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韩国剧 Fantastic

    Fantastic

    评分:
    0.0很差

    分类:韩国剧韩国2016

    主演:朱相昱,朴诗妍,金太勋,金贤珠 

    导演:赵南国 

    猜你喜欢

     剧照

    Fantastic 剧照 NO.1Fantastic 剧照 NO.2Fantastic 剧照 NO.3Fantastic 剧照 NO.4Fantastic 剧照 NO.5Fantastic 剧照 NO.6Fantastic 剧照 NO.16Fantastic 剧照 NO.17Fantastic 剧照 NO.18Fantastic 剧照 NO.19Fantastic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剧讲述了生命即将结束的人气电视剧编剧李素惠与顶级明星柳海成相遇后发生的浪漫搞笑、惊心动魄的喜剧爱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Realism "Hides" in a Fantastic Dream

    非常hipster的电影,主题其实很简单,关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家庭和他们怎么看待这个复杂社会的故事。
    以下简评,比较情绪化,非常主观。
    同类的电影不是没有过,关于自由,田园和自然的幻觉从迪士尼开始就注定使人充满遐想,但这部片子并没有以奇幻和异类为噱头。全场下来那种引人尴尬的“被社会人类伤害”的剧情都没有出现,反而是主角Ben和他的妻子培养的这群美丽,强壮又奇特的孩子们,在短短几个小细节中证实了知识和真诚是足以成为打动人的资本。一个是一大家子到亲戚家投宿,遇到了亲戚家的两个男孩。电子游戏,厌学,皮肤苍白,眼神了无生机,典型的美国青春期熊孩子,是“正常社会”和社区系统养育出的他们这个年纪所谓的“cool boy”,但是这两群孩子之间没有发生任何暴力冲突,虽然最后Ben他们离开时两个男孩比了凸凸,但就像Ben的孩子们会毫不顾忌地骂fucking一样,他们到底是平等地交流了彼此的世界。
    还有就是大儿子Bodevan遇到漂亮妹子,在一段华丽的大逞哲学后跪下求婚,但女孩和她的母亲只是被他的滑稽所逗笑,也没有对他进行任何言语上的攻击或歧视。这是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点,没有人会那么坏那么offensive,这世上有很多人能够平和地接受知识,即使不理解也会自觉向往诗歌,哲学和真挚的美。
    与其说这部片子不真实的部分在于结局的田园梦幻和对社会妥协的结合,不如说这部电影根本塑造了一个过于柔软和理想化的社会。Ben和那看似古板顽强的岳父之间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误解,每个人都太过于心平气和,尤其是二儿子(Rellian?)一开始对母亲死亡消息的不可接受,拿刀向着父亲,以及怀疑母亲死因时对Ben言语尖刻,直到最后和父亲拥抱说对不起。这不是一个俗套的家庭剧,这个奇异的,由一个全能父亲和六个孩子组成的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过于真诚了,几乎是剖开心胸看待整个世界。
    还有就是,对于知识的见解和重视。也许一个丁点儿大的孩子大谈资本主义和纳粹,阅读《joy of sex》是一件诡异又令人发笑的事情,但这部电影大概能让很多我这样留学在外,浸泡过北美college system也经历过国内教育体系,并对这世上大部分教育模式一天三次感到绝望的人重新拾回了“洞悉一切且尊重一切”的理念。确实,再没有什么比学习和探索人类历史更有趣的事儿了。
    这部电影的成功也离不开演员的精湛演技,以及选角的胜利……Viggo Mortensen是多么好的演员就不必赘述了,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对孩子演员的选择。大儿子Bodevan强壮柔韧,作为大约十八九岁的青年,他极其健康,精神,充满自然的愚钝和某种难以言喻的野性美丽,再就是两个双胞胎女儿,和那些城市姑娘们不同,她们丰满又纤丽,是那种正常发育常运动的姑娘才有的脂肪均匀的身体,雀斑和脸颊的红晕都美丽极了。还有就是更小的几个孩子,猴子一样细瘦却拥有无尽的力气。这样的选角大约也是对于现在流行的错误审美,和对于青少年肥胖现象的一种批判吧。
    关于Mise-en-scène和lighting,规规矩矩却恰到好处,保持色调温暖的同时可以看出导演想要尽可能还原真实色彩的倾向,主角家庭的造型风格真是太太嬉皮士了,而且是最讨人喜欢的那类。甚至当他们打扮正经,去偷偷倒掉母亲骨灰的时候,这种风格也没有改变,艳丽的服装色彩,两个双胞胎的裙装和靴子,都很得当地保持了电影贯穿全场的风格。
    对于光线的运用也很统一,多见的一个镜头是阳光穿过巴士的窗户,演员多处于背光,low contrast的运用能让人看清他们脸上最细小的神情和微笑。整个电影都大都处于这种光线充足的场景,没有用低光表现人物阴暗的运用,似乎是想说明这就是一部能够曝晒在阳光下的影片,毫无任何阴霾可言。
    最后,有个想必打动了很多人的细节是在Viggo剃掉了那一大把胡须,孤独地坐在草地上时,孩子们一个个从车子底层爬出来,再然后Bo也用那把剃须刀剃掉了自己的长发。在约定俗成的电影意象里,剃掉发须都意味着一种妥协,从不正常和过度自由回归到秩序的世界。但这里父子二人的行为却更多的该被理解成一种互相的支撑,父亲支持儿子去念大学,而大儿子也支持父亲去尝试,去试试对这个世界做出一点点妥协。
    Captain Fantastic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影片,很多人认为结局的平庸毁掉了它,但其实这是一种现实。人对于极致的自由总有妄想,但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受伤的Vespyr必须要靠现代医学才能治好,人的社会性必然有其意义,就是因为社会秩序井然,才能允许有Ben这样的家庭稍稍游离在社会之外,才能供养那些无政府主义和悲情患者
    。这个梦幻的结局其实一点都不梦幻,它是Ben对于自由和未来取舍后一种悲情的妥协,从野生的鹿变做女儿舍不得射杀的羊群。但影片过滤掉了可能会发生的惨剧和大约一定会爆发的冲突。这种对待观众的仁慈我觉得其实也是很独到的一份。就好像Ben决定自己离开时,岳父说那句you a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or you are doing in right way?),这段是超越一切其他使我觉得悲伤无比的部分。对和错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如果怎样的人生都不是圆满的,那么缺少的是哪一块,又有什么分别。这个社会为了稳定运行,已然割舍掉了人性中的一小部分,人们残缺的过活,却因为趋众性而毫无察觉。枉枉一生,何评对错。

     2 ) 一部自以为是的电影

    不是很喜欢父母将自己的人生观加于孩子的身上。愤世嫉俗,对时代感到失望,于是带着孩子隐居山林。教出来的孩子博览群书,张口闭口哲学佛学,却没有丝毫儿童的感觉,对时尚和娱乐也几乎一无所知。我不知道电影中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对是错,但是我觉得,意识到时代问题之后,应该做的不是逃避于山林之中,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却又不被其同化。

    电影一方面表达着对这个时代的厌恶,一方面又用这个时代衡量优秀的标准来展现男主孩子们的优秀,这种明明深陷时代却又自认为自己高于时代的自以为是让人觉得不适。那个解救食物的任务更是莫名其妙。整个电影就给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

    你不喜欢这个世界可以,你可以隐居,但请不要把你的逃避标榜成不屑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毕竟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也不在少数。

     3 ) 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尴尬的电影

    从第一秒就从头顶冒出尴尬的泡泡,这种尴尬持续到电影最后一秒。

    特别是最后,他们在烧自己妻子自己妈的尸体的时候,一起唱sweet my child,在焚尸现场pogo起来,尴尬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鼓盆而歌呀,牛逼啊兄弟们…… 神特么的柏拉图理想国哲学王,柏拉图的棺材板都要翻了,你晓不晓得人柏拉图的乌托邦第一条就是,娃儿不跟爹妈一起生活……乌托邦加亲情的混搭,表面感人至深,实际是堂吉诃德式嬉皮士……

    为了表现乌托邦的远离尘嚣,点个火都要钻木起火,可是你们明明在照电灯在开汽车啊……

    为了表现男主的文艺与忧郁,让他天天拿个吉他,然而C和弦都按不出……

    为了表现孩子们的不俗,就让他们在森林里奔跑,在草丛间奔跑,在夕阳下奔跑,各种快乐轻盈充满活力地奔跑……

    为了表现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动不动就是大段的背书,背名人名言,背量子力学高等医学深刻哲学讨论法西斯……

    为了表现男主角对娃儿严格,下雨天一家人野外无防护攀岩,娃儿手崴了还喊娃儿坚持,喵的摔下去就死了还坚持个锤啊……

    还有尴尬的镜头,为了表现人物情感,各种怼脸镜头,大小演员们就搁那儿五官抽搐地悲伤……

    但凡导演愿意在剧情、配乐、镜头上稍微克制一点,这部电影就有意思了。然而导演不愿意留白,不愿意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他将观众们看作下水道,要自豪的把所有思想烧成骨灰,顺着马桶冲给我们……

     4 ) 短评又写不下了

    这个电影虽然艺术角度来说拍挺好的,但是核心酷。个。屁。

    整个一个pretentiously condescending and yet hypocritical, and above all, phony to the fucking core.

    带小孩偷东西说成free the food那里快吐了,大儿子不去ivy league随手一指去非洲更是白眼翻上天。不否认是一种存在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自己小孩精神成熟之前宣称给予他们所谓的各种权利,实际上连基本的选择都没有给到,一手掌控所有事物,在现代社会来说这样的父亲就是人渣,异常不称职,非常地不负责任。we do not live in a tribe anymore.

    这一部和死亡诗社体现的propaganda方式类似,一边是教师一边是监护人,面对的又是未成年人,想要掌控话语权简直轻而易举,有意识的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带有倾向性的思想或意识形态的植入,无论好坏,这类行为都值得商榷。

    以为自己才是宇宙真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听风就是雨,很害怕了。

    过了一天想起来还是非常disturbing,想到二儿子质问为什么要把乔姆斯基的生日当成节日过而不过圣诞节,主角假模假式的说你来啊来表达你的意见啊我们欢迎不同的想法(呕吐),接着镜头转一圈看到一群小孩被洗脑的木鸡脸,然后二儿子急得什么也讲不出,主角就一脸fake god的笑容,一个中年人偷换概念驳倒一个连青春期都貌似没到的小孩真的是很有本事呢。结果电影最后竟然还让二儿子说出i dont hate you anymore这种话然后继续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喂喂喂这个男人可是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偏执想法害死了你们妈同时剥夺了你们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和正常的思考思维啊喂。两个大一点的女儿就更不用讲了,根本不具备独立人格,行尸走肉,patriarch说什么就一定是真理,导致最后摔得差点高位截瘫还说its an accident. its not your fault. 作为监护人不保护也就算了,精神控制也就不说了,还要搭上自己小孩的肉体生命。简直恶心透顶。

    太生气了,可能是这辈子看过的第一部如此恶心的电影。

    (and plato is like: excuse me?! )

     5 ) 愚蠢的 liberal 电影

    一部讲述乌托邦家庭的愚蠢左派电影。

    从一开始电影就竖起反对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 liberal 大旗。一帮小孩子像机器人一样从嘴巴里喷出一些关于法西斯,托洛斯基的无意义对话。父亲似乎在鼓励自己的小孩进行批判型思维,却实际上完全将他们笼罩在自己的世界观之下。这不是教育,这是灌输,这是填鸭,这跟私塾里的少年有什么区别?Noam Chomsky 跟孔夫子又有什么区别?

    全片恶心程度在 Ben 去亲戚家借宿的一晚上达到高潮。为了显示自己教育的成功,Ben 叫 Zaja 全文背诵 Bill of Rights。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鹦鹉学舌一般开始讲述 Bill of Rights 赋予美国人民的权利,并且在总结的时候说如果没有 Bill of Right,美国会像 China 一样。这简直荒谬得让人愤怒。一家子连 nike 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知道什么 China, 知道什么 Corporation?让我们来仔细思考一下这个场景。 Ben 说你用自己理解来描述一下 Bill of Rights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小女孩头一歪,提出了中国的这个论点。暂停。这个小女孩出生在美国,成长在山林里面,从小没有见过除了家人以外的人,更不可能接触任何中国人,也不可能到过中国。她谈论中国的内容里面,有哪些是真正自己的体会和总结?完全没有。这一个细节,和其他无数的细节告诉我们,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并没有想真正的进行关于教育的讨论,他们只是想展示左派理想的优越性。甚至在展示的过程中,他们都只是在用抖机灵的方式。

    影片的后半段试图对 Ben 进行一些批判,儿子们的反抗啊,老丈人的愤怒啊。然而这些批判却像蜻蜓点水一般过去了。全片的左派立场到后半段甚至变得荒谬起来,一边反对精英主义,一边申请的全是 Harvard, Yale 这些精英私立学校,你够 liberal 你怎么不去 Berkeley啊?要反抗基督教传统文化,坟肯定是要掘的,但 Harvard 的学费还是得有消费主义老丈人出。家庭里面有反抗精神的一个小儿子一个大儿子,两个大女儿从头到底一点点独立思想都没有,你够 liberal 你怎么又不女权了呢?

    愚蠢荒谬的世外桃源,空洞乏味的左派思想,权威之上的父权家庭。噢对了,电影一开始小女孩的小房间里还挂着波尔布特的海报。这部电影的愚蠢之处在于,它一上来就占据了一个独立思考,充分讨论的制高点,却从头到底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讨论。整部电影的叙述都建立在虚妄的“孩子们智力和体力同时出色”的基础上,并在幻想中达到了高潮。

    ————————————————————————————————————
    下面是给一个网友的评论,顺便贴到正文里来吧。

    我不认为 Ben 是空想主义,事实上我不在乎 Ben 是什么主义,我也不管 Ben 教给孩子的是什么思想。我不喜欢的是这部电影对于教育的讨论方式。左翼思想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 权利法案的诞生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对消费主义的控诉更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一切这些思想的提出,都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碰撞和妥协,都是因为有人亲眼目睹了少数族裔被剥夺了权利,有人亲身经历了沉迷于消费带来的痛苦。这些可贵的思想不是空想,是产生于社会现实的。

    而这部电影描述了一种,这些思想是可以通过“教育”,通过读书来获得的。孩子们是可以在不知道什么是消费,不知道消费主义追求的 nike 是什么的情况下,明白消费主义的切身之痛的。孩子们是可以在自己的权利得到完全的满足,仅仅通过看论文,明白中国是怎样一个状况,并且进行独立的批判的。

    知识不是这么获得的。导演用讲述这样一个学识满分的家庭,传达了一个非常傲慢,非常无理的信息:知识是不用通过实践来取得的,你只要看书和跟自己的爸爸讨论就好了。那我们还要什么田野实验,我们还要什么对照组,我们只要坐在家里生产社会学的知识就好了。

    所以我讨厌这部电影,不是因为这部电影传达的哪个思想,而是因为这部电影不尊重教育,不尊重知识。

    ——————————————————————————————————————
    再贴一段回复。

    如果愚蠢让你觉得不舒服的话,让我换个词语。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无趣。电影里讨论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几十年,电影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已经出现了几十年,并且有人真的这么去干了。以色利有类似的聚居地,美国大概也有。有兴趣的可以看这个 http://www.vice.com/read/i-went-to-a-futuristic-hippie-commune-in-the-desert-arcosanti

    电影里所谓的闪光点,大概就是老爸鼓励小孩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公开的跟孩子解释而不是掩盖一些东西。我觉得挺好,但是这两个小片段就能让人满意了?

    看电影看到的当然是自己熟悉的东西,但拍电影也是。并不是台词里面说了什么,这电影内在表达的东西就是什么了;并不是导演在结尾往回拉一点,就是导演在认真反思他在前面建立的那些东西了。如果一篇几百个字的影评就展现了作者的为人,那两个小时的电影背后满满都是导演的思想。恕我直言,这些闪亮的幻想背后展现的作者的思考,很无聊。他对教育的绝大多数思考都建立在空想上,并没有提供什么太有意义的讨论。不是说你鼓励孩子有独立思想,他们就能长处独立思想来。如果你掌控着孩子看的书单,引导着讨论,有强烈的价值观倾向,独立思考是有限度的。如果导演真的想讨论独立思想,为什么不在孩子里设置一个 conservative 的另类,让他们辩一辩呢?

    至于你指出来的漏洞,本来我也没当论文写,我承认写的不理性。

     6 ) 小隐隐于野

    原来以为这么小众的电影上周就会下线了,没想到又多映了一周,心存感激让我赶上了末班车。在Jason Bourne 和Star Trek的首映周,一个小小的厅还能坐得快满,慕名而来的人也不在少数。

    影片格局不大,故事简单,但编剧的脑洞确是不小,硬是涉及到了人与社会关系的高度。剧情在此就不表了,直接做一些分析,说一些自己的感想。
    影片中的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是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电影做了很有趣的解读,答案是肯定也是否定的。肯定是因为开篇所展现的Ben Cash 一家就已经做到了。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是要脱离的人,心也要脱离,如果心仍挂念世间的事,那么最后的回归社会也就是必然,即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所谓小隐隐于野。隐只是生活方式,没有完全成为生活态度。这个例子就是Ben的妻子,她可能也因此患上了心理疾病,最终成为导致全家回归社会的导火索。另一个细节是她和大儿子安排了申请大学的事,也是为回归打了伏笔,此是小隐。相比而言,父亲Ben更像一个真心超然世外的角色,他甚至一直都是坚持不让孩子会到社会,但真正改变他的是大女儿的受伤,一个人是渺小的,但在社会里是可以有医疗救治,同理也是他把妻子送回医治,反而造成了悲剧。从这一点上,对于妻子和孩子的爱也就成了他的羁绊,把他也最后拖回了社会。所以真的大隐脱世,是一个人的事,有了牵挂就做不到了。
    然而影片对于社会中的诸多问题的诟病和讽刺比比皆是,不一一表述,有些从孩子口中说出,也是笑料频发,我想这也是人们想要脱离这个社会的原因吧。然而电影给出了一个态度,大概是一种真诚的宽容。首先要真诚地面对、指出、表达那些问题,就像不忌口的孩子们;其次是一种和解,一种宽容,因为最终他们还是回来了,他们可能和社会产生很多矛盾,擦出许多火花,然而影片中都是以一笑和解,包括身在社会中的人:大儿子认识的女孩、散步的老夫妻等,社会也作出了宽容,或许学着和社会和解,是电影想要说的。
    此外,电影表达了一种对理性思考,平等交流,并充分表达的推崇,而不是情绪化地一带而过。在车上爸爸问女儿看书的感受,女儿一下说“Interesting”,小女儿就说“Interesting is a non-word.”然后爸爸让大女儿用其所能去描绘和讲述;在庆祝那个创造出的不知道什么节日(原谅我的听力),二儿子表达了反对,父亲就平和地要求他论述表达他的观点。这些都是很棒的教育方式。相比之下大儿子认识的女孩对于大儿子的“乱扯”,只有一个词语“wierd”来表达。(暂还不说那些夸张的成堆的哲学表述是多么丰富。。。)想来现在我们都在网上用情绪化的缩略用语,自我深入思考的空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都在倒退。还有,爸爸对于一些问题在小朋友面前都直言不讳,有时候这确实是好事。给孩子们事实,他们自会理解,如果遮遮掩掩反而会造成误导。
    说说演员,维果真的太棒了,可以说撑起了整个片子。小演员们很出彩(好萌啊!!!),但总觉得差一点。同样是表现第一次见到外面的大千世界,《Room》里的小家伙就表现的更好。但《Room》和这里有点区别,他是以前不知道外面有一个真实的世界。而这里,孩子们早已对外界的道理烂熟于胸,熟读书本,只是第一次实践于真实的世界。这更像我们求学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从纸上知道了,但走入社会真的看到,还是会不一样。
    电影嬉笑怒骂了半天,其实是一个悲伤的内核。孩子们围着火葬的母亲载歌载舞,反倒是很悲伤。
    This is really happy-sad.
    比较被诟病的是电影的结局,看起来想一种妥协。不过电影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弱化潜在的矛盾,因为这一家就是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最后一个镜头长时间的停顿,让人恍然出神,仿佛希望那个15分钟后的校车不会到达,这样他们依然是安于世外的,就像我们所有不安于世的内心。

    总之电影很不错,定是私人的年度十佳了,就随便写这些了。

     短评

    今年目前看过的拍得最用心的一部电影,充满浪漫主义又不缺理性反思。每个人都向往简单自由的乌托邦,但人类早已把自己逼上了复杂和制度化的绝路无法回头。最有故事的人还是那个没有活着出场过的妈妈,导演也一定是和她一样在两个世界间纠结徘徊的人。

    5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力荐

    十分特别的一部电影,被打动了,这不是简单的教育方式的问题,是关于如何生活的问题。电影没有给出对错,只给出不同的爱。

    8分钟前
    • 支离疏
    • 力荐

    84/100 不少人指责片中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反社会,但不管学校教育和homeschool,教会人类独立思考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有谁规定人必须生活在钢筋水泥里?你以为你接受的教育是你自己选择的?一辈子在朝九晚五里循环致死,看看这个社会社交障碍的人有多少吧,别笑掉大牙了。

    12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Without the bill of right ,We'd be more like China."小姑娘你可以啊1

    16分钟前
    • 钗黛百年好合
    • 力荐

    点“想看”已经是2014年5月21日的事情,时隔两年半终于看到了……整个电影的气质和Viggo本人的气质简直天衣无缝。以及小朋友的costume特别好看,音乐也美QvQ

    17分钟前
    • Norloth
    • 力荐

    自以为是其实是很愚昧的,哪怕你再聪明再有理想。嘲笑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却自己扮演神的角色对自己的孩子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各种操控,其实和别人有什么区别。

    21分钟前
    • Anaïs
    • 还行

    太酷的一家人了,吊打"无耻家庭"啊!我们都是已经被现代社会驯服的绵羊,只有神奇队长——只有神奇队长还像拿着长矛的堂吉柯德,带着孩子们冲向物质文明的大风车。嬉皮未死!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毫无一点防备地出现了一只鸟。

    28分钟前
    • ANNA
    • 还行

    非常讨厌这种极度偏见的看法,但依然是我的年度十佳,抛开 homeschool和结局处理不尽人意之外,整体超治愈,「阳光小美女」后又一个可爱又cool的家庭....

    3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清新有余深度不足,试图建立一套超越世俗的价值体系的人,讲的却都是些人文社科的皮毛,并没有太多特殊教育方式之外的其它想法表述。Matt Ross 意料之外,George MacKay 会选剧本,Noam Chomsky 生日快乐。

    32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

    但当灾难降临,他们被迫离开了自己创建的天堂,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这不仅挑战了他对“家长“这个角色的理解,也让孩子们开始怀疑父亲所教给他们的一切

    34分钟前
    • (๑⁼̴̀д⁼̴́๑)
    • 力荐

    重新找回了那些年在Ritz看电影的感觉!赞的点:家庭音乐会上Rellian用鼓点敲出不一样的旋律,爸爸和兄弟姐妹马上配合协奏;8岁的Nai说得出对BillofRights自己的解释啪啪的打基础教育的脸;爸爸对于性,自杀,酒精这些敏感话题真诚真实坦白的解释给予孩子知晓和思考的权力;荒野生存的家庭版-乌托邦vs社会的平衡

    35分钟前
    • BossiFan
    • 力荐

    “我的手是我的手,我的眼是我的眼,我的嘴是我的嘴,我的我不是我的,因为是你的”…2016最后一部电影,去往斯里兰卡的航班上度过。

    3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最后男主角不是已经开始服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步回归到正常社会中去了么,有部分人是不是只看了前面都关掉了啊?

    40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当乌托邦与现实碰撞。走出丛林适应现代都市对这群“放养”孩子们来说真是特别不容易,老爸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是抵触的,而孩子们无处不觉得新鲜,在这次回归都市之旅中,他们被父亲构建的价值观在一步步瓦解坍塌,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并不是最好的成长环境,如何在物质世界活成一股清流才是真的强大。

    42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当我们以偏执与骄傲去对抗世俗的价值体系,这个世界却赐予我们怜悯与温柔。

    47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一般来说,这种乌托邦题材以及小清新风格外加一张情感牌,基本上都能获得大部分观众的虚高评价。

    48分钟前
    • 土大
    • 还行

    魔戒人王露JJ,特立独行教BB。素质教育路遥远,我佛慈悲得永生。

    50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闷片如云的戛纳看这样轻松好笑酷劲十足的片子真是解渴啊。维果莫滕森带六个丛林中长大的孩子一同去“搅局”妈妈葬礼的公路片,探讨了乌托邦式闭合家庭系统、自给自足的极端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的存在可能,以及最终对外部世界的折衷妥协。音乐好听,家庭和声&空灵又燃的BGM,苏格兰风笛都有了摇滚味

    5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本片和《追捕野蛮人》《瑞士军刀男》一起组成暖暖的“现代丛林三部曲”

    55分钟前
    • 百代过客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