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记忆大师

    记忆大师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大陆2017

    主演:黄渤,段奕宏,徐静蕾,杨子姗,梁杰理,许玮甯,王真儿,焦刚,张隽溢,杜函梦,栾元晖,曹英睿 

    导演:陈正道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往哪跑

    • 正片

      暗后无脸

    • HD国语

      男人胸女人Home

    • HD

      血统杀人魔

    • HD

      车泊-杀人与浪漫之夜

    • HD中字

      醉拳2

    • 正片

      印宪370条

    • HD中字

      女巫诅咒

     剧照

    记忆大师 剧照 NO.1记忆大师 剧照 NO.2记忆大师 剧照 NO.3记忆大师 剧照 NO.4记忆大师 剧照 NO.5记忆大师 剧照 NO.6记忆大师 剧照 NO.16记忆大师 剧照 NO.17记忆大师 剧照 NO.18记忆大师 剧照 NO.19记忆大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2025年,因为和妻子张代晨(徐静蕾 饰)婚姻破裂,男主角江丰(黄渤 饰)走进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手术,却不料手术失误记忆被错误重载,他莫名其妙变成了“杀人凶手”。警官沈汉强(段奕宏 饰)的穷追不舍让他逐渐发现,自己脑内的错误记忆不仅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希望。与此同时,妻子身边出现的女人陈姗姗(杨子姗 饰)、记忆中浮现出的神秘女子(许玮甯 饰),似乎也和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场记忆烧脑战也随之开始。

     长篇影评

     1 ) 智障一下才能推动剧情

    智障一:

    凶手在黄渤还在自我怀疑的时候拼命鼓励他让他想起线索,在大家都不相信黄渤,没人把他说的话当回事儿的时候协助他破案……与其花大时间大精力做局将罪责推在其他人身上,还不如劝黄渤回家,找机会暗杀他。

    还有为啥要把人家夫妻的记忆装在自己脑内给自己添堵呢?不知道他们夫妻相处的细节就不能杀了他们了么?有名有姓有地址,人都已经给你骗到荒郊野外了,你竟然不舍的杀了?这我能说啥……

    你老爹家暴你妈,你却把你妈杀了,老爹活的好好的,三天两头来要钱,还次次都给?wtf?……你同情家暴受害者就把受害者给砸死了,却留了她那家暴老公一条命,什么脑回路请问?

    智障二:黄渤的太太徐静蕾,自己不孕不育就闹离婚,老公不肯,她一定要离,老公将恩爱记忆取出,终于同意。又逼老公把记忆装回去,你倒是告诉他你怀孕了呀?瞒着不说就光作,这是考验你老公有多爱你么?

    老公察觉到有人对她不利,反复要求不要和陌生人接触,就是不听,就是要出去浪。老公一脸紧张兮兮要求不要声张赶快和他走,就一路大吵大闹叫保安把老公按了说老公有刀……完了老公又被抓进去了,又开始逢人就说老公很温柔的,他不是这样的人,那你倒是听你老公一句呢?其他人的话都信的真真的。mdzz!

    智障三:

    经过此役,已经半黑化的黄渤,把恩爱全忘的我们男猪脚,半死不活的又重新开始和他那个智障老婆谈起了恋爱……

    额……………………我只想扶额

     2 ) 撕开「烧脑片」外表,其实这还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ID:cinematik) 图文版后期版参看:http://mp.weixin.qq.com/s/4rMbkZXuNpBjqs4_PDX3WQ

    按导演陈正道的说法,《记忆大师》虽然“剧本不是没有问题”,但是他是“为了给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一个可以盈利的新类型”,也就是软科幻

    身为科幻界边缘人士,我对国产科幻片一直是唱衰的态度,而且说实话,在《成为马尔科维奇》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都称不上软科幻的前提下,《记忆大师》最多也就在装修上面有点科幻的意思,要它算科幻那么《山河故人》也能算科幻了嘛。并不是说你有一个设计看起来比较复杂的机器,并且它有一些超出/偏离这个时代的功能——在本片里是定点消除/植入对细节和情感的记忆——就能算是科幻了,这种所谓科幻片基本是比较低端的产品,可以一言以蔽之:“道具型科幻”——这个道具可以是人生遥控器,可以是神奇小药丸,也可以是外星狗狗外星宝宝。跟《成为马尔科维奇》比比想象力和世界观,大概就知道它的差距在哪里。其实《记忆大师》是部悬疑片(Mystery),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日系变格推理。

    按照推理片的要求来看,《记忆大师》无疑是部很有趣的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核心是极难甚至无法用文字呈现的,有赖于视觉呈现的诡计,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它是一个叙事性诡计。黄渤在片中扮演的作家江丰在重新载入记忆的时候被错误地植入了别人的记忆,并因此发现了一起凶杀案的线索;其叙事性诡计就在于,这种“被植入的记忆”的呈现方式,是以记忆的持有者的身体在场作为前提的。同时按照剧作逻辑,江丰的记忆也一定被植入了凶手的脑中——这里也可以呵呵一句,凭什么啊?因为按照影片的设定,记忆的清除和植入与否完全是出自客户的意愿,至少江丰有剧情逻辑上的重新植入的必要性,但是凶手呢?如果说两人的记忆存储秘钥的互换是出于意外,那么凶手得多神经病才能去选择重新植入自己的记忆——假设他不知道互换——否则他清除记忆干嘛;或者植入别人的记忆——如果他知道互换了——那他得多蛋疼。当然除了这点,《记忆大师》还算尊重自己的设定,不像有些号称变格推理或者奇幻推理的文在写不下去的时候改设定逗你玩。在set up做完之后就没有再抛出新设定,算得上是线索公平。不过同时又要保证影片悬疑或者“烧脑”的成分,这就导致剧情需要各种强行反转。

    实话说,只要读过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基本一切反转皆成滥套。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否则一定剧透,言而总之《记忆大师》的梗也包含在东野圭吾那12个套路里面,具体是哪个……读者大爷们你们自己看情况要不要看吧。

    《记忆大师》在推理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你要么动机复杂,要么手法复杂;要是动机和手法都复杂,并不是不可以,但你得稍微花点时间复盘或者解释;要是不解释……你会去二刷吗?

    上面是作为影评人的基本观点。不过鉴于我的主业还是搞电影研究的,所以还能说点其他的东西。

    在我看来,《记忆大师》至少有两个点是非常高级的,其一是“多身体人物”(multi-bodies character),其二则是“Film As Brain”,所谓“电影作为大脑”。这两点各自产生了一些异常牛逼的电影。

    “多身体人物”在商业片里面的用法比如《阿凡达》《成为马尔科维奇》《云图》《魔法奇幻秀》乃至《千年女优》《攻壳机动队》和《源代码》,或者如《夏洛特烦恼》《重返十七岁》等等;在艺术片里则有比如《回文》(托德·索伦兹,2004)和《我不在那儿》(托德·海因斯,2007)等。多身体人物有着典型的身心二元论的底子,可以导向对诸如人机嵌合体/赛博格的讨论,也可以作为一种对人物分析性的评述,典型如上述两部艺术片;低端一点的用法比如穿越或者转世等等,当然《魔法奇幻秀》纯属迫不得已的填坑行为。另外一点则是,多身体人物对应的一个观念是“多人物身体”(multi-characters body),直观理解可以说是“精分”,《化身博士》就很典型。有时也有两者混用的例子,比如《搏击俱乐部》或者《黑天鹅》,艺术片方面的例子比如《新女友》(弗朗索瓦·欧容,2014)等等。

    而“电影作为大脑”则是某种用于讨论电影基本观念的观点。关于“电影是什么”这个涉及本体论这样高大上的问题,从“电影作为窗户和画框”开始,经历“电影作为门:银幕与门槛”、“电影作为镜子和面孔”,发展到注重感官导向的“电影作为眼睛:观看和凝视”、“电影作为皮肤和触摸”和“电影作为耳朵:音响效果与空间”,再到综合性的“电影作为大脑:心灵与身体”(参看托马斯·艾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和马尔特·哈根纳(Malte Hagener)的《基于感官的电影理论导论》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senses[M]. Routledge, 2009),从理论脉络上看,是将经典电影理论、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受众研究理论、身体理论在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角度上的整合。研究者们倾向于在分析中将“电影作为大脑”这一观念前推到诸如《迷魂记》(1958)、《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发条橙》(1971)、《飞向太空》(1972)和《银翼杀手》(1982)等影片,但更为当今学者们所关注的,则是与这种理论几乎同时出现的,反映着时代文化特征的影片,如《黑客帝国》《成为马尔科维奇》《记忆碎片》《美丽心灵》《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以及《盗梦空间》《完美感觉》和《源代码》等等。这些影片涉及到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对其的合理想象),将人脑活动的生理机制作为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们试图通过对这些影片的分析表明,“电影作为大脑”不仅是一种对观众认知模式的最新表述,而且是与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相应的,意义生产机制的一种方式。

    《记忆大师》在这点的处理上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直接相关,但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法国左岸派对记忆与遗忘机制的探讨,比如《堤》《广岛之恋》或者《长别离》。当然我无意将这部影片明显的商业套路上纲上线到艺术片的高度,不过至少《记忆大师》在叙事高潮的设置上,最后翻盘的那场搏斗算得上比较精彩,有着明显的诸如“爱情唤回失落的记忆”“身体记忆战胜受困于技术的心灵”“伟大的爱情战胜极端人格”之类的有趣设计,也有着这类影片商业用法里必备的精神分析式的段落。

    最后则是影片有意无意传达出来的某些症候性的表述,比如事实上影片的set up实在是做的顺拐且乏味,刚刚做完记忆消除手术的江丰因为妻子要求必须重新植入记忆才同意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于是江丰又回去做记忆恢复手术……我理解set up要迅速完成,但是看看比如诺兰的《盗梦空间》,整个第一幕结束才完成set up啊,人家开场也有动作戏啊也有组队教学奇观展示啊……当然这个并不是我想说的,而是这么做的动机,或者所谓“底”是什么……两人的问题,既有妻子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游记写作(那么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有俩人怀不上孩子……怀不上孩子就离婚这到底是谁繁殖癌啊?好就算怀不上孩子是借口但是妻子要求江丰恢复记忆,正是因为自己怀孕了……尼玛说怀孕就怀孕啊怀孕就解决一切问题啊,这不是逗我吗?早干啥去了?这是怎样的三观啊,不被喷就真见鬼了。当然这也是影片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比较应景的点。

    在我看来,影片最奇怪的地方就是……空间,一个完全陌生化的空间把这个故事带向了某个莫名其妙的方向。如果说《她》中的上海提供的是某种国际大都市的、近未来的、雾霾弥漫的想象,那么《记忆大师》里的泰国曼谷提供的是……不知道什么鬼,因为看起来并不是要借东南亚鬼片的梗(还是说借了梗我没看出来?),难道是为了规避审查?——啊我是得把片中说中文的演员全部理解成泰国人吗?还是说未来我们把泰国殖民了……尤其是那个警察局和拘留室……问题在于,在泰国拍摄并不能提供导演所谓的“软科幻”的“科幻感”,反而会因为陌生化的布景和大熟脸之间的反差导致观众一头雾水。所以最终只好把它理解成为了好看而选择的异国情调。禁不住三个问题的追问,细节又搞架空,返回头看看《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你就知道正解是什么样。所以最终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三观不正或者类型混用且没混好,而是一个本来很漂亮的想法在资本和审查和其他各种力量的蹂躏下最后变成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结果,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乱象的一个活生生的写照。

    不过所幸优点还算明显,也算用变格推理把犯罪片翻出了新花样,值得一看。

     3 ) 这种电影,我们怎么拍才不丢人?

    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末世纪暴潮》。

    主角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实施”了一次谋杀,沦为凶嫌。一时间,杀人真凶,腐败警察,城里的暴乱分子和匪徒,都成了他的生命威胁。

    卡神编剧,他当时的妻子凯瑟琳·毕格罗执导,从情节到氛围,这都是一部典型的美式末日科幻。

    ▲方君很喜欢的一张《末世纪暴潮》艺术海报

    这部电影留到以后再介绍,方君今天要说的是,未曾料到,有生之年会在看一部华语片时想起它来。

    还是一部华语科幻片。

    ▲《记忆大师》

    陈正道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催眠大师》,《重返20岁》,都位列我的华语片年度十佳。

    《记忆大师》维持了他一贯的细节控和探索类型化的努力,没有让我失望。

    陈正道说过:中国电影的原罪之一,是还没拍出来,就被人拿来跟欧美片比较。

    其实,不能只怪现在的观众阅片量大,爱联想,许多片方也迷恋蹭热度,动不动就用“中国版XXX”、“XX特效团队”来打广告,自以为占了便宜,殊不知正流露了对作品的不自信。

    一来二去,萦绕在中国电影四周的山寨气不见消散,影迷“找出处”的思维惯性却与日俱增。

    就拿《记忆大师》来说,刚出预告那阵,方君就看到群里有人说,这里有《源代码》的影子,那个设定来自《全面回忆》,还有表示它借鉴了《记忆碎片》……

    搞得我很怀疑,他们一个个都是穿越人,早已经在未来看过电影了。

    客观地讲,我不敢说《记忆大师》完全摆脱了同题材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陈正道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而且非常别致的方式,让它焕发出很强的本土性和原创性。

    近未来的世界,人类已经能够读写记忆。

    一次意外,让著名小说家跟陌生人的记忆掉了包。

    幻觉逐渐浮现,小说家吓坏了:他成了一个连环杀人犯,泯灭人性地谋杀过两个女人,其中一个还是他深爱着的。

    负责此案的警官,对他的证词将信将疑,凶手游走在城市中,威胁着他亲人的安全,支离破碎的记忆陆续归位,拼出真相的同时又存在诸多矛盾……

    身陷牢狱的小说家,不断在幻境和现实中往返,试图找出真凶的蛛丝马迹,可不知为何,对方总能快他一步。

    只看上面这段剧情简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大概是另一部好莱坞悬疑片吧。

    在我们的思维惯性中,让一群黄皮肤黑头发说普通话的角色,玩什么记忆移植、清醒梦、高概念追凶,确实容易产生一种说不清的违和感。

    但陈正道一定坚信:高智商科幻片,华语电影也可以拍得不违和,不山寨,不需要从西片借梗那么丢人。

    对此,《记忆大师》首先做的,是为故事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看到很多熟悉的东西:

    刑警对名人炒作的态度,对未成年保护法的无可奈何,婆婆委婉提醒媳妇早生孩子,改编小说IP的八点档热播剧……都是很接地气的中国特色。

    囚犯在监狱吞刀片的“习俗”,更是真实的底层残酷物语,在《人山人海》等现实题材华语片中,有过鲜明的表现。

    而另一方面,警察局的内部装饰,透明监狱的构造,许多街景和建筑风格,却都透着超年代或超现实的设计感。

    还有,手机是当下的,电视机是陈旧的,狂奔的老爷车,硕大的佛头,交织着未来和复古美学的记忆机器……

    加上故事设定在一个虚构的T国(让我想起八九十年代琼瑶改编的国产片,中国人说普通话,故事却发生在“海外”),摒弃了时代背景、地理空间的统一,让美工呈现出间离和混乱。

    这种刻意而精心的错位,把故事拽离了我们熟悉的所有现实,反而赋予了种种幻想元素很高的可信度。

    而在那些非幻想的层面,细节和逻辑坚定地占据着上风。

    这是一个带点《禁闭岛》那样“一片两看”意味的复杂故事,如果你没有猜凶手的企图,甚至可以转换视角,体验看两遍不重样的效果。

    大概是意识到《催眠大师》的解谜环节过于臃肿,陈正道这次选择轻装上阵,闪回极少,留白巨多,把大量思考的任务交给了观众。

    段奕宏“去一趟记忆大师”的过程,只用了不到一秒闪回来交代,再比如那个漂浮金鱼的呼应解读,都显得高度精炼,需要极大的脑补诠释。

    方君曾经跟人讨论,很多时候,悬疑片早早摆出高智商的姿态,是费力不讨好的。

    这相当于发出预警:我这里有你们想不到的反转。引起观众有意无意地琢磨,对谜底的隐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记忆大师》的布置,跟许多悬疑片恰恰相反,当已经有一个从逻辑和情绪上都足够支撑到结局的真相时,却做了另一番安排。

    看到最后,它俨然做了一个恶趣满满的声明:在这场智力较量中,拥有创作权的人永远能够胜利。

    据说,最初的剧本凶手另有其人,多次改稿先后让三个主角成为凶手,其余的角色也反复客串过烟幕弹。

    当然,每一稿剧本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它让我们发现:推理破案,这最需要逻辑坚实、线索严密的类型,主创的自由度远比想象的要大,可能性近乎无限。

    所以,把《记忆大师》置于《催眠大师》的非典型续集是不公平的。我了解这在商业宣传上的必要性,但作为电影,它完全跳出了《催眠大师》的悬念模式。

    它不是一个谜题对应一个解答那样的智力攻防,换句话说,它根本不试图跟你比智商。作为观众,哪怕你猜对了凶手,也赢不了。

    这有点无赖,但如果你是悬疑类型的拥趸,应该会觉得,确实是一种很棒的尝试,很酷。

    PS.我猜,根据黄渤在片中的表现,陈正道一定很想拍部《越狱大师》吧。

     4 ) 缺少作为悬疑惊悚片的自觉

    以下涉及电影剧情泄底,请确认在观看影片看再看-----

    单纯从剧情和内容角度 谈谈这部电影好了。

    个人认为从观感体验上来说是不如《催眠大师》的。几个大的问题:

    1.内容太多,时间太长,作为类型片而言有点不伦不类。看似导演要表现很多东西,记忆的珍贵,家庭伦理,控诉家暴,对当代逼人生孩子的社会现象的讨论(?),亲情的温暖和残酷(?),感觉看完脑子一团乱。也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想表现什么。你要是就想拍一个惊悚或者冒险题材的电影,完全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相应的主题上,而不是搞成一个东北乱炖。

    2.很多影片自设的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这个后面再细说)。

    3.为了逆转而逆转。不是说你不能逆转,而是逆转之后缺乏说服力。这部电影,我们可以认为,有一个“伪解答”(珊珊是真凶的解答)和一个“真解答”。然而你会发现,很多前面的伏线用“伪解答”去套时合情合理,用“真解答”去套时反而感觉不像伪解答那么合理。这个下面也会细说。

    4.导演生怕观众看不明白,给的提示过多过于明显,导致“逆转”发生时,观众并不惊讶,也没有“原来如此”之感,比如第二次逆转,电影院里的人都很安静,完全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比如一开始,男主跟着第一个女人回娘家后,男的上门求女的回去,跟男主说“你还愣着干嘛,眼我回去”,然后后面又在车上抖成狗,很明显就是“小孩视角”。只要你带着一双排查线索的眼睛仔细看,基本导演安排的伏笔都能被你提前看出来。

    下面说说我感觉的主要剧情BUG,只看了一遍可能有问题,欢迎讨论:

    设定方面的几个问题:

    1.电影开头说记忆大师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的记忆都是通过DNA匹配的,绝对不会出错”。然后就……出错了?请问你DNA匹配的,两个人把牌子弄混了难道DNA匹配技术就测不出来了吗?

    2.关于“记忆”----主角曾经说过,删除的记忆,不是“我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都忘记,而是抽出其中的情感。而女主坚持要男主取回记忆才告诉他自己怀孕的事。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男主删除的记忆是和女主“恋爱的情感记忆”,那我想知道你记忆都抽出来了,你哪来那么大动力保护女主三番两次越狱,最后坏人一激就发疯的。

    那你要说,前面主角弄错了,抽出来的是不是感情而是客观记忆。那后面坏人被打入了“男主的记忆”,又对女主下不了手,又解释不了了。“和女主的恋爱情感记忆”只有一份,现在在坏人脑子里,那为啥坏人和男主都对女主有“情感”呢?

    3.第二点延生出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坏人要去打男主的记忆。有人解释说,这是为了坏人为了了解男主,想要阻止男主行动的方法,我觉得有点意义不明。

    关于为了逆转而逆转以及“真解答”的合理性:

    1.李慧兰曾经对凶手说过:“你好恶心”。这里如果凶手是女人,就能解释的通,但如果是沈警官,感觉反而没有姗姗那么合理。毕竟在外人看来,沈警察就是一个挺帅的警察对哇,来帮助被家暴的女性,哪里恶心了?另外她去住凶手老家的房子这一点,感觉也不合理。如果说她和凶手有亲密关系那说的通但是后面她对凶手说“好恶心”,就感觉很奇怪。

    2.李慧兰的女儿小芸和凶手的关系----很亲密。这一点也是凶手为年轻女性更合理。

    3.李慧兰发现老公回来的时候,让真凶躲起来。我就奇怪了,你一个人民警察,看到家暴还不阻止,还和人家闺女躲在卧室里……搞笑呢?因为真凶是“痛恨家暴”的,为什么不直接出来阻止李慧兰老公打人呢?你特么是警察你亮一下警官证不就结了?

    我觉得这个从“伪解答”(姗姗是凶手)到“真解答”(沈警官是凶手)的逆转,中间缺失了一些“决定性”的环节,一是没有出现能够有力证明“姗姗不是凶手”的证据,那个小女孩打开车窗就能证明她坐过沈警官的车,那她就不可能是坐过别人的车车子也坏了吗?或者是珊珊开沈警官的车来接她一类的?那个画倒是可以证明沈警官的问题就是了。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电影,伪解答当然是要有,但是你不能“伪解答”对上了前面的线索,到了“真解答”以而对应前面的剧情时没有伪解答合理了吧。

    我觉得其实这个思路往下想,是不是可以让姗姗变成一个男性助手 ,一开始误导你,说是这个人干的,然后最后发现不是,是沈警官,然后最后发现沈警察其实有性别认知障碍(小时候被家暴出的PTSD 一类的),其实沈警官是女的,这样前面的那些就都说的通了啊?或者说男主被打进了两个人的记忆我觉得可能也比现在这个处理方式要强一些。

    反正看这类电影要的谅是一个醍醐味,《催眠大师》在发现“身份逆转”的时候是有这种味道的,《记忆大师》在这方面缺失的比较厉害。只能说是个中规中矩的……人性片?

     5 ) 未来的女性难道还是如此悲催?

    在豆瓣上竟然看到了一个《催眠大师2》的噱头,再一看导演,果然是《催眠大师》的导演,1981年的青年导演,或许,前途不可限量,还有其他“大师”出品的可能。建议他去读读银教授的《诈骗师》,同样体量下,《诈骗大师》可操刀的地方很多,另外,还能有点喜剧效果。

    这几年在豆瓣混,读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这种类型的小说我不是第一次见到,之前在《非正常人类》中读到一篇,类似的,也是记忆储存什么的,以至于给我一种印象就是,翻转才是这样的故事的终极目的,所以,毫无疑问,我认为老徐最后翻转是最大的可能。(在女人的设定下不是不可能啊,甚至还有跟小哥是情人关系也有可能)

    不过,要是一部电影只为翻转而翻转,就难免有种特别不舒服的感觉。《记忆大师》大概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吧。

    它没有留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人感到很遗憾。最后的结局逃不脱它从前时代的电影套路——又是欢喜大结局,主角光环总那么闪耀,单身的人是最可怜的,以至于单身狗莫名其妙的被打死了,都没有人——连主角都不知道去关心一下。

    也许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不及讲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至少,至少要交代一下警官和大婶之间的关系对不对?难道每一个从小看父亲家暴妈妈的男性都会爱上另一个被家暴的女性?斯德哥尔蒙综合症还是咋的?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如果警官单纯是警官的话,他只是拯救这样的女性的愿望太过于迫切,而只是大婶一厢情愿的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如果双方表演都到位的话,我更愿意相信一人的猜测——警官和大婶不但认识,而且有更深的羁绊。比如,警官是大婶的侄子,是小女孩的哥哥。这样,在屋里警官和小女孩的肢体接触以及女孩对警官的信任更符合逻辑,而刚失手把丈夫撞晕,奔到楼上和警官的拥抱就更自然。不过问题又来了,在江丰的回忆中,李慧兰在花房中又比较生疏。沈汉强在成为一名警察之前一定也是经过很多训练和考验的,何以对一个救助对象倾入如此多个人情感——当然非用小时候的情感记忆来做解释,又无不可。那么,当时李藏起沈汉强,就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丈夫根本就不认识妻子的侄子;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后来审讯中,那个男人的脸部特写持续了好几秒,按照道理来说,这种配角何必给那么久的特写?也许在这位家暴致死妻子的人渣看来,打妻子可以但是打死了就无所谓真正的凶手是谁了,他要为自己的在这里终生忏悔。或许他的眼神是对沈汉强的交代,是不是他杀,一切都是因它而起,他注定为这个罪行下地狱。只有在这里服刑,才能获得平静。他根本就不在乎谁杀的。

    联想到之前鄂尔多斯的杀妻案。想一想相同的情境,也许人渣也是会有感觉的,毕竟,那是自己孩子的妈,枕边人,打伤和致死对于他们的心理来说还是不一样的。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无法真正体会到杀妻者的心境的。在多数人看来,人渣就是人渣。连我也不认为他能够有几分悔改,只不过是后悔把人打死了而不是像每次一样打的要死还没死罢了。而这样的人,终生被人唾弃,电影中此人是高官,一切都毁了,还不如躲在监狱里度残生呢。

    凡是家暴者,不仅仅是对妻子,对孩子也是一样。电影中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李慧兰的丈夫家暴自己的女儿,但是通过女儿对他的态度,也似乎可以推断的出,渣男总是全方位的渣。比如,沈汉强的爹,年轻时是那么个人,年老了就成为了老不要脸,天天去麻烦自己的儿子。还是应了以前我看《红龙》时的感悟——每个魔鬼身后都有另外一个魔鬼。

    沈汉强如果是怪物,那么他爹就是另一个大怪物。我难免跳戏的想到,女性真的不能逃脱家暴吗?都未来的未来了,女性还这么纤弱、无奈,感觉时间又过会去了,历史倒退了。

    比如老徐,自己能写书,自己有能力,却甘愿在家打针生孩子。就算在家打针生孩子,难道能耽误她写书吗?难道丈夫写了书卖了版权有了钱她就甘愿成为生子机器?还有婆婆的那句话,未来的未来的婆婆还如此八卦,未来还将是个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不免让未来的历史中的我们,有些绝望。所以,活在当下还是好的,如果未来是那个样子。

    这大概是让我看这个电影最不爽的事情,不爽程度要超越一些硬bug。为了将这个手术放在合理的时空之内,生硬地创造了一个时代背景,可是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竟然一点科幻的色彩都没有,完完全全是历史的倒退,这让人情何以堪?

    不过,家暴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那些卷宗之外的大量女性,她们到底怎么生活着。她们人生之外的大多数人都无从得知。不能离开无外乎几个原因:经济不自主、为了孩子、渣男扬言要杀她全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渣男的感情。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死结还就在这儿。沈汉强的妈妈以及李慧兰都会说丈夫是个好人,她们似乎有一个虚妄的梦想,那就是那个人能变好。任何戳破这个梦的人,是比那个家暴者更恐怖的人。在我看了鄂尔多斯家暴致死案之后,我曾经为这样的女人设计过无数的解决办法,比如,把家里的钱卷走去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然而自己的家人都在那里,孩子也在,工作也不能丢。如果女人能完全无视自己亲人的利益只顾自己的话,我觉得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渣男。这样的女人是有通病的,她们是忍者神龟中的忍者神龟,她们的忍术助长了对方的气焰,或者说,是她们的纵容,逼出了更大的恶。

    很可惜,这就是一部商业电影,就算家暴是内容,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甚至有一个解决的方向。在未来,我希望女性都是《饥饿游戏》中佩戴高科技武器的辣妹,当她们自身足够强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让人变得更好更愉悦的手术纯属扯淡,甚至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不过是用技术在做一些不肯面对现实的事情。现实也许很糟糕,就像有的人长得不好看,有些人的记忆令自己很受伤。然而,作为一个被上帝选为人类的动物而言,机会稀缺,如果每个人都一样,上帝还有必要任性吗?上帝既然不是定律,无法被规定,人又怎么可能千人一面。这世界上有快乐就一定也有悲伤,如果切割悲伤,那么快乐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快乐的呢?

    DNA被研究的下一个新纪元,也许就是人类浩瀚的精神世界了吧。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是记忆一定是一个人的组成部分,一定是“你不是他也不是我”最鲜明的标识。即便是真有这样的技术,也一定不是人类的福祉。

    扯了太多之后,突然想到自己在豆瓣阅读上写过一个中篇是关于记忆出售的故事,时代和这部电影一样让我不爽——也是发生在未来,然而并没有科幻的味道。在人类现有的想象力里,要么未来还和现在一样,至少在人性思考的方面,要么就是直接奔入硬科技时代,各种科幻电影中那些眼花缭乱的高科技。《黑客帝国》应该是结合的比较好的,想当有深度,不过比起老鼻祖《攻壳机动队》在思想上可能还逊一筹。

    PS,我根本不喜欢《黑客帝国》,也许当时太年轻,反正是我最不喜欢的高分电影之一,但是对押井守,没毛病。

    《星球大战》系列应该是看得最舒服的未来科幻系列电影了吧,虽然有些逻辑硬伤,但是至少未来是女性从政,女性也是半边天啊。如果未来,女性还是《记忆大师》中的形态,那就什么大师也拯救不了世界了。

    PS,今天又想起来个细节,花房中的全家福是母女三人,没有人质疑父亲去哪了吗?也许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逃脱家庭对自己深层次的影响,所以沈的母亲选择忍受,而她的母亲默认忍受。那么,李慧兰还是有可能是小姨的,因为她也受了这种影响,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一门忠烈,倒霉的要死啊,姐俩都被家暴,都被一个人杀。

    对了,经过一晚上的做梦,我想到了一个好的对付家暴的办法。从被对方家暴的第一天开始起就去练跆拳道,各种武术,强身健体是必由之路啊。不过,外在的强大是拯救不了内心的怯懦的,祝福每一个被男人打过的女人都成为武林高手,当你把他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问一句:这样打你,特么的疼不疼?

     6 ) 从狼人杀角度分析记忆大师

    先盘狼坑:沈sir金刚狼,拿了警徽,最后时刻发言爆炸;沈sir他爸深水狼;李航发言爆炸的冲锋狼,被沈sir卖了做自己身份。 陈姗姗平民钻了狼坑,又被狼队作为完美抗推位,最后没被推出去晚上被狼人给刀了;李惠兰,首夜吃刀的平民;张代晨划水民但最后跳出来帮女巫挡刀。 江丰女巫,吃夜里信息但是逻辑不行没盘出狼坑,差点把毒撒到被狼人污了一手的陈姗姗身上,还好最后时刻抓住沈sir的发言漏洞又站对了边;徒弟原本是铁站边陈sir的猎人,最后因为沈sir他爸的发言漏洞看出了沈sir是只狼一枪把沈sir给崩了;沈sir他妈,离线预言家。。。

     7 ) 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我们要“杀掉”那些被家暴不反抗的女人

    【严重剧透】根据评论提示,我在正文前加一个提示,本文涉及【严重剧透】

    鉴于评论中部分朋友的误解,我先阐述一下观点:幼年的我生活和观念都是病态的,至于产生杀人心理当然也是错误的,这不应该被支持。在我长大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才有了我规劝父母离婚的行动。到现在的成家立业也是由于多年的磨练,转变自己的三观和性格,才有了现在的幸福。

    ------------------以下是正文---------------------------------------------------------------------------------------------------------
    我之所以没有给出五星推荐,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人生中最黑暗绝望的时光。好在我已经长大成年,在许多年过去后,我才能真正面对家庭暴力带来的恐惧,和终生的阴影。编剧你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写出这样的剧本。
    -----------------------------------------------------------------------------------------------------------------------------------------------
    电影散场,老公问我,为什么段奕宏是凶手,转变那么突然,为什么他小时候看到妈妈被家暴,居然想到杀死他妈妈,而不是杀死他爸这个罪魁祸首。还有为什么他要杀了王真儿扮演的那个被家暴的女人(抱歉忘了叫什么,就是那个晓芸的妈妈),以及被家暴了为什么不跑,还继续留在这些禽兽身边,这些女人怎么想的等等……

    我告诉他,我理解。我理解段奕宏饰演的那个警官,而我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1987年我带着某种不幸的符号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母亲也因为我的到来生活发生了转变。奶奶家重男轻女,从我出生就给尽了我妈白眼,对我也不管不顾,宁可把我扔在太阳底下暴晒吃土,自己也不愿意喂我一口吃的,老太太在屋里跟别人有说有笑惬意的不行。一边教唆我爸再找一个女人再生一个孩子。我爸也是一个极端大男子主义的失败者,喝酒喝到每天回家找不到门,一喝多了就打我妈,而老太太在旁边看着他动手,自己坐在床上,怕他们打坏家具,还护着电视、音响、电话……就是这么一个荒唐的家庭,我从三岁左右记事开始,一直面对了许多年。

    我的母亲是一个跟电影里的女性一模一样的家庭妇女,懦弱、对家暴只字不提、只敢跟娘家人哭、生活的依靠大多来自男人。而作为懵懂的我,小时候看到爸爸打我妈,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去拦着我爸,但是这样他就会连我跟我妈一起打。从小在钳子刀子下长大的我,当然明白如果我不想受皮肉之苦,就不要惹他,不然我又会遍体鳞伤,最后甚至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所以每次只要我爸不顺心,就会打我妈,用脚踢拽头发,窝在墙角里一顿打……

    我每次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如果站在旁边流泪,也会被呵斥,后来我听到他们打架,我就躲在屋里偷偷的哭,甚至祈祷妈妈千万不要惹恼他,不要一句话说不好就打起来,我怕听到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厌恶一身酒气毫不讲理的父亲,更看不起无能为力的自己。然而在我懵懂的年纪,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非要忍受这些,为什么我们都过的这么悲惨了,还要对外面说脸上的伤是撞的,是自己不小心。为什么每次妈妈打电话跟家里亲人哭诉,对方回应都是一样的话
    “为了孩子,忍忍吧,好好过日子”
    “这种事说出去不好听,家丑不能外扬”
    “你去单位里告他,让他身败名裂,到时候大家怎么看你,弄不好他打的更凶……”
    “110谁管这个,还嫌不够丢人吗?”
    “……”
    我的母亲对家人的求助和倾诉得到的是更多弱者的声音,是愚昧封建落后以男人和孩子为中心,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规劝。而那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懂,连反抗她们言论的依据都不知从何谈起。而我的母亲也变相的每天向我倾诉父亲如何残忍,变态,她的生活有多苦,她哭,一直哭,可就是不打算离开这个男人……

    起初我会同情怜悯我的母亲,到后来,我也是受害者之一,我的痛苦跟谁讲呢,去跟同学朋友说吗?我向谁求助?我做了母亲的垃圾桶那么多年,她每次倾诉翻来覆去我都背得过了,可是她还不是依然要跟这个男人在一起?凭什么?我不想看到你再受罪了,我厌烦这一切,我想杀掉我爸,我想他死。

    无数个夜里我在想怎么能杀了他,怎么才能不被人发现,碎尸需要切多大块,哪里找合适的工具,怎么弃尸等等,他们越打,我越想周密的计划这一切。可是每次我都害怕,我怕万一我没杀掉他怎么办,被他发现我就死定了,万一我扛不动他的尸体怎么办,我自己处理不了这些,我需要帮手。于是我跟我妈说,我们把爸爸杀了吧。我得到了跟电影里一样的回应: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以后你不许这么说!

    年幼的我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我看到妈妈被打心痛的撕裂,我看到她的绝望和孤独,但是她却不敢反抗,我真的不想再看到她活的这么遍体鳞伤,如果当时我有安眠药,可能就选择跟母亲一起死了。所以当我看到儿时的段奕宏趴在妈妈的浴缸边哭泣,看到他被爸爸的疯狂吓尿了裤子,看到他对被家暴的妇女那种怜悯又恨铁不成钢的绝望,看到他想拼命摆脱过去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让自己变成正义的代言人……这,多么像曾经的我,转变成现在的自己。

    可是小时候,我家里没有安眠药,我想去药房买,人家一两句买给谁吃,就把我问住了。我终究没有杀了我的母亲,也没能杀了我的父亲。后来,我用了几年的时间去规劝两人离婚,把我所仅有的,知道的那些关于独立、自由、你们俩不合适的言论,一直灌输给这两个人听。我鼓励父亲去另结新欢,毕竟他也不是第一次了,妈妈确实不适合他,又穷又没本事,跟你在一起就是拖累你。同时我跟妈妈分析这个男人所有的弊病,以及以后绝无悔改的可能,把他所有不忠不义的证据摆出来,告诉她没有什么比我们俩人获得自由,不必再受皮肉之苦来得更加幸福了!不管什么时候,我都站在妈妈这边,离婚了我也会跟着她,不分开。

    最终他俩离婚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这一切的时候,我14岁。

    离婚后跟着母亲,日子过得很苦,然而让我觉得悲观和绝望的是,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母亲依然对那个残忍无情的男人保有一丝爱情,她依然不允许我诅咒他死。而我,过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独立自主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时候,我对他的恨不减分毫,甚至希望听到他的死讯。越是年纪大,越是绝对不会原谅家庭暴力这种愚蠢幼稚不负责任的行为。我的童年影响了我的一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从对家庭的不信任、鄙恶所有嗜酒的人,到敢于谈恋爱、敢于面对婚姻和人生,我经历了多久,他们不会懂。

    家庭暴力的可怕,不仅仅在于它当时的危害,更是长久的难以磨灭的记忆。有一天我养的狗不听话了,拉尿在窝里,当我抬手准备去打它用脚去踢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也变得跟那个禽兽父亲一样,对自己的无能只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一夜我抱着狗哭了很久,狗什么都不懂,跟幼年的我一样。

    现在的我,身边也有几个懦弱的闺蜜,她们会跟我倾诉另一半对她如何不好,可是当我劝她们离开对方时,没有一个真的痛痛快快解放自我的。说到底,你们这些弱者,爱的就是在暴力下无能为力楚楚可怜的自己吧。女人的独立,对大部分女性来说,还是一句口号,需要她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来跟男人抢占一席之地。这对于她们来说,可能没有依赖一个男人来的更简单直接吧。

    最后,关于电影,我推荐大家再去看一遍,或者两遍。当你已经知道段奕宏是凶手的时候,带着我告诉你的切身感受,去体会一下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希望你们都不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谢谢。

    ----------------------------------------------------------------------------------------------------------------------------------
    4月30日更新
    没想到这两三天里,我的故事引起了这么多的评论。当我从中得知仍然有很多人在忍受家庭暴力的影响时,我下面这段话想说给那些曾经受伤,和现在仍在受伤的人们。

    为什么“我们”要杀掉那些被家暴不反抗的女人,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人的杀,而是从内心去改变自己,扼杀所有对家庭暴力妥协的软弱性格,以及尝试去面对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清楚的分析他对你的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做出决定,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我们,指的就是所有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这个法对于那些曾经收到伤害的人来说,来的太晚,但对于正在受迫害的女性们,这也是唯一可以捍卫自己权利的合法途径。“反家暴,说出来! 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记住这个电话,在你勇于面对一切的时候,去拨打他,让反对家庭暴力,成为现实!

    如果你搜索“家庭暴力”,你会得到很多信息告诉你如何自救、如何拒绝家暴,以及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等等。如果你的母亲正在忍受家庭暴力,你需要做的是让她了解法律保护被家暴人的所有权益,她现在所做的妥协退让并不会改变施暴者的心理,反而变本加厉,这对婚姻和家庭并没有任何维系作用,并且对受害人身心造成的创伤极大。以我为例,在幼年对父亲的所有心理活动中,从来没有爱,都是想如何杀掉他以及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家庭局面,而父母家庭的不幸也使我对爱情和婚姻失去信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见到喝醉的人就恐惧,遇到危险优先想到的是如何跟坏人妥协,在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时想到的不是报警而是无助的哭泣,甚至希望罪犯能良心发现同情自己。并且即使现在我再见到我父亲,我会情不自禁的发抖,难以抑制的恐惧和厌恶。

    在长期暴力的影响下,除了自卑怯懦,还有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转变,自己也会变成施暴者。因为受害者大多都积压了大量的负面情绪,他们需要发泄,那么就可能出现自残、虐待子女、虐待宠物等等极端的表现。家庭暴力影响的不仅仅是肉体,更多的是心理,在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时,人的性格和三观必然会发生扭曲,行为也将不受控制。家暴导致的自卑,也让我从小就受到同学的欺负,而当我青春期发育长的比其他同学高大时,我就想要报复、去欺负别人,这样会显得我很厉害,并且没有人敢再欺负我。然而正是因为家庭暴力时期我跟母亲没有得到正确观念的引导,所以这一切思想在当时我觉得理所当然,以暴制暴成了幼年无知的我唯一坚信的逻辑。

    这很可怕不是吗,更严重会导致人格扭曲,精神分裂,然后从此堕落,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在我教课的班级里,也有很多因为家庭不幸、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导致的问题儿童,他们大多不爱听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希望引起关注、叛逆、冷酷,还有的孩子敏感、沉默、不合群、受人欺负,他们的生活中缺少爱和赞扬,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我拯救不了他们的家庭,但是我希望可以多少给予一些帮助,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爱,并且你们要学会让父母明白你需要爱,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父母之间的伤害能够弥补,那你就去当一个信使去化解他们的矛盾;如果已经不可弥补了,那你就学习如何保护家庭中的弱者,把伤害降到最低。他们需要倾诉,需要心理辅导,需要关怀,而这些真正从家庭阴影中走出来的孩子,内心也将变得无比强大,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整个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如果你身边有正在忍受家庭暴力的人,请你试着帮助她。

    弱者虽然需要保护,而我们不希望弱者永远是弱者,我们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勇于面对生活,把那个对家庭暴力妥协的自己,扼杀掉。希望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在面对家庭暴力的时候拥有选择权,不再是我离开这个男人就活不了,而是我发觉离开他我会活得更好。

    谢谢你们。

     短评

    特别想吐槽花房那个人像!!!

    5分钟前
    • 谢九郎
    • 推荐

    振聋发聩的感悟:只有长成徐静蕾这样,才有资格放弃写作,在家专职备孕。

    10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看的时候会有一种博弈的快感,那种熟悉的被主创连环设计与反拆解设计的博弈,我对这样的“设计感”总是比较感冒,跟陈的《催眠大师》比有进步也有小遗憾,整体依然喜欢,华语这个系列可以多拍。

    13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為自己的勇氣與野心點贊!

    16分钟前
    • 浮出水面的正道
    • 还行

    3.5,很类型的电影,编剧们知道观众喜欢猜谁才是凶手,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出各种线索和烟雾弹和观众做游戏,也因此,片子才变得有趣。但这类型片子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剧透,所以,我关于剧情不再多说,还是推荐去看的。PS:唯一不爽的是,既然都是未来社会了,警局为何还搞得那么复古?

    21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1.本片又名《爱在记忆中找你》。2.脸盲患者表示不太能分清4个女主(主要是2个死者),希望下次请几个辨识度高的演员。3.值得二刷,唯一的缺点是电影院不能静音。4.段奕宏在《烈日灼心》《非凡任务》中被队友坑了N次,这回终于扳回一局。5.离婚之后,黄渤悲痛欲绝,于是和徐峥踏上了艳遇之旅。

    2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wtf ?!!!!!!就没人关心(伪)姬佬的死活吗????!!!!

    28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四大主演里,黄渤最没争议,段奕宏最科班最“话剧”,徐静蕾虽然也科班,但像是表演课不好好上挂科的那种科班,最惊喜的,反倒是杨子姗,弱弱的一声“代晨姐”,就透出一丝甜腻和暧昧,误导了不少观众。华语片,都像这么拍,就有希望。

    32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不如《催眠大师》,除了布景美术和制作依然精致外,故事方面就各种绕,以至于最后的反转都极其刻意,虽然导演一直强调要看第二遍,但带着已知凶手的答案,去拼贴那些所谓的细节,来圆这个故事,本身就有点勉强。#配乐弘大的有些做作..另外,段奕宏变成黄渤回忆的时候,真实的令人发笑!#

    34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黄渤是罪犯,为了写新书搜集材料接近家暴女性,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家暴的遭遇,动手杀人。为了掩盖犯罪事实,跑去删除记忆,结果删除太彻底,他自己都忘记干过这事儿了。。。记忆重载后,一开始以为是别人的记忆,跑去警察局提供线索,结果记起来的事情越来越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

    37分钟前
    • DustAndRust
    • 推荐

    第一遍三星,第二遍四星,第三遍五星

    41分钟前
    • 圣墟
    • 力荐

    陈正道肯定哭晕在厕所:《催眠大师》我解释半天你们嫌多余,这部不解释了你们又说我敷衍观众。

    4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妈妈被爸爸打,觉得妈妈很可怜,于是杀了妈妈,不杀爸爸,这个我非常非常能够理解,简直太合理太棒了!但你大爷的,竟然还上瘾了…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电影比第一部更紧凑,原本是部三星的电影,但由于此类系列在国内简直稀缺到像国家保护动物一样,所以请“大师系列”继续拍下去。

    46分钟前
    • 少年面条
    • 推荐

    跟段奕宏一撞之下一见钟情的可能性还比较大,跟黄渤这个就……着实不太可能了吧。

    47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导演很了解豆瓣,本身也是深度影迷,甚至在拍这部悬疑片时都把豆瓣影迷当作交手对象,想着怎么拆他们的招,怎么反转,确实做得很不错。就是音效做得太满(现场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听成了音效为什么那么大然后做解释),但能看出导演真的很用心在做类型片。

    49分钟前
    • 唐朝
    • 推荐

    一直觉得导演属于那种特别的优等生,认真,聪明,努力,各种细节控,追求完美。比起催眠大师,记忆大师其实够四分标准。故事有层次,每个角色都有动机,但后劲感觉不足。不过我更愿意给这种不停前进的陈导多一星点赞。毕竟现在还有谁愿意花钱看流量电影

    51分钟前
    • nil
    • 力荐

    在记忆都可以移植的发达年代依然解决不了不孕不育。哈哈哈

    55分钟前
    • 街灯下de狂想
    • 较差

    复杂的人物动机,情节一直在凶手是谁的推理上,人物的情感和成长没了,情节太多以致于情感的力度达不到,加上大反派是缺失的,因此这个故事也不可能是高智商,只是在各种绕,拖到最后一秒的大招显得有点刻意。不过小格局的片子很精致,记忆改变人的行为,在人物身份互换的细节上很下功夫,值得二刷。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四星,但是豆瓣对国产片经常压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打五星吧。这是成功的悬疑片,制造悬念,引出嫌疑人物,结尾再来个反转,非常标准,片子有质量。徐静蕾保养的真好啊!

    1小时前
    • 鹿野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