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封神少女

    封神少女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王李丹妮 / 王一 

    导演:曹志鹏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重见光明

    • 菩提幽魂

    • HD中字

      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

    • HD中字

      封神战纪

    • HD

      少年闵子骞

    • HD

      格洛丽亚在路上

    • HD

      素媛

    • HD

      恶女2023

     剧照

    封神少女 剧照 NO.1封神少女 剧照 NO.2封神少女 剧照 NO.3封神少女 剧照 NO.4封神少女 剧照 NO.5封神少女 剧照 NO.6封神少女 剧照 NO.16封神少女 剧照 NO.17封神少女 剧照 NO.18封神少女 剧照 NO.19封神少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琳达与艾米在一个美丽的海岛度假,并发生了一系列惊奇的故事。充盈着青春,,友情的氛围。两个女孩子因为长得漂亮,常常被人当作花瓶看待。在感情上,在事业上都屡屡因此受挫。她们有着自己的追求,本对生活充满信心,想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在社会上打拼一番,她们不希望自己的事业与生活是靠外貌上位。本影片有着积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社会上流行着一个新词叫“外貌协会”。很多公司招聘、个人择偶都是根据外貌来决定,把它作为第一标准与首要条件,并因此把女性当作花瓶与工具来看待。本片正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评。全面的客观的去看待女性的能力,看待女性的美。平等的给予女性机会是本片极力宣扬与提倡的一种社会风气与价值观。

     长篇影评

     1 ) 你是谁的无脸男,谁是妳的白先生。



    无脸男,第一次出场,默默的看着千寻在身旁走过,然后悄无声息的消失。

    为了讨好千寻,无脸男第一次为她偷了好多昂贵的药牌,可千寻只需要一块。当无脸男像傻逼一样“啊。。啊。。” 的递给千寻多余的药牌时,单纯的小姑娘坚定的拒绝了他的好意。

    无脸男识趣的走开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愤怒了?

    但后来的情形是,无脸男用烂泥变成的金子,诱惑并吞噬了一只青蛙。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无脸男用变幻出来的金子,换来了油屋里所有人,包括最牛逼的汤婆婆狂热的追捧和青睐,每一个人都无比的热爱恐怖、丑陋的无脸男,因为他有金子!!他贪婪的吞噬着无穷无尽的美食,他用那只青蛙的口气说着盛气凌人的命令,他赢得了无比的尊贵和权势,甚至是热爱!!但无脸男仍然愤怒,他又吃掉了几个不识时务的傻逼搓澡工,因为他对这些傻逼的追捧毫不在意,他只在意一个人,于是汤婆婆把千寻带到了他的面前。

    无脸男还像傻逼一样,“啊。。啊。。” 的递给了千寻好多金子,这些金子足以让外面的人为他下跪。可是千寻不屌这些,千寻说,我要的你一定给不了,你从哪儿来?你最好赶快回到你来的地方,你也有父母吧?你的家在哪?这几句话戳中的无脸男的死穴,他把面具缩回了丑陋硕大的肚子里,不断喃喃自语道,我好寂寞。疯狂的无脸男妖怪终于露出了心底的脆弱。

    当吞食了千寻扔过来的河神留下的果子后,无脸男无法控制的将所吞噬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或许出于愤怒,或许是其他原因,无脸男疯狂的追逐着千寻,而千寻将他引出了油屋。一路的呕吐后,无脸男恢复了本来的样子。千寻对同伴说,他在油屋会变坏,所以,带着他上了电车,前往钱婆婆那里,为了救一个对千寻来说很重要的人,白先生。


    白先生的出场很炫目,他牵着误入油屋惊慌失措的千寻的手,躲过了汤婆婆的大鸟的搜捕,躲过了一干神灵的搜捕,千寻的身体即将慢慢消失的时候,白先生给了她一粒药丸,帮助她的身体恢复了正常。不仅安抚了千寻的心,还给她指明了一条在油屋生存下去的道路。

    即便千寻后来没发现,白先生就是小时候救过自己一命的青梅竹马,这样的相遇也足以让一个女孩念念不忘了。

    千寻发现白龙性命堪忧时,奋力救了白龙一命。当千寻得知汤婆婆要取白龙性命时,她再也不像刚进入油屋时那样胆怯,变得勇猛起来。白龙偷了汤婆婆的姐姐,钱婆婆的一枚印章。面对钱婆婆的威胁,千寻否认白龙做过那样的事,她极力维护并保护着白龙的性命和荣誉。

    当白龙带着千寻飞回锅炉爷爷那里后,千寻面对伤痕累累的白龙,她失声痛哭,她沙哑的呼唤着白先生的名字。她抱着白龙的头,不顾锋利的龙牙,将河神的那颗神果塞进了白龙的嘴里。而她把同样的神果送给无脸男时,则是用扔的。

    为了替白先生赎罪,并挽救他的性命。千寻不顾旅途艰辛,充满危险,坚决去寻找凶恶的钱婆婆。同伴小玲对此表示不解,而锅炉爷爷心里却像明镜似的,这就是爱啊!!!

    当钱婆婆原谅的白先生,当白先生带着千寻飞回油屋时,当千寻忽然想起白先生曾经的名字,赈早见琥珀主,并由衷赞叹这个名字像神明一样时,当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在天空飞舞时,激动的内牛满面时,还用多说什么吗?这就是爱啊!!!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绝不可能发生在千寻和无脸男之间的!!这就是机缘和命运!!看似残忍,其实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当你因为寂寞,邂逅了一个特别的对象时,你会对TA产生莫名其妙的好感和依恋。你渴望得到TA的关注和爱,你甚至不惜掏空自己奉献一切去讨好TA。在别人眼中你或许牛逼的不行,你倍受追捧,你飞扬跋扈,但见到了TA,你所有值得骄傲的都化为虚无,你谦卑的像无脸男一样只懂得 “啊。。啊。。” 可是,TA对这一切都视若无睹。原因很简单,这不是爱。

    爱是共同的经历,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爱是机缘巧合,那么凑巧某一天你就遇到了TA,然后TA就成为了你生命中最最重要的那个人。你在最需要帮助时,偏偏总是TA会出现帮你解决一切问题。在你彷徨无助时,偏偏总是TA能带给你力量和信心,以及勇气。而你最牵挂的也会是TA,你愿意为了TA牺牲自己的一切。你对TA的感情产生的那么自然,就像千寻和白先生一样命中注定一般。你们一定会走到一起,原因很简单,这就是爱。

    所以,如果你是谁的无脸男,你也不必纠结和痛苦,你只是没有懂得逃避寂寞,和喜欢一个人的区别。更不要不甘心,追问凭什么?因为你不是TA的白先生,你们没有那么多的机缘和默契。

    每一个人都会有TA的白先生,你们的感情产生的很自然,无须刻意讨好和苦苦相逼,命中注定你们必须互相扶持白头到老。这样的感情才是最好的感情。

    你是谁的无脸男?谁是妳的白先生?希望该放手的快放手,也祝福该牵手的早日牵手,切莫犹豫彷徨!!白白浪费了一段好姻缘。。。


     2 ) 《千与千寻》哪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刻?

    我来说一个可能没有太多人关注的群体吧——在锅炉爷爷手下工作的煤球们。

    它们可不是生来就是煤球,而也是被汤婆婆诅咒的人类。和由于贪吃被变成猪的人类不同,它们是因为不愿意工作想要回家而遭到汤婆婆的惩罚(根据锅炉爷爷的话,应该是先变成了蟾蜍)。这也是为什么白龙一再嘱咐千寻,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一份工作,否则下场就是变成煤球,成为终日劳作的苦力。

    多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个看似喜感的群体,以为只是单纯增加影片萌点和笑点的设定。恰逢最近二刷之前,小黄人群体大热,再加上我刚看动画版完美女与野兽,对里面那些因受到诅咒而变成餐具家具的佣人们印象深刻。于是,这群毛茸茸的黑色小家伙的所有行为,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煤球首次出场时,看起来只是秩序井然的无意识群体,像极了同进同退的工蚁,忠心耿耿地执行着应尽的责任。

    转折出现在某一个煤球因不堪重负而被压扁的时候,千寻挺身而出救了它,而那个煤块看起来轻,千寻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抬起来,说明这些小家伙只是形态变了,还有人类的力量,但也应该是都是小孩子。

    其他煤球看到后,纷纷假装被压扁,想让千寻代劳,它们第一次显示出了人类的惰性,能偷懒就偷懒!

    (7月22日新增)经网友解读的提醒,这里也可能是体现了煤球的热心,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千寻有事可做,从而得到这份工作。(但本人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煤球被锅炉爷爷骂偷懒后的反应是群情激昂,如果是出于热心,他们的反应应该是受了委屈,明明做了好事却不被人理解)

    紧接着锅炉爷爷大声呵斥它们,它们不但不听,反而露出不满的表情,并慢慢向千寻聚拢。那感觉明显是在说,我们有人撑腰了,劳动人民要站起来了!

    就在这时候开饭了,它们立刻作鸟兽散,争相着抢食去了,不禁让人想起乡下喂鸡的场面。

    而当铃把千寻带走时候,它们又安静的围在鞋子周围,似乎很想挽留她。

    千寻早晨去找白龙时,煤球们主动把鞋子送来,它们知道千寻可能要去办大事。

    千寻回来后累得睡在地板上,煤球们安静地守候在鞋子周围。

    围观血脚印,看小老鼠被魔法电到发抖的样子。

    总之我从煤球身上看到了一群可爱也可怜的孩子形象,它们的心态随着理想中救世主的出现,逐渐变化,萌萌的形象把心理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影片最后并没有说它们是否得到了救赎,但在本片中它们无疑也代表着善良。

     3 ) 《千与千寻》浅谈无脸男

    喜欢无脸男,胜过千寻了。 初中的我很喜欢千寻这个人物。 她多阳光什么都不怕。 善良大胆的对待所有人。 理所应当的得到所有人的爱。 笑哭愤怒都是肆意自由的。 高中第四次再看的时候 居然不那么喜欢她了 因为她拥有太多的爱 那么多的热和光 让我害怕。 “我好寂寞,我要小千” “喜欢这个么?我不给别人只给你” 想抱抱无脸鬼、、 被所有人拒绝,只被小千放进来的无脸鬼 傻兮兮只对小千好的无脸鬼 希望用外在的金钱吸引别人的无脸鬼 怯懦不敢进钱婆婆家门的无脸鬼 有很多细节,让我觉得心疼,还有共鸣,我不觉得无脸男对千寻是男女之爱,而是因为千寻是整个世界唯一对无脸男有所回应的人。 从来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她却注视我,为我开着那一扇门。 就像漆黑的夜里的一束光。 曾经希望成为千寻、白龙。 后来发现 怎么努力都依然是 空气一样的存在,像飘忽的无脸男 “那个慷慨的客人原来是无脸男变的” 用砂金吸引来的人最后都慌不择路的逃跑了 只因为我是我,我是无脸男 其实我感觉无脸男就是生活在一个没有没有任何烦恼完全单纯的世界里,他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他不知道什么喜怒哀乐,所以说他根本就表现不出来。他完全成立的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关心过他,所以说当千寻出现的时候当他们第一次见面千寻留给他们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一丝温暖,所以说他感觉千寻是这世界上最好的人,其实他也不明白那是什么是爱还是什么或是一种暗恋。所以他的感情是属于种单纯的感情,只要你对我好我就把更好的给你! 白龙是属于他为了千寻会做很多很多,哪怕是牺牲自己也无所谓对是属于一种感情是属于一种敢爱的感情,他敢于表达出来他敢于为千寻做很多事. 所以说这两种感情是不同的两个人的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没有什么喜欢这个,喜欢那个或者是同情无脸男也好还是真正的喜欢他或是你们一直爱的白龙都无所谓他们两个是两个立场是说不管你喜欢谁其实都有他们自己的好只要你认为好. 其实从宫崎骏给这个角色的外形上就能大概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无脸,就是没有自己,没有自我。在那个世界里,他是个不被人注意的人,每天就在桥上,看着人来人往,甚至都会怀疑,在碰到千寻以前,没有人给他说过话。所以,在汤池那个世界里,他是一个寂寞的人,迷失的人。也许,如果一直没有碰到千寻的话,他会一直就这么没有存在感的存在于汤池那个世界。 无脸男的改变,就是因为碰到了千寻,不管是在汤池变化了,还是后来在钱婆婆那里找到了归宿,都是无脸男的改变,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千寻。 无脸男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陪伴,是身边有人和他一起喜怒哀乐。

    而汤池给了他他最需要的最渴望的东西,但是这个得到,却是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那就是用金子。

    但是,得到别人关注的方式却错了,他用了金子,单纯的无脸男会以为,这些别人对他的亲近,还有美妙的食物,舒适的招待,就是这么容易得到,这让他在汤池只会用金子买一些虚假的逢迎。 单纯的人就像是一张白纸,你最先入主了什么颜色,那个颜色就会主导整个画面,所以千寻要把他从那个利欲熏心的汤池拉出来,拉出那个金子主导一切的地方,回归他本来的单纯。 或许是因为千寻的纯真和善良在汤池里边很与众不同,或许根本就没有原因,无脸男喜欢(或者只是在意)上了千寻。从那一次,一向毫无表情的面具上对千寻露出浅浅的微笑开始,无脸男开始偷偷的注意千寻,不说话,只是默默的跟着。然后在那个下雨天,千寻善意的为他把门留着,没有关门,他这才害羞地将头探进门,看着她的背影。从那时起,依旧是,千寻到哪里,他就跟着到哪里。 后来,他看到千寻想要洗澡用的药牌,就帮她偷了一把。他发现千寻会接受他的药牌,就偷了一大把给千寻,他小心翼翼地把药牌递到她的面前,仍旧一言不发。这是千寻并不需要那么多药牌,他急了,硬把所有的木牌往千寻手里推。最终千寻还是没有要。 再后来,河伯来了以后,他发现汤池里边的人都喜欢金子,他就用泥沙变了很多金子。如果说汤池是我们生活的现在社会的写照,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那么我们中的很多人何尝不是这个无脸男呢?迷失在金钱的世界里,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疯狂,吝啬。 因为可以变出来大把的金子,整个汤池的人都围着他转,他开始疯狂,嚣张,肆无忌惮,但是当他看到千寻的时候,一下子就变得羞涩温顺起来,再也没有了暴发户的脾气,只是结结巴巴的从嘴里挤出来几个字,“我的金子,都给你。” 他不知道千寻需要什么,只是单纯的以为,拿出金子,千寻就会喜欢,这一次,他还是被拒绝了。 然后他变得更加疯狂,肆无忌惮的吃,越来越迷失自己。 在包间里,千寻来了以后,他还是一下子温顺了下来,在一大堆美食里边找到一盘还没被动过的,怯生生的递给千寻,“给你吃,这个很好吃。” 换来的确实千寻的那一句“我想要的,你给不了。” 如果要写无脸男,一个是他的迷失,没有自我,另外一个就是他的“爱情”。在他的爱情观里,他只知道为爱情付出全部,却将全部付错了地方,就像网上有人说的,“我喜欢苹果你却给了我一车梨 ,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 。”也许,在爱情的世界里,无脸男也是代表了迷失。 当然,结局还是好的,千寻给他吃了河伯的药丸,他开始呕吐,吐掉所有的虚荣,吐掉所有的欲望,最后,在钱婆婆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或多或少都像无脸男那样,迷失了自己。 无脸男会给人留下很多想象,他有一种神秘感,没有人说出他坏不坏,很有个性。他很懂得感恩,千寻帮他一次,他就记住了她的好,总想见到她帮她。也许一个人的世界真的很孤独,当他感到一种关心时,便会全力以赴的回馈帮助保护,当然片中的他也有不好的一面,这很符合人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正因为没有脸,所以才有更多的脸,他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面孔。

     4 ) 以自由的名义

    迟钝了些,直到昨天,我才看了这部在学校里就早已被大家念叨了千万遍的《千与千寻》,看的是粤语配音版。 在深圳这个相对自由的城市里,我谨以“自由”的名义,写下一点点感想: 有一点从头至尾震憾着我:那就是日本人的教育和思想!为什么日本动画片小孩大人都爱看,我想是因为在他们的思维里,没有特别去区隔“小孩”这样的概念,他们从小便边赋予他们独立、完整、自强的人格,让这些溶入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相较中国家庭,小孩则永远是被呵护、被保护、甚至被溺爱的对象。 细节1:当父亲走进那个不知通往何处的漆黑的洞口时,千寻不断地表现出害怕、无助,希望用这些来博得父母的同情和怜爱,甚至剧外的我,也忍不住想去拉住她的手,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因为她是那样的柔弱和无助,而她的父母仍旧义无反顾地朝洞里走去,甚至连头都没有回,眼看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理会,而父母越走越远,就在短短的一瞬,小小的千寻必须作出艰难的决择!去还是不去?当然,她最终选择了跟随父母。但细想一下这些细节,真是又惊又叹!想不到故事的刚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这也将是贯穿整个剧情的中心思想:要独立!要自强!要勇敢!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相信自己!想想我们周边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亲捧在手心里,学习、工作、甚至恋爱和婚姻,一切都安排好,凡事都必须按照父母的思想行事,否则就是“不听话”,再大点就是“不孝”,“小孩”只是大人的附属品,甚至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比起来,而日本人则从小就选择了对小孩的“残酷”,这样的残酷,恰恰造就了下一代自强、自立。为什么日本弹丸之地,可以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日本人与中国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在这种小小的细节上有迹可循。 细节2:当发现自己的父母亲忽然变成了“猪”的时候,换作中国孩子可能只会坐在地上大哭而且不知所措,故事合情合理,没有将小千寻神化,而是安排“白龙”的出现,让失望的人不要绝望,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社会的力量”,“朋友的力量”,日本人早早地告诉下一代,要获得社会的认可,交到合适的朋友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比你父母的作用更重要!小千寻在朋友的帮助下,没有绝望,而是将悲痛隐在心里,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轻言放弃。想想日本在二战后,吞下原子弹,戴上战败国的帽子,无论国内情况,还是国际名声,均一片狼藉,而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日本又如奇迹般重生,灾难,也许将他们煅炼得更加强大。因此,他们面对突然变故,面对恶劣环境的能力,比我们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细节3:小千寻进入油婆婆的管区后,在这样的一个在“人”眼里的鬼怪世界里,并非那样的恐怖和不堪,这里一样有权力,有组织,有等级,有制度,还有潜规则;有善良,有真诚,有朋友,有勾心斗角,有无奈,有贪婪,有欢声笑语,有娱乐,还有幽默,其实无不是“人性”的透射,甚至,现实中的社会和人,远比这鬼怪世界,来得更残酷、复杂一些。当小玲划船送千寻上船去坐“火车”的时候说:“千寻,以前我说过你好笨,现在我收回这句话!”,这么单纯、赤诚的话,我们“人”,还有几个能说得出口? 细节4:“白龙”救了千寻后,并未有按照俗套的剧情,受难者遇上“贵人”,从此一片坦途……不论从剧情,还是从寓意上讲,这又是高明的一个地方:“白龙”再有本事,他也是整个阶层里的一员,他也有属于他的位置,属于他的畏惧和无奈,这里再次告诫年轻人:要有非常务实的态度!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机遇,而绝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且听“白龙”把千寻送到锅炉爷爷那里去的时候,说了一句:“在这个地方,只要你有工作,汤婆婆就永远拿你没办法”,这又是一句相当务实而精辟的真理啊!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人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在这社会上,是没有支点,很不安全的。这一点,在深圳的可能人尤感深切! 细节5:作者将千寻的父母变成“猪”,原因是因为贪婪,这何尝不是对人的一种警示!人一旦变欲望所左右,一旦失去了勤奋,只知道享受,也许就是思想开始沉论,开始堕落的时候,如果不加以自省和控制,一旦变成“猪”,后悔都来不及!油婆婆那一栏满满的“猪”便是佐证;一旦变成“猪“,就会变得面目可憎,泯灭人性,剧中千寻中途去看他的父母时,他们已经认不出他们的女儿了,他们已经彻底地沦丧!若不是千寻的不懈努力,也许他们就只能一辈子当“猪”了。这又是在警醒日本的下一代,要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亲,也不能一味盲目地相信,他们一样是人,他们一样有缺点,当你看到父辈沦落的时候,你要勇于去解救他们!这让我想起了《论语》“不孝有三”中的其中一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 而除了这些,剧中还有很多美: 千寻对父母不离不弃,是亲情之美; “白龙”拔刀相助,是正义之美; 锅炉爷爷对后辈的照顾和爱护,是慈爱之美; 千寻对钱婆婆,对青蛙怪,对无形怪,对“煤屎”们的恶意,毫不记恨,反而以真诚感化了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这是日本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表现,是容、恕之美; 还有无形怪从“好”到“坏”,又从泯灭本性回复到善良的一面,是人的“知错能改”之美; 剧中不断地强调“名字”的重要性,其实是告诫人们不要迷失自我的警示之美; 还有就是贯穿整个剧情的勇气之美,勤奋之美,坚持之美; 当然,画面也很美! 当看到千寻与琥珀川(白龙的原名)飞起来的那一刻,我竟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逃出牢狱,在雷雨中振臂高呼的那一幕,竟是如此的相似,这是获得自由的感觉啊! 当千寻最终战胜困难和她自己,走出洞口的那一刹那,我不禁深深地为一开始进洞时想要拉她一把的念头而羞愧!现实中的我,哪有她那般的坚强? 谨以此文,献给和我一样,在现实中傍徨,却从未放弃过理想的人们! ——————————————————

    2017-01-04补充:

    收到豆瓣的提醒,于2006-01-04注册的账号,至今正好11年整。 直至今日,还有人在不断评论这篇多年前写的文章,无意点进去一看,没想到竟然是11年前的同一天写的。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是20几岁的年纪。中间忙于工作,好些年没有去打开豆瓣,近期重开,这篇文章竟然有了如此多的回应,十分之意外。 以至于自己都有些好奇,当初到底写了什么?壮着胆子重看了一遍,其间的青涩、用力过猛,自不言说。毕竟11年来,自己的很多的价值观也更替了好几轮,按照黑格尔的“正、反、和”理论,如今应该正在经历“反”的阶段。而有些东西不需刻意去坚持,经过岁月的各种打磨还没有丢弃的,也许就是真正值得留下的,对我而言是:正直、善良、勇气、自我的认识与成长。 有意思的是,我记述的是多年前的心情,然而对于初次邂逅它们的读者,却永远是“第一次”,是全新的。 “眼中之景,即心中之景”,我们看到世间万物的种种反应,也许都只是投射了我们自己当下的内心,甚至有一些潜意识的东西,也许我们自己当初也未必察觉,而文字记录下了当时的自己,无论是宫崎峻拍这部电影,还是我评论他的电影,大家再又来评论我的文章......而后面的种种解读,无论是偏颇也好,过份解读也好,几乎是无可避免的,然而这并无关系,我们与他人,通过影像与文字,互为镜子,大家都从其中看到了自己,这就够了。 感谢大家所有关注与褒贬!评论恕未一一回复。

    于我而言,写这篇东西,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当时想做的事,说了想说的话,如此而已。

     5 ) 喜欢《千与千寻》那个无脸怪

      看完《千与千寻》,我一直没弄清楚那只无脸怪从哪里来。可要命的是,我对它念念不忘。千寻过桥时,一个黑影子,像个黑布袋,长了一张像白纸面具一样的脸,立在桥边。这个鬼魅一样的脸,目光追随着她,透出隐隐微笑。   这个无脸怪,这个鬼,就飘啊飘。千寻到哪儿,它就飘到哪儿。   它总是在离千寻三尺之外,静静地看着她,不说话。千寻在擦地板时倒脏水,拉开门,看到那只鬼怪在外面。论说千寻最初本是一个怕鬼讨厌鬼的娇气女孩子——最初她在这个奇怪的地方,第一天夜色降临时,她看到无数只鬼影飘来飘去,都吓坏了。可千寻却看到这个内向的鬼,说“我就不关门了”。这个好心的女孩子让这只害羞的鬼鼓足勇气从留的门缝里进了房间。   千寻要去找热药水,但怎么说那个势利的青蛙也不肯给。无脸怪静静地躲在青蛙旁边,帮千寻巧妙偷热药水。无脸怪从黑黑的大袍子里伸出它那只像爪子一样的细手,小心地递到千寻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只等着千寻接受。   千寻在洗那个大澡盆时,无脸怪还是跟着。它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看着千寻。它最后走上来,怯怯地递上一把千寻梦寐以求的热药水的牌子——可以帮她减轻很多工作量。千寻惊讶极了,不肯收。无脸怪有点急了,更加使劲把热药水牌子往千寻手中塞。我忽然想起一个小男生给青梅竹马暗中喜欢的女孩子从家里偷偷带一只苹果,要在下课时给小女生,估计就是这样的吧。   是的。我觉得无脸怪暗恋千寻。   人人都知道无脸怪有很多金子,全都趋之若鹜。可无脸怪却在无数的爱好者(看在它钱的份上),只走到千寻面前,伸出手,变出很多很多的金子。要知道,无脸怪逗别人上钩时,只变一两粒小金子,已经倾倒众生。可是,它居然变出一捧金子,满满的一捧。它那颗殷切的想要讨好而表达的心真是可爱极了。而且,它居然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憋急了,小声地说了简单的一句话:“我的金子,只给千寻。”   因为找不到千寻,无脸怪这个“大财主”大发雷霆,把这儿闹得一塌糊涂,连汤婆婆都哄不了。千寻一进去,无脸怪就乖乖地,在它自己摔得乌七八糟的食物里找出一盘还算完整的,怯怯地递过来,说:“你吃,这个很好吃。”   千寻居然拿出宝贵的苦丸子,来让无脸怪服下,以排出它那体中的毒与邪气。它吐出了所吃的三个人,去掉了暴戾的脾气。它最后又变作一个像帖了一张纸面具的软软的黑口袋,远远地跟着千寻。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恋恋地跟着。   千寻上列车时,无脸怪也想跟着上。列车员问它是不是想走,它也不说话,只点点头。哈,它像一个知道自己做过了错事的孩子,有点怕受到责怪,但又忍不住跟着. 那纯真而专一的心灵。   同是暗恋者,我觉得无脸怪远比游坦之可爱。当然,阿紫,原也不配像千寻这样有个可爱的暗恋追随者啊。   生子当如什么什么,那有暗恋者当如无脸怪。

    (作者2019年于新加坡注:发现有人告诉我这篇文章刊发在《意林》。我查到是2015年的。其实这篇稿子最初发表于2004的《重庆晨报》副刊。感谢马拉编辑。可惜已经有失联。有人认识他的话,请转告我对他的感谢。)

     6 ) 《千与千寻》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经典?

    好电影常常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也许是表故事与里故事,也许是明故事与暗故事,也许是本故事与喻故事,由此便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关于《千与千寻的神隐》,本故事讲了一个少女误入神隐世界的奇幻故事,至于它的喻故事,我认为至少可以做三层解读:

    成长主题,孩子与成人的对比。

    社会、人性、心理。

    日本泡沫破裂,经济衰退。

    第一层含义,是最具大众共识的,这是宫崎骏一贯对孩子们的温柔,他虽对人类悲观失望,却坚持在潜移默化中歌颂童真的美好,用祝福带给他们勇气。

    比如说,用成年人自以为熟悉社会规则,变得自以为是,用借口放纵欲望,丧失了警觉性,来衬托孩子的天真无邪,他们能天然地感到危险在逼近,而且比大人更懂得什么是不对的事情——还没跟老板协商就不要吃店里东西,哪怕有钱有信用卡。

    在宫崎骏的眼中,孩童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与美德,并且还没有沾染到成人的缺陷。于是我们发现,表面看来胆小无助的千寻,在被白龙引进门告知规则之后的路,全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出来的,在危机中她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不辞辛苦,不怕危险,勇于承担,代人道歉,于是她先后帮了河神,帮了被吞的店员,帮了无脸人,帮了胖宝宝,最终救了白龙,救了自己,也救了父母。

    基于对第一层感受,有很多心灵鸡汤式美文,比如类似于“人生是一班有去无回的列车,有人在旅途中伴你成长,却没人能陪你走到终点”这种。国版海报就采用了片中传达出最重要的两个观点,来自白龙指引千寻走出神隐世界的两个重要提示,分别是“藏好姓名,否则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和“原路返回,千万不要回头看”,引申出来其实就是“别丢了自己(不要迷失自我、丧失本性)”和“一直向前不要回头(别害怕,勇敢走下去)”,是影片所表达的忠告与鼓励。

    以上关于第一层表达,很多人都写过,暂且就只说这些吧。

    第二层含义,是以日本社会为蓝本的人性表达,但在全世界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在片中,天黑了,千寻离开父母,来到汤屋附近,身体开始变得透明,白龙说如果不吃这边的东西,就会消失。我认为这段隐喻的是人在成年后离开家进入社会,要遵守商业社会的规则,否则就会成为“透明人”,消失在主流视野之外。

    日本社会固化极其严重,如果一开始没能顺利进入公司工作,就等于被排除主流之外,成了社会边缘人。就像是永远站在桥上不进入汤屋,时常隐身的无脸人,前阵子被父亲杀死的日本大龄男,也是这样的一个社会边缘人,他这样的情况在日本还很常见,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日本人在进入一家公司后,基本就要一直做到离开,没有多少机会跳槽。如同片中所说的,签了汤屋的合约便无法离开,这一纸劳务合同就像卖身契一样,买走了人们的自由。

    汤婆婆和钱婆婆是一对双胞胎,她们是一体两面的,钱婆婆代表金钱,汤婆婆代表资本。刚开始我们以为钱婆婆是坏人,像是在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后来我们发现,钱婆婆并不是什么坏巫婆,而是在远方的小屋里,过着朴素的生活,做着简单的劳动,然后慈祥地告诉孩子们,只有亲手劳作出的物品才是最好用的。因为金钱本就是代替劳动价值流通的工具,真正“恶”的反倒是“金钱”的双胞胎“资本”罢了。

    汤婆婆住在豪华的大屋里,压榨手下的所有人,签合同还不够,还要收走他们的姓名,剥夺人身自由,不惜牺牲他们的性命,而且善于制订规则,和利用漏洞来玩弄把戏。汤屋里的高管,极其注重成本控制,吝啬使用高价药浴,只想用人工来填补。这些都是对资本嗜血,剥削剩余价值,绑架法律的寓言。

    资本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不惜一切代价,移山填海,大兴土木,污染水源,破坏环境。神隐世界入口处的人造河流是最好的讽刺,人们一边把天然的河流填塞盖楼(白龙)或污染(“腐烂”河神),一边又在建造所谓的人工乐园,开凿河流假充天然。千寻离开时发现人造河的水不见了,可见创作者对这条河的设置别有深意。

    在资本社会里,人们竭尽全力追求金钱,所以有全屋上下献媚无脸人的大段剧情,金钱是欲望的延伸,似乎可以买来一切,或实现一切愿望,就如玲梦想的离开汤屋去往远方。

    片中有大量关于“吃”的画面,是对欲望最直接的比喻。无脸人用假冒的金钱,骗取不属于自己的豪华大餐,贪婪无厌,索取无度,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锅炉爷爷用高级食材炭烧壁虎请求玲帮助千寻,玲又用它引开青蛙的注意力帮千寻上到顶楼。玲给锅炉爷爷送去了便当,而煤精们只能吃到一些像猫粮似的小星星。大家都在劳动,不过为了换口饭吃,但是地位不同,收获便不同。煤精是社会最底层的象征,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数量大却要求少。

    千寻爸妈没有付出劳动,就不取自食,于是成了被豢养的猪,等着宰来吃肉。你想不劳而获,于是炒股、传销、p2p,最后成了被割的韭菜。能够不劳而获的,只有汤婆婆的巨婴宝宝。所以锅炉爷爷警告想偷懒的煤精,如果不劳动就会被变回煤渣。是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没有工作拿什么养活自己呢,只能失去生命。工作岗位是有限的,突然闯入的千寻无异于在抢煤精的饭碗,当煤精认识到这一点,还抗议了一阵,要排挤千寻赶她走。

    汤婆婆不想给千寻工作,也是希望她变成猪,因为猪的压榨价值是最大的,它们已经失去了全部自由,成了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一切都要被敲骨吸髓啃食干净。但汤屋的规则就是可以用劳动换取饭碗,所以汤婆婆面对坚持要工作的千寻也是无可奈何。

    无脸人大受欢迎,大概因为这个角色设计得过于妥帖,他的整个形象,表情动作,那种对人心微妙的把握恰到好处,以至于太多情绪都可以完美贴合,他所传达出的蕴藏于人心的各种负能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可以与之相呼应的频道,毕竟天地万物阴阳两极,没有人是可以活得完全正能量的,这与当下正在走上台面广泛流行的丧文化不谋而合。

    能够设计出这样的形象,一方面是吉卜力的功力实在惊人,另一方面我认为也是因为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实在太丧了,这种丧是方方面面的,洋溢在整个社会所有角落的,加上日本文化即使在整个东方偏向压抑人性的氛围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对此感受越深,传递的便越精准。

    以上关于第二层表达,就先说到这吧,大体意思就是这些,其他依次类推。

    第三层含义,是每个日本人都痛心难忘的,关于日本经历的那段大起大落的历史,从经济繁荣到吹泡沫再到破裂,全面衰退,失去的二十年,至今也还没能走出。片中千寻一家进入神隐世界后,千寻爸爸提到过相关台词,这是电影在成人层面的题眼。

    资本社会小到一个公司,大至一个国家,再大到整个世界,是流转着的。如果把汤屋的合约看做“世贸协议”、“广场协议”等等,日本何尝不是被美国绑架,永无自由,难以抽身。

    最恐怖的是,当时的日本似乎还缺少金融常识,对此毫无察觉,浑然不知,只知道兴奋地大修大建,挥霍无度,试图“买下全世界”,却几乎丢了安身立命的家伙,把经济命脉送到别人手中。当然了,实力差距摆在那,难免被绑架控制,但日本的不警觉加剧了这个后果的严重性,就像片中的千寻父母,贪心到不如一个孩子。

    在这个层面上,煤精就像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在产业链中提供大量人力,换取外汇,进而获得部分需要用外汇换取的资源。而日本就在膨胀中,忘记了劳动的重要性,不知不觉变成了被豢养的猪,养得肥头大耳,最终在泡沫破裂时成了被宰的肉。如此一来,汤婆婆变鸟倒可以理解为鹰,巨婴宝宝就成了巨鹰宝宝,坐享全球剩余价值,虽然他自己其实也能站立、走路、劳动。

    千寻坚持要工作,汤婆婆就不得不同意,因为她曾立下这样的誓言,这代表着资本社会的商业规则,大家都可以遵守并利用,因为资本的逐利性是无国界的,只要你能提供具有价值的特别是高性价比的产品/劳动,资本就会选择你,你就会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无脸人用泥土假变的黄金,骗走了汤屋众人创造的劳动果实,黄金是硬通货,美元是纸黄金,超量印刷的美金本质只是泥土,却换走了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后果还要别人承担,这样的“杀猪”行为无异于“吃人”。

    片中多处展示的“油”字,我不懂日语只能在网上查,看到有人解释说“油”跟“汤”发音相似,而且都有水的意思,所以油屋便是汤屋,是泡澡的地方。但是汤婆婆管理的地方,为何坚持用油字而非汤字呢,而且在多处展示强调?或者不让汤婆婆干脆叫油婆婆呢,为何偏偏要区分开来?

    一来,油做形容词,有做事不认真之意(来自百度知道)。我认为这是指代了那个时期日本全社会的浮躁状态。

    二来,在日本古代,油用来去除不净的东西,而在日本的神道里有着如果神触碰到了不净他将会失去所拥有力量的想法,在那个时代澡堂就是众神用来去除不净的地方(来自百度知道)。这就非常符合神隐世界鬼怪神出没,来汤屋沐浴的设定。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个人的脑洞,这个到处被强调的油字,可能暗示了用美元绑架石油定价权的操作,这是美国能够吸血全世界的根本所在,也是日本经济衰退之伤的根源,吉卜力把自己的控诉放在了影片里各种显眼的位置。

    在这个层面上, 因为成年人,或者说日本当权者,进一步来讲是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将国家送到了难以挽回的境地,牺牲了未来的年轻人,这是“千寻父母”对“千寻”的亏欠,然而他们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本有自杀森林,香港有烧炭潮,房价泡沫破裂的威力不亚于核弹,葬送了多少人一生的幸福。

    说到“油”字,就想顺便再提下神隐入口匾额上题的“复乐”与汤屋内匾额上题的“后乐”。

    "复乐"有两个相关出处,一是弥尔顿的长诗《复乐园》,讲述了耶稣抵御住撒旦的诱惑,拯救人类重返伊甸园的故事。二是梭罗的散文集《复乐园》,道出现代社会过度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后的严峻后果,对人类社会提出的忠告与建议影响了许多名人。

    前者刚好对上《千寻》的本故事——从神鬼世界中拯救人类重返家园,后者则对上《千寻》的喻故事——经济大发展之下人类为欲望大肆破坏环境。

    至于“后乐”则是来自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后乐园,“后乐”二字取自“先忧后乐”,也就是我国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里应该是宫崎骏劝诫大众,不要耽于享乐,要有忧患意识,懂得延迟满足感。

    从影片来看,宫崎骏对此的态度是痛心而同情的,他希望人们能找回自己,不要在迷失本性,要把劳动当做最重要的事情,不被资本绑架、豢养,他把美好的希望投射在年轻人身上,希望他们不忘初心,努力劳动,回归简单,再勇敢地向前走下去。

    如此看来,千寻在此时被引进播出,倒是颇有意味。本月院线前有《绝杀慕尼黑》,说没有永远的老大,只要有信心就有战胜的机会,要团结努力,因地制宜,师夷长技,勇往直前。后有《千与千寻》,要勿忘本心,告别浮躁,努力工作,回归简单。

    往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等着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呢。

     7 ) 回归纯真


    2001年的某天,我极度寂寞。从同学家里借来了一部没听说过的导演导的不知道什么内容的片子就看了起来。结果我对这部片子的喜爱近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里几乎每天看一遍,真叫“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先不说情节,单单那精致的绘画就让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是在电脑上而是影院里第一次欣赏《千与千寻》。可与一般制作精良的日本动画不同,这种可爱绘画风格,圆润的线条与鲜艳的色彩却与故事情节的怪异形成了鲜明对比,有点让我想到了美国的动画片《南部公园(South Park)》。那里面简单的线条与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们竟然针砭时政,谈论色情与性,做比成人还成人的事情。

    言归正传,《千与千寻》的风格与《南部公园》完全不同,可那种画面与情节的强烈对比却同样十分的吸引人。在《千与千寻》里,可爱的十岁女孩千寻与父母误入幽灵界,父母因为贪吃化作大猪。为了拯救全家,千寻不得不为掌管灵界浴场的汤婆婆工作,同时放弃自己的名字——这也意味着放弃自我。其实,在这个浴场里工作的人大多都是迷失了的孩子,放弃了自我,眼睛里只看得到钱,或者金钱所代表的人生欲望。

    动画片大团圆的结局并非出人意料,千寻与白龙的情缘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情感的影片,甚至连千寻的超凡勇气都不是重点。我看到的,从头至尾都是回归,对纯真,对童心的回归。

    我总觉得浴场在这个故事里有特殊的涵义。浴场本来就是洗涤尘埃净化心灵的地方,庞大的河神在浴场里被千寻的纯真感动,洗去污染才赠送河神丹给她;无面人必须在浴场里呕吐出他的占有欲望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千寻之所以能够从头到尾不为欲望诱惑所动,就是因为她由始至终都能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纯真。

    纯真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不为外界环境所改变的固执,或者叫执著。成人与儿童最大的区别倒不是心智的健全与头脑的清晰,而是日益膨胀的占有欲望与幸福感的丧失。因为成人世界里诱惑太多,而成人往往依据别人眼里的自己来判断自我是否成功,是否应该感觉幸福。在孩子纯真的心灵里,整个世界都是对自己的奖赏,快乐就笑,悲伤就哭。活得简单,所以幸福。千寻的拯救与被拯救,无一不来自于她的纯真,即使身处欲望之中,一颗童心也总能引导她走出迷惘。所以这对自我的回归,不仅仅是因为千寻的勇气,更是因为她发自内心的纯真。

    从此之后,每当我对生活感到迷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来千寻,想起来那个忧伤的无面人。我想宫崎骏充满强烈对比的绘画与叙事风格,大概就是要向观众传达这个有关纯真与欲望的信息吧。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关于三毛的一个片断。

    三毛回台湾,已然是名人一个。演讲,饭局,马不停蹄的会见这位那位。有一天在饭局上,大家熙熙攘攘的说着客气话拜年话。三毛突然对大家说:“我们来作小孩子好不好?”在座的人小心翼翼的回答:“好啊。你说,怎么扮小孩子?”三毛叹了口气,对众人笑笑,然后说算了,低头继续吃饭。

    想到这些,也不禁深深叹了口气。因为,小孩子是不用扮的,把心里的那份纯真流露出来就好。可是,一年一年老去的我们,心中还剩下多少纯真的记忆?

    那么,在我们还怀念纯真还珍重童心的时候,看看这部《千与千寻》吧。这其实就是幸福的秘密钥匙啊!

     8 ) 《千尋與異境》(修改一次)



      電影,首先是關於夢的藝術。而夢,又是擬象的表達。

      《千與千尋的神隱》並不僅僅是一位少女跟隨父母闖入異鄉的奇異夢幻,還代表了一代日本長輩囑託年輕人的警示之夢。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十三歲。當時並不能理解這部電影為什麼能摘取諸多桂冠。
      在裡面沒有什麼文成武功的大英雄,沒有什麼堪稱宏大的場面,神祇不具應有的尊嚴,甚至從原畫設定到劇情都不夠唯美。除了小人物的善良與不懈努力令人感動之外,似乎一切都乏善可陳。

      但,如果我是一位跟宮崎駿同齡,或者三十歲以上的日本人呢?又會帶著成人的自以為是,當做一部無足輕重的童話來輕視麼?
      這部宮崎駿想要獻給年輕人的禮物,最初是希望創作一部能夠引起十歲女孩共鳴的作品;也希望能夠指引,並激勵那些將要直面社會的青年。
      或許是因為宮崎駿對這部作品託付得太重,以我現在作為一個直面社會的青年看來,與這部作品最容易產生共鳴的,並不是十歲的少女和青年;而是上個世紀親歷過戰後崛起以及日本泡沫經濟的那一代人。也正如安徒生的童話,相較於兒童,更適合對於人生有所經歷的人。

      這部鮮豔明快的作品,甚至戲劇性的隱喻了日本二戰之後的又一屈辱────在經濟中的戰敗。此後,日本的經濟在這二十年來一蹶不振。這是在作品本身就提及到的。千尋與父母迷路,路邊有「石祠」,雖然有被過度解釋的風險,但荒蕪的景象確是日本泡沫經濟後荒廢的爛尾樓的隱喻。千尋向母親問及:「那些像房子的是什麼?」而母親回答說:「那是『石祠』是神明的居所」。而隨後,我們在電影中將會看到所謂的「神明」,大部分是什麼樣的角色。千尋與父母迷路至一個朱紅色的大門前,匾額上寫著湯屋,入口卻是深邃的甬道;這在文學中通常有一種神祕主義的含義,甚至是宗教性的「洞穴感受」(Cavern-feeling),洞穴的背後意謂著別有洞天的異在世界。主人翁在經過異在世界的洗禮或特殊經驗之後蛻變,重返人間。正是這部電影所用的典型範本。在通過甬道之後,千尋的父親也辨認出:「這是主題公園的遺址,九十年代四處大興土木,泡沫經濟爆破後便紛紛倒閉,這裡一定是其中之一。」這句台詞對於沒有親歷過泡沫經濟的人而言並不敏感,但對於日本的兒童來說,即是在記憶田中埋下了印象。在以後接受歷史教育時,他們對於那段歷史將有一個童話化的記憶被喚醒,與知識進行再連結。甬道背後的反面即是世俗世界的入口,門上的匾額寫的「復樂」與鐘樓有一個特寫,以即將要天黑的劇情發展來看,這座荒廢鐘樓上的時間居然是吻合的。而千尋不斷回頭盼望的視野中,我們可以發現,甬道的此端和彼端在空間上卻不對應了。雖然一般的十歲左右兒童不致於觀察到這樣的細節,但電影仍然禀呈著日本式的完美。乾涸的河床使得千尋一家不費力地便誤闖了「彼岸」,這並不是哲學或宗教的那種上形而上的彼岸,而是「現世的碎片映照」,是文學中虛構出鏡像對立面以批判現世的經典手法。
    千尋一家走到一片敗落的商業街道,卻盛放著豐盛的食物。去過日本或者請日本人吃過飯的人,或許會注意到日本人在飲食上薄弱的購買力與節制,以及他們對中國東道主在食物豐盛方面的驚訝,即便是這兩項經歷都沒有的人,也能夠注意到日本食物的經典代表就是壽司,精緻但份量小,卻也是日本飲食的一個縮影。電影中大魚大肉的景象在日本人眼中一定是荒誕的。但這畢竟是擬象的表達,其暗寓意那一個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時代,當時的日本,最普通的公司也能發出半年的工資作為年終獎,連普通人都可以出入銀座這樣的高級場所,以致於年末尾牙都要提前半年定座。千尋父母以為有錢就可以不經店主同意(口頭契約尚未達成),可以等人來了再付錢(金錢即強權意識),甚至以有現金、信用卡便無度索取的行為也對應了泡沫消費;饕餮食物的姿態已經看得出偏離理性了。直至日落西山,彼岸世界的神祕力量開始顯現,千尋的父母也變成了豬。豬在日本的隱喻不僅僅是好吃懶做和愚笨,同時也隱含莽撞的意思,在電影中更是被比喻為等待宰殺的牲畜。看看我們身邊的卡奴和莽撞的泡沫消費,很容易理解。

      「油」在日語中和溫泉「湯」共享同一個假名「ゆ」,所以在有的翻譯中,「油婆婆」和「油屋」又被翻譯作「湯婆婆」和「湯屋」。不僅僅是日本,有地理條件的民族都有泡溫泉的愛好。泡溫泉是高級享受的沐浴,沐浴的首要的功能是洗滌和治癒。但是在電影中,「湯屋」是個突出了歡娛享受功能的「世俗樂土」,甚至是金錢至上的小社會;雖然來往的都是神明,但正符合了那句格言:「並不是神依據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而是人以自己的模樣創造了『神』」;注重聲色感官享受是精神發展滯後於物質發展的人性失衡,在電影表達為神明的世俗化。湯婆婆的性格是複合的:擁有強力的魔法,管理著湯屋的契約,又能把不願工作、好吃懶做的人變成待宰牲畜或煤灰(意喻底層勞動者);貪財、勢利以致於膚淺:將河神誤認成腐爛神,並且作為掌管洗滌和治癒的神明,一開始拒絕本來是需要沐浴和治癒的神,將米放在橋頭,把河神當做乞丐一樣打發,到後來無法拒絕的時候也沒有誠心為河神沐浴,甚至責怪千尋使用了高級的藥浴,這一切已經為一位墮落的神明畫好了肖像,她的意義在於表達:如果神明一旦也誤解了《國富論》中「生產者提供生產,服務者提供服務,並不是出於職責與道德,乃是止想要為自己謀利,但卻可以被一隻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了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社會利益,其效果往往比那些真正想要實現社會利益的造作者還要好」的理論,便失去了原本的神性,成為以金錢來衡量自身價值的庸俗財奴;而自己的孩子被掉包了都沒有發現,這對於禽獸都是罕見的。雖然不是尼采所謂介於獸性與神性之間的超人,但卻是我們這個現實世界中某些「世俗超人」的抽象。她也代表一代脫離了傳統農耕勞作的失責家長的典型:把孩子溺愛於準備寬敞明亮和衛生的溫室、充足的飲食和玩具等等物質化肥中,以為孩子可以像植物一樣不聞不問,丟在一邊地自然生長。但他們忘記了,即便是植物,也是需要悉心培育的。

      湯婆婆剝奪人的名字,並且支配人的含意在於:名字是自我的契約。當人與享慾之神立約,常常忽略了與自我的契約而喪失自我。電影中的典型例子即是琥珀主(白龍):「聽說他平常都在外面,幫湯婆婆作壞事。」代表的是一種迷失自我卻又良心未泯的社會精英。日本的文化中有一個特色在於,一字多音和家族傳統的問題(有些姓氏有家族自己的發音),人們並不能看見名字就能立即讀出名字的發音。一定要請教名字的主人。擅自揣測別人的名字,一旦唸錯了即是相當失禮的事情;日本人出於禮貌,初次見面往往會主動說明自己的名字。所以,名字的契約功能在這樣的文化中是被強化的。

      河神受難形象的出場,保留了宮崎駿對於自然環境及生態平衡的一貫關注和人性感召。河川原本也具備洗滌及滋養的功能,但是在人類的盲目逐利下,具備洗滌能力的神明也無暇顧及自身。甚至要到湯屋尋求洗滌和治療。無奈湯婆婆也不以自身的職責與道德為事,止是出於對方的強勢而免強接受了這位客人。河神的丸子,功能也是清洗,清洗出琥珀主的詛咒、以及無臉男吃掉的那些利慾燻心的人和汙穢。

      無臉男,在劇情中沒有一以貫之的性格,造型也不同於日本傳統沒有五官的無臉妖怪。在盛行戲劇的希臘和羅馬,性格在希臘語和拉丁文中的詞源就是面具;在東方的舞台上,臉譜的圖案也與角色的性格關係密切;但是在電影中,角色的「面具」本身就是人物形象,而他的形象是一張以沒有特色為特色的面具下,黑幕一般的身體。他的性個即是沒有性格。他既不是隱喻市場,也不是隱喻亞當•斯密提出的那隻看不見的手,而是在一種大到交易人互不照面的大市場內的「反饋力量」和帳幕,擁有這種力量的系統,其仿真模型構築得越好,其得到的預測結果就越混沌。這種力量導致長期預測的無能,遠見的失明。而這種失明間接導致泡沫交易。其力量的來源是群眾性的,因此沒有面目。在無人參與的時候,無臉男是不作為的,是千尋為他開了門(善意),他發現千尋需要牌子,作為(善意)反饋,幫千尋取得了牌子;之後發現人們對黃金趨之若鶩,也反饋給黃金,但是當人們對他表現出貪婪的時候,他又反饋貪婪將人們吞沒,被吞沒者的性格融合進無臉男的性格中,陷入了這種反饋力量。當陷入其中的人都是利慾燻心的饕餮之徒,他饕餮食物的姿態已經比之千尋的父母更甚了,力量的反饋也就是吃下更多的人。而當人們發現這種力量在吃人,或無法繼續反饋的時候,即是系統的崩潰。「雪崩時沒有任何一片雪花認為自己負有責任。」──Stanislaw J. Lec。而無臉男的意義之一恰恰意味著任何一位參與者都對事件負有責任。Robert J. Shiller 在《非理性繁榮》中將此稱之為「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但卻不能被算作一場商業或金融上的犯罪,因為並沒有哪個人能策劃這一切,而每一個人都參與了其中的一部分。反饋力量的效用取決於參與者,其本身沒有正負善惡的屬性。
      經歷過泡沫經濟的那一代日本人將會在這一幕中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社會的迷失、貪婪與瘋狂,人性的負面,災難後果在無臉男的鬧劇上戲劇性演繹,惡夢再現。卻沒有以兒童不適宜這樣的情節與場景作為藉口將此迴避,反而主動從歷史中抽出,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隱喻在童話中展現給年輕人。這或許是最真誠的自省,對年輕人的囑託,期望不要再下犯同樣的錯誤。是民族自強關鍵因素之一。

      而金錢,是金融危機的永恆配角。電影中與湯婆婆外表無異的錢婆婆,並不能讓觀眾輕易地辨認出她就是錢的神明。她除了像湯婆婆那樣滿身珠光寶氣,名字中有個錢之外,彷彿和錢沒有什麼聯繫。
      她住在純樸的田園鄉村中,而不是比湯屋更加奢華的銀行或商業城市,她擁有強大的魔法,卻不喜歡使用,家中不僅有紡車這樣古老的工具,還親手織毛衣。這樣的形象不僅僅是在構築錢婆婆的親切感,而是在東亞薩滿式的泛神論中,神性就是體現在原始和質樸的品格中。她的隱居鄉村,更是隱含了她正坐落在源頭和目的地的座標上,這兩個端點也通常意謂著神性的充實,正如《聖經》中,上帝的真身也就出現在最初的創造和最後的審判(其餘的出現被詮釋為通過天使代行的顯現,這也同電影中錢婆婆通過化身而非真身出現在湯屋巧合的。)。而鄉村不止於人類文明的開端,還意謂人類社會與自然最緊密的接壤,安頓心靈和人生旅途的歸依,生命棲息的處所。湯婆婆的湯屋和與之關連的商業街道,與其說是為人生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棲居,不如說是提供了一條供人生馳求的旅途,人在馳求的過程中,心靈不但得不到安頓,也極易迷失自我。電影中更是極端的表現為湯婆婆的強制剝奪。錢婆婆說湯婆婆愛趕時髦,也在說明湯婆婆的轄域中具有一種盲目性,而不是具有以一貫之的目的或準則。當人們在旅途中察覺到到這種迷失感所帶來的無所適從之後,喚起一種回歸鄉村的意識,這在現代城市生活中的人多有體現,劇中的代表則是小玲說起要離開湯屋到村莊去的話。
      千尋進入的不是真正的神的世界,而是現世的映照。所以這個洞穴小宇宙中的神,也不會是形而上學或經院、教父神學中的神。在電影中聚滿隱晦的神聖符號的錢婆婆,正如她名字標榜的一樣:「金錢是世俗之神。」────Simmel
      與以往傳統膚淺觀念所不同的是:電影非但沒有灌輸金錢萬惡的意識,將錢婆婆醜化,比起湯婆婆來,她也和藹多了。她甚至是一個遵守規矩的「神明」。這是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可貴之處;同時也很敬佩作者,即便是在日本經歷過泡沫經濟,在金錢上吃過這麼大的虧,卻沒有將金錢妖魔化。而是誠懇地反省到:問題出在他們自己的社會性迷失和墮落的享慾上。
      傳統中,人們膚淺的觀念認為金錢是引誘人墮落的Daimon。直至今天依舊深入人心。但其實,金錢之所以會被人指為Daimon,不僅因為金錢是衡量價格的工具,是兌換商品的證券,在大型的社會交易中具有壟斷性;金錢還象一面鏡子,使人的慾望和價值觀念得以直接地客觀表現。諷刺的是:當我們在厭惡鏡子的同時,是否意謂我們也認為自己的慾望和價值觀念面目可憎?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湯婆婆與錢婆婆顯然地對立起來,正如投射在鏡中鏡像的本源與鏡子是對立的一樣。

      不能辨認她們的顯然不僅是我們的傳統觀念。電影中,湯婆婆的孩子也不能夠分辨。中文配音與字幕中一般稱他為胖寶寶,或寶寶。在配音演員表中,他的名字是他肚兜上的「坊」字。應該是指「坊主」,即公子哥的意思。他擬象為一個巨型嬰孩的模樣,這樣的表達再直接不過,即人格停止在嬰孩時期;不是Christ Jesus式的聖嬰,而是像Augustinus 在《懺悔錄》中所提及的普遍有罪(宗教道德上的罪)的嬰孩,止是像而已,因為這位「坊」連Augustinus 認為的「嬰孩的純潔不過是肢體的稚弱」也不具備。所以,他被變成小老鼠之後,他反而在被剝奪了嬰孩的表象之下,又在實質上被賦予了嬰孩的美德,即稚弱。
      看似優越的生活環境,或許至今還能被一些「小孩子們」視為「夢寐以求」的「生活」,其實讓他生活得像器皿內的活標本,那些保護他而將他埋沒的枕頭,看起來不是與他擔心的病菌很像麼?過度的保護也是過度的拘束,使他的人格成長壓抑在被過度保護的那一刻。藉由千尋闖入他的小溫室,以及錢婆婆的魔法,得以打破原本平靜的器皿生活。
      「坊」的台詞雖然不多,但肢體語言卻相當飽滿。在千尋的身邊「默默地」表達著成長。比起千尋這位半大不小的兒童,嬰孩的處境能更普遍地讓人感召起對未來的憂慮。即便是在他擁有了闊綽的「生活」環境與妖怪的能力時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千尋的干擾事件,我們可以想像,他的未來極有可能就是我們日常話語中的富二代。他和千尋作為片中僅有的兩位「未成年」,雖然分屬社會的不同階層,但都携帶著作者厭惡的性格出場。令我不得不注意到作者對於未來的憂慮感,並據聞日本戰後崛起的一代長輩對日本現代的年輕人普遍不滿,也體現在劇中僅有的兩位未成年身上。

      在宮崎駿以往的作品中,很難見到主人翁的出場像千尋這樣,慵懶的躺在車後座上,手捧花束還不懂得感謝。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可謂常態,但在宮崎駿那樣嚴厲的日本家長看來是招人厭的孩子。不過這樣的設定卻也同時為她的成長預備了對比。平庸小人物的成長永遠會為我們帶來振奮人心的希望。
      現世世界的平庸小人物意外闖入異在世界成為救世主的劇情框架,在今天看來已經不新鮮,甚至在日系的作品中還有些老套。但那些作品中的大多數中,主人翁在異世界的能力也被相應提高,以此來作為原本平庸小人物能夠拯救世界的合理化解釋。但在這部作品中卻恰恰相反,在異世界中,千尋的硬件能力顯得更渺小,她不像那些作品中的主人翁成為世界的中心,相反作為人類,在異世界的社會結構處於最邊緣,卻能不以涉及任何暴力與超能的行為,做到了妖怪也沒能做到的事情:完成自我拯救的過程中,也幫助了他人的拯救。大環境下,小人物的主觀能動被真誠地肯定。並同時得以在社會結構的最邊緣,對整個社會結構內的成員達成了一場毫無稜角的道德審判。
      如此免去俗套,又都合乎情理,在同類的劇情大框架中獨樹一幟。
      千尋這個人物實際上還寄望了連接起戰後崛起一代中某些極端焦慮「家長」,以及年輕一代中某些極端「墮落」年輕人的紐帶。不止是日本人,當今世界的很多的年輕人在面對一個日新月異飛速變化的大時代與大社會、大背景的同時,對自己個人渺小的主觀能動沒有信心;首先否定自己的主觀能動,再由此否定自己的個人與社會的責任。特別在日本經歷泡沫經濟之後,隨即迎來的電子科技的飛躍發展,高速淘汰的電子產品,使得一度令日本人自傲的「日本質量」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內敛自律的民族性格使得社會情緒進一步壓抑,由此帶來的迷茫導致某些年輕人容易墮落。這或許是某些戰敗後崛起的那一代人心中,認為比二戰失敗、泡沫經濟、和「日本質量」掉價更加屈辱的事實,因為這體現的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民族精神的衰落。二戰失敗後的逆境中,同樣是一個日新月異飛速變化的大時代,國際情勢複雜的大背景,他們都沒有否定自己作為渺小人物的主觀能動而迅速崛起,為什麼在基礎更加優越的現在,日本卻是一蹶不振的呢?於是某些人將矛盾聚焦在了年輕人的身上,導致了「家長」的不滿。而千尋的人格成長呈現出的希望,承上安慰了某些焦慮的「家長」,啟下指引了某些「墮落」的年輕人。

      當然,指望一部電影就能改變日本的逆境是不現實的。但這樣的「沒有用」,並不能否定這部作品在藝術領域的品質與成就。

     短评

    我与猪都认可的片儿。

    4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不努力工作会变成猪

    5分钟前
    • DFG F好;:《3
    • 力荐

    人人都要工作,否则便不能生活。

    9分钟前
    • 林愈静
    • 推荐

    一个寻找自我或者自我复苏的过程

    11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十年后重看只想大哭,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个结局。

    15分钟前
    • Yolanda
    • 力荐

    最好的宫崎骏,最好的久石让。

    19分钟前
    • 闲潭影
    • 力荐

    莫贪吃!贪吃变成猪!

    24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自认为是宫崎骏最好的一部。| 2019.6.22 大银幕重温,感谢造梦者。

    2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误入迷踪时得遇白龙 也不是所有的长辈都能一如锅炉爷爷在夜里给你盖好棉被、还有嘴硬心软的玲、离开汤屋就回归善良的无脸人…很多变化都是不可逆的。。。

    29分钟前
    • 七沐妹妹
    • 推荐

    有那么那么经典吗?还是我老了?

    33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每次看这些神作的时候想到这是动画片这是一群牛人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就觉得漏看掉一帧都实在是对不起他们啊

    35分钟前
    • zing
    • 力荐

    欲望无限,就会让你失去自己,进而痛失所爱;在残酷的环境下,只有努力去适应并寻求改变,才能有突破的可能;成功路人,伯乐很重要,一定要记得感恩;奋斗途中,会有妖魔鬼怪,也有可爱温暖的无脸男和小白。节制欲望、不断进阶、知世故而不世故、做个善良有温度的人。千寻,你是最棒的!

    38分钟前
    • bekey
    • 力荐

    “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忘记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忘了怎么打动我的了…好像不是打动,而是震撼。

    4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曾发生过的事请不可能忘记 只不过是你想不起罢了

    46分钟前
    • ░▒▓██
    • 力荐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可能忘记的,只是想不起来罢了……你会帮我想起自己是谁对吧

    48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你忘了吗?往下飞的时候眼泪是往上流的.

    49分钟前
    • 唐喜乐
    • 力荐

    又是个成人动画,估计大部分中国观众很难体会什么.

    52分钟前
    • 白羽
    • 力荐

    有一点模糊的小爱情...小白龙报恩,千寻想起了她自己及小情人儿的名字。帮客人洗澡,小煤球儿来回跑。这些经历给我多好玩儿,我一定不会变成大猪,不乱吃东西,给客人洗得干干净净。小白龙永远跟我好^^回到14岁:)

    55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隔那么多年再看,还是会二话不说就爱上温柔的白龙,还是会被无脸男捧出的一把木牌打动,还是想坐在阁楼上边吃豆包边看电车从海上驶过,但是……再也说不出“想留在那样的世界再也不出来”的话了!愿幻想的世界里没有工作!话说千寻现在也28岁了啊,不知道有没有和白龙重逢,如果按好故事的标准,应该是没有吧?她大概已经变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搭末班电车回家,只是在路过每一条河流时,会想起少女时曾经爱过一条龙。

    56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宫崎骏没有迪斯尼那么花哨 甚至有些落伍 直到现在 他还坚持用手工绘画而不是电脑绘图来完成自己的卡通片 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 或者一部影片 应该用什么去打动别人 所以 宫崎骏笔下的形象是一个个人 而不是一个个没有知觉的卡通形象

    1小时前
    • 小晗要当锦鲤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