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明宫词

    大明宫词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00

    主演:陈红,归亚蕾,周迅,赵文瑄,傅彪,申军谊,贾妮,刘栋,吴军忱,孙斌,李昊翰,高冬平,李冰冰,杨雨婷 

    导演:李少红 

    猜你喜欢

    • 第04集

      上有老下有小

    • 更新第39集

      但愿人长久

    • 更新至07集

      执行法官

    • 更新至第20集

      颜心记

    • 23集

      金庸武侠世界2024

    • 第15集

      时光代理人 2024

    • 第48集

      战狼·战狼

    • 更新第15集

      时光代理人

     剧照

    大明宫词 剧照 NO.1大明宫词 剧照 NO.2大明宫词 剧照 NO.3大明宫词 剧照 NO.4大明宫词 剧照 NO.5大明宫词 剧照 NO.6大明宫词 剧照 NO.16大明宫词 剧照 NO.17大明宫词 剧照 NO.18大明宫词 剧照 NO.19大明宫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大明宫词

    去年剧荒的时候把大明宫词全集都看了一遍,首播的时候我还没上一年级,如今已经快大学毕业了。赵文瑄的张易之,周迅的小太平,陈红的大太平,归亚蕾的武则天,李冰冰的安乐都不可谓不是经典。

    武皇从太平降世就对她倾注了特殊的关怀和宠爱。当哥哥们在权力的阴影和母亲的威严下战战兢兢生活的时候,太平却体验着皇室所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荣耀、美好和高傲,她一生的悲剧也就在这幸福的童年中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直到她遇见了薛绍,她前半生的高傲、自尊被击得粉碎。赵文瑄一人分饰两角,把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薛绍,和游离于各个权贵妇人 公主甚至女皇之间的张易之两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原配死后,太平和薛绍终于结合的那个夜晚,多希望他能真正的爱上太平,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悲剧。在太平公主最终一刀刺向张易之的时候,观众甚至恨不起来他,只是为他们之间感到惋惜。如果不是赵文瑄,恐怕人们对这两个角色就只剩下厌恶了。为主创们的诠释点赞。

     2 ) 《大明宫词》:权力是冰冷的,爱情也是。

    本文首发公众号何日君回来,转载约稿请联系:hehua499。


    因为《演员请就位》里有关《大明宫词》的一些表演片段,忽然引逗起我的兴趣,去重温下这部拍摄于2000年的电视剧。

    看完后,我击节赞赏,复又几多惆怅。

    关于女性,我们这个民族的女性生命历程和哲学探索,美丽与哀愁,这部剧,它讲到了极致。 20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剧集超越它。

    这部剧集是以太平公主的视角开启的,大唐的这位公主似乎是第一女主角,但其实它主要的女主人公其实是武则天,一个独特的进入了哲学探索层面的女性形象。

    男人对女人向来有偏见,对武皇这样的人物,在很多男导演镜头里,她是淫乱不堪的野心家,或者宁愿把她虚构成一个傻白甜的白莲花,比如贾静雯那部《至尊红颜》。

    而《大明宫词》毫不客气的打了这两者的脸。

    武皇很聪明,早早的就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世上最伟大的东西,不是爱,而是无上的权力,男人们都让开,无论是丈夫,还是儿子。

    在剧中,她有很多金石之言。

    比如她对太平说: 女人最可怕的弱点就是过于急切的承担责任,薛绍明明死于自己的懦弱,他爱上了你,他背弃了慧娘,他对不起两个女人,但是太平,你却认为他是被你害死的。

    稍有生活经验的人就会知道,武皇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

    在我们这个环境下培养的女人,太过于感性了,太过于自卑了,反复的自省,反复地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种感性,像一只匕首,把自己刺得血肉模糊,伤痕累累。

    男宠张宗昌哭着缠着武皇发嗲,武皇不耐烦,转向太平说: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阳刚的,任何男人,只要他处在女性的处境里,他就是个女人。

    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不是生理性的,是阶级性的,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社会和文化的灌输形成的。

    有什么事是男人可以做到,而女人做不到的呢?其实本质上根本就没有,只是社会和文化灌输的观念让我们觉得有这种事。

    跌宕的人生让武皇知道,除了权力,什么都靠不住,爱情和亲情都靠不住。 普通的人因为没得选,所以爱情和亲情显得很重要,但是一旦人拥有更多的东西,你怕到了那个位置,这两样东西就不再那么稀罕了。 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

    武皇在感业寺心急如焚的等待高宗李治,而李治沉迷于箫淑妃等新人,几乎忘掉她,她费劲心机,九死一生才能再进宫。 当她一心一意辅佐丈夫的时候,他依然跟她的姐姐,她的更年轻的外甥女厮混在一起。 有选择权的性资源多的男人,根本就没有忠诚。

    武皇的儿子们也是如此。在资源面前,没有母子情。他们对她没有一句实话,所有的话语里都充满了试探推敲猜测和欺骗。

    这是武皇的聪明处,但如果《大明宫词》对武则天的塑造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它还不够锋利,于是,它更进了一层,进入了哲学意义的层面。 武皇需要权力,权力才能保障安全。 薛绍的慧娘为什么死啊?因为她没有权力,所以人家让你死,你就得死。

    但与此同时,武皇又知道权力是冰冷的,权力是丑的。

    她知道女人是弱者,但是她又知道,弱者才更有爱的本质,弱者才美,更具有审美性,不会爱的人根本就不可爱啊,精通利益算计的理性派都很丑陋啊。

    这种理论就是曹雪芹说的,好好的女儿们沾染了男人的习气,就会变成死鱼眼睛,庸俗不堪。

    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武皇选择了培养她的女儿太平,太平是她的生命补充,来完成自己生命里缺失的那一块。

    武皇自己选择了跟男人一起较劲利益,那么就让太平成为那个充满了爱的能力的审美性女性。

    武皇动用自己所有的权力来保护太平,你,太平公主,只需要去爱就够了。

    看起来这实在是万无一失的聪明保障啊。

    但事实上,一个人怎么能挑战你的命运呢?

    太平在那年元宵节的街头,遇到了薛绍,于是立刻爱上了他。

    武皇为了保障自己的女儿的爱,更确切地说,是另一个自己的爱情,立刻用权力赐死了薛绍的前妻慧娘,但是她想不到薛绍会懦弱孤绝到这种地步。

    因为懦弱,而孤绝,因为无力,而冷漠。

    薛绍把慧娘之死的仇恨,全部报复在无辜的太平身上,对她冷若冰霜,让那个灿烂浪漫的公主逐渐逐渐的凋零了。

    她的一生都凋零在了她虚拟的爱情里,她只爱薛绍。 这的确是非常审美性的弱者之爱。但是,这种审美性就是让人心碎啊。

    太平怪责自己的母亲毁了自己的爱情,于是,薛绍死后,她赌气嫁了一个她根本看不起,她母亲也根本看不起的男人武攸嗣。

    如果说薛绍懦弱冷漠,那么武攸嗣,则是庸俗而可怜。

    太平在他身上从来没有见到爱情的影子。

    后来就是张易之。作为男宠,他轻狂傲慢,征服世上所有所有最有权威的女人,是他的野心。他爱任何美丽有权势的女人,他一个女人也不爱。 太平的爱情火苗又熄灭了。

    武皇立志给太平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生命,因为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太冰冷了,丈夫儿子都畏惧自己,都猜忌自己,太平不应该再像自己这样,她会远离权力中心,她会成为一个有爱的平凡女人。

    可是,太平一生遇到的男人,有懦弱冷漠的,有无聊庸俗的,还有轻狂傲慢的,但是她整个的一生,唯独没有那个能够与她纯粹的相爱,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长相守的男人。

    因为那样的爱情,也许世上根本就不存在。

    口口声声说要跟慧娘同厮守的薛绍,最后也在慧娘的墓碑前承认了,慧娘,我爱上了别人,我以为我会一生都怀念你,现在却发现,怀念变得这么艰难!

    如果说权力是冰冷的,那么,爱情其实也是冰冷的。

    爱情的狂热,只是一种幻觉,它从来没有真正的发生过,它永远的停留在少年时代偷偷溜出宫来的小太平,在元宵节的夜晚,揭开了那张昆仑奴的面具的那一刻的憧憬里。

    她不是爱上了真正的薛绍,她是爱上了她想象的爱情。

    这种就好似《红楼梦》中的女儿们,最后都要走出大观园一样,嫁的嫁了,散的散了,死的死了。 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是无法抗拒命运的。 哪怕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你都不可以。你生命的主旋律依然是无力感,深深深的无力感。

    剧集演到这个程度上,它才具备了哲学性,这才是一个高级的艺术作品。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才是人生吧。

     3 ) 薛绍,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谁撑起载着你的乌篷船倩影悠然
    却无奈烟雨飘散轻声叹岁月被剪断
    一把油纸花伞一抹水墨丹青蓝
    这画面太美艳我却不敢看

    灯火隔两岸谁琴音婉转思绪被打乱
    倒映在水里的缘谁来算离我有多远
    等我路过那江南看过风清云淡
    两行清泪心碎成两半

    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我愿等你千年不变
    重读你当年未完的诗篇
    惹白了我青丝三千

    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我要爱你千年不变
    命里有多少离愁和别怨
    难道上天注定我们今生 无缘

     4 ) 看完四十集完整版,感謝當年的廣電局

    今日看到了一個四十集全版的《大明宮詞》,才看了開頭幾集,已經發現了諸多常見三十七集版本沒有之處,比如:
    奶娘春的身世,成為啞巴的原因;
    武則天命人給太平與自己作畫;
    蕭淑妃,王皇后的兩位女兒被貶至禁苑;
    賢落選太子后的心理活動;
    太平在繡坊中自作主張修改供品;
    賢與弘的爭論
    ......

    這才看了四五集,我突然升起一陣后怕,想當年,這么多情節在公映時被刪掉了,然而李弘和合歡的同性愛戲份卻完全保存了下來,不可不謂是奇跡!
    《大明宮詞》一劇縱然是有諸多創新,縱然是十年以來未有超越的經典,但若真的說這個劇將來會因為什么而載入史冊,被后人稱頌,我想大概就是因為它大膽的展現了弘與合歡這一對生死與共的同性愛人吧。看看我文頭列下的情節,套用一句《宮詞》風格的話:當年的廣電局本來有著比誰都充分的理由把弘和合歡的情節刪掉,并代之以幾段無傷大雅的母子手足情感刻畫,可是它沒有!它留下了弘與合歡,留下了合歡一襲白衣在愛人的父母,也是大唐的二圣面前大膽的表白并求同命的撼人心魄的一幕。
    十年后的我,再一次看這部片子,仍有當年的感動。
    為此,我謝謝當年的廣電局,我愿意相信,便是那個荒唐的所在,也有幾個頭腦清醒,良心尚在的人。

     5 ) 桃花树下酌清酒 (已发表于《电视剧》杂志,勿盗用)

                          
    序:
    宫词, 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 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 想像那个三千粉黛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 最终也难免失宠, 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有名的宫词如: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对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余)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当然,我们今天要讲的电视剧,它的内容与传统的“宫词”无关,它更是描写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如果一部电视剧同时引导出观者的五感。它必然会以自己独立的姿态和一般的电视剧区分开来。某种潜藏的力量支撑着,它选择进入人们内心的通道是隐秘而又迂回曲折的。它会用影像引导你自己去触摸,去咀嚼,去聆听,去品味一些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只用视觉影象告诉你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一切的视觉在于光影交织渗透错落的时间印象。这只是第一个步骤——模糊观者的所处年代。至于如何展开第二个步骤,或者说用什么来进入内心。则要求这个影像同时引导出其他的感觉。
    《圣斗士星矢》中有一个类似佛教超度轮回的招数——天舞宝轮,此招乃黄金圣斗士沙迦的最大奥义。据说,虽然只是普通的攻防一体的战阵,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剥夺人的五感。电视剧《大明宫词》便是导演李少红以及所有工作人员融会贯通后使出的“天舞宝轮”的招数。

    A
    传统的历史剧总是标榜着与历史的契合度,而实现荧屏的再现。这种貌似真实的反映,恰恰具有最大的不仁,牵制了观众所有的意志,或者说,这样的电视剧丧失了任何留白的可能,观众到最后,了解到的,永远只是这一桩史实而已。
    《大明宫词》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历史剧固有的大关注的角度。 序曲中没有了“国家”的字眼,最为突出的,是“长相守”缱绻。开篇的第一场,隐约的编钟里,交织着一个暮年女人迟缓,娓娓到来的独白。 (据你奶奶讲,我出生的时候,长安城阴雨连绵。一连数月的大雨将大明宫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日显苍凉伤感,按算命先生的理论,这一切主阴,预示著大唐企盼的将是一位公主的临世。)背景隐去,我们却仿佛能够看见,西窗剪影,一位白发老者和一位孩童,秉烛夜谈。这是一个历经千帆的女子,貌美依旧,梳妆的铜镜里映照出雕花红木桌上一个收藏秘密的银盒。此刻,她正颤颤巍巍地打开,灰尘簌簌掉落。
    你在听她的独白,实际上也是在看,虽然荧屏上并未展现这一幕;你看着荧屏上长安城上空阴霾的天空,实则也在听,听一个身边的老奶奶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转眼间,窗外就淅沥地下起一场春雨。 听觉和视觉因这段独白嫁接。 第一人称的叙述,仿佛亲密地是在讲给你听。更何况,这段故事,你从未得知,而向你用绵长,谦和语气讲述的女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现在却知心般地在讲述一个绝对隐私的故事。
    单一的独白,并不称奇。戏剧中总是有旁白的设计。但若是全剧结构上因这些旁白而贯穿,直接决定了这部电视剧的艺术情调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舞台剧总是用腔调搭建一个美奂的梦境。在短小的时间里绽放所有的菁华。电视剧无法缩短时间的铺陈,但可以借鉴舞台剧形式的唯美。另外,舞台剧的感染是局限在剧场内的,它更需要和观众直面的交流。它这种直面决定了它必须调动出观众的所有感觉,不然,它只是个拙劣的戏码。都说《大明宫词》有莎士比亚舞台剧的风格,与其说是风格,我更认为其实是一种形式。舞台剧的一种形式启迪了编者,如何打破电视机的屏幕,让所有的观众仿佛置身于剧场里,同时排山倒海的旁白和对白,又恰恰成了它致命的硬伤。还是一个受众群体的问题。能有足够时间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很显然不会是那些会出钱看舞台剧的人。那么他们中究竟有多少人会接受这种形式。新奇可以吸引一个人,但不足以稳固一个人对它的执著。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人在发现了这样一部好剧后,坚持不了多久,就被这种因形式带来的文艺腔,吓得落荒而逃。连篇累牍的文学对白让人在渐渐乏味中产生了审美的疲劳。这便是过犹不及的由来。
    若说此剧的风格。我觉得它应该更接近于苏童的一本很好的小说《武则天》。小说素来以“气”统领全局。而苏童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出色的心理描写。小说的心理描写实际上主人公内心的独白。而到了电视剧中,这样的独白就是类似旁白的形式。这个南方阴郁的作家。唯美到繁花似锦。似乎所有的评论家都顺着编者的引导,往莎翁的身上靠。实则他在转移视线中完成小说的心理和戏剧的独白之间的嫁接。然后在提升了该剧本身的“气”之后,同时兼具了小说的耐人品味和传诵的特质。因为它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剧了。它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人,向你讲述的一个故事。而故事本身,盛唐的繁华旧梦,只是它的一个躯壳,一个承载;历史或者年代,只是为它提供了一个奇观的背景。
    B
    音乐是羽翼。大明宫的故事活在一弦一柱里。氤氲历史的边界。讲述纠葛的长相守。
    林海显然是继承了民族音乐的衣钵。如何体现这个朝代的繁华旧梦。还是在于抓住整部剧的视觉之气。听觉的衍生,是为了扶助视觉更好的绽放,同样,听觉也因为有了视觉而形象地外现。
    全剧最为突出的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部分,是这段关于皮影戏的对白,
    “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凑凑抖动,如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轻拂悠悠碧水,搅乱了苦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上天只报应痴愚的蠢人,我已连遭三年的报应。为了有名无实的妻子,为了虚枉的利禄功名。看这满目春光,看这比春光还要柔媚千倍的姑娘......想起长安三年的凄风苦雨,恰如在地狱深渊里爬行。看野花缠绕,看野蝶双双追逐,只为了凌虚中那点点转瞬依恋,春光一过,它似就陷入那命定中永远的黑暗。人生怎能逃出同样的宿命……
    ……看野花缠绵,我比它们还要渴望缠绵;看野蝶迎风飞舞,我的心也同样为你纷忙迷乱。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耀故里,任什么结发夫妻,任什么神明责罚。它们加起来也抵不上你的娇躯轻轻一颤。随我远行吧,离开这满目伤心的地方,它让你我双双经受磨难......”
      这段皮影戏多次在剧中出现,在不同的爱情故事间穿针引线。魏国夫人和李治之间,太平和李隆基之间……
         萦绕着这段皮影戏的,是一曲《死亡》。做为西北曲艺的皮影戏,最常运用的是秦腔和板胡(电影《活着》里有此类情节和音乐的出现)。 然而,林海为这皮影配上的是一曲如泣如诉的笛曲,隐约交织着敲打的编钟,缓缓的节奏敲出主题曲,似电视剧里的人物在自我设置的困境中步履维艰。原本皮影戏的民间风情荡然无存,没有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嘶吼。没有原本唱词中的轻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在华美中的呻吟。反复慨叹因为与生俱来的身份导致爱情渴求的艰难。为爱情迷茫惆怅的人,自言自语念着皮影对白,沉浸在自我的忧伤世界里,旁若无人..视觉的影像和听觉的感触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互相转换间,催人泪下。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片尾曲。有种勃然大气在里面。仿佛暮春时间,在郊外看到一大片血红蔷薇般,惊骇到言语堵塞喉咙。直扑而来的繁华似锦熏得人掉泪。这种泪水里有千帆过尽后的洞穿和悟道。有往事言尽后,内心善终的停止,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去忘掉这一世的纷扰。留一片怅然的空白。颇似太平自身命运大悟后终结的有力收尾。
    其余的配乐。例如:《母亲》里洋溢着无可奈何的怅然。无法付出或者对方无法真心接受,或者害怕接受,都成了怅然的来由。一个母亲处在一定的地位,并不是没有爱,而是有些东西阻止了她去爱,或者有些东西导致了她变态的爱。淡淡的萧声衬托着这股无奈,从内心扶摇直上。
    《温泉水》里有少女春日的情怀。初初的曲调略有些幻影的诡异,是少女内心的不确定,黑暗中的蜕变不知何处是方向。摸索中一切渐渐明朗。光亮如昼。实在太喜欢后半部分的萧声引领的青涩和萌动。泅泳在对爱情的一瓢欲水里,一分憧憬,一分忐忑不安,一分欲说还休。若是作为往事的回忆。年老的女人的脸上肯定会浮现出类似少女的潮红。
    《背叛》里有决绝和深受命运摆布的挣扎。曲调相对前面两首的缓和变得诡异匆促。
    至于《长相守》是配合太平一生渴求爱情的。对于太平而言,长相守便是薛绍面具下那张永远不褪色的灿烂笑容。尽管世间情迷云雾弥漫,她还是在这里找到了人世间,甚至是天地宇宙间最宁静、最美最终的归宿。无论往后年日、人情如何变迁,薛绍和他的长相守是她永恒不变的神话。
    太平虽没有最终与薛绍长相守,可他们之间却是任谁也无法体会的幸福。如今又有谁在月下低吟浅唱:
    长安月下
    一壶清酒一束桃花
    心如烛光
    渴望在幻想中点亮
    一想起你
    我已经开始疯狂
    长相守它是啊
    面具下的明媚
    明媚后隐蔽的诗啊
    无缘感悟
    你像迎送花香的风啊
    无辜而自由
    我就像闻到迷香的蜂……

    C
    装束是随身的戏剧。六宫粉黛若无颜色,黑白交织出的影像非但无法是场视觉上的盛宴,而且还会磨灭了本瑰美的戏剧本身。杜牧曾在《阿房宫赋》里这样描写宫人奢华的生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宛如画卷描绘出的笔笔细节。于是,原本视觉的发生变成了“秀”色可餐。
    美术指导叶锦添是有诗意的。他透过他的那些设计,酿出艺术的养分。我们不妨把他的设计理念理解成画家的作画。挥毫泼墨是水墨画,讲究写意;细细描绘是油画,讲究细节的品质。
    水墨画代表的是男子的服饰。烟波浩淼。一泓池水上。箫声阵阵。镜头里的美男子——张易之一席飘逸的白衣。白衣上诗词腾蛟起凤。这样的男子,一颦一笑间迷倒众女子。绿水倒影中。他如丝的长发轻轻缠绕住大明宫几个女子的欲望。这般素白的衣服在绿水红花间成了一抹亮色。白色原本是素洁的象征,可是在色彩艳丽到奢靡的后宫里,这白色便是突兀的彩色。是欲望的象征。白衣飘飘。欲望遮蔽大明宫的一方天空。张易之穿着他素白的欲望之衣,在几个女子间游刃有余。这几个女子,与其说是渴望男性,还不如说,更需要他身上的那件“白色的衣服”。
    油画自然是女子繁芜的装束。宫廷的服饰多以红绿金为主。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同时因为其绮丽而散发着梦一样的气息。有时候服饰的变迁又是人物成长的标志。少年太平不谙世事。她的服饰面料轻盈薄透,如纱一般投射她内心青春的萌动。浓烈艳丽的赭红是其成长后身份的象征。可是她的眼部下方的一抹淡淡的金色又透露她虽然处在高位,但却磨灭不了她年少时对爱情憧憬的浪漫(她母亲的服饰其实是相同色系,但唯独在妆容上少了这抹金色)。事实上她的爱情也如衣服上红色的泼墨。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破碎留下的痕迹,是杀戮背后的成全,是欺骗背后的自虐挣扎……等到千帆过尽,太平的服饰再一次有了改变,以沉稳庄严的褐色和黑色为主,纯色的回归,象征她洗尽铅华后年岁的老去,同时泄露了她超脱后遁入思想空门的觉醒,为剧终时她选择离去的方式埋下伏笔。
    这些装束的设计。是为人物应运而生的。始终觉得《大明宫词》中装束的独创,也是它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荧屏上古装戏层出不穷,可似乎大多的剧中,人物的服饰不是缺乏创意,就是太过天马行空。唯独《大明宫词》,它追求的“神似”,基于有章可循的范本,借用现代面料的多样化表达功能,无不迎合了当今时尚的审美意趣,同时,又与剧中繁冗华丽、略显西化的台词相得益彰,这正是创作者成功之处,瞬间让影像变得“秀色可餐”。


    我们似乎有太多的标准去评判一样事物。遵循传统叫“抱残守缺”,离经叛道是学习西方失败后的“邯郸学步”。那么什么是标准?标准不是拥有唯一尺度的测量器。它只在每个观影人的内心。而这部五感俱全的电视剧,衡量它的标准,始终不是几个所谓专家的叫嚣,也不是一个缺少文化的人困顿在它文艺对白中的厌恶,而是某个月夜,你的耳畔突然想起“长相守”的音乐,你瞬间想起,曾经,某个老人和你讲起的一段在盛唐发生的往事,这是内心如潮的私秘,所以,佛说,一切不语,或者,索性像这位女子的母亲,懂得为自己留白,留一块无字碑,自让后人言说。编者大凡继承了这样的精神,你的评判与我无关,我还是按照我自我的步调,缔造一个又一个华丽的盛宴。


                                                                       







     6 ) 大明宫词经典台词

     我的第一次“胜利逃亡”就如此惨淡而难为情地草草收场。可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它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拥有了那种诱人的被称做藕断丝连的甜蜜心情。我爱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存在。我望着窗外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彻底地将灵魂交与了它。   他有弘哥哥的鼻子,高高的,直直的,好像山的脊梁,眼睛特像贤,不仅很大,还长长的,像一潭深水,他眉毛可漂亮了,是那种剑眉,透着英气。对了,还有嘴,像显,不,更像旦,厚厚的嘴,嘴角还微微上扬,下巴上还有一道儿,就在这儿,很威武的样子。我知道了,是牙,牙更像显,雪白整齐,泛着轻轻的品色,他笑起来的样子啊,好像春天里最亮丽的一束阳光。   我生平第一次有意疏远母亲。确切地讲,有意疏远宫里的一切人。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作为一个秘密存在,那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具有的丰富缠绵的想象和梦境,赋予了我身体发育上每一种令人不安的尴尬和多愁善感的形式。我必须远离众人,我需要时间来发掘与成长相伴而来的略嫌恐惧的神秘。我尝遍了几乎所有形式的噩梦,终日诚惶诚恐地站在镜前,回味着昨夜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情节。一个女人的成熟往往是局促而慌张的,她由于最浪漫的期待和害怕心愿落空的疑惧而终日被噩梦缠绕。   不知为什么,猫是母亲最恐惧的动物,自从母亲被立为皇后,猫也就在宫里挖了踪迹。这条不成文的忌讳,直到你奶奶仙逝那年才被解了禁。母亲常说:猫的目光贪婪阴险,却长着一副笑脸,牙齿犀利尖刻,却长着一嘴迷惑人的诚善胡须……   一只面相凶险的黑猫安宁地卧在一个白衣大人的怀里。它的身形懒惰,眼神却不见丝毫倦怠,霍霍的放着光,带着游丝般的杀气。   猫的主人全身着白绸,连头都裹了白绸。夜风嚣张,扯动着她的衣袖。于是,人就更显得轻盈打娜没了重量。从背后看,倒更像是一片在风中随遇而安的白叶,或宽袖下的黑猫扯起的一面雪白的旗帜。   宫女太监们似乎和她有了默契,照面儿时笑得一脸诌媚,扬起手为她指方向,脸被灯笼映得忽明忽暗,如夜一般动荡。她望着几步之遥的武则天幽暗的寝宫,停下来。看不清她的脸,头巾的走势像是风的伎俩,固执地遮住她的面容,只有头发张扬着传递着表情。那表情一定很复杂,隐晦,正如她夜幕下的心情。门口的侍卫恭敬地为她开门,她款款步入。   阳光很和善,一叶小舟轻泛于太液池温暖平静的水面上,船头坐着太平与韦氏,两个人的脚伸进水里,激起一股持续的白色液花。   对面款款地划来一只船,船上有伞,魏国夫人坐在伞下。船头旁有几个健美的娈童在为其吹乐助兴。她穿一件露肩的衣服,头发被风轻轻撩起,浑身上下每一寸肌肤似乎都荡漾着风情,两船相错时,她做作地甩过一个眼神,一丝笑意挂在嘴角,仿佛美仅仅是她买断的专利。   太平和韦氏不自觉地转过头去,甚至连船夫都放慢了划桨的速度。   我注视着被武士及他们闪亮的兵器肃穆包围着的家园渐渐离我而去,默默憧憬着我将遇上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我知道那撒满离家之路的甜蜜想念的来源,知道那张明亮的面孔或许正挂着那轮醉人的柔软微笑缓缓迫近。我出宫啦!从此带着浪漫的心情踏上另一条优美的征程!   这难道就是我所期盼的宫外生活?那令我朝思暮想的、被嘹亮的歌声和欢悦的面孔装饰起来的长安夜景,现在似乎变得更加遥不可及,那曾令我身心颤抖的离家出走的激情,被周围海一般绵延的枯燥与孤寂嘲弄得体无完肤。   一池春水,池中养花,碧波青莲,莲下有鱼,赤尾银身,嫁戏成趣。于池中泛舟,舟借水势,水就风势,破浪徐行。天气好的时候,雾纪穷尽,能窥见东宫宫墙一隅,缀满青苔.   明日当空,抚爱世人的是什么?是曌!让温暖普降大地;皓月高悬,安慰世人的是什么?是曌!让清凉遍及呼陌。博大世界,万物万生,只有民月的光辉能将它们笼罩,还有什么率比该做曌更伟大,更高贵,更传扬神明的气息和声音呢?日为阳,自古象征着帝王的辉煌与荣耀。月为阴,以其皎洁与清亮向世人昭示皇后的淑仪与贤惠。我昨夜梦见它们同时运行在空中,在惊异于这难于置信的美景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天启的预示。它告诉我若干年后,一个美丽的女人将担负起这个世界。她有着男人的英明与果敢,也有着女性的善良与睿智。她将创造一个连自然都无法比拟的奇妙而瑰丽的人间奇迹。她将以这上天赐予的符号作为自己的名字,作为自己与神灵的护佑相互指认的标志,它将带着这个名字济身于列代伟大天子的行列,享受世人万年的敬仰与家典。

     短评

    我的猫,一只叫太平,一只叫薛绍。

    7分钟前
    • 丁丁|刘
    • 力荐

    我的第一次“胜利逃亡”就如此惨淡而难为情地草草收场。可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它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拥有了那种诱人的被称做藕断丝连的甜蜜心情。我爱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存在。我望着窗外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彻底地将灵魂交与了它。

    11分钟前
    • 花见
    • 力荐

    一见薛绍误终身

    16分钟前
    • 花非花
    • 推荐

    当女皇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有把字画穿在身上的男宠

    21分钟前
    • RITA
    • 力荐

    喜欢周迅那前十集。这剧说话都像诗朗诵似的。

    25分钟前
    • 朵杜
    • 推荐

    记得最后有一集说郭冬临扮演的皇帝崩驾后手被折段时,那是震撼啊……

    2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那时赵蜀黍很风骚,陈红还没有残,周迅尚萝莉,关键叶锦添还木有走火入魔!太平与薛绍的初遇真是秒杀所有的少女啊~~

    31分钟前
    • 37°2
    • 力荐

    如果小太平没有在夜市上揭开那张昆仑奴的面具....大概会过得好一点吧

    34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

    我看见年轻的太平在空无一人的深宫中奔跑.

    38分钟前
    • cicicia
    • 力荐

    爱死那些台词.

    39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力荐

    红极深处,瘦骨阑珊;零落成泥碾作尘,恨悠悠一场大梦。是的,这部剧讲爱,讲权,讲忠诚,讲背叛,讲宫墙换代的慈悲血腥与沧桑寻常,都美到极致了。

    4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这三颗星是给周迅,是给归亚蕾,一个是娇小可爱,一个是温顺优雅,服装设计很大胆也很到位,脱离了以往古装戏沉闷的道具服装。在太平公主的前半生,是无忧自在的,悲剧开始于和薛绍的相遇,注定了不会有结果,注定了权势支配不了一切,她的爱情被无情的埋葬了。赵文瑄的儒雅,傅彪的忠厚木呐刻画的都很到位,如果不是那一个败笔,应该是完满的。

    43分钟前
    • 闲情小娜
    • 还行

    莎士比亚和唐朝。郑重的雄心和胆略可见一斑。台词的舞台剧功底,从女性成长角度映射王朝的兴衰。叶锦添,李少红。他们保证了最好的呈现。繁花的装饰,细节和节奏的把握还有归亚蕾,她让武则天离我们那么近。- 无愧史诗年代

    46分钟前
    • azcat11
    • 力荐

    台词那简直就是莎士比亚

    47分钟前
    • 薛家鹅
    • 力荐

    陈红在这里真是美得不像话,归亚蕾的武则天很好看,都是老戏骨啊里面!有时间好好追一下以前的经典剧,最近有点剧慌了,现在的电视剧质量真是的好好跟以前的学学了

    48分钟前
    • 呆瓜
    • 推荐

    我觉得,《黄金甲》和《夜宴》的失败并不是选材的问题,因为莎士比亚以及追随他的黑泽明都曾经成功地处理过宫廷斗争的题材。《大明宫词》提供了另一个例证。不看《大明宫词》,我还不知道电视剧可以拍得这么漂亮。奇妙的是,前12集我还觉得对白挺假,之后慢慢就进入状态,到结局处骤然爆发。这是一个超长电影的架构。

    50分钟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

    喜欢看~尤其是周迅的那段

    52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推荐

    你知道多少人的一生都为了瞬间而着迷。

    55分钟前
    • 蜉蝣
    • 力荐

    陈磊告诉我,《大明宫词》台词是编剧想的,他还演戏了。李少红一开始还不敢接这个片子,编剧几个人就把她关小黑屋,点了一根红蜡烛念剧中台词。李少红当场震撼。后来拍了一半,这种词实在写不出来,他们就逃跑了。被李少红抓了回来。居然还有这一出,快把我笑疯了。点红蜡烛的场景是张易之和太平。

    56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李少红镜头下的周迅陈红李冰冰何琳赵文宣都是前所未有的美

    60分钟前
    • 静下来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