著小说的所有改编,都做到了更贴合谍战剧的类型风格而进行的改编。比如对于潜伏者陈恭身边的人际关系,影视剧相较于原著小说,进行了大量的改编。而这些改编的方向,让观众更容易将陈恭的处境,联想到《潜伏》里的余则成和《黎明之前》里的刘新杰。陈恭与天水郡守郭刚有着过命的交情,但陈恭却一直受到天水间军司司马糜冲的怀疑。而在《潜伏》里,余则成与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关系良好,却受到同事李崖的怀疑;在《黎明之前》里,刘新杰同样与第八情报局局长谭忠恕曾在战场上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但依然遭到同事李伯涵的调查与怀疑。

    可以说,在很多经典的谍战剧中,潜伏者身边总是有着类似的人际关系,这几乎是此种类型片的标准人际关系。因为这种人物关系最适合发展故事、营造紧张感。一方面,潜伏者与敌对阵营里的人,建立起了真实的感情关系,这既是对潜伏者的保护,但当潜伏者不得不背叛、欺骗对方时,那种内心的纠葛与痛苦,也常常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最大情感吸引力;而另一方面,敌对阵营里,一个自始至终都在怀疑潜伏者的力量,又能不断给潜伏者制造麻烦和危机,用悬疑感接紧张感不断刺激着观众,让观众欲罢不能。

    影视剧《风起陇西》里,陈恭与郭刚、糜冲的关系正是如此。陈恭与郭刚之间的友谊在前期被反复渲染,郭刚全心全意地信任着陈恭,多次在面对糜冲的刁难时,义无反顾地保护陈恭,甚至让观众都忍不住想要磕陈恭和郭刚的CP,也正因如此,当郭刚得知陈恭确实是蜀国卧底、而陈恭必须利用甚至绑架郭刚时,这种巨大的情感冲击力,会让观众期待不已,恐怕无数磕两人CP的观众都要心碎一地了。而糜冲这个角色也被编剧塑造得十分有魅力,他一直都冷静、敏锐地观察着陈恭,不放过任何细微的情报,总能从细枝末节处发现陈恭露出的马脚。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性力量存在,观众才会一直对陈恭的处境提心吊胆,迫不及待想要点开下一集。

    而更让我感到佩服的地方是,编剧巧妙地利用了原著小说中,糜冲潜伏进蜀国窃取连弩设计图的情节,将之改编成了陈恭与糜冲一起潜伏进蜀国,然后陈恭杀死糜冲,以糜冲的身份混入了五仙道。这样改编的好处,首先就是避免了视点的过度分散。小说里可以有多个不同视点交叉讲述故事,但变成影视剧后,这种视点的分散,容易让观众难以移情到角色身上。影视剧《风起陇西》将视点统一到了陈恭的身上,让观众从头至尾都替陈恭担心,从而完成观众对陈恭的移情。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编,还让谍战剧的类型元素在《风起陇西》中变得更加丰富,从而增加了观众的新鲜感。

    剧中陈恭以糜冲的身份混入五仙道的情节,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以胡彪的身份,打入威虎山内部。威虎山的首领座山雕不信任杨子荣,一再试探杨子荣的身份,而每一次杨子荣面对试探,都采取各种办法巧妙花姐。而在《风起陇西》里,五仙道里的大祭酒黄预也一直怀疑陈恭的身份,不断设下毒计,想要逼陈恭露出马脚。陈恭一方面要与黄预周旋,另一方面,五仙道里还潜伏着他的妻子翟悦。陈恭与妻子明明深爱着对方,却为了避免身份暴露,只能假装互不相识,最终甚至面对妻子英勇就义也无能为力。陈恭在五仙道里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危机,而他与妻子的感情,又是在这紧张的氛围里,最让观众关心的一抹温情。

    为什么我说佩服编剧的改编?因为编剧把原著小说里的情节,包装进了谍战剧的经典情节之中,对两者进行了巧妙融合,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突兀,反而能够一直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挂心。这种融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写过故事的人,却明白其中的困难。说白了,影视剧的类型元素,有着自己的结构、人物关系和情节冲突,而小说的故事编排,有时候与影视剧的类型是相矛盾的。如何化解这种矛盾,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代入到剧情里,正是考验编剧技巧的地方。

    最后,我还想聊聊影视剧《风起陇西》的主题。在大多数谍战剧里,观众的代入感其实很容易实现。比如最常见的抗日谍战剧,其中的正邪对立、观众的立场和情感代入,都是非常明确的。但《风起陇西》的故事背景却是发生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对峙,却很难轻易地认定观众,一定会选择支持蜀汉。

    在马伯庸的小说原著里,马伯庸其实是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了这些情报工作者所谓的“忠诚”。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忠诚,对于“汉室的复兴”是有价值的,但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权力角逐的工具、棋子而已,一切的努力都显得毫无价值。

    但在《风起陇西》之中,在这部剧的一开始,观众便通过另一个主角荀诩的回忆,讨论了主角们作为潜伏者,所作出牺牲的价值所在。一开始,荀诩与陈恭依然强调,他们的付出是为了“汉室的复兴”。但当陈恭的妻子、荀诩的表妹翟悦追问,到底什么是“汉室的复兴”时,荀诩的回答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题:所谓“汉室的复兴”,不是一姓之人成为皇帝,而是无数像陈恭、荀诩、翟悦这样的普通人,可以免受战争的荼毒,人人都可以过上和平、富足的好日子,而不用再卧底到敌对阵营,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在第二集诸葛亮的回忆中,诸葛亮对年幼的荀诩,也再次传达了相似的内容,所谓的“汉室复兴”,不是让刘姓之人称王称霸,而是让天下百姓富足安康。

    这就是《风起陇西》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它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在谍战剧的类型元素之外,放入了真情实感的主题与思考。观众不再是作为旁观者去观看魏蜀吴三国的谍战、潜伏,而是真的能够代入到角色的情感之中,为他们的选择而揪心、感动。如果说,马伯庸的原著小说,是在历史的缝隙之中进行戏谑调笑,那么影视剧的《风起陇西》,则是在历史缝隙之中,放进了主创者们的真情实意。

     5 ) 聊聊电视剧对原著的解构与重塑

    《风起陇西》作为马伯庸的处女作,出版于2005年,他后来回忆说书中的“很多名称,司闻曹、军正司、以及烦琐冗长的蜀汉行政程序,全部都是我毫无考据的凭空杜撰,这都是为了增加文章真实性而创造出来的古代机构……严格来说,《风起陇西》并非一部三国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借用了三国历史的架空小说。”

    显然,这次电视剧改编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充分利用了这种架空,架空了马伯庸的架空。

    先让我们从书粉的角度来说,估计有些人初看后,免不了血槽飙升,对于剧里情节如此错乱,人物“张冠李戴”的情况,原著党里的保守派大概率是要口吐芬芳的,但是我也有一种直觉,这种人不会太多,因为《风起陇西》万万算不得马伯庸的热门书籍(也许剧播出后,会提升它的地位),所以我对书粉的执着还是保有乐观态度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地方是电视剧是否改编的成功。

    其实现在看来,改编后的剧和原著之间的关系,算是前者只是借用了后者的骨架,重新增减了血肉,以及注入了不同的魂魄(仅从前六集来看)。

    这里的骨架就是马伯庸借《风起陇西》为蜀国建立的情报机构——司闻曹。

    如果没有读过小说,从电视剧开头三集的快节奏里,可能看起来确实有些辛苦,所以,在这里为非书粉的群体补充一点背景。

    在原著中,司闻曹是马伯庸为蜀汉打造的情报机构,最高长官是姚柚,副长是冯膺。

    司闻曹下面有三个分司,管理蜀汉情报的司闻司,也就是外派间谍的活儿,陈坤在剧里饰演的陈恭就是属于这个部门的,这个部门的老大是阴辑。

    其次是分析情报的部门军谋司,是由冯膺直管,手下有一名得力干将狐忠。

    最后才是另一位主角荀诩的部门靖安司,主要是负责查内奸的。

    借由这个架构成立的蜀汉和曹魏之间的间谍攻坚战,就是《风起陇西》的整个故事的骨架,如果把这些都理清了,可能会相对容易理解剧里对人物血肉重建的所在。

    老实说原著小说有两大问题,并不利于改编成电视剧。一个是故事的体量,大概就是一部电影的时长,拉长到电视剧必然要增加一些信息量;另一点就是小说中出场人物众多,但是并不丰满,众所周知,马伯庸写人相对一般,何况是处女作,更不能多作苛责了,但这反而给予了电视剧极大的改编空间。

    首先,电视剧把原著中走过场的陈恭提升到了主角的位置,甚至是推动情节的关键所在。先是渲染了他在曹魏作为间谍的两难处境了,被发现与被构陷的双重危机。在曹魏,重塑了郭刚、糜冲的身份,增加陈恭与前者的“情谊”,与后者的“对立”;在蜀汉,增加了与荀诩的姻亲关系。

    这些在原著中全都没有的人物关系,打乱重塑了整个故事的结构,虽然本质上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追查“烛龙”案上,但是切入的视角不同,故事传达出的效果也就不同,这也就是前面说的魂魄不同。

    在小说中,马伯庸的立意是在历史的缝隙中戏谑,他说“我喜欢阴谋史观,不是因为那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也不是因为那更能反映出人性的暗面,只是单纯对于这种体制式的诡计与内幕有叶公好龙的兴趣罢了。阴谋对我来说,有着一种别样的美感与质感,流光溢彩的政治殿堂中隐藏的黑暗,才是最富魅力的宝藏。”

    所以,原著中的故事,最终结尾的真相也一再印证着权谋与博弈,而现在电视剧的改编,给人的感觉是除此之外,增加了更多人的自我挣扎的部分,人物都变得更加立体丰满了。

    郭刚不再刚愎坚硬、糜冲不再无趣深沉、陈恭不再面目模糊、荀诩也不再单一刻板,电视剧里的群戏无疑是好看的。

    也正是因为群戏的原因,加上背景的复杂,过密的情节,对于大众来说,进入故事的过程可能还是有一些辛苦的,也许要熬过前三集,才能捋清人物关系。

    不过,我是觉得如果能看得进去的话,电视剧的改编还是蛮高级的,至少前期是好看的。

    路阳的风格自不必说,服化道和动作戏都保持了他一贯的特质,整个制作班底大多来自于电影团队,古朴简约的美学气质,努力追求时代的氛围,细节上面还是很考究的。

    而在故事的结构上,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剧架空了书的架空。

    如果对这部剧没有任何背景了解的话,大概率很多人会觉得真假参半,就像初读小说一样,毕竟故事的楔子使用了诸葛亮北伐失利的街亭之战,以及让许多真实的三国人物给主角做背景墙,都多少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马伯庸给予故事的一些设定,人物的一些性格,无疑都是在“历史夹缝之处做文章”。正是基于此,电视剧也有了顺理成章的进一步发挥。

    就像电视剧开头是以街亭失利为始,作为背景交待。引出陈恭的间谍身份,并“盗用”了原著中白帝的头衔安在陈恭身上,让他在剧里成为蜀汉非常重要的情报人员,而街亭的失利直接把矛头指向陈恭可能的“叛变”,使其深陷困局,进而引出了“烛龙案”,再把追查曹魏偷窃弩机的事情合理化揉进陈恭的自救中,增加整个故事的悬疑性。另一方面,又借着荀诩为陈恭翻案的机会,引出蜀汉司闻曹内部职场上的尔虞我诈,以及后期免不了与蜀汉另一个职能部门军技司的权谋之斗。

    而在原著中,陈恭的作用主要是引出司闻曹,然后就战术性的暂时隐身了,后面就是荀诩的独角戏。所以,电视剧的改编,无疑是把人物关系变复杂了,让故事线也交融了,这就是我个人感觉中变高级的地方。

    当然,在这变高级的过程中,也会很考验观众的耐心,以及剪辑时没能很好过渡的故事线,可能变成一种瑕疵,让它有一些口碑上的两极分化。

    不过,到目前为止,从演员的适配度、故事的改编度和视觉呈现来说,我还是基本满意的,比较期待整个剧改编的完成度,如果最终的结尾依然回归到原著的揭秘,只能说中规中矩,如果有其他的惊喜自然更好,不过,几集看下来,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电视剧在人物的塑造上,应该还是非常成功的。

     6 ) 居然有AB,难道就没有别的女演员了吗?!

    最初看演员阵容,陈坤白宇,配角也都是实力强悍,各有特色。本来特别期待,准备五一好好追剧,“从前四集看来,《风起陇西》真是一派大剧气象。”注意,各大平台和宣传都是说前四集,因为第5集,后来发现有AB,也不知道剧方是怎么想的。说实话太浪费厂花主演的一出剧了。

    可能各有考虑吧,也希望演员能更贴合剧作,形象演技都能更符合剧情需要。一部剧好不好,观众更看重整体呈现的效果。

     7 ) 聂远,好演员成熟时。

    《风起陇西》大结局,没有烂尾,稳扎稳打结束了。是近年让人惊喜的国产电视剧,无论编剧、演员、画面、配乐还是服化道,制作都十分用心。尽管开播时被诟病节奏太慢,但交代完历史背景和出场人物后,此剧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绵延跌宕,处处见风景。最后合上时让人意犹未尽。

    有很多好看的地方值得品味,不过我想专门聊一个老演员,聂远。他在这部剧里的表演可圈可点,不仅台词功底深厚,吐字清晰,富有各种层次的情绪;而且在与不同人物的对手戏中,他的肢体语言和神态就像一个宝库,吸纳了职场许多种人的精华。

    他时而是一个老谋深算的高官,时而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大哥,时而是虚伪谄媚的下属,时而是见色起意的中年油腻男人。更可怕的是,他还有坚定的信念,既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还一心施展抱负。聂远演活了这个职场人,冯膺。

    以剧末一句台词为聂远演的冯膺定性:“心机深似海,手段毒如蝎。”

    聂远是如何表现冯膺的心机城府,又怎样表现他的毒辣手段,最后却还能让观众对他难生恨意甚至还有几分敬意的,从三种戏来看:

    一、冯膺对下属。

    聂远饰演的冯膺为蜀汉司闻曹长官。“司闻曹”——这个被原著作者马伯庸虚构出来的情报机关,在本剧中是核心组织。冯膺向上对接主管杨仪(俞灏明),向下掌管三个情报部门和一个主记室,他是核心组织的中心,连接上下内外。

    第一集的水刑戏就立住了冯膺的人设——手段毒辣。他严刑逼供下属荀诩(白宇),表明自己为街亭一战情报误传之事担责的决心。但同时又利用荀诩的性格特点,对他施加压力,让他出外勤查曹魏的情报接头人“白帝”陈恭(陈坤),故事因此而起。

    冯膺在给受完刑后的荀诩递茶时,神情和语言都毫无波澜。不为冤枉他、测探他有一丝愧疚,语速如常。而在聊着业务时,他还在暗中喂毒,令阴险之事发生得不知不觉。

    聂远在这里有非常微妙的处理,一个眼神——确认荀诩喝下去的那一定神,表明此中有蹊跷。然而投毒后他还是以稳定语速轻描淡写地说,茶里有毒,这是规矩。信奉原则的荀诩,也将这一系列操作视为公事公办,吃尽苦头也得吞下,乖乖去执行任务。

    不过,聂远饰演的冯膺平时可不是这样阴险。他看上去非常诚心地护着自己的下属们,尤其对最亲近的小舅子孙令(常远)谆谆善诱。

    日常对手戏中,他们常一起吃饭。再狠辣的人物,观众看到他吃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粗茶淡饭时,也难生畏惧,反而一下拉近了距离。聂远放松的坐姿,边吃边聊的淡然,就像一个行走江湖多年的老大哥毫不吝啬地分享人生经验。甚至在后面还出现了泡热水洗脚的戏码,不劳烦孙令帮他洗脚,同时他又坦诚地聊着工作。这样亲密的场合里,下属听了,如何不感动——真是个接地气、掏心窝的好上司啊!

    正是这样的日常积累了孙令对冯膺的极度忠诚。在冯膺被陷害落难后,孙令被严刑拷打也绝不背叛,人物的行事逻辑是通的。

    而对另外一个得力干将下属阴辑,冯膺的手段又是另一套了。

    阴辑,职场中典型的“墙头草”,哪里得势攀附哪里。冯膺深知他的缺点,但也需要他在工作中卖力。对这个道德上的小人、工作上的能手,冯膺总是表现得十分大度,放手让他去干。

    阴辑一场忏悔表忠心的戏十分精彩。聂远在这里的表演处理,就是始终保持上司的威严。明知下属来跪地求饶,却始终不正看一眼,他“认真”处理自己的公务,边喝着粥,边翻阅文书,对来者动机了然于胸的样子,并不受访客的干扰。

    当阴辑知道自己的把柄一直被冯膺掌控时,腿都吓软了。冯膺这时才走向他,投出凶狠的目光。告诉你,你的命一直在我手里,我想杀就杀,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这场谈话让并不高明的下属心服口服。对外,上司从不揭他的老底,始终护着他;对内,上司的恩威并在。从此阴辑更加卖力工作,冯膺在司闻曹的核心地位更加巩固。

    回头来看上面三场戏,对三位性格迥异的下属,聂远的处理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在不同场合、不同人前表现了性格的不同面,每一面都有其合理性,既有权威,也有平易近人的部分,但综合起来看,你能鲜明地感受到,他是一个城府极深的管理者,识人善用,掌握分寸,尽管和职场中人的关系时近时远,但他从不被轻易看透。

    二、冯膺对上司。

    冯膺的位置,既在人上,也在人下,相当于一个单位里的中层。当他面对更有权力的人时,你发现原来他还有这样虚伪逢迎的一面,恰如其名谐音——冯膺。

    与李严将军(尹铸胜)的对手戏,就是聂远饰演的冯膺在另一个极端的长袖善舞。

    第一场重要的对手戏,冯膺反转,从诸葛亮阵营投靠李严阵营。

    李严为官多年,对这样的人远远提防。从他们一开始的空间距离来看,李严将冯膺视为草芥,踩在脚底下的蝼蚁,不给他一点尊严。

    然而,冯膺的表现却反常,和一般下属的极尽谄媚不同的是,他不卑不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步一步向李严证明,他的存在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李严在政治上获得更进一步的可能。

    聂远在这里的表演,注意看他的坐姿和神态,除了进门时的一个大礼,其余时候都是坐如松,与李严远远相对。他表现了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而非“我有求于你,你一定要帮我”,恰恰相反,他让李严感到,“你必须让我帮你,否则你没有退路。”

    这里尹铸胜饰演的李严,开始说话时极为吝啬自己的词语,几个字,一个问号,几个字,一个问号,轻蔑至极。但他却不知不觉开始倾听,眼前这个冯膺,绝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或许真可一用。他的心防也就慢慢解除。

    这场对手戏中,与其说冯膺是在表忠心,不如说他是在实行“说服的艺术”。聂远在台词上的处理也十分精细。他气息稳定,却不是对自己下属那样的轻松淡然,而是始终与端庄的坐姿一样肃穆,通过他的肢体、他的语气,娓娓道来他的政治蓝图,表达了人物的智慧和决心。他以自己的不卑不亢和稳重大气说服李严,我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人才,你要珍惜。

    李严收了冯膺的“忠心”后,一步步落入官场贿赂的圈套。冯膺投其所好,献宝琴、献美女、献豪宅,极尽谄媚之能事。

    其中,献豪宅一幕戏也十分精彩,甚至有点幽默。当我们第一次“全正面”看到冯膺高高撅起的屁股时——导演的镜头语言在这里有了奇效——我们看到他最不堪、最下贱的一面,他像狗一样趴在李严的面前,让人大跌眼镜。

    极低的视角表明人物地位

    冯膺请李严到“寒舍”(豪宅)中,始终保持卑微的姿态。他身体微微倾斜,从头到肩颈保持比李严低一点的位置,脸上始终堆笑——这和他平日形象大相径庭。

    三人在豪宅院中的对话精彩至极。

    冯膺将豪宅献给李严,李严拒绝着说“可以吗?”转头却向心腹,心腹替他回答,“可以,可以。”

    冯膺说豪宅简陋,李严又问“简陋吗?”继而自问自答,“简陋就简陋点吧。”

    冯膺以“借住”的名义给李严台阶,最后李严自己说道,“既然是借,我们就不要矫情了。”

    这场献豪宅的戏,几乎浓缩了人情社会中的某个特定场合。它既赤裸裸地表现了权力的能量,又绝不直接表现权力的能量是如何被收服的。各种反语、暗语、眼神交错相接,在场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干嘛,但都有办法说出自己不是在干嘛。整个过程又恰恰对应了冯膺之前对孙令的教诲:“凡事要替长官想在前面。”当他献出豪宅时,仆人、家具、美食已一应俱全,周到得让人难以拒绝。

    这段戏写得妙、演得也妙极了。

    三、冯膺对女人。

    《风起陇西》一剧中,冯膺的人物设定是前妻早亡的鳏夫。但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他面对有诱惑力的女人时,我们深感眼前的人不再是一个威严的上司,也不再是一个谄媚的下属,而就是一个纯粹的男人。

    聂远演过的爱情剧不少,多偏向于纯情忠厚的角色。但在这部剧中,他的眼神为之一变,从过去的清纯转到另一个极端,充满欲望,充满色情的观看和打量。而且他始终还保持一种警惕——对女人也是间谍的警惕。这与他的身份极为相符:既有权力,又对自己掌握的权力保持怀疑。

    与穿透欲望的眼神相比,聂远对坐姿的处理又呈现一幅新画面。他既不是那端着饭碗聊家常的“姐夫”,也不是毕恭毕敬俯首称小的下属,亦不是平日专注处理繁杂事务的管理者,而只是一个进入烟花柳巷的中年男人,有权有钱的男人。

    他的身体摆出一副慵懒的姿态,是倾斜的,倚着靠垫的,一只手搭在膝盖上,人像极了某种动物,睥睨眼前的猎物,一副唾手可得的神情。

    不过精妙的是,这里聂远与杨颖的对手戏,除了互为诱饵,冯膺还要说服柳莹,日后要到更有权力的人那里去。他的一番说辞又是“说服的艺术”,不是强行要柳姑娘执行什么任务,而是巧妙地给出暗示,“你这样的美女,配得上更高权力的人”。

    聂远的表演让我想起电影《色,戒》中的梁朝伟,两个阵营的间谍对望,既在博弈性的诱惑,也在博弈利用与被利用。眼神里既有吸引又有警惕,既有坠落又谨防坠落,就像一块晶石,不同切面闪烁出不同的光芒,让人难以揣测它真实的底色。

    正是有了这一层戏码,冯膺作为有权力的男人的设定才真正丰满。他审时度势地利用上司,利用下属,利用女性,把权谋玩转手中,让自己始终成为这个组织的核心,不可或缺。


    尽管《风起陇西》的海报显示这是一出围绕两个小人物的大戏,主人公是陈恭(陈坤)和荀诩(白宇),但聂远的表演,冯膺的存在,就像一条韧性极强的绳索,将所有人的命运牵于自己一身。他同时维系着与竞争同僚、直属上司、上司政敌、不同下属、敌方同僚等各种关系,进可攻,退可守,时而紧绷,时而松弛。一个个觊觎他位子、或者能够配得上他位子的人都落得了悲惨的下场,如李邈,如高堂秉,如陈恭。而冯膺独一份的极深城府和长袖善舞为他筑起安全的藩篱,帮助他存活于这复杂的关系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我们观看了冯膺精彩的职业生涯后,原来还有意想不到的一幕,他的独白。当他深夜面对自己的甲胄时,一个从未展现的人格浮出冰山——原来他还有这样的忠肝义胆,等着最后一刻,以身殉国。

    正是冯膺前面的狠辣和威严和谄媚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猜忌想象的空间,谍中谍中谍之后,这一出自白戏,让人敬重怜惜。

    然而,还有然而……我钦佩编剧的老辣,在于他总能留一手。即便我们看到这样自我剖析的冯膺已心生怜悯,在本剧最后一刻行将结束时,我们还是又回到开始时,对他再度产生怀疑。

    当他面对断头台上那个即将被斩首的陈恭时,他没有表现一丝痛苦和惋惜。他无情得像座石雕,只是矗立在人群中。

    荀诩眼中含泪,裴绪皱眉,只有冯膺面不改色

    而他身边的荀诩,绝不会是这样“不正常的人”——正常的人,会心痛,会难过,会流下苦涩的眼泪。冯膺却被驯化出一身好本领,在这吃人的体系中,安全着陆,为一切死亡附上正义之名。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即使我们怀疑了他,原谅了他,一而再,再而三,被他玩弄权谋的表演欺骗。但最终他的面孔还是一个无情的面孔,正如陈恭所言,一个不正常的人。 和冯膺一样的人们,一个个矗立在风中。对血无动于衷,对泪无动于衷,对生死无动于衷。这样的时刻让我感到真正的悲哀,而替他们去死的人,只因将事物运行的法则看透——一切自以为理想的实现,不过是一场又一场欲望对战欲望的循环。在这场更大的循环中,冯膺看似忠贞的理想,终究还是落入了更大欲望的圈套。他为之牺牲的是一生,精明算计,换掉真情实感,不过是为一个空洞的目标奔命。

    ——故事落幕,权谋终成一场云烟。当我们回想起《风起陇西》是一出架空历史的谍战剧时,我们既能想到,所有真实争斗过的人都已死去;也能想到,所有虚构斗争过的人也从不存在。而将我们的欲望拖拽进屏幕无限撕扯的人忽然笑着撒手离去:你看的是权谋剧吗?你也痴迷这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吗?你从冯膺身上,看到了千千万万个你身边的冯膺甚至你自己吗?

    为塑造这虚伪得极度真诚的冯膺的聂远,干杯。

     8 ) 三国时代的谍战风云

    一口气看完前面几集觉得还不错,作为看过原著的人觉得电视剧故事改编后似乎比原著更复杂了,前面三集看的时候稍微有些不注意,一不小心走神了,漏了某些情节,就有点接不上后面剧情的感觉,必须得盯紧着看,所以看得有点紧张。整体感觉而言,故事的发展目前看来觉得还不错,悬疑谍战的暗黑氛围有了,主角配角全员都是演技派,曹魏与蜀汉斗,蜀汉内部几派势力互相斗,演员们互相飚演技让人看得很带感,目前觉得很不错,不知道后面的故事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先观望一下。

    整体来说,剧里服化道看起来比较朴实,服装几乎都是以素色为主,饱和度偏低,很少有花里胡哨的亮色系。偏暗色调的滤镜风格也挺有电影质感的feel,让人有点想起了路阳导演的绣春刀系列电影。虽然色调偏暗但人物和细节看得也挺清楚的,何况间谍本来就是要隐藏在黑暗中伺机而动,这样的风格倒是跟这部剧的谍战风云故事相匹配,毕竟这也不是什么要发糖的古偶甜宠剧。

    三国时代天下三分,诸葛亮想要北上征伐曹魏,不料在街亭一战中大败,最后痛失三郡,而在交战过程中蜀魏双方互相派出了间谍打探情报,出演了一则三国时代无间道风云的碟中谍故事。虽然说,谁是忠谁才是奸,全凭自己所站的立场而定,但对于掌权之人来说锄奸则必不可缓,于是在曹魏那边心心念要除掉蜀汉所派之间谍“白帝”后,蜀汉内部则开展一个轰轰烈烈地查找曹魏间谍“烛龙”的行动,而战赢了的曹魏方面当然希望“烛龙”能够再接再厉,尽快传回蜀汉先进军事技术的机密,以便在战争中抢占先机。

    街亭战败与“白帝”情报案

    街亭是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建兴六年(228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曹叡继位,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认为此时曹魏的政权不稳定,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正式向魏国出兵,开启了他的长达六年的北伐战争,然而不料北伐刚刚开始就遭遇滑铁卢,在街亭一战中大败,蜀汉痛失三郡。

    电视剧中把诸葛亮北伐街亭一战的失败原因,主要归结为情报失误,即误以为曹魏将军“张郃部拟取瓦亭道越过萧关向我军推进相机决战”,受到该错误情报的影响,诸葛亮根据错误的情报做出了错误判断,最后导致街亭一战大败,诸葛亮的爱将马谡也被军法处置,斩于刀下。所以剧里把此战大败的原因归结为蜀汉密探“白帝”从曹魏发回来的情报被曹魏派来的内鬼“烛龙”替换掉了,但蜀汉的司文曹并不了解此内情,而怀疑是白帝已经叛变,特意发来错误情报误导蜀汉军方,于是剿灭已经叛变的间谍白帝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蜀汉的司闻曹有三个司,刚开始看可能会有点懵,其实司闻曹是间谍机关,类似于美国的C I A、英国的军情五处、苏联时代的克 格勃;军谋司就是专门收集情报的情报科或谍报科;所谓靖安司就是类似负责国内安全、反 间谍 肃清的国 安和反 恐处。为了与蜀汉的司闻曹对抗,曹魏也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即间军司,剧中曹魏方面比较得力的就是天水间军司的司马糜冲。

    荀诩与白帝的下线谷正在听松园汇合,谷正发现荀诩是来试探自己的,已经被认定叛变,为证清白自杀。

    谷正一死,白帝就更没法洗刷背叛的罪名了,深陷泥潭的白帝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走出死局?

    前后夹击,“白帝”陈恭该如何破局及保存实力?

    首先,腹后受敌

    这部剧里如果有人要说惨,大概没有人能惨过陈恭。

    身为蜀汉间谍白帝,他兢兢业业地打探到情报,再把情报送出,但因为烛龙中途替换了他的真情报,假情报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他也因此有了叛变的恶名,蜀汉司闻曹派游枭来调查,不料游枭又被曹魏杀掉,于是,蜀汉司闻曹更加确信他已经叛变,于是派出了荀诩来杀他,冯膺还特意让荀诩喝下了有毒的饯行茶,并拿上了刺杀白帝的有毒刀具。

    陈恭在半道上被蜀汉自己人假装曹魏郭都督的卫兵缉拿,埋在土里逼问交待,不说就往死里整,你就说,这够不够惨?经过一番试探,荀诩发现陈恭并未叛变后才现身,陈恭委委屈屈地跟大舅子说,“你信我是叛徒吗?”荀诩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他,“司里可没有让我测试你,命令是锄奸。” 荀诩这家子都是狠人,荀诩是靖安司副司尉,妹夫陈恭是间谍白帝,妹妹翟悦已经潜入了五神教,全家都是间谍。

    在蜀汉高层,诸葛亮因为街亭战败而上书自降三级,老对手李严将军顶替原本诸葛亮任命的杨仪进入司闻曹,而司闻曹的两方势力虽然互相争斗,但为了尽早结束街亭一案,提供了虚假情报的白帝都必死无疑,无论在曹魏还是蜀汉,等待白帝的只有一个“死”字。

    第二,正面夹击

    陈恭刚被蜀汉司闻曹的人往死里整没多久,刚刚回到家里连屁股没坐稳,就被糜冲直接找上门来了,而且带兵进屋搜查,就连荀诩藏身的阁楼都没放过,可谓是千钧一发的危险啊。尽管没在陈恭家里发现什么,但糜冲通过马掌的蛛丝马迹,明目张胆地锁定了陈恭就是白帝。

    为了洗脱嫌疑,陈恭偷摸摸地进入书佐台想偷看驿马情报,而偏巧不巧又被郡守郭刚撞见。天水郡守郭刚看起来似乎有点心无城府,主动把烛龙替换情报的消息告诉与谍报案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主薄陈恭,甚至也把荀诩来曹魏的消息也告知了,这次撞见陈恭,他也好像没事一样,看起来似乎没有心机,但是不到结局的最后谁也说不准,搞不好到了最后才发现他才是最腹黑的那个呢?

    前后夹击,处在生死存亡时刻的陈恭如何才能够破了这个死亡之局呢?

    只能是金蝉脱壳李代桃僵借尸还魂浴火重生了。

    王骁饰演的糜冲,是曹魏情报机关天水间军司的司马,他虽然戏份不多,算是个出场时间不长的配角,却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反间谍的角色他性格非常鲜明。糜冲虽为武将,性格耿直,头脑清晰,直觉敏锐,做事情靠谱有分寸,凭着天生的敏感,但凡嗅出来丝丝不对劲的线索就会紧紧抓住不放,从陈恭在都督行辕起火的案发处方圆五里之内骑着民马路过的马掌不对劲就能察觉到陈恭的不对劲。

    他先是在酒舍杀掉了曹魏派来的游枭,又从一辆马车出城的不对劲就能做出判断,在山上围捕了荀诩从蜀汉带来的所有蜀兵,歼灭大部分蜀兵还能留下个活口。荀诩与谷正刚刚在听松园汇合见面,他就能迅速收到情报,并飞速赶往现场,这一出也间接导致了谷正的死亡。

    他不但触觉敏锐,做事情有胆识有头脑,只身与陈恭共赴蜀汉的险境,早早识破了陈恭想在途中让他沉溺险滩的谋划,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对策。糜冲这样有能力的人按理说,本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可惜他偏偏生不逢时,遇上了的一个脑子不灵光的领导,虽然他早早就认定了陈恭就是间谍“白帝”,可可惜领导总觉得他是杯弓蛇影,过于疑神疑鬼。就算局面如此不利于他,他最后还是跟自己的敌人一起踏上了前往蜀汉盗取机密的征途。

    可以说,糜冲真的是个狠人。只可惜,他遇上了白帝。

    第三集末尾被糜冲士兵围歼屠杀的蜀汉士兵也同样让人感动。这些零散的蜀兵在剧中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但他们对自己的蜀国有极深的信念感,死前不惜脱下曹魏的甲冑以肉身博命,明知前面是死亡,还是奋勇向前与数倍于自己的曹魏士兵进行拼杀,他们最后都死了,没有被杀的也都自刎而亡,但却都死得铁骨铮铮。

    不仅仅是蜀兵有光复大汉的使命感,就连是小小的谷正也同样对诸葛亮要光复大汉的使命充满了信念感,他日夜所想的不过是光复大汉,统一国家,这样老百姓都能过上太平的小日子,为了这种信念,他最后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曹魏间谍 “烛龙”肃清案

    陈恭跟荀诩复盘情报被换的过程,不知道为何自己送出去的情报明明是“张郃援军出关走番须道,夜袭街亭”,到了诸葛亮手里却是“张郃部拟取瓦亭道越过萧关向我军推进相机决战”,只能说情报在中途被烛龙做了手脚,替换掉了。可替换也是有门槛的,因为情报是用白帝专门的密语所写,只能说替换情报的烛龙对白帝的专门密语也很熟悉,这说明烛龙已经深入了蜀汉司闻曹内部,而不会仅仅是个小喽喽。如果不把这个间谍揪出来,之后战争中情报失误导致的损失将只会更加惨重。

    同时白帝他们也知道了烛龙还要继续盗取蜀汉的军事机密,去军技司盗取“蜀都”和“元戎”的图纸、制作技术,或者绑架熟悉这种制作工艺的技术工人,烛龙最后能够得手吗?

    于是故事的主场终于从曹魏的天水转移到了蜀汉的南郑。

    接下来的故事,如果没有意外应该就是荀诩在蜀汉司闻曹努力清查出烛龙,陈恭借尸还魂深入五神教进行彻查,烛龙去偷蜀汉军计司的军事机密,在后面的故事中你站蜀汉还是曹魏,到底那边会赢呢,究竟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呢?

    真的是非常期待剧集的更新了。

     短评

    这剧肯定不烂。也没标榜自己高级,观众看不懂吧 ?曲高和寡是它自己说的吗?我只觉得它为了更通俗好懂其实没卖什么关子,文言文还有翻译,片尾有说书式回顾分析。有的角色台词也比较口头化,其实那个年代一个乡下官员,想着要去嫖乐,确实可能不跟下属说官话吧。但我也明白为何有人get不到,比起寻常架空古偶里的琼楼玉宇、锦衣玉食,这公元三世纪的GDP的确不怎么样,照明也极端还原那年头的原始暗火,人也穿粗布麻衣比较多,布景也不是横店常见那条迎来送往的闹市,而是真.天下未统 战乱不断地萧条零落,种种“苦”“暗”“涩”“重”不是所有观众都乐意体会的。

    8分钟前
    • yumeee
    • 推荐

    趁着结尾上头感给打个五星,被低估了吧…真的受不了谍战片,果然又是眼泪直掉💧一直没打开看,就怕这剧故弄玄虚,实际是第一集就看进去了…感觉配角们太出众了,人物魅力好实啊,miss马可怜之人又有可爱之处,下线虽然早但是翟悦比柳莹有魅力太多太多,郭刚真正的男酮势力。(ab和陈坤真的好花瓶啊,这俩同框时一时判断不出谁的气声更膈应人…(孝和不准查了,2020年你还盯着查就没有思之护你了你就得变成行李箱里的尸体了…

    12分钟前
    • 软非非
    • 力荐

    在央8和我爸看完两集,节奏很快,人物出场密集,毫不拖泥带水,在对话间交待前情,逐步带入。有点费脑,需要聚精会神地看。画面构图和打光完全是电影质感,让人无比舒适。爱奇艺的剧片头做得越来越棒了,就是片尾曲放新裤子的歌实在是不合适,风格不相融啊。李光洁的诸葛亮越到后面越出乎意料地好,和小荀诩谈论民生的时候,下着小雨,旁边是嫩绿的稻田和劳作的百姓,氛围自然舒阔。陈坤的表演时而有改不掉的浮夸和做作,白宇四平八稳,眼神戏欠了一些。但配角们都很好。会继续追下去的。

    15分钟前
    • 琼子
    • 推荐

    谁做的配乐?谁剪的片子?给我站出来!!视听视听,全部负分!!

    20分钟前
    • all gone
    • 还行

    最后一集痛彻心扉,看到思之戴着枷坐在地上,眼泪就没停过。这部剧讲了代价为何而死,代价如何而死。死于牛记酒肆围杀,死于小拢山掩护,死于自证清白,死于堂上垂死反击,死于林中做局,死于阳平关接住一块玉,死于下雨天的靖安司,死于五仙道鸿门宴,死于中毒,死于竹鹊,死于神仙沟对战,死于利箭入脑,死于爱人怀中,死于定军山夜袭,死于木刺穿喉,死于西乡关隘,死于看到她穿了一身黑衣,死于沔水堤坝,死于她留给她丈夫的那把剑。死于斩首、死于宏大口号、死于党争内斗,死于疲惫、愧疚和渴望自由。

    23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古装谍战、消息走漏、卧底烛龙,不管是题材的新颖度还是剧情的悬念感都是引人入胜的;电影的质感大家直观可看,说暗的主要是因为用烛光做主色拍摄,质感不需赘述;演员选的也都是相对成熟和有实力的,就目前来看演技非常好(莫名喜欢王骁),两集看罢,节奏飞起,飙戏感出来了……

    25分钟前
    • 胡萝卜炒鸡蛋
    • 力荐

    2022年度第一部没倍速,没跳片头片尾一集不落看完的剧,很精彩——1,全剧职场天花板冯膺,他如果有传记至少可以拍40集;2,全剧第一想杀黄玉,第二就是杨仪,黄玉杀妻之仇人神共愤,杨仪更可恨,所有事情都是他搅得,替主角团不值;3,全剧两个闭眼玩家荀诩和李严都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孝和就是江阳的前世,不会变方向的样子就是思之的光,但就结果而言还是太想让人把他塞回洞里;4,陈恭最后几集隐忍弯腰的刻画打动到了我,早就恨透了,厌倦了这虚假的生活,最后赴死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他在天水和孝和策划顶替糜冲打入五仙道的时候,想要活着的状态,彷佛马上就如愿和悦儿一起了;5,全剧最遗憾的下线必须给到糜司马,他的戏值得加入到主角团;6,全剧最佳最有记忆点的演员必须给到聂远老师;7,我裤子的OST很棒!

    28分钟前
    • awakealone
    • 力荐

    太扎心了 一口气看了四集上微博以为会看到观众高兴地讲又出来了一部好剧,结果发现一堆人黑……内娱完了

    33分钟前
    • 朵朵
    • 力荐

    我是白帝,要找出烛龙。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后我就是烛龙。冯膺知道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烛龙我还是白帝。一群智商2500的大神处心积虑,突破道德的底线,挑战法律的权威,贻误了北伐战机,在杀敌一百自伤八千后终于陷害了小学生李严将军......

    38分钟前
    • Terry
    • 推荐

    在央八看了一集 没看出什么来。(陈老师能不能不要用气声说话了…

    39分钟前
    • 天才小猫崔然竣
    • 还行

    果然是路阳,太电影质感了,非常适合影迷的一部剧,故事可以简直用“三国版无间道”来形容。前四集节奏和表演hold住了,期待后续的反转,24集很友好!

    42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为了不让流水线的劣币驱逐良币,我绝对支持这部剧。

    47分钟前
    • 壳子五号
    • 力荐

    很有新意的古装谍战,在三国的框架里发挥想象是很有看头,以前看到的都是硝烟弥漫的斗智斗勇,背后无硝烟的谍战还是第一次看,妥妥勾起我追剧的欲望。画面的整体质感是我喜欢的腔调,电影的构图和配色很对“三国”的风味,目前看着是顺心的。

    50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力荐

    就,你真的永远可以相信陈坤,他身上的古人感就像出厂自配的一样

    55分钟前
    • 王妮牛
    • 推荐

    想起李诞在奇葩说里关于救画还是救猫的一段讲演。他说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目标,伟大的事业去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的人,频频地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天下苍生,没有苍生何来天下。可悲的是有些人眼里只有天下却没有苍生,用苍生换天下,无疑是舍本逐末了。思之这辈子唯一一次将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是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思之思之,你终于在生命最后一刻做了一回自己命运的主人。下辈子不做白帝,不做烛龙,去做浪迹天涯的人间逍遥客吧。共心悦之人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肩无家国大义,惟愿儿女情长。

    60分钟前
    • Lost star
    • 推荐

    20220427 第一集就风起云涌,紧张的透不过气,最后常远的独白看似是解析,实则对不熟悉三国的朋友很友好,尽快入戏!接着追!

    1小时前
    • 乖沙皮
    • 推荐

    为啥这么多人说门槛高啊,我虽然对历史也不了解,看了一集感觉大概意思也懂了,门槛没那么高吧,先打四星是因为对间谍感兴趣,等后面多看几集再来重新打分。

    1小时前
    • 轻舟已过
    • 推荐

    扑面而来历史的现代感。三国,真是从不缺好故事。忠诚与背叛,谍影与暗战,情义与生死,孤勇与信仰,小人物的悲与壮,在历史的罅隙里,渗透出冰冷的潜流与暗影。唯一不变的,只有吹拂在秦岭山头那来自陇西清冷的风,冷冷地注视着时代与人世的变迁。路阳你好会选男人,我果然还是爱会演戏的演员,「谍系男」之间的对弈看得人心潮澎湃。

    1小时前
    • 墙上的寻人启事
    • 推荐

    本来想看看有多烂,没想到这么好看,现在的网络啊……太可怕了

    1小时前
    • catherinia
    • 力荐

    路阳,你真是中二脑洞爱好者的福星,祝愿你永远有钱拍戏

    1小时前
    • Sodapolar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