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法国2015

    主演:凯瑟琳·弗洛,克丽丝塔·特瑞特,安德烈·马尔孔,米歇尔·富 

    导演:泽维尔·吉亚诺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美好的一年

    • HD

      生死罗布泊

    • HD

      萨利机长

    • HD中字

      重力小丑

    • HD中字

      少林寺十八铜人

    • HD

      王者之旅

    • 更新HD

      魅影缝匠国语

    • 更新HD

      猫猫逃走了

     剧照

    玛格丽特 剧照 NO.1玛格丽特 剧照 NO.2玛格丽特 剧照 NO.3玛格丽特 剧照 NO.4玛格丽特 剧照 NO.5玛格丽特 剧照 NO.6玛格丽特 剧照 NO.16玛格丽特 剧照 NO.17玛格丽特 剧照 NO.18玛格丽特 剧照 NO.19玛格丽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21年,玛格丽特(凯瑟琳·弗洛 饰)是一位热爱音乐却唱歌走音的女人,她拥有着这一座邻近巴黎的大城堡,也有着一小群观众在城堡里听她歌唱,可这些伪善的观众却在玛格丽特背后偷偷嘲笑她。一位年轻的记者写了一篇关于她表演的文章,玛格丽特深信自己的音乐才能,想要做一次公共演出。根据美国女高音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故事改编而成,她因为糟糕的歌唱技巧而在上世纪30-40年代走红。

     长篇影评

     1 ) 学会爱需要读多少书

    一个老的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老太婆,瘦的像只水晶做的小鹿,又像一只披着羽毛的鸽子。一个肥胖的被嘲笑的,从小就觉得自己智力低下,爹不亲娘不爱,只能做着最底下的劳动的男人,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读了上完大学读完博士都一辈子没念过的加缪吧。我们以为自己就这样了,母亲不疼爱,也从来没有受到过关注,被人骗,被嘲笑,肥胖,生活总是波澜不惊,可是事情从在公园里遇见那个老太婆的时候就开始变了。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得不到母亲的爱,我们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爱的结晶,有些人只是一时痛快的恶果,我们知道女朋友的名字是茴香的意思,并且开始感受到作者写的那个孤独的小女孩的孤独感。我们开始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好还是坏,我们开始说,原来的自己迷迷糊糊,蠢蠢笨笨,不用想太多,也很好这样的话,我们还回去字典,开始与这样变化了的自己对抗,可是,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朋友们,都更喜欢变化之后的我啊。那个读了一辈子书的老太婆,总是笑着宽容的看着我,她竟然笑着跟我说自己要瞎了,就快看不见了,也没办法给我念书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她要是看不见了怎么办,她是世界上最需要眼睛的人啊。
    法国人的电影都是这样平淡却叫人欲罢不能,基本上靠对话撑起来的电影,要做到什么样才能叫人毫不停歇的看下去呢。又怎么会看不下去呢,当男主人公嘟嘟囔囔的自说自话,当老太婆狡黠的眨着眼,即使他们说的是西红柿的三种品类也叫人停不下来啊。学会爱需要读多少本书呢?很多很多,就像那个老太婆,一本都不用读完,就像大胖子,他们是同一种人,同种类的人最终会找到彼此并且相爱,不管他是不是念不下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管她是不是95岁。

     2 ) La tête en friche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爱上了法国电影。不是因为电影里动听的法语,也不仅仅因为那些干净唯美的画面或是曲折动人的情节,只是因为那些或深或浅地埋藏在电影中打动人心的地方。它们悄无声息地浸润着电影的每一寸土地,直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那片土地早已开出一朵小花。
        至今所看过的法国电影,都不约而同地具备了同样的特质。不论它们讲述着怎样的故事, 采用着怎样的叙事方式,南辕北辙的电影也终会在某一点殊途同归,那就是,被感动。是不矫情,不做作,不虚伪,不刻意,真真实实地被感动。是电影被自己感动,我亦被感动的感动。
        《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也是这样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整部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线索,缓慢的叙事节奏让人忘记时间的存在。电影只是讲述着一个平凡人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但正是这样的平凡与普通,才能够轻易走进许多人的心。
        勒曼在公园里数鸽子,玛格丽特在长凳上看书,他们于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相遇。头发苍白的玛格丽特为年轻人勒曼朗读,勒曼闭起眼睛想象文字里的画面。生活如同午后的阳光,晴朗而温润,似乎每天都是相同的模样,但却不知它正悄悄发生着改变。当勒曼和玛格丽特在各自的生活中经历了或喜或悲的变化后,电影以一个巧妙的结局,送给了观众最温暖的打动。
        看电影时,就一直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影片中那些美丽的台词记下来:
        “如何去想象一个没有鸽子的城市,没有树木和花园,没有挥动着的翅膀,没有沙沙作响的树叶,这样一个灰色的世界,一切皆以既定。人们望向天空才得以知晓季节的更替。和煦的暖风吹过,我们才知道春日以至。或者是,货郎从郊外带来的一揽子春花,才让我们感受到这仅售于市场的春天。”
         “在这样年轻的时候,敏感的阶段,被人如此爱慕是很难的,这让人有所期盼。我们寻觅、期待、等待。说到母爱,是在黎明时分立下的永远无法兑现的誓言。每一次一个女人拥你入怀,紧紧地抱着你,都仅仅是聊以慰藉。我们总是在母亲坟前恸哭,像一条遭遗弃的狗。”
        “这不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爱和温情都在那里。她以花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形容词环绕于周,动词像野草一般疯长,有些另您不快,但她却温柔地植入我这块硬邦邦的土地和我的心。爱情故事里,从来不仅仅有爱情的存在,有时,是一种很简单的‘我爱你’,没错,我们相爱。”

     3 ) 愛的世界裡,並非只有愛情。

    一個人的童年到底有多重要?這幾乎是無法預估的影響。
    有時生活的重壓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是被忽略的吧?其實只不過是因為父母本身失敗的人生,才導致了這些暴戾、冷漠和瘋狂的行為。

    杰爾曼就是如此長大了。所幸他並沒有成長為一個冷漠暴戾瘋狂的男人,相當令人驚奇的是,他敏感、熱情、善良而有愛。做不同的工作養活自己,有親密的女友,種各種食物花朵,有一班常常喝小酒的老友,最快樂的事是公園裡喂鴿子,並分別給它們以名字。他唯一的缺陷是,識字不多。然而人生憂患識字始,這樣反而更好,他得以過著一種簡單滿足的生活。

    童年的陰影無處不在,是以仍然感到孤單。渴望母愛。

    當他在公園裡遇見九十五歲的瑪格麗特時。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當他對瑪格麗特說,認為自己的母親並不愛自己,甚至從不正眼看他一眼時。智慧的老人說,正是因為並未擁有,所以才給了你發現并且期待的機會。如中梵咒。

    她開始教會他閱讀。這是一種有別於「生死朗讀」和「枕邊的男人」、「奧斯丁讀書會」完全不同的朗讀記。這次讓我們記起的是加謬的小說「鼠疫」。在瑪格麗特的閱讀中,杰爾曼如同敲開想象的思維,開始走入文學與閱讀的新世界。請相信,一篇雋永優秀的文字被朗讀出來與默讀在心間真是會讓人產生極其不同的感覺。

    何用字字相識呢,其實傾聽的同時也已經是閱讀。文字如同有著翅膀的小小天使,會在我們的腦海中進駐長存。

    如此安靜美好。

    然你要知曉,瑪格麗特的原意是河流。我們總不會永遠沉於河底靜享好時光,而這條河流不管流經哪裡,亦有變化。她的眼睛因為年邁頻臨失明,家人付不起昂貴的費用也令她不得不離開療養院。她曾經開啟了他的閱讀之旅,這一次,他成為她的眼睛,他在愛人的鼓勵下學會自主閱讀,并且將這種朗讀回饋到瑪格麗特身上。瑪格麗特開始閉起雙眼靜靜傾聽,想像著杰爾曼朗讀中的小說世界。

    電影最溫情的並非是瑪格麗特與杰爾曼的朗讀時間,亦不是他把她當母親般侍奉終老。而是杰爾曼在母親瘁然去世後的最終晾解。那個倔強癲狂的女人,如此細心地保留著杰爾曼出生時的一切,並留給他一生中最安穩無憂的所在。要彌補的愛已經來不及,可是也從未消失過。它一直靜靜地安放在那裡,等待著發現,原宥,釋懷。

    看膩了所有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的故事過後,Jean Becker 說,在愛的世界裡,並非只有愛情。深以為然。有些感情,或不如愛情般驚心動魄刻骨銘心撕心裂肺,可是卻永比愛情來得溫柔、長久,教人眷念依戀。

     4 ) 中国的玛格丽特(不是影评的影评)


    玛格丽特是谁?她是一个法国的老太太,年近古稀,满头的白发,瘦如枯柴,生命早已进入了数秒倒计时之中了。可当她穿着优雅的丝质连衣裙,外搭粉色针织衫,款款坐在公园石凳上,当然,还不忘在坐下之前垫上一个柔软的垫子,眼神烁烁地,微笑着看着广场的鸽子们,我突然觉得变老也许没那么可怕了。

    我喜欢这个法国的老太太,她弱小的身体中饱含着生命的力量,无儿无女的她尽管有些许落寞但去并不孤单,热爱生活,乐于与人分享沟通,在阅读中寻找智慧伴她度过一个人的日子。一个拥有精神信仰的人是不会害怕什么的,无论是所谓的寂寞,亦或是死亡,因为人本就生来孤独,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走向死亡的路程,每个人无法停止时间,也无法避免死亡。所以请坦然接受,并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尽量舒服舒心。

    玛格丽特之于我是欣赏的,但我们身边可能有太多人啼之以毗,觉得这个孤单的老太婆多可怜呀,老无所依,看我们生活的多幸福,整天带着孙子孙女,享着天伦之乐。诚然这确是美满,可这种小时候为父母而活,长大了为结婚而活,结婚后为子女而活,老了还在围着下下一代的日子不累么?真的就没厌烦过,抱怨过!我看不尽然嘛,人本就自私,这是天性,中国人干嘛围着老祖宗几千年的所谓的德把自己整得这么累,这一辈子,独独没为自己而活,哎!!

    我当然不是说当一个孤单的法国老太太就是多么时髦,(好吧,我承认我看见玛格丽特的时候确是羡慕欣赏)。换句话表达也就是能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对,就是再独立那么一点点,多问问内心自我的真实需求。年轻时不要整天在父母亲友的唠叨下只想着要买房,要结婚,要几时得存钱生小孩;中年时不要只有,孩子今天吃什么,学习成绩怎么提高,理财产品买这个还是买那种;年老后不要只会问儿女你们决定什么时候让我抱上孙子女,工作还顺利吧,和媳妇没吵架吧,今天电视里的养身专家有说了啥,你一定要照着做呀。

    请大家带着自我去享受生活吧,也许是和朋友打屁说笑,也许是和爱人花前月下,也许是独自散散步,吹吹晚风,也许只是一个人读一本好书,会心一笑。哎,那么多美好的事,你感受到了么,你去感受了么?

    我只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中国的公园中坐着一位玛格丽特时,大家不是用哀伤同情的眼神望着她,不是在背后窃窃私语她的私生活,不会觉得她的生活有什么奇特古怪。只是与她交谈,享受午后美好一刻。

     5 ) 书

    从本质上说,《杀手莱昂》、《刺猬的优雅》和《与玛格丽特的午后》都是同一类型的法国电影,前者是男人的童话,后两部则是女性的,尤其文艺女性的童话。

    《刺猬的优雅》中五十岁的寡妇荷妮是个矮胖平凡的门房,为人冷漠寡言,毫无特色,但在荷妮紧闭的门背后,却有一个充满了书籍的隐秘小天地。小女孩芭洛玛与新住户小津格郎先生窥见了荷妮的秘密,他们发现这个一贯泯于众人毫不起眼门房竟有着无比优雅的精神世界,那里有列夫托尔斯泰的俄国风光,还有小津安二郎的“红豆布丁颜色”的山脉,那里住着一个不卑不亢,细腻而渊博的女人。荷妮在与小津先生几次交往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特色,哪怕她心知自己与小津先生再不般配,自己的身份哪怕再细小卑微,她的态度始终如一,不隐瞒、不谄媚,尽管也会背后自怜,却绝不作态。正是这份坦荡让小芭洛玛着迷,说那是“刺猬的优雅” 。荷妮的这种优雅,是真读书人的气质——博大的谦卑,孤高的骄傲。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也有一位读书人——九十岁的孤寡老太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住在养老院里,每天的娱乐是中午步行去公园,坐在阳光下的长凳上读书。读着读着,就遇见了也常去公园长凳上吃午饭的乡巴佬杰尔曼。这个杰尔曼从小便有阅读障碍,个头胖大粗鄙,被朋友们取笑调弄也不怎么在乎,总之就是个粗线条的下里巴人。杰尔曼与玛格丽特因数鸽子而相识,因卡缪的《瘟疫》一书而相知,谁也没想到完全不是读书料的杰尔曼竟拥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他听玛格丽特读书听得入了迷,每天都准时等待那个和书籍的约会。

    《刺猬的优雅》和《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两个都是爱情故事,都有喜有悲,而且还都不怎么现实。不论是文艺女性荷妮还是乡巴佬杰尔曼,他们都因阅读在某种意义上进入了一个崭新世界,他们所爱的,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人,倒不如说是一种人生的可能,一种“逃离鱼缸”的升华。荷妮是主动而小心翼翼地在她隐秘的心灵世界中寻找这些可能,直到她遇见小津先生;杰尔曼则是误打误撞,懵懵懂懂,直到他终于在罗曼•加里的自传《黎明的承诺》中找到了与母亲关系的终结点。这两部电影都不完美,都没有对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作出百分百令人信服的解释与安排,严格说来都算蓄意煽情的产物,但我依然感动得全不在乎,就好象我曾动情于莱昂,不会追究为什么一名杀手会只喝牛奶,为什么街头枪战发生得司空见惯——这些完全不是看电影的重点嘛。童话之所以为童话,正是因为它们抛弃了现实世界的某些逻辑束缚,将隐藏在人心底最真实渴望挖掘出来,赋予它们形体、气味、感受,赋予它们生命,让它们在最美好灿烂的情境中得以升华。

    那么,对荷妮、杰尔曼和玛格丽特这些毫不起眼的普通人来说,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那么与众不同,让他们从灰暗的现实世界中脱离出来,成为观众眼前那些发出彩虹般光彩的有故事的人呢?

    书籍、阅读。当然是书。

    书是有魔力的。玛格丽特送杰尔曼一本字典,帮他识字,告诉他“你会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你在迷宫中走失……你停下来……你会做梦……”每一个爱书的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书籍并不只是带人行万里路那么简单,她带你进入的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在那里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时间空间都不再是阻碍,从宇宙零秒到世界终结,从一个人的心到万千人的梦,只要你愿意,书都可以将这些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在你面前缓缓展开,有景,有境,有情。

    是啊,书中有情。那些薄薄的纸页上承载的是怎样一些千徊百转浸透了爱恨的文字啊。有的书是热烈直白的,情感的细枝末节都诉诸笔端,讲解得明确无误;有些书则是缱绻内敛的,她们不谈情爱,但她们描述,描述四季交替中那些最难于捕捉的光影,描述最微妙、最无法定义的小活动、小变化、小涟漪。但谁又能否认,那些沉默的字母与字块间,在写作者的心与笔之间,没有一股爱意暖流在淙淙流淌呢?就好象小芭洛玛从没跟荷妮说过“我爱你”,但她一笔一划地画荷妮,画她的小屋、她的书架、她的书,做成卡片悄悄塞进门缝;就好象杰尔曼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他给玛格丽特做手杖,他一遍遍地练习朗读,就是为了让小鹿一样优雅的玛格丽特继续与书为伴,与阅读厮守终生。

    写书人有情,读书人也有情。玛格丽特从不嘲笑杰尔曼的无知,她专拣那些抓人心绪调动好奇的片段读给杰尔曼。杰尔曼感谢玛格丽特读书给他,而玛格丽特却说是两个人一同读完了卡缪,“一个好读者本来就是一个好听众”。荷妮管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懒猫叫“列夫”,小津先生的两只灰猫一个是“列文”,另一只叫“吉蒂”。这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小秘密。谁能想到不同空间里那些毫无关联的个体们,就这样因着那些薄薄的纸页跨过时间与空间走到了一起呢。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完全没有表达的机会,但随着目光轻轻拂过一个又一个的字、词、句,他或她从此就慢慢进入了他与她的心底。这感情甚至完全无需表达,不,再华丽的形式也都是苍白。只有阅读,阅读,阅读。阅读是读者写给作者的情书。

    这无声的情书里承载着真理。有谁不会“在母亲的坟墓前嚎啕”,又有哪个家庭不是“各有各的不幸”。书籍的动人不仅是她美丽,也不是她奇趣盎然,她动人是因为那情感真挚、真诚、坦白。好作品是一颗颗被剖开了的心,所有的秘密、心事、成熟与不成熟的思考、质问、苦闷、沉积、追寻,全都摊开晾晒在读者的眼前。作者与读者在这条路尽头所共同寻找的是混乱无序的人生里一些稳定、真实、坚如磐石的东西,这东西便是真理,是爱。

    我喜欢《与玛格丽特的下午》中杰尔曼被年轻漂亮的女友安妮特莫名其妙地深爱,喜欢玛格丽特那张与非洲孩子们的黑白合影所透露出来的小讯息,也喜欢《刺猬的优雅》中又穷又老没上过什么学的荷妮竟然坐拥书城,是无以伦比的精神贵族。因为这些人物与书本、语言,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偶然的。没有对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没有甘于孤独的执著坚韧,没有那一颗保持原初的赤子之心,他们便不能与书籍厮守过那么些平淡而又奇妙的日子,维系那样长久而又热烈的激情。我不觉得这样的逻辑过分虚幻脱离实际,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真实,是每一个人物隐藏在世俗身份背后的精神核心。

    于是,书让人发现了爱,爱让人选择了书。这是多么不寻常的爱情故事啊。

     6 )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阅读让生命变得温柔

    一部简短的轻喜剧。有法式的浪漫幽默,有法国人洒脱文艺的生活,有法国电影的人文关怀。
        除却法国片中无厘头搞笑的纯喜剧,这类法式轻喜剧往往和生活困境与个体迷失联系在一起,但表现方式却是浪漫而散发着文艺气息,没有美英的严肃和混乱,也没有日式的认真和沉重,似是不经意地诉说,自有一番温情脉脉和心领神会时的忍俊不禁。
        一位“下里巴人”中年大叔和一位“文艺”老太太的邂逅,改变了彼此的生活。两人经常白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面前有一群鸽子,老太太读书,中年大叔便侧耳倾听。画面永远是明亮唯美的,影片中的天气永远是阳光明媚的,一开始,这就是一部轻喜剧的基调。
        阅读让生命变得柔软,丰盈贫瘠的个体。影片一开始便用一段对计时工资的斤斤计较不惜破口大骂表现了“下里巴人”中年大叔对生活的戾气。紧接着,酒馆被人嘲笑和回家与母亲的紧张关系描绘出了他生活的粗糙和浮躁。然后,他遇到了玛格丽特,那个“文艺”老太太,她羸弱,细瘦的双腿,轻细的声音,像鸽子一样弱小,同时又有鸽子般的优雅。她尽管声音轻细,但说话永远不紧不慢,清晰而平稳,言语总是礼貌而诚恳,没有抱怨和哀叹。尽管她的处境并不好,但无论何时她都显得欢喜而自足。优雅的生命姿态在她身上显现。花甲之年,仍旧穿着粉色碎花外套,耳垂上带着珍珠花的耳钉,对事物保有好奇,对人和动物保有关爱,这是许多中国老人不具有而许多外国老人身上常见的状态。
        阅读、旅行、陶艺,或是别的爱好,当它变成习惯,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便是今生源源不断滋养的来源。中年大叔对生活尽管多有失望抱怨,个体的自卑和贫瘠也让他走不出生活的困境,但种花养草时,他却是温柔而专注的。
        电影不时闪回中年大叔的童年,每次他的生活出现问题,影片都闪回他的童年来重现问题的根源,这种直白的方式透着潇洒和率真,也是法式浪漫的表现。影片甚至重现小说中的故事,印第安人复仇猎杀豹子的小片段透着浓浓的法式幽默。而小酒馆中三五好友的日常聊天,即使有不合之处,也多用幽默掩盖狰狞,中间出现的老板娘情人和小护士私奔的桥段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母亲近乎神经质的狂躁,其恐怖也被孩子气的表现所淡化。
        因为阅读,中年大叔开始正视自己的生活,认真看待生活中的缺陷一开始并不让人愉快,当你许多年都选择模糊看待,忽略缺陷的存在,却在某一天,带着放大镜去端详它的时候,除了失落和挫败感,一时之间也没有其他。但,这正是浑浑噩噩生活结束的开始。对于中年大叔来说,几十年前,生活并没有以温柔的姿态接受他的诞生,现在却要他和生活和解。他那情绪化的母亲即使爱他,那也是畸形的爱,如果生前无法让人感受到爱,那么死后似是而非的母爱揭露又有何意义呢?
        电影在告诉我们阅读的力量。现实世界虽有局限,然书中天地却无限宽广。无论是在公园随处阅读的稀松平常,还是在磕磕绊绊的阅读中陷入沉思,亦或是电影、旅行,它们都像一场邂逅,每一本书,每一部电影,每一场旅行,都和生命中的过客一样,总会留下什么,总会让你的生命从此不同。

     7 ) 玛格丽特的字典

    在爱与柔情之间
    一个奇特的发现

    她没有别的称呼
    以花为名
    依书而存

    形容词像及地的长发般柔软美丽
    动词如杂草一样坚韧,傲然

    有些停下来
    静悄悄地走进我心里。

    在爱情故事里,超越爱情

    有时候
    不仅仅是爱情
    然而我们,彼此深深相爱

    一个不同寻常的相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你

    她是那样的小巧灵动
    清新秀丽
    有着花朵般的名字;

    他给了我一本书
    页面在一瞬间展现在我的面前

    请不要离开,请等一等
    现在还不时候,亲爱的小花朵
    请让我走进你的生活
    请让我了解你的一点一滴。

    在爱情故事里,超越爱情

    有时候
    不仅仅是“我爱你”
    然而我们,彼此深深相爱。



     8 ) 影片最后的小诗

    C'est une rencontre pas ordinaire, entre amour et tendresse; Elle n'avait pas d'autre adresse.

    Elle avait un nom de fleur, elle vivait au milieu des mots, des adjectifs tirés par les tifs, des verbes qui poussent comme des herbes.

    Y'en a qui passent en force; Elle est passée en douceur,de mon écorce à mon coeur. Dans les histoires d'amour, y'a pas toujours que d'l'amour. Parfois y'a même pas d'je t'aime et pourtant...On s'aime. C'est une rencontre pas ordinaire, j'l'ai rencontré par hasard sur le banc de mon square. Elle n'faisait pas trop d'écume, pas plus grosse qu'une colombe, avec ses petites plumes.Elle était au milieu des mots, des noms communs, comme moi. Elle m'a donné un livre, puis deux, des pages qui m'ont éclaté devant les yeux. Meurs pas maintenant, t'as l'temps attends. C'est pas l'heure ma p'tite fleur. Donne moi encore un peu de toi. Donne moi encore un peu de ta vie. ATTENDS! Dans les histoires d'amour, y'a pas toujours que d'l'amour, parfois y'a même pas de je t'aime. POURTANT ON S'AIME....

     短评

    你甚至可以在电影中爱上阅读

    2分钟前
    • 颜良
    • 力荐

    真美好啊,在那么零碎短暂的阅读午后延伸出的友情。法国人多可爱啊,突然想到大鼻子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塑造的角色永远那么乐观热爱生命

    4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总有一天会在母亲的坟前像被一条抛弃的野狗般哀嚎” 这部分太戳泪点了。Gisèle Casadesus真是一个美丽温柔的老太太。

    5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她的名字是玛格丽特,意思是雏菊,父亲不识字,写错了,写了两个t,母亲决定不改了,他们都喜欢这个名字。她送了一本字典给他。他想查迷宫没找到,接着他查了玛格丽特、安妮特(他女友的名字)和日耳曼(他的名字),以及番茄。他种的番茄有好多种,牛排番茄、黑克里姆番茄、马尔芒德番茄、圣皮埃尔番茄、钟星番茄。字典上只有椭圆番茄。他还给公园里19只鸽子取了名字。玛格丽特给日耳曼读了加缪的《鼠疫》和罗曼•加里的《童年的许诺》。日耳曼给玛格丽特读了苏佩维埃尔(不知道是哪本)。日耳曼在文字里领悟了爱。关于爱的故事,并不只有爱情。

    8分钟前
    • 闲WIND
    • 力荐

    家庭教育很奇怪,此男没有成变态,还是个好大叔

    9分钟前
    • xao
    • 力荐

    阅读让世界柔软,生命变无知为智慧。最后的五分钟,决定看完不删了。

    13分钟前
    • Sarcophagus
    • 力荐

    她教会他阅读,他给了她一个家。有时候,这种柔情超越爱情而存在。

    1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非常好看,关于阅读关于文字也关于温情,清新美好。电影中仅有的三段音乐,一段是男主角母亲去世,证明了亲情;一段是男主的女友怀孕证明了爱情;一段就是最后男主和玛格丽特重聚,证明了人间温情。

    17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这不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爱和温情都在那儿。她以花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形容词环绕于周,动词像野草一样疯长,有些令您不快,但她却温柔地植入了我这块硬邦邦的土地和我的心。”

    18分钟前
    • jumbu
    • 力荐

    在82分钟的电影里,还能把大段大段的时间让渡给书本,这就是法国人的奢侈。

    2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在文字中相愛

    24分钟前
    • Sunday
    • 力荐

    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女性电影讲的是女性的童话,因为几本书改变了男人的生命,完成了救赎,所以重新有个家就是这份救赎的回馈。比较起《刺猬的优雅》里面的门房老太,我更喜欢玛格丽特,不抱怨不忿恨,平静接受一切变化,享受阅读和生命。我想像她那样精神丰满。就连法国农夫都说得出极富诗意的句子

    29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这个老太太的演员真的95岁了……

    30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结局的绑架太可爱。

    35分钟前
    • 琦殿
    • 推荐

    最不靠谱又最浪漫温情的典型法国片

    39分钟前
    • 红烧肉日记
    • 力荐

    其实最伟大的是“茴香女士”!是他包容了日耳曼的“蠢”,是他爱上内心纯良柔软的他!

    44分钟前
    • 中午吃什么
    • 力荐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关于两颗孤独的心彼此倾听,相见恨晚。老龄文艺女青年总是特别有爱,或者像李沧东的【诗】里那样让人伤不起,或者像法国人这般可爱迷人。导演在家长里短中不经意间就放大了那种法国人特有的幽默和细腻情感,感情便氤氲开来,一切是那样美好温馨。★★★★

    4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看哭了…… 想读很多书,想治愈童年,想真挚地爱,想优雅地老去。

    47分钟前
    • O
    • 力荐

    是书让人发现爱,是爱让人找到书。

    5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你的三明治看上去总是很好吃。你想试试嘛?这一次我想尝尝

    53分钟前
    • 梦幻彩云飘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